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ender 健康促进理论在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干预中的应用

2021-03-01罗会文

实用医药杂志 2021年2期
关键词:理论指导幸福感效能

罗会文

急性白血病患者起病较急,症状严重,患者预后情况较差,致死率较高。 急性白血病患者面对疾病进展的无奈,不仅承受巨大的躯体疼痛,同时也伴随着较大的心理压力,甚至丧失对治疗的信心与对生活的信念,影响其康复进程[1-3]。 Pender 健康促进模式通过全面分析患者健康行为因素,将其用于指导患者进行相关疾病康复训练,达到临床治疗和护理目的。该研究将Pender 健康促进模式应用于急性白血病患者护理干预工作中,取得了良好的干预效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笔者医院2017 年1 月—2019年4 月90 例急性白血病患者, 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 例。 观察组包括男21 例,女24 例;年龄27~64 岁,平均(45.73±9.92)岁;化疗次数1~5 次,平均(2.95±0.68)次;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3 例,初中及高中21 例,小学11例。 对照组包括男20 例,女25 例;年龄25~66 岁,平均(45.68±9.46)岁;化疗次数1~5 次,平均(2.98±0.53)次;文化程度:大专及以上12 例,初中及高中23 例,小学10 例。 2 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符合FAB 急性白血病诊断与分型标准[4];(2)经病症及细胞形态检查确诊;(3)接受化疗治疗;(4)年龄≥18 岁;(5)感知功能正常,具有正常的表达与沟通能力;(6)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与家属同意签字。 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严重并发症;(2)合并其他血液系统疾病;(3)妊娠或哺乳期妇女;(4)合并精神疾病,无法进行正常交流;(5)临床资料不全。

1.3 方 法

1.3.1 对照组 为患者建立个体化健康档案,加强健康宣教,增强患者健康认知。 叮嘱患者注意培养健康的生活态度,形成规律的作息习惯,日常注意预防感染,尽量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外出可佩戴口罩,注意饮食清淡,多食用纤维素含量高的食物,保持饮食多样性,少食多餐,定期复查,若有不适及时就诊。 加强与患者之间的交流与沟通,取得患者与家属的信任,告知负面情绪对治疗效果带来的不良影响,对其焦虑与抑郁情绪进行疏导,寻求家属的配合,鼓励关心患者,做好日常生活的健康指导。

1.3.2 观察组 建立Pender 健康促进理论指导团队,团队成员包括1 名主管护师、2 名心理医师以及8 名责任护士,团队成员共同探讨并制定Pender 健康促进理论指导方案,对患者进行为期4 周的团队辅导。(1)个人特征及经验。主要包括个人因素与曾经相关行为。 ①个人因素:与患者沟通,对文化程度较高且接受能力较强的患者通过健康教育手册、微信群等形式进行强化教育,而对于理解能力有限的患者,可采用音视频教育等较为直观的形式进行指导,帮助患者树立健康生活方式促进疾病恢复的正确观念。 ②曾经相关行为:包括和健康行为相关的生活方式,例如遵医嘱服药等,评估患者既往生活方式中存在的不利于健康的行为,分析影响患者健康的生活因素,制定个性化干预方案。 对于既往饮食、运动、人际交往等诸多方面存在不健康行为者,以一对一的形式进行讲解,可通过病友同伴说教的方式向患者提供关键信息,对于既往生活方式较为健康的患者给予一定的肯定与鼓励。 (2)行为特定认知。 主要包括健康行为益处认知以及健康行为实施潜在困难。 ①健康行为益处认知:帮助患者认识到坚持健康行为的益处,例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可有效促进病情康复、预防并发症的发生等,指出患者行为认知可间接影响疾病的治疗效果。 引导患者真正认识健康行为的好处,还可通过病友之间的相互交谈来分享健康行为益处。 ②健康行为潜在困难认知: 患者可能会存在一些健康行为实施方面的困难, 而选择有意或无意回避健康行为的关键性作用。 例如部分患者可能由于记忆力差而常常忘记服用药物,护士应家属进行沟通,寻求家属的配合或以闹铃的形式提醒患者按时服用药物。 (3)自我效能感。 护士可从影响患者自我效能的因素出发,进行自我效能干预。 对患者既往健康行为给予肯定,激励患者树立信心; 安排病友之间的交流活动,邀请健康行为良好且病情恢复较好的患者分享经验,增强患者自信心。 为患者提供各类健康教育获取途径,包括微信平台、电话随访、健康教育宣传资料等, 通过多样化宣教强化患者对康复知识的认知。引导患者家属对患者给予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来自家庭的关怀,树立疾病康复的信心。 (4)行为相关情感。 由护士耐心向患者讲解不健康行为为疾病带来的不良影响,若患者存在疑问,热情给予解答,必要时可申请医师为患者给予专业化的解答,尽量满足患者需求,帮助其增强自信心。 为患者制定合理化的饮食与运动方案,可让患者参与到计划的制定中,结合病情,参考患者喜好选择合理的形式。 鼓励患者亲友多进行探视,使患者感受到他们的支持以及期望,积极配合治疗进程。

1.4 观察指标

1.4.1 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 通过自我效能量表[5]评价患者自我效能,改量表共包含10 个条目,采用1~4 级评分法,总分为10~40 分,<20 分为低水平,20~30 代表中等,>30 分为高水平, 分数越高代表患者自我效能越高, 应对挫折的信心越强。通过自我管理量表[6]评价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该量表包括疾病知识核心管理能力以及自我监测共3个维度,11 个条目,每个条目包含9 个选项,由非常好到非常不好,计为0~8 分,每项得分:非常好为0~3 分、一般为4~5 分、非常不好为6~8 分。 量表得分为上述11 个条目的平均得分, 分数越高代表管理能力越差。

1.4.2 心理韧性 采用中文版心理韧性量表[7]评定患者心理韧性,该量表包括坚韧、乐观和自强3 个维度, 共有25 个条目, 每个条目得分范围为0~4分,满分为100 分,分数越高代表心理韧性强度越高。

1.4.3 生活质量 采用中文版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QLQ-C30)[8]评定患者生活质量,该量表包括1 个总体健康状况子量表和5 个功能子量表:社会功能、躯体功能、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3 个症状子量表:恶心呕吐、疲倦、疼痛;6 个症状反映特异性条目:失眠、气促、食欲缺乏、腹泻、便秘以及经济困难。 总体健康状况评分越高代表状况越好;各个子量表得分越高代表状况越差。

1.4.4 总体幸福感 通过总体幸福感量表(GWB)[9]评价患者总体幸福感,该量表通过包括6 个分量表分别对幸福感6 因子进行评价,包括对生活的满足与兴趣、精力、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的心境、松弛与紧张、对情感和行为的控制,依照选项0~10累积相加,1、3、6、7、9、11、13、15、16 项采用反向计分,其余采用正向计分,分数越高,代表总体幸福感越强。

1.5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21.0 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 检验, 同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 检验,以P<0.05 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2 组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比较2 组干预前自我管理与自我效能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干预后自我管理评分较干预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自我效能评分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2 组自我管理与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分)

表1 2 组自我管理与自我效能得分比较,分)

组别 n 自我效能 自我管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5 20.87±2.84 29.71±2.29 4.08±0.76 2.91±0.66对照组 45 21.34±3.71 26.43±2.18 4.12±0.75 3.34±0.64 t 值 - 0.675 6.959 0.251 3.138 P 值 - 0.502 <0.01 0.802 <0.01

2.2 2 组心理韧性比较2 组干预前坚韧、乐观、自强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 组干预后坚韧、乐观、自强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2。

2.3 2 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2 组干预前生活质量各项维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干预后总健康状况、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倦、失眠、食欲缺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2.4 2 组总体幸福感比较2 组干预前总体幸福感评分比较(P>0.05);2 组干预后对健康的担心、忧郁或愉快心境、精力、对情感和行为控制、对生活满足与兴趣、松弛与紧张评分均较干预前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 见表4。

表2 2 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韧性比较分)

表2 2 组患者护理前后心理韧性比较分)

组别 n 坚韧 乐观 自强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 45 28.92±5.87 37.73±6.64 7.98±3.25 15.27±3.80 21.63±3.87 28.73±5.33对照组 45 28.73±5.40 32.06±5.17 8.26±3.14 11.12±3.28 21.93±3.99 23.94±3.51 t 值 - 0.160 4.520 0.416 5.546 0.483 5.035 P 值 - 0.873 <0.01 0.679 <0.01 0.631 <0.01

表3 2 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分)

表3 2 组生活质量水平比较,分)

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5) 对照组(n=45) t 值 观察组(n=45) 对照组(n=45) t 值 P 值躯体功能 2.33±0.64 2.19±0.58 1.087 1.95±0.33 1.94±0.29 0.153 0.879角色功能 2.47±0.69 2.53±0.73 0.401 1.89±0.42 2.17±0.28 3.721 <0.01情绪功能 2.09±0.44 2.06±0.38 0.346 1.51±0.29 1.81±0.31 4.741 <0.01认知功能 1.66±0.33 1.64±0.29 0.305 1.24±0.27 1.48±0.17 5.046 <0.01社会功能 2.48±0.52 2.51±0.54 0.268 2.28±0.24 2.33±0.19 1.096 0.276恶心呕吐 1.88±0.37 1.92±0.46 0.456 1.58±0.24 1.62±0.27 0.743 0.460疲倦 2.43±0.54 2.46±0.49 0.276 1.78±0.45 2.13±0.31 4.297 <0.01疼痛 2.18±0.54 2.12±0.51 0.542 1.79±0.50 1.87±0.44 0.806 0.423气促 1.88±0.35 1.91±0.31 0.430 1.64±0.29 1.69±0.32 0.777 0.439失眠 2.15±0.71 2.19±0.64 0.281 1.58±0.59 1.85±0.61 2.134 0.036食欲缺乏 2.17±0.58 2.11±0.46 0.544 1.67±0.55 1.93±0.43 2.498 0.014便秘 1.66±0.34 1.72±0.30 0.888 1.41±0.39 1.50±0.42 1.053 0.295腹泻 1.39±0.37 1.44±0.36 0.650 1.32±0.28 1.35±0.29 0.499 0.619经济困难 3.08±0.69 3.12±0.75 0.263 3.10±0.95 3.14±0.81 0.215 0.830总健康状况 4.08±1.25 4.15±1.26 0.265 5.49±1.09 5.01±1.03 2.147 0.035 P 值0.280 0.690 0.730 0.761 0.789 0.651 0.783 0.589 0.668 0.780 0.588 0.377 0.518 0.793 0.792

表4 2 组患者干预前后总体幸福感评分比较

表4 2 组患者干预前后总体幸福感评分比较

项目 干预前 干预后观察组(n=45) 对照组(n=45) t 值 观察组(n=45) 对照组(n=45) t 值 P 值对健康的担心 4.16±1.18 4.12±1.07 0.168 11.75±1.84 6.95±1.73 12.749 <0.01对生活满足与兴趣 4.25±0.96 4.31±0.88 0.309 5.97±1.21 4.84±0.49 5.807 <0.01精力 9.27±2.18 9.71±2.24 0.944 20.23±3.89 13.16±2.50 10.256 <0.01对情感和行为控制 9.35±1.60 9.42±1.57 0.209 13.84±2.08 11.14±1.75 6.663 <0.01忧郁或愉快心境 9.18±1.23 9.26±1.39 0.289 16.54±2.83 11.99±2.28 5.399 <0.01松弛与紧张 10.99±2.28 10.94±2.75 0.094 19.99±1.96 14.93±2.84 9.837 <0.01 P 值0.867 0.758 0.348 0.835 0.773 0.925

3 讨 论

白血病是由于白细胞生长、分化及发育阶段发生恶性病变,丧失正常功能的恶变克隆无节制进行增殖,浸润至其他的组织与器官,致使患者正常结构以及功能被破坏, 导致机体器官衰竭甚至死亡。急性白血病病情复杂难愈,临床上通常使用化学药物疗法进行治疗,然而由于治疗疗程长、并发症多、患者预后不佳、治疗费用高等诸多原因,患者承受着巨大的身体与心理压力,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积极提升恶性肿瘤患者生存质量是临床重点关注的领域[10]。

Pender 健康促进理论兴起于20 世纪80 年代,是一种促进患者健康行为的护理模式,目的在于帮助医护人员找到患者健康行为影响因素,通过分析之后,采取一系列护理干预措施,使患者具有健康的生活方式。 Pender 认为[11],个体或群体为获得更健康的状态,会尝试采用新的健康行为,健康教育者应从患者个人特征出发,从经验、特定行为认知、情感、行为结构等各个方面分析提高个体或群体健康行为的影响因素, 制定出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形式。 和传统模式相比,Pender 健康促进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强调评估结果对促进健康的重要性,通过认知与感知评估, 针对性展开健康教育活动,最大可能地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改变患者的错误认知与感知, 帮助患者建立主动追求健康行为的态度[12]。 Pender 健康促进模式从医院、家庭、社会多个层面,采用多种形式增进患者健康,促进患者向健康的生活方式转变,增强患者应对和改变自身健康问题的能力。

该研究中2 组患者干预后自我管理能力得到有效提高,自我效能明显改善,且观察组优势更为明显。 自我效能体现的是患者对实现特定目标所需要的能力以及信心,直接影响到患者健康行为。 研究表明[13]自我效能较高的患者遵医行为高于自我效能低的患者,可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自我效能的高低往往与既往健康行为经验、 他人榜样、接受能力以及患者自我心理健康水平等诸多因素相关。 Pender 健康促进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通过评估, 针对患者个体寻找影响其健康行为的因素,进行健康教育,激发患者主观能动性,邀请同疾病恢复状态良好的患者进行经验交流, 提高自我效能。Van 等[14]研究表明Pender 健康促进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该研究结果与其一致。 Pender 健康促进理论从根本上提升患者对于健康行为的重视, 改变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认知与感知,发现自身潜能,从而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有利于患者维持长期的健康行为。 研究表明[15],心理韧性的提高可有效减少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提升患者对生活的乐观心态。 该研究中观察组干预后坚韧、乐观、自强评分均高于对照组,说明Pender 健康促进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患者心理韧性, 鼓励患者勇敢表达自我,提高主动性与积极性,加强患者之间的交流以及沟通,帮助患者以全新面貌回归社会。 提高生活质量是急性白血病患者治疗的重要目标,也是临床关注的焦点内容。 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生活质量量表中总健康状况、角色功能、情绪功能、认知功能、疲倦、失眠、食欲缺乏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进一步阐明了Pender 健康促进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应用价值。 该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干预前总体幸福感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 Pender 健康促进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干预激发了患者幸福、感恩、快乐等一系列积极情绪,充实了患者生活,提高了总体幸福感。

综上所述, Pender 健康促进理论指导下护理干预可有效提高急性白血病患者自我效能与自我管理能力,改善心理韧性,提升生活质量水平与总体幸福感。

猜你喜欢

理论指导幸福感效能
迁移探究 发挥效能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充分激发“以工代赈”的最大效能
奉献、互助和封禁已转变我们的“幸福感”
七件事提高中年幸福感
中学英语教学中多元智能理论指导下学生自我效能感的培养
让群众获得更多幸福感
以梯度理论指导园区功能化定位治理环境污染探究
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途径研究——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
唐代前后期交通运输效能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