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凤阳邑寻茶

2021-03-01盛景

大理文化 2021年1期
关键词:茶室白族古道

盛景

好友丽在凤阳邑建了一个茶舍,邀我前去品茶,心向往之,欣然前往。

可是凤阳邑却不太好找。依稀记得大凤路经过的一个村庄叫凤阳邑,我一路行去,到了太和城遗址。一问说不是,凤阳邑还要再往北。于是又往北,再问路人却说走过了。如是反复,终于在太和城遗址往前的红绿灯路口左拐进入了凤阳邑。沿路而行,路边是钢筋混凝土的商铺高墙,房舍俨然,心生疑惑又电话联系丽,说要从路边向山上走。于是沿着窄窄的小巷子左拐右拐,走完了新式的白族民居,却见一条老式的弹石石板路横在面前,路边的老石头房子上有一个木牌,上面写着:茶马古道。原来这就是小有名气的凤阳邑茶马古道!到茶马古道寻茶,让我寻访的心情更加愉悦和兴奋起来。

早就听老人们说过,凤阳邑村原名“砖窑”,历史上曾经以烧制砖瓦为主,解放后取“丹凤朝阳”之意,方改名为“凤阳邑”。该村历史上是个著名的村落,由于马帮往来稠密,曾经十分繁荣。

现在我脚下就是这一条著名的古道。古道与小时候在大理看到的官道相似,中间是一条青石板道,两边由弹石铺成。向左边看,蜿蜒向南,应该可以到达我刚刚走过的太和城遗址。古道向北,有些古老的房屋。茶室莫不是就在古道之中?于是沿着古道,我也慢慢褪去了刚才寻访的急切,放下急迫的心情,景随步移,静下心来感受这里。走在古道的中央,时光从身边迅速地退了回去,如同穿越了时光隧道,仿佛这里的一切回归到小时候的模样。石头砌成的墙上爬满了青蔓,大门头上长着长长的草,残存着斑驳红漆的木门边,石灰已经大片脱落了,露出了红泥糊的墙。路上几乎没有什么人,毛毛细雨把路弄得略有湿滑,让空气也清新而湿润。

路边有一口观音古井,不似城里常见的那种圆形的古井,而是方形的,没有牌子的话,也可能就轻易略过了,井水依然清冽,里面的台子上还有一块刻了观音像的石板,这也应该是观音井的来由了。一路向北,房屋大多倒塌了,也有的依稀还有人住,贴了对联,维系着往日的神气。竟然也有一家客栈,路边倒塌的石头墙上钉了个小木牌。沿着石头墙,从一个小小的巷子进去,到头拐了个弯,探究不到其中的模样,却让人浮想联翩……路边每一块石头,每一个拐弯、每一片脱落的瓦片、每一所或完整或残缺的房屋都似乎在诉说着一个古老的故事,引导着我不断向前,想去抚摸那一块块静默的石头,找寻时光留下的秘密,探索与旧日时光的对话方式……丽的电话却不合时宜地响了,埋怨我还没有去到茶室,惊醒了沉醉在时光隧道中的我。啊!茶舍竟然不在这古道上?

按着丽的描述,我又从古道觅到一条石梯路,拾级而上,抬头却见到了本主庙。白族的本主无所不包,有人物、花草、石头、神仙,凤阳邑的本主应该是一位像凤凰一样美丽的女性吧?这么美丽的村子,这么美丽的村名。果然,古老的本主庙里确实是供奉着一位女本主,名唤慈爱圣母,传说是当年庇佑凤阳邑的是凤凰女神,后因故搬走了。因为不舍这里善良的老百姓,就留下自己的亲妹妹继续帮助当地的百姓。走出本主庙,继续拾级而上,抬头却又见一个精巧的大门飞檐,庙宇的墙壁被刷上了特别的土红色,在绿色的树丛中分外显眼,走到两边有石狮子守护的大门,上书“法真寺”。哦,这就是大理传说中最早的佛教寺院之一,莫非茶社就在寺内?移步向内,跨过一个小石桥,走进一个圆门,里面的庭院一目了然,地方不大,清静整齐,两棵大树侧立两边,树下别致地放着休闲的藤椅。院里静悄悄的,不见师傅,不见香客,也不见好友,只有一条小白狗欢快地迎上来。一个“止语”的牌子和大殿飘出的香火气息再次提醒我们这是一个清静的寺院。寺庙东边筑有造型独特的照壁,厢房的墙上留着民国年间的题词“拥护万民”,留墨者署名“天人云影”,与眼前的景致相遇后营造出一尘不染的清寂禅境。

我凝神静气地走出法真寺,再次寻觅友人的茶室。从法真寺侧边的小路上去,不经意间,绿竹丛中,一条小小道斜插过来。沿路抬头看去,红色的石墩上,有一块木板上写着“兰若山房”。原来友人的茶室竟然藏在这里。继续拾级而上,有小小木门虚掩,旁边的墙上钉着“白族三道茶传习所”的木牌,果然是这!伸手推开小木门,发出咯吱咯吱的声响,有一红色土墙木屋映入眼帘,进得屋来,粗大的木梁与简陋的白泥墙相得益彰。左边的大茶桌后面有范曾手书的“兰若山房”的书法,左右两边的条幅分别写着“道心唯微”和“惟精惟一”,茶桌是老木头所制,中间枯朽的地方被主人精妙地种上了绿植和苔鲜,显得活泼而别致。对着进门的地方是通向内庭的门,两边的白墙上大大的“禅”“茶”两个大字,灵动而飘逸。右手边也是一张大茶桌,一束百合花静静在白色的灯下盛放,释放出一种神秘而愉悦的气息。这时,好友丽迎了上来,好奇我这么长时间去了哪里,我一边讲述着一路遇见的美景,她一边带我穿过木屋,来到中间的庭院。中间的庭院以白石和木道铺就,或立或卧的土罐点缀其中。左侧是种满了绿竹和多肉的山坡,院子的对面有两间小小的土屋,残缺的墙省略了窗棂,直接就安上了玻璃,显得自然而又具有韵味。我绕过小土屋,有条简陋的小径,旁边有两间小小的木屋,小屋紧贴山坡而建,仅有四五个平方,却是四壁通透,采光甚好。后面可观山坡上的野草婆娑,两边则是绿竹沙沙,正面还有洱海的倩影,一切那么静谧而清新,好一个静养修心的去处!

麗是爱茶之人,更是热爱大理和白族民族文化的人。在无数遍为中外游客介绍过大理苍洱风光和民族文化后,决心把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三道茶发扬光大。在她觅到了这个地方后,就稍加修葺,成了现在的茶室,专门从事白族三道茶的教学传承工作,默默地守护着这一古老的文化瑰宝。

在这简陋而不失优雅的小小茶室里,还有两棵历经百年幸存的古老茶树,古树大概有两人多高,上面结着茶果。虽然沧桑,却仍然努力地向上生长着。我们在百年古茶树下坐定,一阵清新的凉意迎向全身,眼前看着远处的洱海,疲惫已经开始在全身消减。身着白族服装的丽忙着搬来了小碳炉、乳扇、核桃、蜂蜜、红糖,用与观音井同源的山泉为我们亲手制作白族三道茶。当熊熊的碳火将瓦罐中的茶叶烤得焦香发黄,并微微起烟,将这清凉的山泉注入到瓦罐里,随着腾起的水雾,轰然一声发出雷鸣般的响声,好似雷声沉沉滚过耳边,香喷喷的雷响茶就制好了。我缓缓拿起茶杯,茶色清纯,香气四溢。用舌尖轻轻触碰,一股淡淡的苦味钻进味蕾,大饮一口,缓缓咽下,茶水湿润地冲刷过喉头。雷响茶保留住茶里的苦涩之味,但焦香的口感将受热均匀的茶味全部释放了出来,在这难忘的味道充溢满口腔时,所有寻觅的辛苦都一扫而光了。接着丽又为我们送上了甜茶和回味茶,精彩的制茶体验定格在了这愉悦而又惊喜的一天。

不知不觉到了日暮,我们在一天的静心休闲中准备告别凤阳邑。这时有凉风轻抚,又是一阵茶的清香直沁鼻尖。丽神秘地对我说:“似乎你今天没有看到古道上的美女石和晒经石。”那一刻,我想这是她再约我前来品茶的相邀。

猜你喜欢

茶室白族古道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江湖茶室
杉林古道
花样云南(二)
茶马古道
白族
终南山秦楚古道旅游区
初访湖北鹤峰白族聚居区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