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不同人群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调查
2021-03-02贾利利欧阳静乔友林李秀芹白思敏周艳红
贾利利,欧阳静,乔友林,李秀芹,白思敏,周艳红
1陕西中医药大学人文管理学院,陕西西安,712046; 2国家癌症中心,国家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医院,北京, 100021
世界卫生组织于2020年2月11日正式将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疾病命名为“COVID-19”[1],国家卫生健康委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该病毒传染性强,传染源隐蔽,潜伏期不定,目前全球范围内确诊及死亡人数仍处于不断上升趋势[2-3],防疫形势依然十分严峻。有研究认为,对疾病相关知识的认知是疾病与心理状态的重要中介因子,患者对疾病的认知水平是影响患者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个人对疾病的认知会影响自我对疾病的预防和管理,进而影响全社会的防疫效果和公共卫生安全[4-6]。因而了解公众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认知情况尤为重要,鉴于此,本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设计调查问卷,对陕西省不同人群展开调查,了解其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知晓和认知情况,旨在为相关部门制定新冠肺炎和相关疾病的防治措施提供信息参考。
1 资料来源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于2020年2月23日-3月2日在“问卷星”平台上通过网络匿名化的方式随机发放调查问卷,对陕西省各企事业单位(省内学生家长的工作单位)、医院(设有发热门诊的5家医院)、高校(医学院校和非医学院校)等组织展开调查,每个组织选择1-2名调查培训员,对其进行调研前的网络培训,并由其负责在单位社交网站分享问卷链接,随机发放网络调查问卷,开展填写指导工作。共发放问卷1975份,剔除无效问卷66份,有效问卷1909份,有效率为96.66%;其中医务人员280份,其他行业人员351份,医学生584份,非医学生694份。本研究已获得济宁医学院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JNMC-2020-KY-001),所有研究对象均知情同意。
1.2 研究方法
问卷由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和陕西中医药大学等研究组共同设计,包括一般情况调查表、新冠肺炎及其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知晓调查表、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调查表。问卷的信效度较好(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72,KMO为0.763)。新冠肺炎及其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知晓调查表包含13个条目,以知晓率来反映人群对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知晓率=被调查者本类别题目中正确回答题数/(被调查人数×本类别题数)×100%,总知晓率=被调查者13题中正确回答题数之和/(被调查人数×13)×100%。新冠肺炎的认知情况调查表包括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情况、对新冠肺炎认知水平调查2部分;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包括对疾病本身的认知,对政府、媒体的看法,对新冠肺炎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ublic Health Emergency of International Concern,PHEIC)的认知3个方面,共11个条目,每个条目5个选项,表达调查对象的态度:强烈反对、反对、不确定、赞成、十分赞成,依次对其赋值为1、2、3、4、5分,满分为55分。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Excel 2007建立数据库,清洗数据,用Stata 14.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似然比卡方检验进行分析、Kruskal-Wallis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共调查1909人中,医务人员280人(14.67%),其他行业人员351人(18.39%),医学生584人(30.59%),非医学生694人(36.35%);男性717人(37.56%),女性1192人(62.44%);城镇户口749人(39.24%),农村户口1160人(60.76%);未婚1416人(74.17%),在婚470人(24.62%),其他婚姻状况23人(1.21%);在校大学生1278人(66.95%),小学及以下40人(2.10%),初中92人(4.48%),高中/中专/技校/职高78人(4.09%),大专72人(3.77%),本科238人(12.47%),研究生(包括硕士和博士研究生)111人(5.81%)。
2.2 不同人群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比较分析
全人群对新冠肺炎及其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9.93%,医务人员、其他行业人员、医学生、非医学生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总体知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务人员的知晓率最高,非医学生最低。见表1。
2.3 不同人群对新冠肺炎认知情况比较分析
2.3.1不同人群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情况比较。全人群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程度为比较关注和高度关注的占81.18%,知晓PHEIC这个信息的占84.86%,近2周大概平均1天至少查看1次确诊病例数的占78.68%。医务人员、其他行业人员、医学生、非医学生对此次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程度、是否知晓PHEIC信息的发布和近2周大概多久查看1次确诊病例数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2 不同人群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比较。新冠肺炎认知水平得分的总均分为(37.47±4.93)分,医务人员、其他行业人员、医学生、非医学生对新冠肺炎认知得分的总均分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3 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新冠肺炎认知水平的影响分析。对不同社会人口学特征各人群的新冠肺炎认知水平比较发现,不同性别、户籍、文化程度的全人群对新冠肺炎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户籍、文化程度的其他行业人员对新冠肺炎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性别的非医学生对新冠肺炎认知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3.1 新冠肺炎及其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高
研究结果显示,公众对新冠肺炎及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总体较高,其中医务人员(87.20%)和医学生(81.04%)的知晓率相对较高,非医学生的总体知晓率最低(76.69%)。
表1 不同人群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
表2 不同人群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情况(%)
表3 不同人群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
表4 社会人口学特征对新冠肺炎认知水平的的影响分析
这可能与人群的文化知识结构有关,医务人员和医学生的医学相关知识储备较多,对新冠肺炎其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知晓率就较高,这种高知晓率更离不开政府和新闻媒体的大力宣传以及各种网络平台的支持,本次调查显示在疫情中,公众获取新冠肺炎信息的渠道主要有微博等社交媒体(78.99%),微信群、QQ群与朋友圈(70.77%),电视、广播(57.73%)等。有研究表明,民众心态的平静程度与政府信息公开的程度成正比[7],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信息的及时、准确、全面公开,使民众对疫情发展的动态更加了解,面对疫情的心态更加平稳,并且对政府的信任度也不断攀升[8]。调查显示公众对新冠病毒肺炎的传播途径(41.01%)、新冠肺炎的易感人群(47.80%)的认知率比较低,尤其是非医学生这两方面的认知率仅为27.23%和39.68%,有相当一部分人对新冠肺炎易感人群的普遍易感性回答错误,认为仅有老人及儿童为易感人群,说明应加强公众对新冠肺炎的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的相关知识的普及,尤其要加强在校非医学大学生对新冠肺炎及预防措施相关知识的宣传。
3.2 公众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关注度总体较高
此次疫情在国内出现正处于春节期间,因疫情影响延长春节假期,公众有更多的时间来关注新冠肺炎疫情的发展动态,公众的关注度总体较高,医务人员表示比较关注和高度关注疫情的人数最多,占93.93%,非医学生的关注度较低,占78.82%,但还有相当一部分人表示完全不关注新冠肺炎疫情,这可能导致这些人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不高,或者无法有效地开展相关预防工作;医务人员表示每天至少查看1次确诊病例数的占90.35%,这可能与医务人员的工作有较大的相关性,而医学生和非医学中分别有1.71%和0.72%的学生表示近2周几乎不关注确诊病例数,这可能跟在校大学生面对疫情所产生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关,随着疫情升级,学生无法正常到校参加社交活动,加剧其焦虑和抑郁感[9],也可能跟大学生开始在家上网课,没有更多的时间关注疫情有关。
3.3 公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有待继续提升
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其他行业人员、医学生、非医学生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得分平均值为37分左右,满分为55分,可见公众对新冠肺炎的认知处于中等水平,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控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加强宣传新冠肺炎相关知识,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能更好的控制疫情的蔓延,应加强陕西省不同人群应对新冠肺炎相关知识的教育工作。研究发现女性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高于男性,城镇人群对新冠肺炎的认知水平高于农村人群;户籍、文化程度对其他行业人群的认知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城镇人群和硕士博士研究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高;性别对非医学生的认知水平产生显著影响,女性认知水平高于男性,这与SARS期间居民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认知水平的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0-13],相关部门应更加关注对男性、农村、低文化程度人群的公共卫生知识宣传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