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WS指导下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对AMI患者的影响
2021-03-02刘喜红李佩佩
刘喜红,李佩佩,张 青
(平顶山市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河南平顶山467000)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心血管内科常见疾病,发病突然,病情进展快,危及患者生命[1]。有研究报道,50%以上的AMI患者发病后1 h内出现猝死,且多数猝死患者死于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2]。因此,AMI发病后及时抢救,有助于提高抢救成功率,挽救患者生命。院前急救常因时间短,急救环境开放,无法进行常规诊疗,因而院前急救急需一套易于掌握、评估结果获取用时短,并具有一定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以便指导诊疗工作的评分工具[3-4]。随急救管理工作不断发展,改良早期预警评分(MEWS)系统应用而生,其操作简单、易行,能对急危重症患者病情和预后进行有效评估,已广泛应用于院前急救工作中[5]。而一体化急救护理是AMI急救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包括信息网络通知、现场急救、院内抢救及专科治疗和护理等无缝隙一体化护理措施,对缩短患者发病至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具有重要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深化AMI患者的抢救效果,首次将MEWS系统与一体化急救护理相结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7年10月1日~2019年10月1日收治的122例AMI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符合AMI相关诊断标准[6],急救现场经心电图诊断为AMI者;②主要表现为含服硝酸甘油或休息不能缓解,常伴有出汗、烦躁不安、恐惧或濒死感,出现心率减慢、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③发病至到院时间均在12 h内者;④患者和家属知情并签订研究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认知障碍、精神障碍及沟通障碍者;②院前死亡者;③到达急诊室后心跳、呼吸骤停者;④合并其他严重急慢性疾病者;⑤存在严重外伤者;⑥主动放弃治疗或急救者;⑦处于妊娠期者;⑧无家属陪同者;⑨不能配合抢救者。本研究符合《赫尔辛基宣言》。按照1∶1配对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1例。观察组男32例、女29例,年龄32~75(51.36±6.33)岁;疾病分型:1型16例,2型13例,3型13例,4型10例,5型9例;AMI类型:前壁梗死24例,前间壁梗死22例,下壁梗死9例,广泛性前壁梗死6例;基本病因:心肌耗氧不足24例,心肌耗氧增加15例,血液灌注量减少22例;诱发因素:过度疲劳15例,剧烈运动18例,情绪波动11例,用力排便8例,过量饮酒9例。对照组男34例、女27例,年龄30~77(52.66±6.87)岁;疾病分型:1型18例,2型14例,3型12例,4型9例,5型8例;AMI类型:前壁梗死21例,前间壁梗死23例,下壁梗死10例,广泛性前壁梗死7例;基本病因:心肌耗氧不足25例,心肌耗氧增加17例,血液灌注量减少19例;诱发因素:过度疲劳17例,剧烈运动15例,情绪波动13例,用力排便8例,过量饮酒8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给予常规护理,入院后由急诊科医生凭借临床经验评估AMI患者病情,确定临床抢救措施,如开通静脉通路、心肺复苏等,同时用心电监护仪密切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初步判定为AMI后,联系心内科医生会诊,确诊后联系导管室准备急诊手术,2名护士相互配合做好各类抢救及术前准备,将患者转运至导管室,整体救治过程处于被动状态。
1.2.2 观察组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MEWS指导下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具体步骤如下。①建组:组内成员包含3名急诊护士、2名急诊医生、1名急诊护士长,急诊医生负责抢救工作和人员安排;急诊护士长负责急救相关设备配置、维护;急诊护士主要责任为抢救联络员,联系相应检查科室及后续抢救部分,做好家属安抚工作。②接诊及病情评估:接到呼救电话3 min内做好AMI抢救准备,1 min内出车,到达现场后以MEWS初步判断患者病情,MEWS≥5分为濒危者,3~4分为危重者,0~2分为轻症者,结合各例患者实际情况,根据轻重缓急制定相应的急救措施。③现场处理:MEWS 0~2分者,采取吸氧、开通静脉输液通路、心电监护。3~4分者,协助其取平卧位,鼻导管吸氧(浓度40%),3~6 L/min,以此缓解心脏负荷,皮下注射5~10 mg吗啡,以此减轻患者疼痛,减少心肌耗氧量,控制疾病进展;取接近心脏大静脉建立静脉输液通路,遵医嘱给予强心、纠正心律失常、利尿、扩血管等药物。≥5分者,在3~4分患者处理基础上采取溶栓,待其血压、心率、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稳定后转运至医院;急诊护士主动与家属沟通,说明疾病严重程度、危险性及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使其做好心理准备,同时给予心理疏导,以抚触、拥抱等肢体语言表示安慰,赢得家属信任。④转运途中处理:MEWS 0~2分者,患者病情较轻,意识较为清醒,除持续监测心电图外,主动告知其病情较轻,若能积极配合医务人员工作,病情便能得到有效缓解,同时介绍既往科室中类似案例,如以前有患者病情、病史和你类似,因拨打“120”及时,医院抢救准备充分,经溶栓治疗后病情得到显著缓解,已能独立生活与工作,以此消除患者疑虑,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念。3~4分者,患者病情较为严重,意识昏迷,需采取唤醒措施,主要通过言语、音乐等刺激患者,切勿进行疼痛刺激或肢体被动活动。≥5分者,在信息卡做红色标记,醒目标注评分;由高年资医生和经验丰富急诊护士负责转运,持续监测患者呼吸、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若转运途中突发心搏骤停,主要表现为双侧瞳孔不等大、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快速下降,此时需及时清除口鼻分泌物,以简易呼吸机辅助呼吸,同时进行胸外心脏按压。⑤交接流程:MEWS 0~2分者,根据正常流程进行工作交接,即电话联系院方、汇报病例、与多个科室协调工作、工作交接、挂号、缴费。3~4分和≥5分者,在0~2分交接流程基础上,做好转运工具及转运通道准备,尽量整床搬运,确认转运前床处于功能位;电话联系电梯间,保证电梯在本楼层等候,开通绿色通道,行心脏CT或MRI检查,通知各科室医生会诊,根据检查结果确定采取溶栓或介入术。
1.3 观察指标 ①统计两组抢救情况,包括抢救成功率、院前急救反应时间、分诊评估时间、首次心电图采集时间、抢救时间。②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心肌缺血、心搏骤停、心力衰竭、再梗死。③比较两组护理前后心脏功能变化,采用PhilipsSONOS 7500超声诊断系统实施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取患者的心脏左室长轴切面来测定左心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④比较两组护理前后正性心理变化,采用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7]评估,共5个维度,21个条目,即新的可能性(5个条目)、与他人关系(7个条目)、精神改变(2个条目)、个人力量(4个条目)、欣赏生活(3个条目);创伤后完全没有经历这种改变到创伤后这种改变非常多依次赋予0~5分,共0~105分,评分越高创伤后成长水平越高,表明正性心理变化越多;各维度一致性信度Cronbach′s α系数0.61~0.87。⑤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生活质量变化,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估,涉及身体疼痛(BP)、生理功能(PF)、情感职能(RE)、社会功能(SF) 4个维度,每个维度0~100分,评分越高表明患者生活水平越高;该量表一致性信度系数Cronbach′s α为0.78。⑥调查两组院前急救护理工作满意度,采用服务质量量表(SERVQUAL)[8]测评,包含5个维度,22个条目,其中移情性(照顾、关心,能为他人提供个性化能力)、可靠性(精确、可靠地履行服务的能力)、反应性(愿意并可及时提供服务)、有形性(设备、设施及员工外表)、保证性(礼貌、知识能让人产生信任感的能力)5项内容,Likert 5级计分法,分值越高表明对护理服务期望感和感知值越高;5个维度Cronbach′s α系数0.70~0.80。
2 结果
2.1 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见表2。
2.3 两组护理前后心脏功能比较 见表3。
2.4 两组护理前后PTGI评分比较 见表4。
2.5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 见表5。
2.6 两组SERVQUAL评分比较 见表6。
表1 两组抢救情况比较
表2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脏功能比较
表4 两组护理前后PTGI评分比较(分,
表5 两组护理前后SF-36评分比较(分,
表6 两组SERVQUAL评分比较(分,
3 讨论
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持续增多,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及病死率呈上升趋势,据估计,全国心血管疾患已超2.9亿人,其中AMI数量不少于250万人,已成为居民死亡主要原因,占城镇居民死亡的42.6%,占农村居民死亡的45.01%[9-10]。回顾过去20年,2000年是我国AMI病死率第一个转折点,自此AMI病死率出现快速上升趋势,而2009年是第二个转折点,AMI病死率上升有所减缓,但仍呈爬升趋势,当前AMI病死率不容乐观[11]。
AMI患者临床救治效果、预后与治疗时间密切相关,国际指南建议,D2B时间应控制在90 min内,但受内外各种因素影响,AMI急诊行PCI介入治疗时间管理和控制目标存在一定差异[12]。随医疗技术不断发展,中国胸痛中心逐步完善成熟,AMI急救工作迅猛发展,且AMI患者急救延迟时间一再缩短,但临床急救工作仍存缺陷[13-14]。在AMI急救护理工作中,需完成风险评估、数据管理、协调、决策、教育、安抚等系列工作,作为AMI急救工作一大版块,急救护理工作需要不断完善才能缩短急救延迟时间,提升救治和康复效果[15]。基于此,为缩短急诊时间,增加D2B时间达标率,减轻心肌损伤,减少相关不良事件,改善康复效果,我院以胸痛中心为平台,创新急诊思路,重新设计业务流程,将MEWS系统与一体化急救护理相结合,整合资源要素,进行工作流程优化,以期从根本上提高医院管理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其中MEWS系统是一项病情快速评估系统,通过心率、意识、血压、呼吸、体温等生命体征监护,对患者病情程度做出早期评估和判断,相较于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APACHEⅡ)系统,该系统具有成本低、易操作、评估时间短,受人员、仪器、场地限制因素小,更能形象化、数据化地反映病情,并具有动态监测病情变化的优势。杜少兰等[16]对创伤院前患者即刻实施MEWS,发现其与创伤患者预后情况呈正相关,评分越高患者伤势越重,病死可能性越大。且该系统不仅提示院前需积极采取相关救治措施,还应加强院前、院内急救无缝隙链接。而一体化急救护理是合理分配资源、优化护理流程、流程无缝隙对接的一项急救护理措施,能促进医护人员间紧密合作,增强个人职责及团队协作能力,在急救工作中争分夺秒,为D2B时间达标、挽救患者生命奠定基础。李明莲等[17]将一体化急救模式应用于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患者抢救中发现,一体化急救模式是一种高效、快捷的急救流程,能有效开展早期救治工作,为患者赢取宝贵救治时间,进一步提升急救护理质量。本研究将MEWS指导下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应用于AMI患者抢救中,结果显示,观察组院前、院内抢救时间缩短,抢救成功率提高,且不良事件等并发症风险降低。其原因在于:①MEWS系统能迅速、准确地评估患者病情危重程度,针对不同病情等级进行不同层次管理和救治,有助于快速实施针对性对症处理,降低心肌损伤,维持正常生命体征,挽救生命;②一体化急救护理实现了救护资源合理分配,团队间既有合作又有分工,各尽其职,并密切配合,根据既定急救流程展开抢救工作,促使每项急救护理措施及时高效完成,避免在不必要环节上浪费时间,保证抢救措施实施流畅性;③该模式使院前、院内急救工作结合程度更加紧密,将非治疗性时间压缩至最短,真正达到抢救分秒必争、提升急救效果等目的。
此外,本研究在接诊和病情评估、现场处理、转运途中处理、交接流程等各个急救护理流程中,根据MEWS结果,给予AMI患者针对性护理,并在维持患者生命体征的同时,注重加强患者心理疏导及唤醒措施,有助于降低患者心理应激,建立正性心理状态;同时针对性急救护理措施通过改善患者心理状态、生理功能及社会功能等,充分提升患者生存质量,本研究结果中,护理后观察组PTGI、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可证实这一结论。急救护理满意度是患者和家属对医疗单位急救效果评估的重要工具,与抢救成功率密切相关,本研究中观察组对急救护理满意度提升,提示MEWS指导下的一体化急救护理在AMI患者抢救中具备有效性和可行性。本研究体会到,在建立完善健全的急救措施,缩短抢救时间,为急诊PCI赢得宝贵救治时间的同时,需建立全面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居家指导和健康教育,遏制心血管疾病的流行和高发,降低急性病变发生率,减轻抢救工作压力,节约社会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