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进建筑60秒

2021-03-02栏目主持叶扬

世界建筑 2021年2期
关键词:尔多建筑师场所

栏目主持:叶扬

我们仿效BBC的广播节目“60秒改进世界”(Sixty Second Idea to Improve the World)推出了“改进建筑60秒”栏目,每期将在世界范围内采访两位人物,请他们就建筑、城市、景观、技术等相关问题在60秒的时间里讲出一个或两个有启发性、批判性甚至有争议性的观点。本栏目如实记录了他们的话,采访所拍摄的视频将会出现在我们的相关网页上。所述观点只代表嘉宾本人,与本杂志立场无关。

张迪

未觉建筑创始人、主持合伙人

ZHANG Di

Founder and Principal, waa

很多时候,我们会探讨建筑和艺术装置或者雕塑作品的区别,我认为最核心的一点是,建筑是为人而建、以人为思考中心而存在的。从最原始的建筑形式只是能够使人安身的庇护所(Shed),到现在发展得丰富多样的建筑类型, 无论建筑如何发展,先进的算法、施工方式的进步,都无法改变它以为人服务为中心的本质。当下的建筑除了满足使用者的功能需求、提供适宜的物理环境、确保安全使用外,是否缺少了对于人的情绪的关注?那么改进建筑的一个方式,我认为是通过关注人,也就是建筑的使用者,关注到在这个建筑中她/他的情感和情绪,使得空间对于他来讲不再是抽象存在。就像阿尔多·范·艾克(Aldo van Eyck)说的“whatever space and time mean, place and occasion mean more”。 空间的概念对于人来讲本身是抽象的,但是如果发生了某个事件,那么对于人这个个体而言,就变成了有意义的场所。时间本身也是抽象的,一旦跟某件事相联系,就变成了有意义的时间。 这些都是我们可以在建筑设计的过程中关注的重点。

情绪是私人的,也是不能被设定的,但人是否有情绪上的反应是可以通过设计来实现的,就像拍电影一样。建筑能构造环境,激发人们在其中的情绪反应。比如在平面布局以及空间的动线组织上,尽可能地提供给使用者与建筑的各类型空间发生关系的条件,并且可以组织空间层次的起承转合,从而刺激人的情绪感官,使得建筑与人的行为活动产生相互的联系,这样建筑就会成为一个以人为主的场所。还可以通过处理材料、色彩、光线、触感以及尺度和空间构成等多维度的方式,触发人的感官,像听觉、视觉、触觉等方面的反应,这些都可以让人将建筑变成带有私人感受的场所。对于建筑而言,我认为场所的意义是更有价值的。

戚山山

STUDIO QI建筑事务所创始人、主持建筑师

QI Shanshan

Founding Principal, STUDIO QI ARCHITECTS

乡村给予了我们年轻一代建筑师很多自由,同时也带来不同的限制条件,我们要做的是通过设计思维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法。施工条件一直都是乡建的难点,倘若建筑工人只有业余的村民,他们连字都不识几个,又岂能强求读懂图纸,死磕所谓的“精致”? 我们可否换一种思路,让建筑的构思能够容纳更多误差?大山的壮美不因某朵花枝的凋零而失色,那建筑的意义也可以不被某些细节的粗糙所影响。我们可以用场地肌理的主动性去调配大场景关系,从而带动建造方法上的顺势提升,建筑反而变得生动。腾冲“安之若宿·山”的大部分建造由村里的阿姨们完成,这种真实且有温度的场景让我难忘,事实上,最后的建成状态总会比照搬图纸来得更为惊喜。

疫情期间,有很长一段时间不能去学校,没有学生的学校又是什么样呢?如果学校只为固定的功能而建,那这个学校终究只是暂时的。而试想,当人类的学习环境不再需要固定的教室,校园又可否成为一片充满生活情趣的山居田野?当广义的形式与功能相分离时,形式可以充满着活力,历史自然而然地转入到记忆的世界里。其实,乡村复兴也是如此,这种叙事不是指建筑师采用的手法本身,而是能够驱动当下的体验,产生经久的无意识的生活。阿尔多·罗西(Aldo Rossi)说过:“建筑的历史和功能已经结束时,正是记忆的开始。”这句话很重要。经久的建筑物或者经久的文化,不是通过复刻形式得以留存,而是文化符号得到转译,生活得以复兴,记忆在延续。

猜你喜欢

尔多建筑师场所
胖胖的“建筑师”
听的场所
2020年5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远离不良场所
2019年11月全市场发行情况(按托管场所)
艾尔多安“秀”球
蝉(1)
梦想成真之建筑师
一个建筑师的独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