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问中诱思维,体验中建表象

2021-03-01黄笑欢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8期
关键词:表象水位液体

黄笑欢

《它们占据空间吗》一课属于物质科学领域,是小学科学科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固体、液体、气体》中的第5课时。主要以“活动探究”为主线,设计了两个活动。分别是:活动1:“水位会上升吗?”利用实验、观察、分析,证明固体和液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活动2:“气体也占据空间吗?”通过实验、观察、分析、归纳,让学生也深刻感受到气体也占据空间。本课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实验,认识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占据一定的空间,和在生活中应用;能结合实际开展实验探究,并初步学会观察、分析和进行合理的科学解释;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养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片段一:创设情境,诱导思维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个故事“乌鸦喝水”?(媒体播放后)

师:乌鸦真的喝到水吗?怎样喝到水?

生:乌鸦将小石子一颗一颗的投到在瓶子里,我们看到了水慢慢上升到瓶口,乌鸦就喝到水啦。

师:为什么水会升上来了?是不是水多了?

生1:不是,因为石头占了水的位置地方,所以把水挤出来了。

生2:因为石头占了水的地方。

师:哦,有的同学认为石头占了水的位置或地方,位置或地方这两个词语我们可以换“空间”这个词,也可以说“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评析:教材的编排以“乌鸦喝水”主题图导入,教师在深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利用网络资源搜索多媒体动画片“乌鸦喝水”故事,将原来静态导入图变动感,这样的导入更形象、更生动、更吸引人,使学生在间接感受到小石子占了水的位置、地方。“位置与地方”这两个词语学生日常中经常有说,但“空间”这个词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非常陌生,这时,教师适当引出“空间”这个词,让学生初步突破“空间”这个难点。

片段二:活动探究,建构知识

(1)活动1:水位会上升吗?

师:听完故事,你是否也想试试验证一下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呢?我们需要准备什么材料吗?

生:水瓶、水、小石子。

师:要怎样做这个实验呢?怎样能更清楚看到水位有没有变化?

生:我认为先用笔画出瓶子还没放石子之前的水的位置,然后往瓶子里放一些小石子后再画出水位线。

师:画出的这个水的位置我们叫“水位线”,那么,有没有要注意什么?

生1:画水位线一定要画准。

生2:观察时要注意平视。

生3:要小心一颗一颗地放小石子,和认真观察瓶子里的水怎样变化。

师:同学们提得真好。下面以小组为单位,分工合作,材料员准备来取实验材料,每个人拿出你们的活动手册打开第16页看第1题,进行边实验、边观察、边记录水位的变化,并解释实验现象。

(投影)实验要求(如下图)

交流汇报:各小组出来展示自己的实验结果及投影与解释活动手册上的实验记录。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思考与说:是什么导致水位上升?是水变多了导致水位上升的吗?

教师点拨:没有加小石子前,瓶子中的水量是占据了瓶子的空间吗?

生:是的。

板书:液体。

师:瓶子里的水是什么物质?【板书:液体】

师:加入了小石子后,瓶中的水位怎样呢?为什么?

生:加入了小石子后,瓶中的水位越来越高,因为石头占了水的空间。

师小结:当把小石块加入水中后水位上升了,实验证明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

板書:固体、占据空间。

评析:本活动简单、容易操作,但难点在于让学生初步感知什么是空间?解释起来似乎很抽象,教师通过实验探究活动,让学生从活动中体验、探究中验证、交流中建表象,进一步感知液体与固体都占有空间,并从交流中说出空间这个词,让学生在生活探究体验中进行了解释,建立了液体、固体占据空间的知识表象,同时培养了各学生与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2)活动2:气体也占据空间吗?

师:通过实验我们知道了固体和液体都能占据空间,那么气体也能占据空间吗?

生猜想:能或不能……

师:小组讨论说说自己的想法?(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教师始终微笑地倾听学生的想法,不急于表态)

师:到底谁的想法合理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用实验证明一下。

(出示实验材料:包括小纸船、剪去底部的大塑料瓶、水槽和剪刀)

活动要求:①以四人小组为单位,先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然后用塑料瓶罩着浮在水面上的小纸船 , 保持瓶子垂直向下压入水底,写下您观察到的现象及原因;②慢慢拧松瓶盖,观察并记录小纸船的现象。想想为什么?③将观察到的现象与解释填写在第16页的活动手册中。

(这时教师边出示已剪去了底部的塑料瓶,重点提醒:注意将瓶子垂直向下压入水底,写下观察到的现象及讨论为什么?)

(小组实验操作讨论后:先由一个小组出来展示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及原因,其它小组可以补充及提出不同想法)

小结:除固体、液体外,空气也能占据空间。

板书:气体。

(3)归纳总结

(教师利用活动手册第16页的图让学生小组谈论归纳后汇报)

评析:活动2“气体占据空间吗?”是学生在活动1实验探究出:固体、液体占据空间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猜想及带着疑问很自然地走进第二个探究气体是否占据空间的活动。气体占据空间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比固体、液体占据空间更难理解,因为空气无色无味、看不见模不着一直存在我们的周围,对学生来说是非常熟悉,但是要研究它是否占据空间,这对三年级学生来说是非常抽象的。如何在体验中建知识表象呢?教材利用了“小纸船上下浮动”的实验活动让学生在猜疑中探究,实验体验中将抽象变得更具体。

总评:本节课教师力求从教学内容的知识结构和学生原有认知结构出发,在巧问中诱发学生的思维,体验中建立表象,让学生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对液体、固体、气体占空间的表象建构。

1.情境导入、诱发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课前教师特意将用乌鸦喝水”故事用动态多媒体的情境导入,将“空间”这个难点初步渗透了。在看到故事时,教师特别注意将故事的焦点聚焦到观察“水位慢慢地上升”及引导学生思考“你是否也想试试验证一下为什么乌鸦能喝到水呢?”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与诱导了思维,让学生在强烈的尝试欲望中,自然地投入小组合作探究实验活动。促进学生深入细致的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在进一步感悟“空间”,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与创新思维。

2.活动探究、建立表象

空间一词在学生日常生活中既熟悉又陌生,一般对于三年级学生大多数对空间一词都是陌生的,他们在潜意识里会认为是位置,所以,在回答的时候往往只能说出物体占据了位置、方向等。教师利用情境导入也适当引出“空间”这个词,让学生初步突破“空间”这个难点。再通过巧问诱导出学生的观察思考:液体、固体是否占有空间,通过探究活动与展示建立初步的表象。而气体占据空间这个活动是教师在上一个活动的基础上,大胆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体验、感知、展示、归纳。最后,教师结合两个活动做一个总结归纳出液体、固体、气体都占据空间。两个活动教师采用紧抓重点、突破难点的做法,使学生在小组合作的活动体验中构建知识的表象。

3.尊重学生、大胆猜疑

《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的发现与创造需要大胆猜想,猜想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学《它们占据空间吗》教师能利用多媒体数字化教学手段合理地创设情境,点燃学生的思维火花,鼓励学生大胆猜想,让学生带着猜想的好奇心自然而然的进入科学探究中。从教师提问的问题的精准度及探究活动的时间来看:教师做到了充分尊重学生,体现学生为主体。

整节课教师非常注重猜疑、探究、合作、体验,它让学生在亲身体验、真心感悟建立知识表象。这样的教学方法能使学生养成深度思维能力、探究能力,提高科学素质,让学生一生受用。

猜你喜欢

表象水位液体
液体小“桥”
表与里
表与里
五颜六色的液体塔
层层叠叠的液体
透过表象看公式
表象与真相
不会结冰的液体等
七年级数学期中测试题(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