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电瓶车火灾隐患治理及预防措施
—— 以绍兴市越城区为例

2021-03-01翁文斌张旭阳

中国应急救援 2021年1期
关键词:电瓶车火灾情况

翁文斌 张旭阳

越城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绍兴市的主城区,老旧小区、历史街区和有人员居住的古建筑众多,电瓶车停放、充电困难问题日益突出。据统计,全国电瓶车保有量已突破2.5亿辆,笔者所在的越城区已超过40万辆。与此同时,由于产品质量不过关、违规改装改造、停放充电不规范、安全意识不强等原因,电瓶车火灾呈多发频发趋势,且火灾致死率极高。2009年以来,全国共发生一次死亡3人以上的电瓶车火灾事故70余起。仅越城区,近三年就发生了47起电瓶车火灾,给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造成了极大损失。笔者结合前期参与的越城区电瓶车火灾隐患治理工作开展情况,浅谈对电瓶车火灾预防的几点思考。

1 电瓶车火灾成因及特点

1.1 火灾发生场所类型相对集中

从近几年电瓶车引发的亡人火灾场所来看,主要集中在居住出租房、农民自建房、老旧小区、“三合一”等场所。如2017年台州玉环市一出租房室内充电的电瓶车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起火发生火灾,造成11死12伤;2018年4月北京海淀区一电瓶车商店内充电的电瓶车起火引发火灾,造成4人死亡。由于电瓶车相对价廉、使用快捷,外来务工人员、企业上班人员短程范围内多以此为出行交通工具,发生场所又多处于郊区或难以施救的老旧小区,一旦电瓶车停放或充电发生火灾,极易导致群死群伤。

1.2 火灾及浓烟蔓延速度快

2017年台州市消防支队曾做过一起“电瓶车火灾实验”,实验是5层自建楼房,一楼是电动车停放、充电与逃生通道共用。起火90秒,火势较大,黑烟出现;2分钟引燃周边电瓶车,温度达300多度,且黑烟从一楼蔓延至三楼;3分钟五楼开始出现黑烟,三楼温度达810多度;4分钟开始现场出现爆炸声及大量黑烟翻滚,五楼已经被浓烟全覆盖。由此而知,电瓶车停放在楼道充电,一旦发生火灾五分钟内浓烟可以蔓延整个楼道,特别是夜间起火,剧毒的黑烟更是容易造成人员伤亡。

1.3 火灾事故扑救难度大

电瓶车火灾发生场所通常未配备灭火设施,且火灾事故多发生在夜间充电时间;电瓶车使用者多居住在出租房及老旧小区,随意停放的情况较为普遍,容易导致火灾蔓延,一旦蔓延就极易造成火烧连营,殃及周边建筑及人员的情况。

2 电瓶车充电管理难点分析

近年来电瓶车火灾亡人事故不断,相关主管部门也在不断加强宣传和监管力度,从电瓶车亡人火灾起数来看似乎起到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夜间各小区电瓶车随意停放和充电现象依然屡禁不止。通过笔者前期调研走访了解,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2.1 停放和充电不方便

目前,电瓶车充电桩的布点多为各充电桩企业自我推销和小区、企业自我安装行为,因老旧小区、社区原先设计未考虑电瓶车充电场地,地面未预留安装位置,部分需拆掉原先绿化设施,会遭到大部分业主反对。有些地方集中安装了简易的充电设施,但是多数和住宿楼较远,大部分的居民更愿意停放在楼层下,方便骑行。

2.2 集中停放容易被盗或丢失

一些居住出租房或老旧小区集中区域因安装标准较低,多数不会安置摄像头,因此很多人不愿意集中停放,担心电瓶车的电瓶、充电器等配件被盗,认为停在自家楼道里有事情自己会第一时间发觉。

2.3 充电费用比家用电高

目前,电瓶车充电桩多数为商业行为,一般一块钱可以充电四个小时。但是通过调查,家庭用电明显较商业用电便宜,特别是晚上九点后为峰谷电,充满只需六毛至七毛。工薪阶层和老年人往往都会计算电费支出,优先选择较为便宜的,因此使用者宁愿冒着会起火的风险也在家或者楼道接线充电。以绍兴诸暨市为例,前期安装的上千套充电桩每天使用率普遍在2%至5%,使用率偏低。

2.4 充电桩被占用或损坏

从走访情况来看,部分充电桩车棚存在被私家车和三轮电瓶车占用停放的现象,有的带雨棚的则被周边居民用于堆放杂物。同时,我们发现部分居民因抵制小区安装电瓶车充电桩和配套车棚,会故意破坏充电桩线路、车棚。

3 越城区电瓶车治理成效研究

2019年越城区将“电气火灾安全防范”纳入区政府年度十大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本文涉及的越城区电瓶车火灾隐患治理就是其中的一块内容。治理期间,越城区共投入约1200余万元,在全区安装电瓶车智能充电桩1000套,并于2019年年底全部投入使用。笔者统计了这1000套智能充电桩运营情况。从2020年上半年运营数据来看,整体运行平稳有序,一季度受疫情影响,使用率有所降低;随着疫情形势的好转,复工复产的推进,二季度充电率屡创新高。一是使用人数较多。从整体运行情况上看,2020年1至6月,充电桩充电订单共计29.52万余次,消耗电量23.38万度,充电人数达7.55万人(见表1)。二是使用率较好。从各时段充电情况来看,7点至10点充电11.07万单,11点至14点充电5.53万单,15点至18点充电6.42万单,19点至22点充电4.4万单,23点至6点充电2.46万单(见表2)。三是隐患处理较为及时。从设备监控平台报警情况来看,电表异常205次,功率过载2126次,充电器被拔出7.92万次,涓流异常3060次,网络异常164次,电池或充电器故障5.65万次,桩点故障66次(见表3)。安装维护单位现场设备巡查1700余次点位,维修充电桩点位、监控、网络达700余次,有效保障了充电桩的正常运营和使用。

针对半年的运行情况,笔者分析总结了治理中几个好的做法。

3.1 集中统一管理

表1 2020年1-6月充电桩整体运营情况

表2 2020年1-6月充电桩各时段充电情况

表3 2020年1-6月充电桩监控平台报警情况

在新建电瓶车充电设备时,明确要求智能充电桩所有插口和充电情况、摄像头、播放屏幕等接入监控平台统一管理,平台必须设置在越城区范围内,随时监测充电桩的在线状态、信号强度、用电量、盈亏情况、异常情况等;同时也可对接到绍兴市智慧城市平台及消防物联网平台,能够实现数据共享。在技术层面,用户充电过程中,当出现功率过载、插座误拔、充电器异常、温度异常等情况时,充电站智能软件平台会有信息推送,提醒用户或管理人员。这样既方便对充电桩的监管,也方便安装单位维修运营。

3.2 设备材料标准要求高

为减少物理按键损坏,要求插座按键为电容触摸按键;考虑到绍兴地区台风等恶劣天气,设备外壳必须具备防水、绝缘、防触电、防燃烧功能,防水级别达到IP65以上;在安全使用上,我们要求设备具备短路保护、漏电保护功能,支持远程充电,远程续充等功能;电动车充满电后系统识别出电池已属于饱和状态时自动断电,确保电池防止过充,达到保护电池使用的效果;系统能自动识别负载功率,如果用电功率超过电动车充电功率,则系统自动停止供电。设备自身能随时对输入和输出电压进行检测控制;设备需具备全程语音提示且可设置语音开关功能,也可自定义设定白天语音,夜晚无音防扰民,同时具有夜间照明功能方便夜间充电。

3.3 设备质保时间较长

对新建的充电桩及配套设备明确了质保期。其中充电桩设备不少于2年,车棚等不少于5年,质保期内安装单位对由产品设计、工艺、材料、配套件的缺陷而造成的产品质量问题或故障负责免费维修,响应时间要求在接到通知后2小时内,一般要求4小时内修复,特殊情况修复时间最长不能超过24小时。为防止安装单位出现不及时维修或者过两年就不再维保的情况,将余款10%作为工程质量保修金,及时予以减扣。

3.4 充电设备简单易操作

在考虑部分地区使用率不高,务工人员使用不便等情况,我们要求中标的充电桩项目同时支持用户通过微信公众号和支付宝生活号扫码充电,无需安装APP支付;也可以使用电卡,可支持手机端自行充值,也可找他人代充。用户还可通过手机端实时搜索附近充电站位置,具备导航和支持历史充电记录查询;可通过手机端实时在线查看充电时间、功率、进度、剩余时间;通过手机端控制电瓶车充电,如远程开启充电、续充,断开;用户电卡可自行通过手机进行绑定和解绑;手机端可收藏常用电站记忆,方便用户下次使用。为了方便后期消防常识宣传,充电桩要具有公众信息推送功能,用户在扫码充电时,手机界面能自动接收到政府需向社会发布的各种类型的公众信息。

4 电瓶车使用管理和火灾预防措施

通过前期治理,我们解决了一部分人电瓶车充电和停放困难的问题,也借此机会探索了一些电瓶车使用管理和火灾预防的措施。

4.1 完善设施,消除使用顾虑

文中已分析由于停车不方便、充电成本贵、电瓶容易被盗等缘故导致公共充电桩使用率不高。为降低用户成本,提高使用率,笔者有以下几点建议:一是压缩用电价格。充电设备一定要按照民生实事要求,电价不得高于0.558元/度,不得收取其他费用,电费和家庭用电费用持平,不会出现较大差价;另外,有条件的可以由属地镇街决定是免费充电还是按照成本价收取电费或委托安装单位运营等方式经营。二是明确管理措施。要明确安装单位提供相关的安全管理措施方案,包含企业安全运维制度、安全员配备情况、安全设备投入情况、应急保障机制、节日保障措施及运营期间消防安全及保障人身财产安全的内容(如安全保险等)。三是建立运维管理机制。要统一安装摄像头并接入监控平台,明确人员24小时值班监测,降低电瓶车充电被盗风险。制定充电桩及车棚的日常管理维护方案,明确设施损坏及被用于其他用途的解决措施。

4.2 分片网格,压实基层责任

一是发动乡镇街道开展排查整治。乡镇街道和基层村(居)、社区工作人员掌握和了解辖区群体生活习惯、日常聚集地区和电瓶车停放区,合理设置电瓶车充电桩安装位置,主要集中安装在居住出租房、老旧小区、农贸市场、政府机关办公楼、乡镇卫生院等地区;二是由基层工作人员结合日常的网格检查,督促居民清理疏散楼梯、走廊、门厅等公共区域可燃杂物。三是督促物业服务企业开展日常检查,及时发现并处理电瓶车违规停放和充电问题,清理管道竖井防火封堵不严以及堆放可燃杂物问题。

4.3 动态宣传,传递安全理念

一是设置宣传显示屏。常态播放日常消防宣传和电瓶车火灾案例。在使用电动车智能充电桩的同时,手机充电小程序便推送消防宣传内容和常识,方便用户查阅和收看。二是开展特殊人群宣传。电瓶车火灾事故往往是车主自身充电和停放行为不规范,车辆年久失修等原因造成的。为此,针对辖区居民特别是外来务工人员、老年人等特殊人群不收听收看广播电视,没有上网习惯,不会操作手机等情况,组织消防宣传人员在菜市场、居住小区、厂区等日常生活、办公区域设置现场宣传点,讲解电瓶车智能充电桩的使用方法,发放近年来电动车火灾案例和宣传册,引导人群关注电瓶车使用安全和消防安全;同时提倡企业安装免费充电桩,方便员工在单位完成充电。三是开展针对性宣传。要督促辖区电瓶车购买点,不得随意改装和变动原电瓶车结构,要售卖合格电瓶车产品,针对购买客户发放电瓶车消防安全宣传图册,普及电瓶车日常维护、修理、使用以及充电安全常识。

5 结语

通过开展电瓶车火灾隐患治理工作,越城区电瓶车火灾隐患治理工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在开展电瓶车火灾隐患治理的过程中,各级政府和职能部门必须充分认识到得到群众认可的重要性,在加大违法行为打击力度的同时,加强日常宣传教育,提高群众消防安全意识,同时积极地制定各种激励措施,推广运用安全性较高的智能化充电设施,实现智能管控,解放基层人力和精力,多措并举推进电瓶车火灾隐患治理。

猜你喜欢

电瓶车火灾情况
“主谓一致”的十种情况
挡风玻璃
丢车丢脸
掌握火灾逃生知识
新情况新举措
新情况新举措
特殊情况
一定抓到那个贼
迷路的电瓶车
离奇的火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