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在心力衰竭患者中的应用

2021-03-02杨瑞红徐秀惠苏少卿

齐鲁护理杂志 2021年1期
关键词:共情依从性导向

杨瑞红,徐秀惠,苏少卿

(深圳市坪山区人民医院 广东深圳518118)

慢性心力衰竭(CHF)是各种心脏疾病的终末阶段,具有反复发作、病情不断进展、致死率高、预后较差等特点[1]。随着CHF患者年龄的增长、病程的延长,身体器官功能衰退,抵抗力和免疫功能水平低下,患者病情逐渐加重,对患者生命安全造成较大威胁[2]。CHF患者受疾病影响,易产生焦虑、抑郁、自我感受负担等不良情绪,对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都造成负面影响。随着现代医疗模式的转变,CHF的治疗已不仅局限于症状改善,还需注意缓解患者不良情绪。共情理念是从他人视角或内心感知入手,对其精神进行感知、剖析,达到与其精神、情感共鸣的状态[3]。从临床工作来看,进行换位思考对患者进行情感感知,可使医护人员理解、掌握患者情感、心理变化,有利于双方进行交流[4]。2018年1月1日~2019年12月31日,我们对30例CHF患者实施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60例CHF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CHF诊断标准[5]者;②意识清醒者;③年龄>18岁者;④患者充分知情同意,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排除标准:①合并凝血障碍者;②合并恶性肿瘤者;③合并神经或精神疾病者;④存在沟通障碍、理解障碍者;⑤合并严重躯体、脏器衰竭疾病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男17例、女13例,年龄(53.85±6.87)岁;病程(1.54±0.37)年;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13例,Ⅳ级6例。对照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53.64±6.74)岁;病程(1.61±0.41)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12例,Ⅲ级11例,Ⅳ级7例。两组性别、年龄、病程、心功能分级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护理、健康教育、用药指导。观察组实施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①建立共情护理小组:由1名主管医生、1名护士长、4名责任护士组成小组,小组成员均受过共情理论知识的系统培训,并能熟悉将相关理念转换为自觉关怀行为。②情感共鸣式沟通:干预人员为患者准备安静、舒适、无人打扰的病室环境,在此环境中以诱导的方式引导患者倾诉当前心境。患者在倾诉痛苦时,干预人员应保持认真聆听的状态,并不时使用肢体语言给予患者回应,使其感受到干预人员的理解、关怀,进而发泄内心不良情绪或与干预人员分享喜悦,患者阐述时不必考虑语言逻辑。干预人员在聆听患者阐述与CHF有关的消极情感事件时,进行换位思考,将自身带入患者所描述的场景中,体会患者心理状态,明确自身若是患者,遇到此类问题时护理需求与内心状态。在患者倾诉结束后与患者进行讨论,向患者表示理解,并核实患者内心诉求。之后,干预人员以自己经历过的某CHF患者的类似情感经历为例,与患者进行角色互换,患者从干预人员的角度对CHF患者心境变化进行审视,针对性地体会该不良情绪的干预措施,进而实施自我情绪管理。干预人员对患者提出的干预指导予以肯定,并使用眼神、肢体语言等。在此过程中,干预人员根据患者内心疑虑向患者讲解CHF患者生活中的注意事项和相关康复知识。此过程持续30 min。③共情式冥想训练:干预人员从患者生理角度出发,使用共情化的语言表述,引导患者进入冥想。首先,干预人员指导患者进行深呼吸以平缓内心焦灼状态,之后,干预人员开始进行旁白,引导患者根据旁白进入冥想。旁白内容为:“你现在开始放松,防控自身意识,跟随我的声音进行想象。你感觉身上背负着沉重的负担,从现在开始,你一件一件的卸下负担,每卸下1次,你就感觉身体轻松一点,直至你身体的负担完全卸下。当你卸下负担之后,感觉身体变得轻盈,你上浮到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里,你感受到微风拂过你的脸颊,感受到流水划过石头,周围有愉悦的鸟鸣……你感受到大自然的平和、美妙,你仿佛与这世界融为一体。”冥想过程持续10 min,患者冥想结束后,干预人员要求患者以贴切的文字记录此时内心感受。此干预过程持续3个月,干预过程中持续随访患者。

1.3 评价指标 ①消极情绪: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状态特质焦虑量表(STAI)[6]对两组消极情绪进行评估。STAI分为状态焦虑分量表(S-AI)和特质焦虑分量表(T-AI)两部分,共40个条目。S-AI为第一部分,包含1~20项,T-AI为第二部分,包含21~40项,使用1~4分Likert 4级计分法,每部分各有10个条目反向计分。得分越高代表焦虑情绪越严重。②期望水平: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Herth希望量表(HHI)[7]对两组期望水平进行评估,HHI分为对现实与未来的积极态度(T)、采取的积极行动(P)、与他人保持亲密的关系(I)3个维度,共12个条目,使用1~4分Likert 4级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自我效能感越高。③生活质量: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中文版明尼苏达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LHFQ)[8]对患者生活质量进行评估,MLHFQ涵盖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3个方面,共21个条目,使用0~5分6段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差。④自我感受负担: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自我感受负担量表(SPBS)[9]评估两组自我感受负担。SPBS总分值为0~40分,评分标准为0~4分5点计分法,得分越高表示自我负担越重。⑤服药依从性:于干预前、干预3个月后,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MMAS-8)[10]评估两组服药依从性,MMAS-8包括7题二项选择和1题5级评分。满分为8分,得分越高表示依从性越高。

2 结果

2.1 两组干预前后STAI评分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干预前后STAI评分比较(分,

2.2 两组干预前后HHI评分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HHI评分比较(分,

2.3 两组干预前后MLHFQ评分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干预前后MLHFQ评分比较(分,

2.4 两组干预前后SPBS、MMAS-8评分比较 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SPBS、MMAS-8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CHF是各种原因导致的心肌收缩力降低,使心脏出现血流灌注不足的临床综合征。临床治疗CHF的方法是根据患者病因进行对症治疗,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患者病情,但由于CHF患者病程漫长,多次迁延不愈,患者在反复治疗、复发过程中失去治愈疾病的信心,产生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甚至抵触治疗,导致自身生活受到影响。共情理念的实质为以干预人员既往积累的认知储备对患者当前心境进行感受。医疗护理范围的共情是要求医护人员在拥有一般伦理道德知识外,充分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对患者进行精神层面的细致观察,进而对患者采取相应的情感看护[11]。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中S-AI、T-A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有利于促进患者缓解消极情绪。其原因可能与如下因素相关:①在进行情感共鸣式沟通时,干预人员通过换位思考,从患者角度出发,对患者内心情感进行体验,有助于护患沟通;②干预人员在共情过程中根据自身知识、经验分析患者感受、经历与思维之间的联系理解患者真实感受,寻找患者负性情绪的根源,并对其进行针对性疏导,使患者负性情绪减轻;③在干预过程中,干预人员时刻观察患者行为、情感变化,并对其进行反馈,使患者感受到被尊重,进而减少内心自卑、抑郁等情绪。胡英[12]研究证实,将共情理念应用于护理工作中,可减轻患者不良情绪,与本研究结果一致。

期望属于一种良好信念,是正性情绪,有利于患者维持良好心态,积极面对疾病、生活[13]。从期望水平方面来看,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HH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表示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期望水平。究其原因可能与观察组经过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干预人员以患者为中心,准确理解患者,对患者内在潜力进行激发,促使患者积极参与疾病治疗,建立康复信念,增强战胜疾病的期望和信心有关。有研究认为,共情理论可提升患者积极心理水平,引导患者发现生活积极的一面,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与本研究结果一致。从生活质量来看,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MLHFQ中身体领域、情绪领域、其他领域得分高于对照组(P<0.05),可能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后,不良情绪缓解,增加对医护人员信任,有利于病情控制有关。

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SPB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可引导患者进行心理调整,减轻自我负担感。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在进行共情冥想的过程中,回归内心宁静,与干预人员达到精神一致,在自身营造的美好虚拟世界中对心境进行调节,重新感受自我,改变对自我的认知,进而减轻自我感受负担。此前刘璐等[14]研究证实,进行基于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审视自我、调节心理状况,与本研究结果一致。药物治疗是维持CHF患者健康状态的基础手段,患者依从性差则不利于疾病治疗。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MMAS-8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有利于提高CHF患者依从性。究其原因可能在于:患者接受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后,因长期患病引发的心理困扰得到解决,以积极的方式面对疾病,进而产生积极的治疗行为;患者在进行冥想的过程后,提升对疾病康复的期待,改变对待疾病的方式,积极配合治疗。

综上所述,共情理念导向下的护理干预有助于CHF患者减轻消极情绪,提升期望水平,有利于患者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提高,减轻患者自我感受负担。

猜你喜欢

共情依从性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发现高潜人才:共情与谦卑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偏向”不是好导向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幼儿共情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基于需求导向的航天青年成长建议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