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群文阅读教学的有限开放性

2021-03-01刘素琴周书伟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18期
关键词:开放性中学语文群文阅读

刘素琴 周书伟

【摘要】群文阅读教学在理论上从文本的选择、议题的确定到教学结构、师生互动、教学评价等方面都具有开放性的特点,但在实际操作中,会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教师的阅读视野、阅读偏好、阅读能力,学生的性格、能力差异,课堂的有限教学时间等,这些显性和隐性的条件使群文阅读教学的开放性只能是有限的。

【关键词】中学语文;群文阅读;开放性

于泽元教授认为,群文阅读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它的开放性。但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这种开放性会受到各种条件的限制,只能是有限的开放性。具体表现在:

一、教学文本的有限开放性

群文閱读教学是围绕议题选择一组文本,这一组文本从数量上可以是三至五篇,也可以是七至八篇;可以是由课内延伸至课外,也可以全是课外。目前流行的“1+X”的组文方式,“1”主要是来自课内一篇文本,“X”是与课内相关连的几篇课外文本。这众多的“1”及延伸的无数个“X”使群文读本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再加上教师的阅读视野、阅读切入点、阅读能力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篇课内文本,也会产生不同的议题,由此产生出不同的“1+X”,从这个意义上说,群文阅读文本确实具有无限的开放性。

群文阅读文本整体上看,似乎具有无限的开放性,但在实际操作中它却受制于诸多因素的限制:第一,无论群文阅读文本如何开放,在教师的预设里,它都从属于一个具体的议题,都被议题所统摄,那么,可借供挑选的文本及范围就被大大限缩了。第二,群文文本尚未确定时,具有无限可能(即开放性),一旦它们被选定,学生在课堂上就只能阅读这些文本,被舍弃的文本就无法进入教学和阅读视野之内,事实上呈现出了有限性。第三,教师作为群文阅读设计者,各有不同的背景,比如,阅读量、阅读范围、阅读深度及对议题的把握能力等等,同时作为课堂教学活动,也受制于教学时间、教学精力、各种考试等因素的限制,一节课无法展示很多篇阅读文本,这在选文过程中,都是绕不过去的局限。

二、议题的有限开放性

语文学科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统一。和其它学科相比,它不但要探讨文本涉及的内容,更着重探讨内容的呈现方式、呈现技巧,所以“群文阅读的议题可以是语文知识,也可以是语感、文感和情感”,每一母项又包括很多子项,就语文知识来说,它已包括词句段篇、语修逻文,选取任何一点都可以成为一个议题。即使是已经确定议题,每个学生对议题的理解又是多元的,“不仅具有选文内的理解可能性,而且可能具有超越选文的可能性”。一篇文本从不同的角度来看待就会有不同的见解,不同的学生结合自己不同的生活经历、生活体验又会有不同的理解,群文阅读的开放性就是教师并不事先设定答案,也不强求统一的答案,这给学生的多元理解提供了无限的空间。

然而,在实践操作中,无论有多少个议题,在有限的时间内,议题越聚焦、越单一,就越容易深入,越容易出效果。否则,议题分散,各说各话,课堂就是一锅粥,无法进行集体建构,更不要说达成共识。所以,要从诸多议题中找出一个主议题,甚至是唯一的议题。虽然议题的开放性很美好,而实践中每一节群文阅读课所涉及的议题基本都是唯一的。

从教师的视角来说,每一节群文阅读教学,教师都要预设议题。理论上讲,议题是开放的,教师对一组群文的设计可以有多个角度,所以有多个议题,学生也可以有多个角度、多个议题。实践上总有教师更擅长更有心得的议题,教师往往把此议题作为主议题,而屏蔽了其它的议题,教师的偏好和特长左右了议题的设定,所以,呈现在学生眼前的议题,应该也只能是其中之一。

三、教学结构的有限开放性

教学结构的开放性其实就是整个课堂走向的开放性,从理论上讲,教师的预设和生成总是有矛盾的,预设是一条线,是教师教学思路的呈现。生成是几十条线,学生和教师每个人都可能有属于自己的一条线。随着教学内容的推进,每一个课堂参与者,他们的思路都是在不停地发生变化,也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这就使实施过程中的教学结构和预设中教学结构相比,呈现出不确定性,呈现出分歧、矛盾、甚至是冲突。对学生的尊重、对生成的尊重、对生动课堂的尊重构成了课堂结构的开放性的特点。

在教学实践中,大多数教师在设计教学时都对议题进行过思考,都会按照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经验形成自己的见解,按照预设的教学设计,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尽可能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向预定的轨道,尽可能地按步就班完成教学任务。即使有新的生成,也迫于时间的压力和教师自身的应变能力,不敢大胆放手改变原有的设计。一部分教师可能会允许课堂沿着新的生成重新建构,但这也非常考验教师的功底和胆量,因为这实际上是把一个有备而来的成熟设计,变成了一场“无准备之仗”。

有志于群文阅读教学的教师不少,他们观课,多的上百节,少则几十节,却极少看到课堂上教师偏离或放弃预设而跟随生成的,教师总是千方百计把学生引进自己预定的轨道,跟着教师的节奏前进。这充分说明了,课堂结构的开放性更像是一个美好的想象,虽是努力的方向,却很难具有现实的可能性。

四、师生互动的有限开放性

理想的群文阅读教学,是“教师不倾向于告诉学生固定的答案,而是组织学生一起围绕文本进行建构”,这给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围绕议题学生各抒己见,在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进行思维的碰撞、辩论、补充、延伸,形成思维风暴,进而完善学生的心智结构。因为教师不限制答案,学生的思维得以解放,一部分性格活跃的学生也会带动其他不爱发言的学生,这会促进更多的学生参与课堂中,集体的力量得以充分发挥,学习个体的思维结果、经验分享也得以尊重,课堂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就具有广阔的开放性。

理想中的课堂,师生的互动,既不能让课堂变成少数人的课堂,也不能盲目追求表面上的热闹(热闹当然也很重要,否则没有讨论的气氛),要给内向的弱势的学生一定表达机会,但事实上,每个班级都有不同性格不同层次的学生,外向的、优秀的学生会被赋予更多的表达机会,而内向的、弱势的学生往往成了沉默的大多数,他们是“看客”,是“吃瓜群众”,课堂变成了一部分外向生和优秀生的狂欢。原因不难理解:学困生基于自我认知,往往不敢表达,表达也常常缺乏深度,甚至不具有讨论价值,无法和优等生展开深入的对话。如果给他们充分的时间和空间来思考来表达,会被看成是无效劳动,也会耽误很多时间,学困生对于这样的宽容其实是抵触的,因为它也意味着“丢脸”,意味着教师故意在课堂上让“我”丢脸。教师也要考虑其它因素:优等生会不会被耽误?会不会耻笑?效率会不会低下?课堂容量会不会减少?课堂目标能否来得及达成……这都要打问号,也给教学带来很大压力,而内向生往往既不敢也不愿表达。这使得师生互动在教学实践中也变成了有限的开放性。

五、教学评价的有限开放性

群文阅读教学评价的开放性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非常注重来自学生的声音,从来不轻易否定每一个答案,而是引领大家在理解、比较中达成认同和共识。”不完全以对错论英雄,不按照学生是否达成统一的目标论英雄,只是以课堂的外在表现为依据,看学生有没有在思考,有没有在交流,学生的思维有没有更加深化,心智结构有没有得以提升,这都是以学生原来的思维为基础,学生有表达、有思考、思维得以提升、心智结构有所完善,就应该得到教师的肯定。从这一点上来说,群文阅读教学的评价是开放的。

教学评价和师生互动是联动的,如果师生互动是有限的,教学评价也是有限的。一般来说,教师重点评价的是这几类人:一是表现卓越的,二是进步巨大的,卓越是指他的思维具有引领性,有高阶思维的表现。进步是指课堂活动的内在积极性得到充分激发,这两部分学生最容易引起教师的关注和鼓励,而中间的一大部分学生则常因表现不明显容易被教师忽视,这使评价的对象有一定的局限性。无论卓越还是进步,学生都得有显性的表现,即发言,如果他因为学习困难或内向而很少或根本不互动,教师就无法给出评价。同时,思维的提升是一个漫长的隐性的发展过程,在评价过程中容易被忽视或是不能坚持,造成评价的局限性。当然,教师会同时对大多数学生进行隐性的表扬、鼓励,如,微笑、点头、手势语等,使大多数课堂参与者都受到广泛的鼓励和关照。

群文阅读教学的文本、议题、课堂结构、师生互动、教学评价在理论上是开放的,是自由美好的,但在具体的操作中,它又是有局限的,如何让理论和实践有效地结合在一起,使群文阅读教学尤其是教学结构、师生互动和教学评价的开放性得以更大限度的实现,值得我们在群文阅读教学的进一步深化中不断探索。

参考文献:

[1]于泽元,王雁玲,石潇.群文阅读的理论与实践[M].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

[2]于泽元,王雁玲,黄利梅.群文阅读:从形式变化到理念变革[J].中国教育学刊,2013(6):62-66.

猜你喜欢

开放性中学语文群文阅读
小学低年级构建开放性美术教学的实践研究
纪录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例析三类开放性问题的解法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走出经验主义、拿来主义迷津——苏宁峰《表现论视野下中学语文的批判性解读》序
基于开放性历史教学的学生独立探究品格之培养
浅析中学语文的教学方法
巧用单元课文整合有效实施群文阅读
享受群文阅读 提升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