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下的学生思维结构评价和表现性评价
2021-03-02徐菲庸
徐菲庸
有效的地理课程学习,要有科学的评价体系做支撑。对学生地理学习的科学评价,有利于了解学生当前的学习状况,还可以科学规划、调整教学计划。长期以来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对学生地理学习的评价存在很多误区,如重甄别轻发展、重结果轻过程、重知识轻情感、重要求轻鼓励、重定量评价轻定性评价、重他评轻自评、重共性轻个性等。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提出了多元多级的评价体系,在实施建议中提出了“开展思维结构评价”和“关注表现性评价”的思路,为地理教学科学评价指明了方向。
一、关于思维结构评价的探索
新课标提出,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重视学生地理学习过程中的思维发展。学生的思维表现可以从不同角度评价,其中之一是对思维结构的评价。
在地理学习中要有效评价学生的思维结构,首先必须设置好一些开放性的问题,例如,是否应该大力发展农村产业园、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等等。其次,在评价过程中,以两条线为评价方向:第一,纵向评价思维结构,包括无结构、单点结构、多点结构、关联结构、拓展抽象结构。第二,横向评价地理思维组成,即评价学生是否具备地理空间思维、社会实践思维、地理综合思维、人地协调思维。
例如,在讲述“月球基地应该是什么样子”这一内容时,教师提出设计月球基地的问题。学生给出了这样的答案:未来的月球基地可能有四个必要的组成部分:1. 宇航员活动区,该区是与外界隔绝的,宇航员进出时需要通过特殊闸门;2. 航天系统,该区承担对外联系,对基地进行及时的物质供给和人员交流;3. 氧气生产系统,该部分是个大型化学实验应用区,将来的月球基地将靠分解岩石中的氧元素或通过农业生产获取氧气,来补给日常的消耗;4. 能源供应系统,太阳能将供应基地的日常电力需求。
对于学生的回答,进行思维结构评价的话,应该是介于多点结构和关联结构之间,提到了多种月球基地功能,并说出了具体生存条件的创建;进行思维组成评价的话,学生具备较好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综合社会实践思维。学生有很多闪闪发光的思维,有待我们通过科学评价去挖掘。
二、关于表现性评价的探索
新课标的修订,着力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对人全方位进行培养和塑造。在这一前提下,我们对学生的评价也必须是全方位的,关注整个过程中的表现性评价。
表现性评价是指对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完成某项任务或任务群时所表现出的语言、文字、创造和实践能力的评定,也指对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所表现出的学习态度、努力程度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等一些常规测试无法反映的深层学习指标的评定。
对学生进行表现性评价,首先要教师在教学设计上下功夫,为学生搭建好表现的平台。试想,一堂由教师唱独角戏的课上,如何评价学生的表现?表现性评价的实施,必定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主体进行教学。
例如,在高三复习课中,“田纳西河的治理”这一节内容,可对一些知识点进行整合,并设计课堂活动:搜集信息,分组讨论田纳西河流域的开发条件及开发策略。在不同的分组里面,让学生加入不同的部门,进行角色模拟,农业部进行流域水源的开发,能源部进行流域水能的开发,交通部进行航道开发,环保部研究早期开发的问题及对策;让学生在合作探究中找到线索,在角色扮演及对真实情境的体验中,实现对知识的掌握和地理核心素养的培养。
在表现性评价中,主要是评价以下内容:能否在模拟的情境中主题明确;能否合理地搜集资料并充分运用资料;能否解决问题,提出发展方案。教师通过这些表现性评价,发现学生是否找到了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小组成員能否分工明确、紧密配合,并高效完成任务。
评价不是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并发掘学生的地理思维,是为了让学生有更优秀的过程表现,助力学生成长。看似针对学生的评价,其实是我们教育教学改革的依据和目标。
(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区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