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因素助推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2021-03-02赵雪情任幸子编辑张美思
文/赵雪情 任幸子 编辑/张美思
2021年,随着新冠肺炎疫情形势的演进,全球经济在波动中复苏,大宗商品市场全面回暖,甚至呈现过热迹象。综合来看,供需两端分化,以及实际需求与金融投资相叠加等因素,共同推动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扬。
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
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整体上涨。尽管其自10月中旬以来略有回落,但截至2021年12月4日,彭博大宗商品指数(BCOM)同比上涨近30%(见附图)。2021年以来,反映大宗商品期货市场总体价格变化的RJ/CRB指数持续波动上行,突破240水平,创2015年2月以来的新高。从具体品种看,能源、有色金属、农业等部分品种价格创下历史高位。
彭博大宗商品指数(BCOM)数据来源:彭博数据库
能源价格方面,2021年以来,全球能源需求从疫情中持续回暖,但供应受短期和长期等多重因素影响,修复进程缓慢。供需严重错配,特别是上半年的需求端压力以及下半年的供给端压力,推动了全球能源商品价格不断上行。截至2021年12月6日,标普高盛能源全收益指数达399,较年初上涨49%。从产品类别看,NYMEX原油、ICE原油年内升幅分别为45%和42%,为历史阶段性高位;NYMEX天然气年内上涨46%;中国动力煤上涨幅度相对有限,但ICE鹿特丹煤炭价格年内上行近77%。
金属价格方面,2021年,黄金等贵金属价格在通胀、货币政策、避险情绪等多重因素影响下波动调整。截至12月6日,COMEX黄金价格较年初下降6.5%。与此同时,随着全球经济增长动能与供需结构的调整,黑色金属价格经历大幅上涨后有所回落,但年内整体涨幅明显。截至12月6日,LME锡、LME铝、LME镍、LME铅、LME锌的价格较年初分别上涨91%、31%、20%、11%和15%。
农产品价格方面,2021年,受生产受损、低库存等因素的影响,全球范围内农产品供给持续处于偏紧状态,致使价格上扬。截至12月6日,彭博农作物指数(BCOMAV Index)达91.9,较年初增长23.3%;ICE咖啡、ICE棉花、CBOT小麦、CBOT玉米价格较年初分别上涨了96%、37%、25%和20%。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报告,目前农产品价格上升,已经推动全球食品通货膨胀率升至十年来的最高位。
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原因
综合来看,2021年,大宗商品价格普遍上涨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供需两端形势分化带动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从需求端看,全球经济与生产复苏带动大宗商品需求加速扩张。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全球经济陷入大萧条以来最严重的衰退。步入2021年,随着疫苗接种的推进,疫情逐渐得到控制,全球经济在低基数效应下显著反弹,预计增速将达5.3%。许多国家开始解除封锁措施,逐步复工复产。摩根大通全球制造业和服务业指数回升至50荣枯线以上,主要国家失业率大幅下降。2021年8月,全球工业生产和贸易实际水平分别较疫情前提高3.3%和4.5%。经济与制造业反弹,促使工业金属、能源等商品需求大幅增加。同时,随着疫苗接种率的提高,服务业回暖,主要发达经济体跨境流通修复,进一步带动大宗商品需求上涨。
从供给端看,大宗商品供给受到多重因素制约。一是疫情反复影响大宗商品供给。2021年,全球大宗商品库存普遍处于历史低位,而新冠肺炎疫情不断反复,变异病毒肆虐,进一步抑制了大宗商品的增量供给。特别是大部分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的疫苗接种率较低,卫生条件有限,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对大宗商品生产与物流造成限制。以有色金属为例,全球有色金属,特别是铜,主要集中在拉美资源国家。其中,智利铜储量约占据了全球的半壁江山。然而,2021年拉美地区疫情肆虐,直接影响了资源开采,抑制了有色金属供给增长。此外,疫情致使商品出口国劳动力短缺,物流受阻,进一步助推农产品等大宗商品价格攀升。二是自然灾害、地缘政治及意外事件频发,影响大宗商品的供给与价格。自然灾害方面,2021年,全球极端天气频发,多地出现极端高温、极端严寒、极端降雨、严重干旱,并引发一系列次生灾害。例如,大范围霜冻气候直接致使巴西甘蔗、玉米以及澳大利亚的小麦产能降低,推高了糖、玉米、小麦等农产品的价格;2021年北美大西洋飓风季的活跃程度与往年相比增加了60%以上,对墨西哥湾沿岸地区的原油生产和南部港口的农产品出口造成强烈冲击(特别是飓风IDA的登陆,导致93.7%的墨西哥湾原油产区生产活动暂停,原油供给量大幅降低)。地缘政治方面,考虑到经济前景、地缘政治利益以及能源消费结构的变化,以沙特为代表的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及俄罗斯等产油国组成的“OPEC+”多次拒绝通过增产抑制能源价格飙升,在全球原油市场制造“人为紧张”,直至12月才在多国联盟的施压下同意逐步增加原油产量,但市场总体供应仍存在不确定性。此外,苏伊士运河货轮搁浅事件,导致整个供应链持续数月中断,引发多米诺骨牌效应。欧美炼油厂依赖此航道获取中东原油,供应链的延迟和运输成本的增加导致炼油成本上涨,显著推高了地区油价。叠加极端天气的影响,使得居民、企业用电量与能源需求上升,进一步加大了供给相对于需求的失衡程度。三是大宗商品供给的上下游传导进一步推升价格上涨压力。由于大宗商品生产与供给需要相应的能源与原料投入,煤炭、天然气等能源价格上涨,将影响化肥产量,进而推高主要粮食农作物的投入成本与供给价格;能源电力紧张将全面影响其他大宗商品的开采与生产,有色金属价格上涨与供给收缩直接导致相关合金供给减少与价格攀升。
超宽松货币环境下,通货膨胀水平与大宗商品价格加速抬升
疫情以来,各国普遍加大了财政刺激与救助,推行超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注入了巨额流动性,力度之大超过历史上任何非战争时期。在此背景下,全球范围内通货膨胀水平显著上升。2021年11月美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增长6.8%;11月欧元区CPI飙升至4.9%,达25年来的最高水平;新兴市场则面临更加严重的通胀压力。大宗商品价格上行是通胀抬升的重要原因,而通胀抬升则进一步作用于供应链,抑制美元,助推成本上升,与大宗商品形成价格上涨的双螺旋。与此同时,市场的通胀预期带动了市场的做多情绪,投资者涌入大宗商品市场对冲通胀,购买能源期货、能源股以及相关大宗商品基金,使得大宗商品标的成为2021年最火热的投资板块。根据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的数据,2021年原油期货和期权的投机性买入有所增加。市场的投资情绪进一步推高了大宗商品的市场价格。
碳中和背景下,大宗商品结构性上涨压力更加突出
当前,全球正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致力于绿色可持续复苏,在碳减排、碳中和等领域深化合作,以推进经济社会的转型变革。一方面,能源结构转型步入过渡阶段,带动大宗商品价格结构性上行。在“双碳”背景下,煤炭等传统能源投资规模与生产能力压降,天然气等清洁能源需求加速扩张,新型能源供不应求,致使电力供应紧张,能源价格普遍抬高。另一方面,全球加快碳中和相关产业发展,极大地拉动了镍、钴、锡等有色金属需求的扩张,进一步加剧了供求失衡程度。
展望2022年,全球经济增长动能可能有所回落,主要国家货币政策正常化将继续推进,市场风险溢价或下降,大宗商品的供需失衡程度将有所收窄。在这种背景下,预计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将由供需严重失衡走向再平衡,价格也将回落并逐步回归至均衡水平,但仍可能出现结构性攀升与阶段性上涨的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