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言助力“十四五” 汇聚智慧启征程
2021-03-02
擘画新蓝图,奋进新时代。1月24日至27日,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在上海世博中心隆重召开,大会审查批准了《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以下简称规划纲要)。蒋卓庆主任在人代会闭幕会上的讲话指出,规划纲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对上海发展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绘就了上海“十四五”及更长时期发展的宏伟蓝图,是指导上海未来发展的重要法律性文件,对上海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率先构建新发展格局、更好服务全国改革发展大局具有重要意义。
会议期间,代表们带着对“十四五”及更长时期热点问题的关注思考,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积极建言献策,为上海开启新征程、奋力创造新时代发展新奇迹汇聚智慧力量。
贯彻落实国家战略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落实国家战略使命在肩,如何破题“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以推进浦东高水平改革开放和三项新的重大任务为战略牵引,以强化“四大功能”、深化“五个中心”建设、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升城市能级和核心竞争力为主攻方向,加快形成国内大循环的中心节点、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代表们建议,牢牢把握国际大都市的特征和优势,充分发挥自贸试验区和临港新片区试验田作用,加快做强“五型经济”。
马列坚代表建议,围绕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和六大重点产业,加速对“卡脖子”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推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姚新代表提出,要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实施更具吸引力的国内人才集聚政策,吸引更多优秀人才在沪发展,加大人才安居、子女教育等公共服务保障。
宋扬代表建议,进一步重视基础研究,加快关键技术平台布局。俞秋静代表提出,要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下更大功夫,保障各种所有制企业的同等市场地位,让优质的营商环境成为各类企业发展的沃土。
抢抓数字化发展先机 强力推动高质量发展
“十四五”时期,上海将聚焦城市数字化转型,加快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国际数字之都,在经济数字化、生活数字化、治理数字化等领域率先突破。代表们提出,要抢抓数字化发展先机,把数字牵引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能,促进数字技术赋能提升“五个中心”建设,不断提高实体经济数字化水平。
龚著忠代表建议,加快数据收集和开发利用,充分挖掘数据价值,推动“一网通办”“一网统管”融合发展,实现“两张网”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的转变,提升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孙甘霖代表提出,要打破信息孤岛,强化数据互通,进一步拓展健康码在就医、文化旅游、公交出行等方面服务市民的功能。
来自律师行业的吕琰、李向农等代表建议,要加快启动相关立法工作,明确数据的定义和范围,还要对数据收集、开放共享、流通交易、安全保护等作出制度性安排,为推动城市数字化转型提供法治保障。
姜微、胡秀靖、周丙辉等代表不约而同关注到了“数字鸿沟”问题,建议要更多关注老年人、残疾人等弱势群体,帮助他们跨越“数字鸿沟”,享受信息技术带来的便捷。
全力推进五个新城建设 塑造市域空间新格局
“五个新城”是今年市人代会的热议话题。规划纲要提出,上海要加快构建“中心辐射、两翼齐飞、新城发力、南北转型”空间新格局,把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打造成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成为上海未来发展新的战略支点。
柏可林/摄
新城如何发力,事关上海经济发展后劲。王振代表提出,新城要成为上海制造业的主战场,大力发展以先进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代表的高端产业集群。缪京代表建议,研究给予新城在区域开发、产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更多权限。娄庆梅代表提出,明确五大新城不同的功能定位,按照各自产业发展特点,实施差异化、有针对性的人才扶持政策,促进新城人才集聚、产业集聚。许银章代表建议,加大教育、医疗、卫生等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在新城的合理科学布局,打造产城融合、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新城。
不少代表提到,推进五个新城建设应让政府有形之手、市场无形之手、市民勤劳之手同向发力,让市民群众成为新城建设的积极参与者、过程评判者、最大受益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加快实现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业宜居、农民富裕富足。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王永根等代表建议,要大力发展都市乡村产业,激励和引导产业项目落户乡村,增强集体经济发展内生动力,将乡村的“一时美”变成“长久美”。黄卫峰代表建议,注重科技赋能农业发展,积极发展“数字农业”和“智慧农业”,推动都市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李小英代表建议,吸引更多主体参与乡村休闲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等产业发展,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真正让农村有看头、农民有盼头。
要实现高水平的城乡融合,不仅要提升大都市乡村产业现代化水平,唐东卫代表还建议,要在乡村治理上加大工作力度,建立乡村版“一网统管”,把耕地保护、宅基地管理、水资源保护等与乡村治理有关的要素和指标纳入平台,提升乡村治理能力和水平。
代表们还对加快推进农民相对集中居住、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等提出了意见建议。
努力创造高品质生活 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
如何让生活在这座城市的人民生活更有品质、更有尊严、更加幸福?代表们聚焦“老小旧远”等群众关心的重大民生问题等纷纷建言献策。
顾云豪代表建议,要提升居家、社区和城市基础设施的适老性水平,完善社区养老服务,加强志愿服务、体育和文化服务等配送,更好地满足老年人个性化、多样化需求。金晶代表建议,推动建设更多无障碍设施,让硬件建设、软件服务等各方面都对残疾人更友好。王瑞生代表提出,要着力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切实办好人民满意教育。
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不是一蹴而就,陈国强代表建议,要制定更具长远性、系统性的公共卫生建设规划,统筹资金使用、硬件设施建设、人才培养等政策措施,推进公共卫生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郭丽娟代表提出,以庆祝建党100周年为契机,进一步挖掘、开发、整合上海的红色资源,着力打造上海“四史教育”特色品牌,提升上海红色文化的标识性和知名度。
金永红代表提出,要坚持需求导向,进一步完善15分钟社区生活服务圈,让城市更有烟火气、百姓更有幸福感。
提高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共建安全韧性城市
规划纲要提出,要以绣花般功夫推进城市管理精细化,筑牢守好城市安全底线,构建多元共治的社会治理格局。
要让每个市民更多地感受到城市的温度,陶峥代表建议,“十四五”期间要把“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重要理念落实到相关制度设计中,围绕“五个人人”,把城市发展与每个人的内在关切、可期未来有机结合,让市民有序参与城市治理,共享城市发展成果,不断提升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茹国明代表建议,将全生命周期管理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全过程、各环节,努力形成超大城市管理精细化示范样本。
“要提前摸排研判建设中可能遇到的瓶颈隐患,改进城市运行管理体制机制,推动资源‘紧平衡’状态下的合理利用,保障新城建设和全市安全运行。”蒋曙杰代表建议。
宏伟蓝图已绘就,砥砺奋进正当时。代表们表示,只有继往开来,接续奋斗,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以优异成绩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