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一条思路,学一种思维
2021-03-01李宇韬刘东伟
李宇韬 刘东伟
一、关注学生的困惑,给出贴切表象
师:(回忆解决问题的步骤后)你在解决问题时,觉得哪个步骤比较难?
生:分析与解答。
师:跟他有同样想法的举手。老师跟你们的想法一样。今天,我们不仅要解决一道题,还要一起发现解决问题的法宝。这个法宝和导航有关。用过导航吗?导航有什么好处?
生1:假如我们想去一个地方不知道怎么走,我们就可以看导航。
生2:我们忘记了新家,可以用导航回去。
师:是的,导航可以给我们提供正确的路线。如果我们分析问题时也有这样的导航,告诉我们先想什么、再想什么,问题是不是很好解决了?(板书:思考导航图)其实这幅思考导航图一早就藏在大家的大脑里了,可能你平时没怎么在意,今天我们一起来发现藏在我们分析与解答问题背后的思考导航图。
评析:李老师通过谈话找到了学生的困惑点,使学生回顾三步骤的同时,又对三步骤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在学生提出困惑时予以共情,并为了解决困惑给学生提供了“导航”的表象,用“思路”形如“导航”这样的概念拉近了知识与生活的距离,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信心。
二、画图表达题意,明确条件和信息
师:(出示例题: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碗需要多少钱?)读完题目,你知道了什么?
生:妈妈买了3个碗,用了18元。
师:还知道了什么?你来帮她补充。
生:如果买8个碗,多少钱。
师:很好,你看你们用自己的话把题目把相关的信息说出来了,但是你们理解了吗?你能画图表示题目中的数学信息和问题吗?
(展示环节)
图1
师:(展示图1)这幅图数学信息完整吗?问题清楚吗?
生:还有8个碗要画出来。
师:你觉得缺少一些信息要画出来是吧?那这幅呢?(展示图2)
图2
生:要先画三个碗,再画8个碗。
師:那你的意思是把这位同学的图,和刚才的怎么样?(生:结合起来)就可以了是吗?是这样吗?(展示图3)
图3
师:所以我们在画图表示题意的时候,不但要把信息,也要把问题都表达完整。老师也是像刚才这些同学一样表达的。
评析:学生在处理信息的时候,把“买8个同样的碗”不看做条件,而是归为问题。所以在展示学生画作的时候,李老师也选取了两种“漏条件”的作品与之呼应,使学生发现自己思路中的问题——没有时时紧扣条件或问题。通过作品对比再一次强调完整表达的重要性。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辨析了“条件”与“问题”,并了解到两者结合才能组成完整的数学问题。
三、尝试使用分析法,理清思考过程
师:第一步,我们完成阅读与理解了。第二步,难点来了——分析与解答。接下来我们要从哪里入手呢,该怎么想才能找到我们的算式呢?
生:看已知信息,18÷3。
师:嗯,这是一、二年级时我们常用的方法,题目中给出的条件正好能解决相应的问题。三年级开始,问题开始变得复杂了,是不是一定能按所给条件列算式?你看。(出示:妈妈买3个碗用了18元,买5个杯子用了20元。如果买8个同样的杯子,需要多少钱?)
师:这道题也是先算18÷3吗?为什么?
生:不是。有些是多余信息,给了我们障碍信息。
师:那就是说,看到信息就列算式有可能会(生:错)那从哪里入手去想,才能准确找到有用的信息?
生:从问题入手。
师:(出示:要解决的问题)我们今天要解决的问题是?
生:需要多少钱?
师:(出示:需要多少钱)你生活中买东西付钱,想知道需要多少钱,得先知道什么?(出示:需要的条件)
生:知道那个东西多少钱。
师:是一个东西,还是全部东西。
生:一个东西。
师:还有吗?
生:买了几个。
师:同学们的生活经验很丰富。那我们去买碗付钱,就要知道(出示:买几个碗,一个碗多少钱)售货员才能算出你要付多少钱。这两个条件都是我们需要知道的,但哪个是已经知道的了?(出示:已知的条件)
生:知道买8个碗。(出示:买8个)
师:那就是剩下“一个碗多少钱”我们需要知道,但是却还不知道,它就变成了我们的一个(生:问题)。非常棒。这个新问题跟刚才“需要多少钱”比起来,是先解决还是后解决?
生:先解决。
图4
评析:李老师尝试引导学生使用分析法解决问题,明确分析过程中的三个要素:要解决的问题,需要的条件和已知的条件。而且李老师还把分析法和综合法进行了简单的对比,使学生体会综合、分析各自的价值:综合法在已知信息恰好对应问题时显得高效,但是当众多的已知信息中存在干扰信息,那分析法更能帮助我们避免干扰,高效解决问题。
四、绘制思考导航图,巩固思路认知
师:回顾一下我们的思路是怎么来的。我们首先从哪里入手?
生:从问题入手。(出示:要解决的问题)
师:为了解决问题,接下来要找到什么?
生:需要的条件。(出示:需要的条件)
师:再看看这些条件,有的条件是已知的,有的是(生:未知的)。那未知的条件,它会变成我们的一个新的(生:问题)。先解决了它,我们就能把未知的变成(生:已知的)。那这样的思路走下去,我们就能完整地解决整个问题了。
图5
评析:通过回顾分析与解答的全过程,李老师为学生绘制了一幅“思考导航图”,这幅图直指分析法。分析法为学生提供了思考的方向,遵循这样的程序循环往复可以解决问题。但没有建立这样的表象时,其思维价值不能得到充分发挥。思考导航图的外观就像一幅简化的“流程图”,它使学生的思路变得可视,让学生找到推理的起点、过程和终点,在后续的学习中也不至于胡乱下手或手足无措。但更重要的是,学生也因此加深、巩固了对思维的认知。
也就是说,一幅并不尽善尽美的“导航图”“流程图”“思维导图”……能从视觉上刺激学生发生深度学习。我们暂时不能判断“看见思路”比“听见思路”来得更有效,但李老师的的尝试具有开拓性的意义。李老师给无形的思维一个恰当的表象,学生得到的不仅仅是针对本类题型的思路,还学到了“分析法”这种逻辑推理的思维形式——他们看见了一条思路,也学到了一种思维。此后再出现其他思维形式的时候,我们才可以期待学生成为“思维画家”,愿意尝试用图表符号表达自己脑海中的思考,更容易触及未知的远方。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重点项目“小学数学精准教学理论的构建与实践”(课题批准号:2020ZQJK02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