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思维之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2021-03-01廖美素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8期
关键词:拓展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廖美素

【摘要】课堂教学应当以学生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开拓学生思维空间的策略,在“对话”中绽放思维之花;在“竞争”中绽放思维之花;在“操作”中绽放思维之花;在“抽象”中绽放思维之花;在“等待”中绽放思维之花,为学生的思维发展创造氛围、条件,拓展学生思维和学生无限想象的空间,绽放思维之花。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思维;课堂教学

数学教学是以数学思维为核心的教学,是数学活动过程的教学。让数学课堂绽放思维之花,将数学思维贯穿于整个数学数学学习过程中,学会用数学思维观察世界、处理和解决实际问题,养成思考有条理、说理有依据的良好学习习惯。在数学教学中构建数学思维的教学策略,让学生思维能力发展落到实处。

一、在“对话”中绽放思维之花

心理学研究认为,儿童思维发展的水平可以通过言语发展的水平来反映出来。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与学生“对话”的训练是非常重要的。在教学的课堂中,不仅需要有知识的传递、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更重要的是要有思维的“对话”。教师提出问题的“对话”是基于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反馈中随机进行的,要把握住学生的思维脉搏。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要经历思考与分析,产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习的热情,经过独立的思考,发表对问题的看法。

思维的“对话”可以是师生之间产生的,也可以在生生之間合作学习中产生。在课堂教学中,笔者尝试进行了“小组学习”,用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问意识、对话意识。笔者把学生分为每4人一组,让学生与学生之间起到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和优势互补的作用。此外,笔者在课堂上构建互动空间,使学生在小组内部相互讨论、对话。小组中有明确分工,如职位有组长、纪录员等,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可以互相争论,使每个成员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力量。小组汇报、交流时,小组要派出代表汇报讨论结果,然后再让各组进行讨论、交流,教师进行评价。学生在组内、组间交流的讨论对话中学到知识,运用知识,思维能力得到了发展,思维之花在“对话”得到绽放。

二、在“竞争”中绽放思维之花

学生学习数学是一种有意识的行为,需要有内部动力推动他们去学习。这种动力产生于对学习的需要。只有当学生有了学习数学的需要和愿望时,他们才会产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开动脑筋思考问题。在教学活动中,笔者努力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并有意培养学生竞争力意识。笔者经常鼓励小组间开展竞争,表扬学习成果,对小组在学习中获得的成功进行认可和表彰。组织学生开展“夺红旗”的小竞赛,对能认真完成任务的小组奖励一朵红花,或答对问题的小组可以得到一朵红花,补充答对问题的小组也可以得到一朵红花,出色完成学习任务的小组或个人给与他们进行及时的鼓励、认可或表扬。合作学习则把个人之间的竞争转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的力量转变成集体的力量,这样的合作学习让学习后进的学生也有机会得到表扬和奖励,让大多数学生都来参与这一竞争活动,主动思考问题。适当的竞争可以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动力,促进学生的竞争意识,让学生在竞争向上的同时迫切开动思维,绽放思维之花。

三、在“操作”中绽放思维之花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操作,亲身体验获取经验,从直观、想象到发现,然后质疑、验证,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的过程中产生思维碰撞,绽放思维之花。例如,在《认识角》的作业设计中,笔者要求学生课前准备好吸管、纸条和白纸等材料,然后通过动手拼一拼、折一折,找出“角”出现的地方;并用手指出,说说哪是顶点,哪是边。同时,笔者还让学生随意剪出一个图形,说出图形中有几个角。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学生既把所学知识运用起来了,起到巩固知识的作用,还培养了学生动手创造的能力,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心理学家认为,人的最初阶段的思维是从动作开始的。学生做这类题可一改以往动脑不动手的弊端,让学生在操作中由形方面的具体思考过渡到数方面的思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不拘一格,大胆创新。

四、在“抽象”中绽放思维之花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这些运算技巧的发现推导、验证过程都是提高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小学生的认知规律是从具体形象过渡到抽象思维。只有遵循学生思维的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在具体形象的例子中去观察、对比,发现规律,再抽象形成公式、定律、思想等,让学生亲身经历整个过程,学生的思维能力才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对结论的印象才会比较深刻,应用起来才得心应手。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上册《搭一搭》一课中,笔者先让学生通过这五个正方体提出数学问题。这引发了学生的兴趣。有学生提出,可以摆成那些不同的立体图形;有学生提出,从不同角度可以观察搭出的图形形状。这样一来,学生对于自己提出的问题就会更加踊跃思考,决心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空间想象能力本来就不强的情况下,要从不同的角度观察搭出图形的形状并画出来,这对于很多学生来说都是很困难的。在教学时,教师可通过这样的方式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让学生自己动手搭出相关的图形,并记录下来,再把困难的地方用课件直观地演示给学生看。这样就可把抽象思维过渡到直观形象思维,让学生亲身经历了搭出图形,并从不同角度观察的过程。课后,教师可把小正方体借给学生,让学生平时课余时间都能锻炼。这让学生本来觉得困难的问题一下子变得简单易懂了。

五、在“等待”中绽放思维之花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需要操作、需要交流、需要争辩,所以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空间去思考、去交流、去辩论,不能急于求胜,创造课堂的精彩。教师不能拘泥于教学预设,而让学生的学习过程匆匆了事,教师需要学会耐心的等待,给予学生多一些自主、合作探索的经历和体会,多一些对问题的深思和熟虑,多一些对知识的理解和提升,从而绽放思维之花。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锥体体积》一课时,在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由于学生的学具不同,有的等底等高,有的没有特制。因此,不同组别的学生围绕着“圆锥体体积是不是圆柱体体积的1/3”进行着激烈的争辩。然而,教师却由于时间到了,两手一拍,让学生的争论戛然而止。其实,学生的争论正是我们在课堂中所想要见到的,我们不能简单地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课堂上,有争论才会有更深刻认知,才会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常态课不必过分拘泥于时间的限制,要学会耐心等待,让学生在争论中深刻体验知识远比赶教学进度重要,防止走过场,“脚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儿”。精彩的解法可能会在教师腾出空间等待学生分析讨论的过程中发现,从而使得学生的思维得到开拓,绽放意想不到的答案之花。

数学课堂应当重视学生的对话,创造竞争的氛围,鼓励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把抽象思维过渡到直观形象思维,给予学生时间和空间,以多维的角度去优化课堂教学,营造趣意盎然的教学氛围。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习惯,让学生在课堂中积极探索,促进学生发展思维能力,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更好的锻炼和提高,让思维之花,在数学课堂中绽放。

[本文系顺德区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2020年度立项课题“‘3+N阳光课堂教学模式构建研究”(课题批准号:SDGH2020094)成果之一]

猜你喜欢

拓展思维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五分钟微讲坛之拓展学生思维,全面提升语文素养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插图,语文创新教法中的“点睛”美
巧用多媒体,给中职语文教学增添一抹亮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