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

2021-03-02羌毅姜乐军

教育与职业(下) 2021年2期
关键词:劳动素养劳动教育职业院校

羌毅 姜乐军

[摘要]劳动素养评价是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核心。劳动素养评价要点可由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四个一级指标和劳动观点、劳动理论、劳动技能和劳动意识等九个二级指标共同组成,其具体权重可根据新时代职业院校大学生的特点与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在评价实施上,要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类型评价、过程与阶段相结合的多节点评价等方式方法。

[关键词]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劳动素养;评价要点

[作者简介]羌毅(1967- ),男,江苏南通人,南通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副研究员,硕士;姜乐军(1975- ),男,安徽定远人,南通职业大学,研究员,硕士。(江苏  南通  226007)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9年度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项目“三全育人与产教融合育人模式下高职院校大国工匠精神涵育体系建构”(项目编号:2019SJZDA086,项目主持人:赵峰)、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16年度职教重点资助课题“基于中高职衔接的现代学徒制实证研究”(项目编号:B-a/2016/03/26,项目主持人:何晓春、朱蓓蓓)和2020年南通职业大学“种子库”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劳动教育的实践路径与典型案例分析”(项目編号:ZZK—2002002,项目主持人:姜乐军)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21)04-0055-05

2020年3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建设,着力构建以“劳动素养”为核心的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作为一个类型的教育,职业教育与劳动及其教育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天然联系,是劳动教育的专业版。正是由于劳动分工的不断细化产生了不同的职业类型才有了职业教育,而职业教育究其本质也正是为了服务于人们不同的“职业”面向,并通过课堂教育与实习实践,推动人们职业认知、职业技能、职业素养乃至职业道德的整体提升,从而更加专业、从容、开创性地开展职业劳动。当前,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评价不仅在理论层面缺乏系统的深入研究,同时在实践层面也缺乏科学独立的评价指标体系。厘清劳动、素养及劳动素养的时代意蕴,构建以劳动素养评价为核心的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指标体系,已经成为深入推进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关键。

一、劳动素养的时代意蕴

劳动素养是指经过劳动或劳动教育等特殊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与劳动相关联的人的素养。劳动素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劳动素养专指“劳动价值观”,是对劳动的根本认识和基本看法;狭义上的劳动素养则专指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等。此外,劳动素养还具有规范性特征。一般我们说某人具有“劳动素养”,实际是指某人在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等方面具有良好的修养。职业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目的就是以提升学生的劳动观念、劳动态度、劳动情感、劳动知识、劳动思维、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等方式,推动职业院校大学生劳动素养的形成。希望通过劳动教育及其社会实践活动使得职业院校学生不仅能够“爱劳动”“会劳动”,还要能够“懂劳动”,并能够结合自身所学的专业和今后的职业创造性地开展劳动,最终成为能够“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的有尊严、有教养的现代公民。

二、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要点

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评价的关键是建立以劳动素养评价为核心的指标体系。根据劳动素养的时代意蕴,其评价要素应包含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等。据此,本文构建了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的四个一级指标、九个二级指标和若干个三级指标。

1.劳动价值观一级指标和劳动观点、劳动态度、劳动情感等三个二级指标。一是正确的劳动观点。劳动观点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不仅是新时代赋予职业院校的新使命,也体现了劳动真善美的时代意蕴。在评价要点上,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将“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劳动价值观作为人生信条;引导他们深刻领悟劳动是社会得以发展、个人得以成才的重要基础;引导他们不断明晰劳动是积极的生存方式,是提升公民意品格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重要路径。二是坚定的“崇尚劳动”“尊重劳动”的劳动态度。劳动态度有积极、中性和消极之分。“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属于积极的劳动态度,不仅体现了一个社会的劳动文化,还集中体现了一个时代的文明水准,需要以劳动认知为基础,劳动意志和劳动信念做支撑。在评价要点上,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不仅是引导他们尊重劳动者、爱惜劳动成果、节约劳动资料、体贴劳动过程等,还要推动他们进行自我内化,高度认同劳动的崇高性。三是深厚的热爱劳动的情感。劳动情感有热爱、中性和厌恶之分。热爱劳动意味着个体对劳动价值的主体认同和对“好逸恶劳”“一夜暴富”“不劳而获”等错误劳动观念的批判,集中反映了个体对劳动与社会、劳动与人生、劳动与生活等的根本看法。在评价要点上,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爱劳动”,不仅是引导他们在情感上形成对劳动的神圣感、荣耀感、自豪感,还要引导他们在行为上形成对劳动主体、劳动对象、劳动过程、劳动成果的亲和与亲近,并能够通过“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等体验劳动过程的快乐,收获劳动成果的喜悦。

2.劳动知识一级指标和劳动理论知识、劳动实践知识等两个二级指标。一是丰富的劳动理论知识。职业院校要通过构建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开设专门性的劳动教育课程,引导学生“懂劳动”,明劳动之意和劳动之理。在评价要点上,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懂得劳动“是何”“为何”“有何”,让他们充分理解和彻底把握劳动的内涵与本质、意义与价值、形态与途径,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劳动教育的发展状况、政策演进等,尤其要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劳动教育观等主要理论知识的相关内容。此外,劳动理论知识还包括学生劳动态度、劳动观念、劳动精神和劳动技能等方面的基本认知和选择倾向,以及学生通过企业调研、主题辩论、知识竞赛、职业技能等级考试等活动,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或等级证书等情况的考核。二是熟练的劳动实践知识。职业院校要通过组织开展劳动技能和劳动成果展示、劳动竞赛等各类劳动实践活动,引导学生“会劳动”,握劳动之技。在评价要点上,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通过劳动实践活动提升劳动技能,锻造劳动品质,锤炼劳动心态,从而保障他们可以熟练地从事某种或几种一般性劳动,甚至可以创造性地开展劳动。

3.劳动能力一级指标和劳动技能、劳动创造等两个二级指标。一是精湛的劳动技能。人类技能有传统与现代、精湛与生疏、先进与落后等之分。劳动技能作为显性的劳动能力,在评价要点上,一方面,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在劳动中展现动手能力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还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能够将劳动技能的养成与未来就业和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联系起来,并通过劳动实践获得持续提升劳动职业技能的能力。二是惊艳的劳动创造。人类劳动有复杂与简单、脑力与体力、重复与创造等之分。劳动创造作为隐性劳动能力,着重“强调劳动行为的创造性、劳动成果的创造性以及劳动知识的创造性,体现了劳动的转化度、整合度、超越度、发掘度”。在评价要点上,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在劳动中养成勇于创新、善于变革的劳动品质;养成灵活运用科学原理、专业知识和现代技术的劳动方法,以及可以创造性地发现并解决劳动问题、结构化地积累劳动知识和劳动经验,并能够在劳动过程中进行新的发现、发明的能力。

4.劳动习惯一级指标和劳动意识、劳动行为等两个二级指标。一是主动劳动意识。劳动不仅是精神形成的重要因素,更是自我意识得以保存的重要媒介。因此,劳动意识不仅反映了学生对劳动价值的主体认知,更反映了学生是否进行了自我意识的觉醒。当前,部分职业院校学生存在不愿意主动维护宿舍、教室、实验室卫生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工具化、外在化、功利化地认识劳动教育的意义。要培育职业院校学生主动劳动意识,而不是被动地接受劳动,或者是轻视和逃避劳动。在评价要点上,要引导职业院校将主动劳动意识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认识劳动的生活性、人文性、享用性和体验性;引导学生认识劳动联通生活世界和职业世界,将劳动与职业生涯发展、未来幸福生活联系起来。二是积极劳动行为。劳动教育具有典型的实践性和具体化的特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水平和效果完全可以从学生劳动的具体行为见端倪。在评价要点上,要引导职业院校学生“辛勤劳动”,愿意亲身经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能够坚持不懈、兢兢业业、不畏艰辛,不怕累、不怕苦、不怕脏;引导职业院校学生“诚实劳动”,能够踏踏实实经历劳动过程,在劳动中能够诚实守信、严谨规范、敢于担当,不偷工减料、不虚报瞒报、不回避推诿,能够实事求是、认真主动地完成分配的劳动任务,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展现良好的劳动合作、劳动探究等行为风貌。

三、新时代我国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实施

当然,本文所构建的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的要点,主要是希望能够为职业院校或其他类型的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相关评价发挥参照、借鉴的作用,具体“从要点走向评价指标体系需要在实践、评估监测中进一步研究每个指标的权重”,且这个权重需要根据新时代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与劳动教育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动态调整。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在具体实施起来,还需要关注谁来评价、怎样评价等具体问题。

1.坚持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的多主体评价。评价主体主要是决定“谁来评价”问题,不同评价主体的视角差异,会直接影响评价结果是否真实、全面,影响到评价结果的客观性。而要想保证有相对客观准确的评价,应将相关的评价主体都考虑在内。2020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要“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开展评价标准和制度建设,但并没有明确我国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究竟由谁来评价。从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的实施情况来看,我们认为应包括学校、教师、学生、单位、教育行政主管部門和第三方评价机构等校内外多个评价主体。一是坚持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指导性评价。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要统筹协调,居中指挥,发挥评价的指导作用,推动建立以职业院校为主体,相关行业企业、实践基地、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共同参与的多主体评价组织或提供体制机制、政策、经费等保障,对评价进行支持和引导。二是坚持职业院校主体性评价。作为劳动教育的组织实施者,职业院校要制定出台评价管理的制度、文件,规范后勤处、教务处、学生工作处、团委、二级学院等部门对劳动教育的评价;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按照“能教”“会教”“愿教”等原则,将思想政治觉悟高、责任心强、实践教学经验丰富、具备相关资质资历的辅导员、班主任、其他岗位教师以及能工巧匠、技术能手、企业“师傅”等选拔到劳动教育师资队伍中来;引导相关行业企业、实践基地、群团组织、企业事业单位等提供劳动实践平台或是接受劳动服务的单位积极参与评价,引导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客观、真实、公正的评价。三是坚持第三方评价机构补充性评价。专业的第三方评估由于满足了政府、职业院校、行业企业等多方利益诉求,成为欧美职业教育质量评估体系组织架构的重要组成部分。第三方评估坚持以“评估主体、评估标准、评估程序、评估结果”为载体,与政府、职业院校在职业教育质量评价活动中协同配合、分工协作,共同保障各国职业教育质量评价的客观、公正。当然,委托第三方评价机构参与职业院校劳动素养的评价,并不意味着由该组织独立完成,职业院校自我评价结果和多主体现场考察结果都会成为第三方机构做出最终评价结论的重要基础。劳动教育课教师、学生、家长以及来自行业企业、社区、事业单位、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和学术界的专业人员代表等要么作为评价机构小组成员,要么作为访问对象参与评价过程。

2.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类型评价。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是一项综合性、实践性和情境性很强的工作,单一的评价方法、评价思维、评价形态必然会导致“畸形”评价和“片面”评价。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要坚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一方面,可以将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的各种特质和价值等进行全面充分地提示和描述,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另一方面,可以将职业院校劳动素养中那些能够直接量化的,并且确实存在量化途径的各种指标进行量化评价,克服定性评价中主观随意、缺乏标准和依据的缺陷。一是坚持定性评价。在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中,可采用苏格拉底式研讨评定法、档案袋评价、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等方式,不仅要关注劳动任务的完成情况,还要关注学生在劳动教育过程中基于体验的特性,推动学生去经历、去感知、去省思,从而唤醒其内心的存在感、获得感和幸福感。也就是说,要在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质量评价过程中,更多地关注学生个体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而不仅仅是以劳动任务的达成情况分高低。因此,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不仅要考查学生的常规基本劳动素养,还要考查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的技术水平、成功程度与行业影响力。同时,学生参加重大社会活动、参加志愿者行动的社会贡献度,以及参加各级各类技能大赛的突破等,都可参照技术含量纳入学生劳动素养评价体系。二是坚持定量评价。职业院校要通过劳动教育计分卡、实践手册等形式,构建职业院校学生劳动素养达成目标档案。至于劳动教育计分卡、实践手册的具体操作方式,可以根据职业院校学生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有所侧重和不同。例如,在第一学年主要侧重于记录学生基本生活能力、体会劳动意义的生活教育劳动素养达成情况;在第二学年主要侧重于记录与专业结合、体会劳动精神的生存教育劳动素养达成情况;第三学年主要侧重于记录与职业岗位相关联的生计教育劳动素养达成情况等。劳动教育计分卡、实践手册等要忠实记录学生的劳动态度、劳动技能、劳动任务完成情况等,对学生劳动出勤、组织纪律、用具保护、互助精神、熟练程度和劳动效果等进行客观评价,并根据学生的综合表现给出相应的评价等级。

3.坚持过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的多节点评价。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归根结底还是一种以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为载体的教育质量评价,归属于职业院校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的范畴,需要遵循职业院校PDCA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范式,即注重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和Action(处理)等系统化、整体性、全方位管理。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要坚持过程性与阶段性相结合,目的是希望通过不同节点、不同阶段的评价能够及时发现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开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或偏差,及时地予以纠正和应对。一是坚持过程性评价。主要是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课程开展、教学计划执行和课程标准制定等情况进行实时评价和不间断评价。例如,哪类职业院校劳动教育专兼职教师更能胜任教学任务,是劳动课专任教师,还是辅导员、班主任和企业师傅等兼职教师;何种劳动教育实践活动最能贴近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形态要求,从而获得学生的广泛欢迎并取得好的教学效果;劳动教育课程实施的各个环节和各个相关参与者如何有效衔接、形成合力等,尤其要注重职业院校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工匠精神等16个学时的专题教育开展情况。无论是正向的还是负向的评价结果都要进行适时的总结和反馈。正向的作为经验用于推广,负向的作为教训用于纠正。二是坚持阶段性评价。主要是对职业院校劳动教育劳动素养的预设目标进行阶段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这些阶段性和总结性评价重点围绕两个方面进行:其一,能够紧密结合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素养教育的阶段性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任务的差异化要求,如第一学年应主要开设培养基本生活能力、体会劳动意义的生活教育劳动课程,第二学年应主要开设与专业结合、体会劳动精神的生存教育勞动课程,第三学年应主要开设与职业岗位相关联的生计教育劳动课程。其二,能够紧密围绕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指标要点的统一性要求,即主要围绕劳动价值观、劳动知识、劳动能力和劳动习惯等四个维度来进行开展。

总之,厘清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素养的内涵避免其被“窄化”,构建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素养评价的要点摒弃其被“异化”,积极开展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素养的评价实践消除其被“虚化”,只是推动新时代职业院校劳动教育的最先一步,距离将劳动教育演变成为推动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强大思想武器和具体行动指南还任重而道远。职业院校在深入推进劳动教育和劳动素养评价的过程中,不仅要注重体现新时代劳动教育新形态,注重紧密贴近当代大学生的生活与学习实际,还要注重与专业课程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度融合,这样才能取得最佳的教学和评价效果。

[参考文献]

[1]赵伟.试论劳动、劳动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关系[J].中国高教研究,2019(11):103-108.

[2]李鹏.高职劳动教育考核与评价研究[J].人民论坛,2020(13):112-113.

[3]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2):82-84.

[4]乐晓蓉,胡蕾.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价值考量与整体推进[J].思想理论教育,2020(5):96-101.

[5]戴家芳,朱平.论对劳动教育成效的评价[J].中国德育,2017(9):34-38.

猜你喜欢

劳动素养劳动教育职业院校
职业院校财务会计网络化建设
“阳光菜园”:提升留守儿童劳动素养的策略研究
新时期职业院校档案管理的思考
探讨农村小学学生的管理工作
马卡连柯劳动教育思想对儿童劳动教育的启示
苏霍姆林斯基的劳动教育思想的原则
农村初中生劳动素养缺失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