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风险传染效应影响机制研究评述
2021-03-02栾昕
栾昕
摘 要:目前,学界关于金融风险传染的研究文献众多,其发展历程主要涵盖三个方面的内容:首先,对金融风险传染机制的研究,包括因为经济基本面相互关联而产生的传染渠道和其他非实质性关联产生的传染渠道;其次,对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度量及其影响机制的研究;最后,对微观金融主体的风险传染效应的研究,包括银行间、非银行金融机构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研究。
关键词:风险传染;系统性风险;复杂网络理论
中图分类号:F23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8.055
0 引言
在全新的全球合作背景下,国际合作频繁密切,金融风险传染效应也相应扩大,对金融风险的防控已成为宏观审慎监管关注的重要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双支柱调控框架,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因此,全面深入了解金融风险传染效应的影响机制、系统性风险的成因以及准确度量风险传染效应对金融监管当局和风险管理者至关重要,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也是为顺应经济新常态下金融系统稳定健康长期发展的重要举措。
1 金融风险传染影响机制研究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金融危机频繁上演,其影响深度和广度正在不断增强,接连发生的危机事件也证明了金融风险可以在不同经济体、不同市场以及不同机构之间进行传染。这促使学者从不同角度研究金融风险的传染机制及其影响因素,金融风险传染伴随着金融危机的出现成为学术界的研究热点。对国内外学者关于金融风险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类,金融风险传染机制可以归纳为以下两个方面,即基本面传染渠道和其他传染渠道,其中,基本面传染渠道是由经济实体间的实质性关联引发的风险传染渠道,主要包括贸易关联渠道和金融关联渠道;其他传染渠道是由经济实体间的非实质性关联引发的风险传染渠道,主要包括心理预期渠道、风险偏好渠道和信息不对称性渠道等。早期学者对风险传染效应的研究多以对基本面渠道进行实证研究的居多。Calvo等(1996)最早提出“经济基本面传染”,致力于从不同经济体间的基本面出发来研究金融风险传染问题,认为实际经济联系和金融联系会使国内金融风险向国外市场溢出,形成局部风险冲击并传染到国外市场,造成金融危机的扩散。Haile和Pozo(2008)以37个面临货币危机的经济体为例,研究发现贸易渠道在金融风险传染中发挥主要作用。秦朵(2000)对韩国金融危机传导机制进行解释,发现金融渠道的传染较显著。安辉(2004)研究得出在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中存在贸易溢出效应,而金融关联渠道在风险的传染过程中发挥了更大作用。韩刚(2011)分析了银行综合化经营中的风险传染机制,认为金融风险会通过银行集团之间的金融关联进行传染,使得其他银行成员或整个集团经济状况恶化。
随着金融风险传染影响因素的研究涌现出的新成果表明,非实质关联渠道同样对金融风险传染效应存在重要影响。孙建华(2009)整理了我国近代发生的13起外源性金融危机,认为金融风险传染受到战争、投机、债务清偿与信用收缩和通货紧缩等因素的作用,引发了金融危机的跨国传导。邹薇和杜阳(2013)研究发现在美元本位制条件下,不仅贸易、金融关联渠道可以将美国金融危机传染至其他國家或地区,心理预期渠道也在风险传染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Boschi和Goenka(2012)认为金融危机会通过国际投资者的风险偏好在看似不相关的国家之家进行传染。王怡和李红刚(2012)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银行的信息不对称会改变储户的决策结果,导致银行挤兑风险在不同银行之间传染,影响银行系统的稳定。
近年来,我国金融机构、金融市场以及经济区域之间的强关联性积累了巨大的风险,增加系统性风险发生的概率。系统性风险具有高传染性,它会对金融稳定性产生威胁,损坏金融系统功能,并对实体经济产生潜在冲击。因此,国内外学者及监管机构对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机制及影响因素进行深入研究,为更好地防范和监管金融系统性风险提供思路和政策建议。通过对多个行业系统性风险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部分学者认为政策因素是引起股票市场和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的重要原因(徐国祥、檀向球,2002;张宗新、朱伟骅,2005);陈志国、卞克阳(2010)肯定了政策因素对形成系统性风险的重要意义,并认为系统性风险在各个阶段受各因素影响程度不同。由于银行业是金融体系的支柱行业,多数学者针对银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展开更为细致的研究,从不同角度设计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其中,对银行规模、杠杆率、不良贷款率和非利息收入等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的文献较多(Pais和Stork,2013;Weiβ等,2014;De Jonghe等,2015;张晓玫、毛亚琪,2014;张天顶、张宇,2017)。张志刚等(2019)更是将系统性风险的影响因素分成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更加细化的视角进行全面分析。此外,还有学者致力于研究单家银行对银行体系的风险贡献影响因素(Brunnermeier等,2012;Adrian和Brunnermeier,2016;郭卫东,2013;王擎等,2016;张家臻、刘亚,2018)。
随着复杂网络理论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认为,机构间的网络效应容易诱发风险传染(Rustam,2011;Gai等,2011;李政等,2016;陈健、王鑫,2019),其网络拓扑特征对系统性风险传染效应也有着重要影响(Huang等,2016;Hautsch等,2013;贾彦东,2011;蒋海、张锦意,2018)。基于复杂网络理论对金融风险传染特征的研究成果可以分成以下两类:一是对金融市场网络结构的特征进行研究,实证分析了金融风险在金融机构间复杂网络中的传染,如Zhang等,2019;Li等,2019;欧阳红兵、刘晓东,2015;刘超等,2018等的研究;二是采用仿真方法对金融网络进行模拟,研究金融网络的稳定性,如Iori,2008;Lenzu和Tedeschi等,2012;Bargigli等,2014;邓超、陈学军,2016等的研究。
2 结论及建议
展望未来,金融监管当局及风险管理者应完善能够系统性收集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弥补金融信息披露缺口,便于精准高效确定金融风险传染的影响渠道及影响机制,对于预防系统性金融风险大有裨益。其次,应全面系统的分类并构建系统性风险度量指标,有效监测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大小,重点关注系统性风险在重大危机事件前后的异常值变动,同时考虑增强对极值风险的度量。最后,为辅助构建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应在充分理解各种风险评估模型适用条件的基础上,充分借鉴国际经典模型,根据我国金融体系的宏观风险特征,选择符合我国国情金融风险度量模型。
参考文献
[1]De Jonghe O,Diepstraten M,Schepens G.Banks' size,scope and systemic risk:What role for conflicts of interest?[J]. 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5,61:3-13.
[2]Weiss G N F,Bostandzic D,Neumann S.What factors drive systemic risk during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crises?[J].Journal of Banking & Finance,2014,41:78-96.
[3]Boschi M,Goenka A.Relative risk aversion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financial crises[J].Journal of Economic Dynamics and Control,2007,36(1):85-99.
[4]張志刚,黄解宇,孙维峰,等.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演进及影响因素研究[J].数理统计与管理,2019,38(05):908-918.
[5]张家臻,刘亚.中国银行业系统性风险的度量和影响因素研究[J].经济经纬,2018,35(05):143-150.
[6]张天顶,张宇.模型不确定下我国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影响因素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17,(03):45-54.
[7]王擎,白雪,牛锋,等.我国商业银行的系统性风险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CCA-POT-Copula方法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16,38(02):1-9+124.
[8]安辉.现代金融危机国际传导机制及实证分析——以亚洲金融危机为例[J].财经问题研究,2004,(08):45-48.
[9]徐国祥,檀向球.我国A股市场系统性风险的实证研究[J].统计研究,2002,(05):37-40.
[10]张晓玫,毛亚琪.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系统性风险与非利息收入研究——基于LRMES方法的创新探讨[J].国际金融研究,2014,(11):23-35.
[11]邹薇,杜阳.美元本位制视角下美国金融危机国际传染渠道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6(03):85-89.
[12]郭卫东.中国上市银行的系统性风险贡献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MES方法的实证分析[J].金融论坛,2013,18(02):16-21+79.
[13]王怡,李红刚.信息不对称引发的银行挤兑和风险传染模型[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8(03):313-317.
[14]韩刚.银行综合化经营中的风险传染与隔离[J].金融与经济,2011,(11):17-20.
[15]孙建华.近代以来国际金融危机传染中国的机制及其启示[J].区域金融研究,2009,(10):34-38.
[16]张宗新,朱伟骅.中国证券市场系统性风险结构的实证分析[J].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2005,(12):32-37.
[17]秦朵.过度负债在多大程度上导致了韩国1997年的货币危机?[J].世界经济,2000,(05):9-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