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原体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在儿童呼吸道急性感染病原快速诊断中的价值研究
2021-03-02马艳华丁殿帅全守东孙少勇
马艳华 丁殿帅 全守东 孙少勇
朝阳市第二医院儿科122000
呼吸道急性感染包括急性支气管炎、急性肺炎、急性扁桃体炎、毛细支气管炎等,是儿童最常见的疾病,如果诊治不及时,可进展为重症肺炎,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所以早期诊断出感染源种类对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儿童呼吸道急性感染多是由细菌以外的病原体引起的,常见的病原体有呼吸道合胞病毒 (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流感病毒A (influenza virus A,INFA)、流感病毒B (influenza virus B,INFB)等[1],目前病原体检测的方法较多,包括抗原、抗体检测、分离培养、PCR、核酸检测等[2-3]。其中病原体分离培养准确性最高,但培养分离用时长,无法为临床早期治疗提供指导。PCR 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但检测要求高,难以完成快速检测。特异性Ig M抗体检测从取样到获得检测结果只需要2 h左右。近年来陆续有特异性Ig M 抗体在呼吸道疾病诊断中应用研究的报道[4-7],但现有的报道主要是流行病学调查的研究,缺乏不同年龄、不同发病时间、不同疾病类型诊断准确率的报道。本研究通过分层分析,进一步探讨特异性Ig M 抗体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快速诊断价值,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研究为前瞻性研究。选取朝阳市第二医院门诊2018年10月至2018年12月482例患儿作为研究对象,男271例,女211例,年龄范围为3个月至7岁,平均年龄 (4.7±1.6)岁,均参照《诸福堂实用儿科学(第8版)》呼吸道感染诊断标准,诊断为急性呼吸道感染。本研究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儿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1.2.1 标本采集 采集所有受试患儿静脉血3 ml,同时用鼻咽部细导管负压吸取法采集鼻咽分泌物,3 000 r/min离心10 min,离心半径为8 cm,分离血清和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
1.2.2 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 试剂盒为11种特异性Ig M 抗体试剂盒 (西班牙VIRCELL,S.L.公司),应用间接免疫荧光法对血清中特异性Ig M抗体进行检测,严格按说明书进行操作。
1.2.3 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 鼻咽分泌物脱落细胞经PBS洗涤后涂片,丙酮固定,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试剂盒 (美国Diagnostic HYBRIDS 公司)检测抗原,严格按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1)观察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RSV、腺病毒、INFA、INFB、副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符合率。噬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柯萨奇病毒A、柯萨奇病毒B、埃可病毒因检出太少,故不进行比较。(2)观察各年龄组患儿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阳性符合率。 (3)观察不同发病时间患儿特异性Ig M抗体检测阳性符合率。(4)观察不同疾病类型患儿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阳性符合率。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进行比较。P <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特异性Ig M 抗体阳性结果分析 以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结果为金标准,482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进行检测,共检出254例患儿9种病原体,腺病毒、INFA、INFB、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符合率明显高于RSV (P 值均<0.05)。见表1。
表1 不同病原体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2.2 年龄对特异性Ig M 抗体结果的影响 1~2岁、3~4岁、≥5岁组患儿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结果符合率均高于<1岁组(P 值均<0.05)。见表2。
表2 不同年龄呼吸道感染患儿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2.3 发病时间对特异性Ig M 抗体结果的影响 发病时间7~14 d、15~21 d、>21 d 患儿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结果符合率均高于<7 d患儿 (P 值均<0.05)。见表3。
表3 呼吸道感染患儿不同发病时间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2.4 不同疾病类型对特异性Ig M 抗体结果的影响 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咽峡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的符合率高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组(P 值均<0.05)。见表4。
表4 不同疾病类型患儿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结果分析
3 讨论
急性呼吸道感染是季节性流行病,病原体可通过飞沫或空气传播,传播速度快,冬春季常会造成局部流行,甚至大范围爆发性流行。儿童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人群,一旦感染发生不仅会影响生长发育,而且不及时治疗或治疗措施不当还会危及生命。所以,及时快速诊断感染病原体,对指导临床治疗,特别是合理使用抗病毒药物或抗生素,具有重要意义[8]。Ig M 是由淋巴结浆细胞及脾脏分泌合成的免疫球蛋白,是潜伏病毒活化或病原体感染初次产生的特异性抗体,主要作用是凝集中和病毒、激活补体及免疫调节[9]。研究显示,呼吸道感染发生后会产生包括Ig M、IgG 等特异性抗体,Ig M 出现的时间早于IgG。针对这一特点,可通过对血清特异性Ig M 抗体的检测快速明确感染病原体[10]。因此,近年来血清特异性Ig M 抗体的检测逐渐应用于临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中。赵博华等[11]检测了1 928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特异性Ig M 抗体,了解了当地儿童流行病学特点。冷红春和颜云盈[12]检测了646例急性呼吸道感染患儿的血清特异性Ig M 抗体,初步掌握了当地感染病原体构成情况,认为其在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诊断中有重要的临床价值。但上述文献均未对发病年龄、发病时间、疾病类型等因素的影响进行分析,笔者认为应该进行分层分析,以便更精准地指导临床工作。
直接免疫荧光法是将异硫氰酸荧光素直接标记于单克隆抗体上,荧光染色后于光镜下观察,准确性高,是国际公认的成熟抗原检测方法[13]。本研究将其作为金标准,评价血清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诊断价值。RSV 的特异性Ig M 抗体阳性符合率为67.11%,明显低于腺病毒、INFA、INFB、肺炎支原体的阳性符合率。原因可能是RSV 是儿童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病原体之一,感染后未充分产生免疫,所以部分儿童会反复发生RSV 感染,而再次感染往往严重程度不及原发感染,血清特异性Ig M 水平较低,所以出现假阴性。本研究比较了不同年龄组患儿的阳性符合率,结果显示,1~2岁、3~4岁、≥5岁组患儿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结果符合率均高于<1 岁组。原因可能是<1岁患儿免疫反应较弱,在检测时易出现假阴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免疫功能增强,血清特异性Ig M 抗体水平升高,提高了阳性检出率。
血清特异性Ig M 抗体是病毒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一般在感染后1 周内出现,血清特异性Ig M 抗体升高对于确定病原学具有重要价值[14-15]。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本组患儿中发病时间7~14 d、15~21 d、>21 d患儿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阳性符合率均高于<7 d组。由于检测时发病时间是患儿家属主诉确定,可能有一定的偏差,同时检测时可能处于Ig M 产生的窗口期等因素,均会影响血清特异性Ig M 抗体的阳性检出率。特异性Ig M 抗体检测在不同的疾病中也存在差异,本研究结果显示,咽峡炎、支气管炎、扁桃体炎、支气管肺炎的符合率高于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组,但具体原因尚不清楚。
综上所述,检测血清Ig M 抗体可快速检测儿童大部分呼吸道感染病原体,对儿童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快速诊断有一定的临床价值。采集血清标本对操作者技术没有什么特殊的要求,而检测抗原需要采集鼻咽分泌物,对操作者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所以前者更容易在临床推广。但检测结果受年龄、发病时间、疾病类型的影响,提示在临床应用时应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个体化分析。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均声明不存在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