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回顾中锻炼语文学习能力
2021-03-02任新娟
任新娟
早在两千多年前,我国著名的教育家孔子就提出了“温故而知新”的理念,即对已学的内容进行必要的温习,在巩固知识的同时获取新的收获。在教学中,教师在教学完一篇课文后,很少思考这样的问题:这个单元为什么要编选这篇课文?这篇课文与其他课文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从更为整体的视角来看,再次聚焦文本就是要在回顾的过程中洞察知识点和训练点落在哪里。因此,语文教学不仅要驻足、沉思,更需要回顾。
一、回顾片段,在句式训练中有序表达
语文能力仅仅依托新授环节的一次训练是难以形成的,需要经历大量的言语实践。对知识的及时回顾,能够让学生在原有认知的基础上深化认知,甚至会生发出全新的体验。
以《蜘蛛开店》一课为例,蜘蛛三次开店,卖的东西不断变化,这种反复性的结构是学生进行复述训练的良好载体,也是学生学会复述故事的坚实支架,在积极训练过程中适时回顾,就显得意义重大。教师可以在第一课时引导学生朗读蜘蛛第一次开店的片段,要求读正确、读流利。随后,让学生回顾蜘蛛开店卖的是什么,招牌上写了哪些内容,顾客是谁,结果如何。鼓励学生在回顾时,尝试运用自己的语言,抽取文本语段的信息,对语段的内容进行整体性概括。对于二年级学生来说,理解文本的大意并不难,捕捉信息的难度也不大,关键在于如何利用简洁的语言对信息进行回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首次以类似于回答问题的方式,随着课文情节的不断推进,对蜘蛛第二次、第三次开店的过程进行回顾。在回顾中,学生对句式的运用越来越熟练。最后,教师出示教材中的插图,鼓励学生将整篇故事的内容串联起来,在原有句式的基础上进行统整安排。这能激活学生的思维,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奠定基础。
二、回顾课文,在信息统整中学会构思
对文本内容的提炼、对语言的品味,可以在回顾片段中落实。整体把握文本的内容和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就需要将回顾的范畴扩展到整篇课文,从而以鸟瞰的方式,重新解构文本。
统编版语文教材三年级上册中《富饶的西沙群岛》一课教学的重点是紧扣关键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提升学生的思考能力,促进学生有条理地表达。笔者设置了读懂关键句、理解一段话、把握整篇文章等教学板块。在教学完毕之后,笔者带领学生统整文本信息,深化文本主旨。学生罗列出很多景物,如五光十色的海水、种类繁多的动物。笔者并没有满足学生罗列的零散信息,而是鼓励学生尝试运用“因为……所以……”的句式,对自己获取的信息进行统整、分类,并让学生明白课文中的这些关键句就是理解课文的支架。关键句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把握一段话的意思,串联起来之后,还能读懂整篇文章的意思,从而起到提纲挈领的效果。
三、回顾单元,在辨析异同中深化语文要素
统编版语文教材非常关注文本内容的整体性,单元的设置都以统一的人文主题和单元要素为抓手,单元内容的文本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统编版语文教材中每一篇课文都与单元中其他课文有着紧密的联系,教师要在教学之后,及时进行回顾,积极引导学生探寻文本之间的异同,以更加细微的视角来解读文本,从而更好地落实单元的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
例如,统编版语文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是一个典型的习作单元,训练重点是让学生学会围绕中心意思写作。为了达成这一目标,编者编选了两篇精读类文本《夏天里的成长》和《盼》,两篇习作例文《爸爸的计划》和《小站》,这四篇文章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在学习之后,笔者及时引导学生对这个单元的四篇课文进行集体性回顾,引导学生在类比、辨析的视角中深入细读,发现其中的异同。在回顾时,教师引导学生把握四篇文章之间的异同,有助于进一步探寻教材在选材上的技巧,便于学生洞察作者蕴藏在文本中的写作智慧和方法,这对学生后续的言语实践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
语文教学切不可一教了之,而要引导学生在原本感知与理解的基础上回顾,转变视角、夯实积累、深入实践,在回顾过程中进行全面解讀,从而更好地推动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八一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