把学生从“温室”里解放出来
2021-03-02周丽
周丽
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庭院中养不出千里骏马,路太直看不到绝妙风景。当下,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我们的教育塑造了一间“温室”,甚至是无菌室——“直升机父母”把孩子照看得密不透风,不允许孩子受任何委屈、有任何闪失;面对来自家长和社会等各方面的压力,学校也亦步亦趋,对学生过度保护、精细管理。有学者指出,“温室教育”正在培养学生身上的“脆弱性”;有教育人呼吁,教育,应多些“凛冽”。一些学校也在不断反思和探索,如何科学地引导学生走出“温室”,让他们在风雨中历练成长。
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 深入实践,补上“吃苦”这一课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让孩子动手,亲自参加实践,吃点苦,受点累,不但可以探究知识奥秘,培養创造能力,而且有利于坚强意志和吃苦耐劳精神的形成。”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以下简称“华师一附中”)自1989年开始,面向每届高二年级学生开展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活动。在这一周里,学生们徒步拉练、住仓库、睡稻草、进工厂、下农村、访军营,体验各种特色项目和传统文化,以此锤炼坚强意志,增强综合素质,被师生们称为“上一堂吃苦课”。
远足拉练,挑战艰苦条件。每年社会实践出发日,华师一附中高二2000余名师生都要徒步到达驻扎基地——从清晨到正午,从城市马路到村舍小道,花费6小时、负重徒步20多公里。2019年之前,在训练基地的一周,学生们住的是“仓库大通铺”——地面上铺着厚厚的稻草,被子、睡袋在上面紧挨着依次排开,每个人大约只有1.5平方米的活动空间;上的是后勤人员搭建的“彩棚厕所”;男生直接冲冷水澡,女生则被安排到附近工厂洗澡……在稍显恶劣的环境下,大家同吃同住,留下难忘的青春记忆。
走进工厂,探寻匠心本色。食品公司、汽车行业、机床集团、高铁基地……学生们走进工厂车间,了解相关知识、观摩全机械自动化的生产线、体会工人们规范有序的操作流程,还要自己动手制作凤梨酥、模拟驾驶高铁,感受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体验劳动与制作的魅力。
贴近农村,感受稼穑之辛。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学生们不仅深入农户家中,采访调查农村现状,还要参与农田耕作、收割稻谷、挖红薯、整理果园、除草、挖藕摸鱼、打糍粑、炸米花等劳作,并利用劳动所得进行自主野炊。阳光曝晒下,学生们挥汗如雨。一系列农业劳动体验活动使学生们学会劳动、爱上劳动,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和面对困难坚韧不拔、永不放弃的品格。
步入军营,锤炼意志品质。作为一所有着红色基因的学校和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承办校,华师一附中开展了丰富的军事教育活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高二年级学生走进部队,参观机场、观摩战斗机、练习打靶、观看枪支拆装表演,每天早上进行队列训练、喊口号,体会军人严格的纪律作风。
深圳市宝安区孝德学校 多措并举,提高磨砺教育“渗透力”
百炼方能成钢,磨砺始得玉成。面对纷繁复杂、机遇与挑战并存的当今社会,仅注重培养与考察学生的知识储备和答题技巧,只关注学生的成绩和升学率,而不传授应对未来激烈挑战所必备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显然无法帮助学生应对未来的生活。
自办学以来,深圳市宝安区孝德学校积极通过各种手段和措施,有目的地提供或创设一些相对艰苦和困难的情境、活动平台,注重在整合教育、主题教育、生涯教育中渗透磨砺教育,以此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的勇气、意志和能力,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以一体化思路注重磨砺教育与学科教育相结合。学校立足“恒则成”办学理念,注重学生“恒仁”“恒智”和“恒勇”的全面发展,如借助课堂评价表以个人或小组加减分的形式为学生创设挑战与竞争的平台;鼓励学生积极报名并勇敢尝试各项艺术、科技、体育类校队及“素养自助餐”课程,在实现“人人有特长”教育目标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自我认知边界,让学生既认识到自我能力的局限性又肯定自身无限的可塑性,以此强化学生的正面行为,激励其不断精进,锻炼其面对未知挑战及负面评价的心理承受力。
以主题教育形式搭建磨砺平台,促进学生成长。学校注重形成校园群体活动的格局,以丰富的学生活动搭建磨砺教育平台。如每学期学校都会以学部、年级为单位组织主题各异、形式多样的研学实践活动,诸如优秀传统文化学习、职业体验、军训劳技、校园拉练等;再如学校一年一届的“勇士节”、每天的特色“三省课程”等,让学生走出课堂、开阔视野、丰富阅历,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借力生涯教育为磨砺教育提供方向,落实恒则成。学校借助生涯教育,着力挖掘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合力,与学校各类教育教学活动有机融合。在实际管理中,学校构建了一套“恒德班”考核评估体系作为基本制度支架,从“恒礼”“恒静”“恒齐”“恒洁”四部分、十五项细则对学生行为进行规范,对班级进行多维度考核,将“恒则成”的办学理念贯穿于日常行为规范中,让学生以恒心塑造品质、力争上游。
孔裔国际教育集团 全人教育,让学生无惧人生风雨
教育的本质是培养身心健康,能独立面对人生风雨,有多方面生存和劳动技能的人。孔裔国际教育集团传承孔子的教育精髓,构建了“新六艺”综合素质教育体系,对学生进行全人教育。在这一体系下,学校设计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帮助学生强健体魄、磨砺意志、健全人格。
开学特训。进入孔裔国际教育集团的学生要参加新生特训营。学生们不但要早出晚归“苦其心志”,还要跋山涉水“劳其筋骨”,更要通过劳动竞赛才能获得足够的食物来“饿其体肤”,最后一天,还要“空乏其身”——每个人身上只有十元钱,在城市的某个地方想办法赚钱生存。每年秋季开学之前,大批的孔裔学子要沿着玄奘西行之路,徒步穿越茫茫戈壁大漠无人区,在三天八十八公里的行程中,直面严酷的自然环境,经受人体的极限挑战。
研学挑战。假期,学校组织自然科学探索、历史文化体验、民族风情领略等各种各样的研学活动。如沿着刘备入川之路,探访历史遗迹。学生们翻山越岭,晓行夜宿,饥餐渴饮,甚至钻木取火,重回艰苦年代,体验“创业”的艰难。学校还曾组织学生随科学家们去南极探索自然奥秘。
公益奉献。每年学校都会组织许多公益活动:救助灾区,探访帮助少数民族儿童,赴山区支教,参加联合国柬埔寨救援活动等。赴泰国北部支教、帮扶是学校多年来的常规公益项目。一批批学生来到异国的大山中,拿起粉笔,从“我爱中国”几个字开始教授汉语;拿起刷子,把简陋的竹屋刷得洁白明亮;推起独轮车,扛起水泥袋,拌起混凝土,支起木夹板,在陡峭的山坡上筑起一条水泥路……
温室的花朵,忍受不了骄阳和寒风。丰富多彩但又艰苦严格的磨炼,让学生们增强了抵御风雨的能力,同时,也养成了良好的自律性和高效的自我管理,促进了学习,提升了全方位的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