澜沧江(外二首)
2021-03-01胡巧云
浮云归处 ,一条雄浑的大江
在黄昏的峡口
静如处子。是倒置的天空
是磨平了的古老铜镜
横断山。澜沧江
彝家汉子一场豪饮
青山为背。黄土为台
披红挂彩的弦子,召回远去的白云
在江岸。一把弦
就是一个人
一辈子最大的舞场
江长水远。弦音作证
群山等待落日
江河迎来星辰。山风挽留河鱼
虫蛉期待繁花开满山岗
弹弦子的人。站在江边
远在远方的亲人
江水就要流出故乡
故乡河
天地辽阔,河床清浅
岁月的一声口哨
是牧童的號令,唤走了天边
一只又一只顽皮的羊
洁净的天空
阳光是神的眼睛
穿过我的村庄,我的田野
还有,我万般深爱的草木
一条河。分隔出明暗岁月
一半留给盛夏,葱笼四溅
一半秋意四合,沃田明黄
草木壮大,光阴丰盈
遥远的故乡河啊
是日渐消瘦的肋骨,深藏体内
不能说,无法说
蜿蜒的河水,请别流太急
我怕那些像流水一样的事物
一不小心,就会溢出双眼
模糊了两岸的旖旎,以及安详的
关于故乡的记忆
古城谣
一朵,又一朵的云
自西而来
奔涌,向南而去
暗藏着光阴的谜底和
小城岁月的忧伤
斑驳的老城墙,愈发老了
古老城跺上的洞眼
是历经沧海的老人的眼
深情,质朴,清澈
那满目的青山啊,以及那条
修长的古街,还有
那些毗邻而居的
一世又一世的,小城故事
或喜,或悲
或安宁,或喧嚣
或长衫马急,或裙裾飘扬
或马灯昏黄,小巷幽深
或霓虹灯火,千家阑珊
炊烟,就要升起
途经前生后世的云朵
就要越过南山以南,飘向远方
一座古老的城池,两两相望的古楼
与光阴,与云朵
涅槃和重生
编辑手记:
姜华的诗歌主题鲜明,层次清晰。《一朵云》采用多层次的结构,表面含义在写一朵云行走、变化的过程,其深层含义写诗人经历过的人生历程:“孤独的云”象征着孤独的诗人,“风”象征着社会压力等驱赶着诗人奔波劳碌的外界力量,“肩上扛着羽毛、雨水和闪电”象征着肩负的社会责任和压力,“低沉的喘息声”“欲望先于肉身死亡”暗示诗人在重压之下的疲惫甚至失去追求的挫败感。《夜宿长寿湖》书写乡愁,“夜晚水声如蚊,咬破了我的乡愁”这一句用通感的表现手法,“咬破”将听觉的感受转化为视觉、触觉,形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因乡愁而失眠的状态。
鲍伟亮的组诗都隐藏着时间的主题,一方面是对过去时光的追忆,《时光书》中诗人采用蒙太奇的手法,按心理逻辑将不同时空的事物有节奏地组接在一起,表现出时光倒流之下事物的易变,暗示着诗人渴望打破时空、挣脱时间牢笼束缚。对时空的打破还体现在他对现实世界的超现实表述,《归乡夜吟》用超现实的手法描述了游子归乡的奇幻旅途,在虚实交杂中超越时空的限制,达成了心理时空与现实时空的衔接。另一方面诗人遵循时间流逝的规律,在流逝中享受着时间的馈赠,寻觅自我、等待希望。《天台咖啡厅》体现了他对私人时光的享受和留恋,对环境、人物、情境的细腻描写和叙述,充实了诗歌的抒情细节,“一怀复古的慢属性的旧”也暗示着他对慢与旧这些时间名词的个体感知。诗人在《寻觅》中“等待火烛,由星星到银河的成长“,在《黎明记》中等待“人间/携光复活”……
山雨捕捉劳动场景中的主要动作加以精确描写,表现了他对农事活动的热情和对生活的热爱。人与自然的和谐感、人类奋斗拼搏的美感、小松坡传递的归属感使山雨的诗歌充满着亲和力和生命力。他的诗歌表明人与自然是处于互动关系的,当人对自然进行有益改造的同时,自然也会以美好回报人类。
崔鹤同的诗以自然和日常生活为来源,《不如》将外在事物的活泼与“我”的迟钝、呆滞形成对比,表现了大自然的美好,将自然事物拟人化使其产生动态感,用“捆缚”“点亮”等动词使静态的画面灵动起来。《等车》截取生活中等车的片段进行叙述,开头对车站周围环境的细腻描写充满了故事感和镜头感,暗示着诗人焦躁、不安又孤独的情绪;中间过去的回忆是一段插叙,使不同时空的场景交错、叠印,增加了诗歌内涵。
胡巧云的三首诗都是传统的写景抒情诗,体现诗人对“优美”的追求,语言充满了音乐美、建筑美和绘画美,声调温柔,画面精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