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成因及对策

2021-03-02郭准华

现代商贸工业 2021年8期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成因现状

郭准华

摘 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养成是其中的重要一环。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高校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有之义。以北京工商大学为例,理清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分析其成因并提出相应对策,助力高校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关键词:核心价值观;现状;成因;对策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1.08.005

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抓好这一时期的价值观养成十分重要。当代青年中最具有代表性的群体就是大学生群体,他们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因此,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分析其成因并制定相应对策,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目标与现实间存在差距

应然与实然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两个基本范畴。要想有针对性地提出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对策,就需要我们从“应然性”和“实然性”两个维度充分把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核心要义。

1.1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

应然是从规律的高度对事物发展趋势的一种科学预测和判断,它揭示的是事物应该达到的发展状态。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应然性,也可以说是高校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目标。当代大学生是国家最宝贵的财富,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生力军和未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建设者。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新时期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引领。可以说,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事关民族复兴大业。

“核心价值观的养成绝非一日之功,要坚持由易到难、由近及远,努力把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变成日常的行为准则,进而形成自觉奉行的信念理想。”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尤其如此,需要从日常生活中,在潜移默化中,深化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使其在行动上能够自觉践行,达到知行合一。

1.2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现实状况

“实然是对现象的客观描述,它说明的是事物现实的存在状态。”为了精准把握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实然现状,笔者对北京工商大学的本科生进行了调查问卷与访谈,总计发放问卷510份,回收504份,无效问卷6份,问卷有效率98.8%。调查问卷一共设置了13个题目,包括11道单选题,1道多选题和1道简答题,主要围绕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认同状况和一些相关因素进行设计。通过对问卷数据的整理、分析,得出北京工商大学本科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及成因。

第一,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从对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必要性认识两个方面考量。首先,大学生普遍能够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性。比如,对于“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这一观点表示赞同的大学生占比达到了94.25%,另外有456%的大学生在此观点上态度模糊,对该观点不赞同的有1.19%。其次,在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必要性认识方面:赞同“必须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大学生达到了91.87%,持中立态度的占比为7.94%,表示不赞同的仅有0.2%。以上数据说明,当前大学生总体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没有出现失范和脱序现象。

第二,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从对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内涵的理解两个层面分析。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72.22%的大学生表示能够熟记,24.21%的大学生表示熟记程度一般,值得注意的是,另有3.57%的大学生表示还不能记住。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表示能够准确理解的大学生占比为69.44%,26.39%的大学生理解程度一般,另有4.17%的大学生表示尚未理解。以上数据说明,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总体较好,但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

第三,大学生自身的人生观与价值追求:从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人生态度两个维度考量。在对人生价值的认识上,当前大学生总体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能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在大学生群体中,表示自己“更重视社会价值的实现”的占比为635%,表示自己“更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的有1389%,认为要“在两者之间寻求平衡”的占比7679%,另有2.98%的学生表示“说不清楚”如何处理两者之间的关系。在人生态度方面,当前大学生整体上乐观自信、积极进取,人生态度良好。72.62%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的未来人生发展感到乐观,24.4%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的未来人生感到迷茫,2.98%的大学生表示对自己的未来感到悲观。

此外,当前大学生的网络运用状况也值得关注。从上网时长来看,每天上网不超过2小时的有2.58%,上网2-4小时的有35.32%,上网4-6小时的有4802%,另有14.09%的大学生上网时长在6小时以上。在上网的目的上,80.75%的大学生选择“交流沟通”,60.71%的大学生选择“获取新闻信息”,58.13%的大学生选择“娱乐消遣”,40.48%的大学生选择“学习”。最后,值得注意的是,部分受访者表示学校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的方式方法过于陈旧老套,许多老师的授课不能引起他们的兴趣,希望学校可以创新教学方式、教学内容。

1.3 大學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现状的整体评价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的正确引领和高校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下,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取得了一系列成就。首先,实现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普遍认同,并没有出现失范和脱序现象。其次,当前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状况总体较好。最后,当前大学生整体上具有积极向上的人生价值观,能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之间的关系,同时具有良好的人生态度,乐观自信、积极进取。

值得注意的是,高校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依旧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第一,当代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和认同存在“脱节”。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持认同态度的大学生占比九成以上,相对的只有七成左右的大学生能熟记其基本内容和准确理解其内涵。第二,当前大学生使用网络的娱乐化倾向。九成以上的大学生每天要在互联网上花费超过2小时的时间,其中五成以上的大学生表示,使用网络的目的主要是“娱乐消遣”。

当前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总体态势向好,但是现实状况与培育的目标间依旧存在一定差距。可以说,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价值观发展的积极趋势是主流,消极趋势是支流。我们应充分利用积极因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青年价值观往积极方向发展,避免青年价值观往消极方向发展。

2 差距成因:基于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视角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目标和现实状况之间的差异,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基于高校培育的视角出发,有以下方面的原因。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队伍不强、水平不高,亟待提升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我国的社会阶层逐渐分化,社会文化环境也趋于多元,自由主义思潮、权威主义思潮、左派思潮、民族主义思潮等多种社会思潮持续影响着大学生的日常精神生活。其中有些思潮比如自由主义思潮渗透着西方的意识形态思想,这就需要高校加强对大学生的价值观教育,来抵御错误意识形态的影响。而当前高校开展的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工作有许多亟待改进之处。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窄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主体是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教育队伍主体间只有实现协同工作,才能更加高效的实现大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做好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而目前的现实状况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和涉及思政工作的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能够重视并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工作,但部分公共课、专业课教师和高校党政干部管理人员不具备应有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没有做到全过程、全员、全方位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授课水平未达到职业要求。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过程中,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发挥着主导性作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责任重大,对其教学能力都有着很高的要求。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部分思政课教师的授课水平不够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比如,关注社会现实不够,和学生的关注热点契合度不够,教学的专业针对性不够,教学方式方法的灵活多样不够,与新媒体新技术的融合利用程度不够。凡此种种,都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方面的作用发挥。

高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领域未能协同发力,相互支撑不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需要多方面、多角度、多领域、多层次的协同培育。就高校而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等公共课程、专业类课程、选修类课程等课程教学,学生会、党团组织、学生社团等组织的各类学生活动,高校各部门的教育管理都发挥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培育作用。高校的各部门、各单位、各团体间,应当协同发力,相互支撑,实现优势互补,可以达到“1+1>2”的效果。然而在平时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过程中,存在着各部门、各单位、各团体间“各自为政”的现象,未能很好地实现协同联动。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扬效果不佳,在网络空间的效度有待增强

当代大学生群体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成长,并时刻生活在互联网环境下,深受其影响。大学生每天要在互联网中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许多价值观培育相关问题因网而生,因网而增。因此,高校应当加速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渗透、融入,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其成为社会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重要載体。目前在网络空间中,高校的社会主义价值观的效度不够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在网络空间中,高校网络媒体平台的影响力较弱,所拥有的话语权不够大。互联网上海量的碎片化信息在性质上良莠不齐,充满着各种价值观的冲突和差异。因此,高校更要做好网络媒体平台的建设,更好地吸引、教育和引领学生。高校网络媒体平台不仅包括传统的高校门户网站,还应包括近些年兴起的,在社会中、学生中有强大影响力的移动互联社交软件,比如,微信、微博、抖音。但现实是高校门户网站建设存在交互功能不强、负载能力较弱、使用体验较差等问题。高校门户网站主要以学校活动和相关信息的发布为主,学生只能作为单向性的信息接收者;当前大部分高校网站的负载能力都较弱,网站系统崩溃的现象并不少见,较弱的负载能力客观上也制约了高校门户网站的进一步发展。而新兴的网络媒体平台中,微信公众号建设、微博号建设、抖音号建设都尚处于探索阶段,其内容也多以转载高校网站信息为主,未能很好地实现与学生的交流互动。

(2)高校网络媒体平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相关内容建设上,与大学生的关注点、兴趣点存在脱节现象。高校网站多以文件通知、期刊论文、新闻公告的形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形式过于正式化、官方化。这种官方化的形式,对于作为网络原生代的大学生来说不仅吸引力不足,有时甚至会引起其逆反心理。

(3)高校在应对网络上社会热点话题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增强。互联网具有高效的信息传播和流动性,社会热点话题一经发酵,就会产生极大地社会影响。网络空间中的大学生群体是社会热点话题的讨论者和传播者,深受其影响。这就需要高校各相关部门及时、有效地应对网络上的社会热点话题,引导舆论导向。而在应对网络上社会热点话题时,高校的相关工作人员往往不能及时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舆论导向,甚至在应对敏感问题时不能敢于发声,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失声、失语、失踪现象。

3 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对策

鉴于目前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存在的不足,高校可通过以下方面提升大学生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效果。

3.1 完善高校价值观培育体系,协同推进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

要着重培养“有价值担当”的好教师,提升其授课能力,以扩充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人才队伍。高校教师的职责不仅仅在于“授业”,更重要的是要“立德育人”。课上,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注重挖掘自己课程中蕴含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蕴,实现课程的与时俱进;生活中每一位高校教师都要自觉认同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中发挥榜样示范作用。

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打造“价值课堂”,坚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课程阵地。一方面,要打造“有价值观导向”的专业课程,高校各门专业课、公共课中有许多隐含的核心价值观底蕴值得深入挖掘,高校要做好这方面工作,使得各门专业课、公共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另一方面,要构建“有价值高度”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让大学生在思政课的学习过程中充分领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先进性和魅力所在,学有所得。

高校要实现各部门协同联动,将全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进行有效整合,做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工作。教务处可以在学科建设的过程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融入,制定相关的教学计划,团委、学工部、研工部负责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题学生活动,宣传部负责网站、公众号的宣传工作和舆论导向,各教学单位积极参与,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学校工作各环节。

3.2 以学生为本,增强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针对性

高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是高校大学生。要想真正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脑入心,就要以学生为中心,满足大学生群体日益多样化、差异化的利益诉求,让大学生在接受社会主义价值观培育的过程,切身诉求得到满足,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提高学生的满意度、增强学生的获得感,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入脑入心。在课上,高校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故事教学、情景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在课外,高校以公众号投票、短视频互动等学生喜欢的形式,开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活动,带动更多学生参与。

3.3 以网制胜,使互联网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最大增量”

“互聯网是当前宣传思想工作的主阵地,这个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占据主导地位需要进行大量的艰苦的开创性工作,既要做到在现实空间上的面对面引导,更要注重在虚拟空间上的键对键交流,充分发挥线上线下协同发力,网上网下齐抓共管,现实虚拟相互支撑的培育效果,才能更好地推动工作的展开,取得预期效果。

在网络媒体平台建设上,高校要加速技术升级,注重网络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升高校网络媒体平台的交互功能、负载能力、改善使用体验。“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努力改善学生使用高校网络媒体平台的用户体验,可以保证使用高校网络媒体平台的学生存量,进而实现学生浏览的用户增量。

在内容建设上,高校网络媒体平台不仅要以文件通知、新闻公告等正式化、官方化的形式宣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还可以充分利用本校的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和抖音号,充分与学生交流,了解学生的喜好,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在网络空间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

在应对热点话题时,高校党委的宣传部门、网监网管部门和学生口、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师,要做到敢于发声、及时发声、正确发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舆论导向,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网络空间的效度。

参考文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

[2]付洪,栾淳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然性”“实然性”“应然性”相统一[J].学习论坛,2017,33(02):56-60.

[3]何旭娟,蒋林.知行合一: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终极目标[J].当代教育论坛,2017,(05):80-86.

[4]牛先锋.在应然与实然之间的社会主义优越性[J].人民论坛,2010,(08):37-39.

[5]中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展报告2017[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6]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重要文献选编(1978-2008)[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

[7]左殿升,冯锡童.新时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知认同实证研究——以全国30所高校为例[J].思想教育研究,2019,(03):70-74.

[8]范洁波.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及对策[J].高教探索,2014,(02):168-171.

[9]刘玉方,王琳.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化设计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9,(09):116-119.

[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11]朱玉超.守好一段渠 种好责任田——发挥好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J].思想教育研究,2017,(05):19-22.

[12]吴潜涛,王维国.增强亲和力、针对性,在改进中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02):7-9.

[13]刘勇,邵宇.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供给能力的优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15):46-50.

猜你喜欢

核心价值观成因现状
晕纹石成因解读(上)
翻译实践问题及成因
“酒”类语符两个修辞场及其成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