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康益水墨综合材料绘画探究

2021-03-02熊维妙

参花(上) 2021年2期
关键词:水墨绘画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康益不同时期作品风格的转换历程,重点对康益水墨综合材料的绘画风格进行探究,分析其水墨综合材料绘画创作的开拓与创新。

关键词:水墨 水墨综合材料 绘画

一、康益简介

康益,1971年出生于成都。1995年毕业于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同年攻读硕士学位,师从唐允明先生,1998年留校任教于四川美术学院。现为四川美术学院中国画与书法艺术学院基础部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发展中心青年画院艺委会委员。其作品既有山水画又有水墨综合材料绘画,个人审美风格和绘画形式鲜明,其国画与水墨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及省部级展览并获得奖项。

康益求学期间,和大多数艺术青年一样想进入美院油画系专业,却阴差阳错选择了国画系。本科期间对现代意味的工笔人物画饶有兴趣,创作了一批布本工笔重彩画,如《大礼拜》。研究生期间,跟随唐允明先生系统地学习山水画。凭借对艺术的热爱和较强的领悟力,所创作山水画在同门中较为突出。同时也不断在绘画语言和个人风格方面进行创作和探索。

康益研究生期间创作的山水画虽然是传统的纸本,但色彩明快,笔墨肆意,画如其人,水墨与色彩在纸面上奔走,挥洒自如,酣畅淋漓。从研究生后期慢慢探索新的媒介,尝试在布本上进行综合创作。如1998年创作的《剑阁山居》,虽技法稍显稚拙新颖,但是为其以后的水墨综合材料绘画奠定了一定基础。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之后,受90年代初“实验水墨”影响,传统水墨内部受到西方现代主义艺术思潮冲击和启发,生性自由、追求新意的康益顺应时代潮流,开始对传统中国画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带有水墨意味的综合材料绘画作品风格逐渐呈现并快速成熟,内容从唐允明先生影响下的繁密淋漓的山水画,逐渐走向了有自己个性的对当代水墨新的诠释探索之路。

由于人生阅历和心境的变化,康益创作题材的选择转向园林小景。作品中姿态各异的梧桐树、旧房、青砖、木马等形象,更贴近自己的记忆和生活及情感表达。材质上选择了承载度较高的亚麻布制作肌底,利用渗水、积水、积色、拼贴等手法将物景抽象化与符号化。追求材料、技法和画面的协调统一,倾诉钟情于画,寄情于景。创作了一系列带有个人风格的水墨综合材料绘画作品。

二、康益作品《家园》的现象学阐释

以康益水墨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家园》为例,运用现象学相关知识分析其创作背景。

(一)水墨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家园》的画面分析

从水墨综合材料绘画作品《家园》(图1)的画面可以看出,画面上主要是以玫红色调为主,画面中运用的具象元素有红砖房子、梧桐树,辅以花草、長六边形的图案、圆形的黑色团块、土黄色的阶梯扶手和红、白色的文字等构成元素。在颜色上,画面中的梧桐树主要采取的是墨色,而砖房为玫红色加白色进行组合,中间间杂的小景和植物采用的是绿色进行点缀,而背景色则是一整块绿灰色调。平时画国画舔笔的水墨痕迹宣纸进行组合拼贴,成为树干的形象,整张作品创作于布面,从材料中可以看出运用了丙烯、水墨加砂石,而绘画技法上既有写意味浓烈的大小树枝,又有工笔重彩仔细描摹刻画的砖房。

(二)从意识与现实的角度进行分析

体验作为经验的一种,是从直接经验中提炼出了深刻的思想与动人的感情。而意识体验为一“区域”,即我思活动的全体。康益在创作《家园》这一作品的时候,从观者与画面各个元素的远近距离可以分为三层:第一层为前景写意意味的梧桐树枝;第二层为中景的梧桐树加一些点睛的小景,包括隐藏的童趣木马、嫩绿富有生机的小植物;第三层则为带有特殊肌理的红色砖房。这种分层有点类似于西方近大远小的焦点透视,但在人造建筑上却采用的是传统中国画的散点透视的布局方式。因为其求学时期主要受到的艺术影响来源于西方,却进入国画系毕业后留校成为教师,也许他本身就已经融合了西方与东方艺术的影响,在潜意识下将两种艺术不断融合汇成现在的创作。同时,作品画面中融入的树与红砖房子的元素更多是来源于其小时候生活在工厂大院里,工厂大院主要有红砖房与层层叠叠的树枝等。

(三)从行为的角度进行分析

胡塞尔说过,“不把行为定义作实在的心理活动,而是定义作意向性体验或在体验持存中被聚集的诸部分意向的总和。”从作品《家园》的画面中可以看出,康益的画中很明显能看到他宣泄情感的痕迹,画面中的梧桐树分别是由一条条湍急的线条急涌而上,整个营造出一种急迫、奋进的气势。线条的充分表现,不仅展现了创作者难以抑制的冲动情感,更是一种画面所需要的这种内部的动静结合。如果从客观生活去分析他画树枝为何这么快速、急切,这和他喜欢不断尝试新鲜事物,张扬、直白、率真的个性有关。也许是画如其人,康益的画也具有很豪放的结构。而格式塔的“异质同构”也具有相似的点,自然和艺术形式之所以有了人的情感性质,是因为它们内含一种力的式样,这种力的式样则与人类情感生活中包含的力的式样是完全相通的。[1]由此可见,康益的作品与他本人的性格具有非常多的相似之处。

(四)从观念与本质的角度进行分析

胡塞尔用“观念化”一词泛指本质把握,也就是对概念本质的充分概括。在康益作品的画面中,可以发现每个元素看似具象,但仔细分析,没有一个是完完整整的具象存在,都是由一个个抽象的小元素组合形成一个看似具象的物体。正如他的艺术观念传达给人的体验就是一种用西式的材料传达中式的意境审美情趣。符号化的形式犹如中国传统艺术中的皴法,一点一点地组合构成一幅“似与不似”的艺术作品。在《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现代艺术的影响》中写道:“艺术家通过对人类潜意识的关注,进一步加强人类作为艺术创作主体的作用。现代艺术家不再受题材和艺术规范的局限,而是热衷于发现自身的存在意义。”[2]在《家园》系列的创作中,康益加入了很多具有符号化意味的东西。圆形的点和六角形图案的线,这些都是他潜意识里优先选择的呈现,按照他的描述是小时候工厂附近有较多缠绕的铁丝网等,也许正是这种看似凌乱却又有着规矩的事物在他年幼的心里埋下了种子。

作品画面中出现的文字,大大的“拆”字以及红色的标语仿佛在淡淡地给观者述说一件关于这个地方的故事。文字与画的结合在中国古画中被运用得相得益彰,而作品《家园》中的文字本质上不是为了体现传统的文人气节,而是一种补充,一种信息的传达。

三、结语

“在我的艺术理念中‘游于艺是一种境界,只有拥有了一颗‘平常心才可以进入这样一个没有分别的圆融境界,老子有言:‘平常心是道。晋人嵇康云: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中国艺术家正是用这种‘俯仰自得的心境来欣赏宇宙,而跃入大自然的节奏去‘游心太玄。”[3]

正如康益所说,他不满足于传统笔墨的运用,更喜欢各类材料体验创作的乐趣。“材料无论是传统的还是舶来的,都应当为我所用。”康益年少抱着“好玩”之心踏足于艺术学习之路,如今已过不惑之年依旧保持真我。无所畏惧,创己所想;不逐流迎合,坚持真我;不偏离,怀抱笔墨情趣继续探索;不求全,珍视人生,享乐自由,“阴晴圆缺都休说,且喜人间好时节。”这既是他表达艺术的方式,也是他的人生态度吧。

参考文献:

[1]胡安民.艺术格式塔异质同构论[D].曲阜师范大学,2005.

[2]石阳,刘雨涵.论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理论对现代艺术的影响[J].艺术工作,2017(05):44-47.

[3]康益.我的“游戏”[J].当代美术家,2014(1):56-57.

(作者简介:熊维妙,女,吉利学院,助教,研究方向:综合材料绘画)

(责任编辑 刘月娇)

猜你喜欢

水墨绘画
灵动的水墨世界
水墨
当代水墨邀请展
水墨轻画
水墨青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