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2021-03-01刘雅倩
刘雅倩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也迈入了发展的快车道,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教学目标繁多且零碎、教学内容过于注重书本知识、教学方式忽视学生主体、教学评价过于重视结果而轻视过程的问题。本文着重针对新课改背景下,中学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对策提出一点思考。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中学语文;教学策略
一、整合三维教学目标,优化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目的是教师对学生进行教学内容传递的集中表现,是教学体系里的灵魂和中心要义。教学目的一旦确定,教师的教学活动就需要围绕它来进行,并且在教学过程中让它得到充分的实施和体现。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环节的衔接、处理,都是为教学目标所服务。但是,目前的中学语文教学还存在着教学目的繁多且零碎的問题,教学目标的不确定性导致不少教师被零碎的知识牵着鼻子走,往往是想面面俱到,而结果却事与愿违。这也让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新课程标准中,将语文授课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三个方面,以知识与能力为主线,在授课过程和教学方法的使用上传递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此外,这三个维度也是不可分割的整体,都完美地体现在教学所要完成的任务中。目前,人教部编版教材基本上都是以主题为单元,如果教师能够明确每个单元在整个语文教学过程的目标,同时整合每个单元中每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以此为基础,分析课文与本单元其它课文所侧重的不同点,那么通过把每一单元每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进行整合,则可以减去一些多余的教学环节,利于学生积累块状、链状、结构性的知识,在头脑中形成整体性的知识框架,优化课堂教学效率,也让授课者能够更快地把握文章的教学重点,有的放矢。
以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四单元为例,该单元是小说单元,主题是少年成长,结合单元导读、文体知识、单元地位,单元目标可以确定为:1.理清小说情节脉络,了解小说创作手法,分析人物主要的形象;2.结合学生的自身体验,把握小说主题;3.感受小说情节,与当下社会现状结合思考。本单元的文章《故乡》《我的叔叔于勒》《孤独之旅》三篇小说都涉及到人物的形象对比,如《故乡》中,闰土这一人物的前后对比、《我的叔叔于勒》中,于勒形象的反转对比、《孤独之旅》中,杜小康心灵成长前后的对比等,那么,在确定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时,则可以抓住“对比”这一因素,将分析人物形象、梳理故事情节、感受小说主题等串联起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在简单掌握小说三要素,把重点放在对环境、情节、人物一一作分析上。
二、加强合作学习训练,提高合作学习技能
合作学习是新课改倡导的一种有效学习方式。因为其有效性,能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所以这一方法目前也被广泛使用。但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要有效地使用这一教学方式,绝非易事,这其中涉及到学生的水平、教学环境的营造、教学设备的完整等。有些合作小组学习活动“形式大于实质”,为公开课而临时拼凑,所设置的课堂讨论环节大多是为了调节课堂氛围而创造新意。其中,主要原因是教师对合作学习缺乏正确的方法指导等等,导致合作学习名不符实。
日常授课中,要有目的地加强小组合作学习的训练,在每一次的训练中提高学生合作学习技能,培养合作意识。首先,教师要组建4-6人的合作小组,既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而灵活地变换学习小组成员,又要引导学生之间互相合作,同时座位的摆放也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设置,要适合小组成员讨论和交流。其次,教师要实时参与其中,指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向学生分配合理的学习任务,明确内容和目标,设定任务完成标杆,设置评价的标准。每个小组明确了学习任务之后,也可根据任务进行再分工,在教师的引导下根据自己的思索形成答案,与小组成员交流后形成小组学习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充当引导者角色,针对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引导和解决,对每一个组的大致情况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最后,授课者让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学习成果,了解每个小组的学习情况,关注小组内学生学习的掌握程度并及时给予帮助。对于一些有争议的问题,可以在全班范围内进行讨论,做到让学生充分提出自己的见解、发挥自己的潜能,学会学习的方法。
三、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性评价
新课程改革鼓励倡导建立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即评价不应过分注重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去挖掘学生的潜能,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学校在面对升学压力情况下,对学生的教育评价多采用终结性评价和量化评价等结果性评价,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是否能积极参与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与交流学习成果”等学习过程表现。此外,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表现性评价,也能使学生在评价中认识到自己的学习状况,并及时做出调整。
笔者认为,关注学生学习过程的表现性评价有三个方面的要求:1.要有明确、合理、得当的学习任务。教师在制定学习任务时要根据学生的学情和思维结构的特点做到明确、合理,对任务的描述要清楚明确。只有学生了解学习任务,才能更好地学习,学生对学习任务错误的认识会影响评价的效度;2.要有科学的评价标准。科学、合理的评价标准是有效实施评价的重要保证。表现性评价结合中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认知水平、生活实践等方面的内容指定评价标准,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态度、学习速度、学习能力等内容。另外,对学生学习表现性评价的标准要因人而异,对不同的学生要提出有差异化的标准。加德纳认为,人的智力结构在每个人身上的组合方式是多样的,每个人在不同领域的智力发展水平也是不同步的。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尊重学生差异的基础上,综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模式,熟知学生的个性化需求,让学生都能在评价中找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向,从而得到发展。3.要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版)》指出:“应注意将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及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相结合。”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进行自我反思,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学会聆听同学的想法和意见,在与同学的比较中审视自己。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