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辛弃疾为什么没有修改《永遇乐》

2021-03-01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

中学生天地(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京口用典辛弃疾

金华市汤溪高级中学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图/马 叙

阅读诗词时,我们常会在不经意间,就被典故绊倒。所以对诗词作者好用典故,自古有“掉书袋”一说。宋代时,岳飞的孙子岳珂,就曾与以爱用典故著称的词人辛弃疾进行过一次有关大量用典是否合宜的探讨。这是作者和读者之间的真诚讨论。岳珂《桯史》记载:

(辛弃疾)既而又作一《永遇乐》,序北府事,首章曰:“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又曰:“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其寓感慨者,则曰:“不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特置酒召数客……遍问客,必使摘其疵,孙(逊)谢不可。客或措一二辞,不契其意,又弗答,然挥羽(挥动羽扇)四视不止。余时年少,勇于言,偶坐于席侧,稼轩因诵启语(致辞),顾问再四。余率然对曰:“待制(辛弃疾)词句,脱去今古轸辙(范围、界限)……童子何知,而敢有议?然必欲如范文正以千金求《严陵祠记》一字之易,则晚进尚窃有疑也。”稼轩喜,促膝亟使毕其说。余曰:“……新作微觉用事(用典)多耳。”于是大喜,酌酒而谓坐中曰:“夫君实中予痼。”乃咏改其语,日数十易,累月犹未竟,其刻意如此。

岳珂认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是非常出色的词作,但也有用典过多的缺憾。岳珂的评论得到了作者辛弃疾的认可。但是,对比岳珂所述词句和现在通行的《永遇乐》词句,可以看到典故一点没少,辛弃疾似乎并未对作品做出修正。

有人认为,笔记是岳珂杜撰的,所述事件子虚乌有。

但是,平心静气思考,这里似乎还存在着另一种可能,那就是:虽然辛弃疾也感觉到词中用典太多,但经过一番辛苦修改后发现,这些典故删无可删,改无可改,所以词作最终保留了原貌,并没有做出修订改正。

假如是这样,我们不得不思考:辛弃疾为什么不做删改?这些典故究竟有怎样的重要作用?

可能的原因之一:辛弃疾不想重复《南乡子》

让我们先跳出这首词外,读一读辛弃疾的《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

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

在市场经济环境下,企业的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在众多行业中要想获取长期稳定的发展,在现代化公司治理结构的优化和改革过程中,需要充分发挥财务管理的职能,强化新时期企业财务风险的预测能力。财务风险预测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方面,对于企业的经营效益保障具有重要意义。首先,企业在财务管理过程中,还需要建立畅通的外部信息收集渠道,最大限度的掌握外部市场风险要素的变化。其次,企业也要定期对自身的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进行自查,切实保证企业治理结构和财务管理工作的科学性。

年少万兜鍪,坐断江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同作于辛弃疾镇江任上,不过《南乡子》早一年诞生——它创作于嘉泰四年,即1204年;《永遇乐》创作于开禧元年,即1205年。从词题中可以看出,两首词的创作缘起或动因基本相同,表达的思想感情具有较大交集。

假如后起的《永遇乐》在艺术手法运用上没有另辟新途,它将难以避免陷入“复制”“摹刻”《南乡子》的尴尬境地。也就是说,假如辛弃疾遵从岳珂建议,对《永遇乐》做出修订,他极有可能将其改为另一首《南乡子》。作为一位视诗词艺术为生命的优秀词人,辛弃疾岂能忍受自己“抄袭”旧作的行为?此为辛弃疾不删改用典的原因之一,或者说可视为原因之一。

可能的原因之二:这些典故删无可删

当然,我们没有任何理由怀疑,辛弃疾在《永遇乐》中坚持使用较多典故,不是出于对艺术精益求精的考虑。

对比《南乡子》和《永遇乐》,可以发现,《南乡子》只用了一个事典,主要表达了“世无英雄”的感慨,而《永遇乐》却连用五典:词人借写孙权在京口建都拒曹事(“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句),慨叹时无英雄以振兴宋室;借写刘裕从京口北伐收复中原事(“金戈铁马”句),抒发自己建功立业的热望;借写刘义隆草率出师导致北伐失败事(“元嘉草草”句),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历史教训;借写拓跋焘南侵建祠事(“佛狸祠下”句),叹息百姓精神麻木安于异族统治;借写廉颇老骥伏枥尚思报国事(“廉颇老矣”句),表明自己为国效力的热望和爱国热情,同时寄寓不得朝廷信用、抱负难展的感慨。连篇使用典故,极大丰富了词中的主旨,丰满了词作的情感。

豪放词一般都存在着“质直浅率之弊”,但辛弃疾的豪放词例外,能于“雄奇豪放”之外保持“曲折含蕴之特美”。叶嘉莹先生分析认为,这是辛弃疾善用典故带来的效果。因为辛词的用典有以下几种作用:“一则既可以使之避免直言之质率;再则又可以将一己之感情推远一步,造成一种艺术之距离;三则更可以借用古典而唤起读者许多言语之外的联想。”

我们以“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句为例来说明。此句用刘义隆“闻王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语为典,而刘义隆语中又化用汉代霍去病远征匈奴、登狼居胥山祭天以纪功勋的典故;“北顾”一词则暗用刘义隆北伐失败后所写“惆怅惧迁逝,北顾涕交流”诗句。可谓典中有典、诗中有诗,诗中化史、史中化诗,词句含义分外蕴藉,历史厚重感非常强。整首词正是在典故的作用下,才在如此短小的篇幅中容纳了如此之多的内容。语言表达显得精警凝练,风格豪放而具蕴藉之美。

我们都知道,《永遇乐》中有政论、史论的成分。词中大量引用历史典故,充分彰显了辛弃疾的学识、见识,增加了“论”的可信度。这不是书生论政,而是英雄寄慨;不是无病呻吟,而是忧愤世事。如果没有这些史实、典故打底,词中的议论就会失之于空泛,有如“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了。

将辛弃疾的遭际与词句对比着读,我们可以看出词人对世事、政事、局势的洞悉和精准把握。作此词后不久,词人罢归铅山乡居,让人唏嘘感叹“凭谁问”句。次年,即开禧二年(1206年),宋廷北伐,由于准备仓促,各路军队均大败而归,一如宋文帝的结局,让人不由想起“元嘉草草”的名句。这些都说明作者对局势的预见性,也说明这首词所论的分量和力量。

图/马 叙

一首词连用五个典故,会不会太多了?会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

了解了《永遇乐》词中典故所拥有的丰富主旨情感、增强豪放蕴藉之美、增加议论力量的作用,还是会产生这样的疑问:短短百余字的一篇《永遇乐》,连用五个典故,会不会太多了? 我们应该如何区分合理恰当引用典故和叠床架屋堆砌典故的区别?

可以明确的是,文学史上存在着大量堆砌典故的二流、三流甚至不入流的作品。但是,同样可以明确的是,用典是否太多不能以量计,而应看其是否恰当。

怎样才算用典恰当?恰当的用典一般要满足以下要件:一切题,二表达自己的感情,三使用要有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永遇乐》所用典故中涉及的五个历史人物都与割据战争有关,而其中三个与京口有关,用典紧贴“京口北固亭怀古”之题、之主旨。而五个典故又分别表达了词人不同的感情、观点,有借古讽今、借古伤今之效。正因如此,陈廷焯才会对《永遇乐》的用典大加赞美,谓:“稼轩词拉杂使事,而以浩气行之,如五都市中百宝杂陈,又如淮阴(韩信)将兵,多多益善。风雨纷飞,鱼龙百变,天地奇观也。岳倦翁(岳珂)讥其‘用事多’,谬矣。”

如此频繁地使用典故,会不会给读者带来阅读障碍?

答案是肯定的。但是这个障碍是需要读者自己清扫的。正如黑塞在《黑塞说书》中所说:“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这个障碍,既是阅读难度的门槛,也是阅读登堂入室的阶梯。如果你想领略典故的力量和蕴藉之美,请你积蓄学养。

《这些,你一定知道》上期答案

1.B

“五帝”的说法出自《大戴礼记》,指的是黄帝、颛顼、帝喾、尧、舜。伏羲是三皇之一,也是华夏民族人文始祖,不属于五帝之一。

2.D

文化、悟性、弹指都是来自日本的外来词;“折腾”源于我国北方方言。

3.A

“佳人胆” 在宋代话本小说中被用来形容不被传统道德观念所束缚、大胆追逐爱情的女性。《醉翁谈录·小说引子》中有两句诗写道:“春浓花艳佳人胆,月黑风寒壮士心。”

“丽人”“玉人”都用于描写美丽的女子。

“巾帼”源自《晋书》,是古代妇女头上的装饰物,借以代表女性。当时诸葛亮伐魏,多次向司马懿挑战,对方不应战,诸葛亮便派人送去妇女的服饰,即“巾帼妇人之饰”羞辱他。后来,人们常把女性英雄豪杰称为“巾帼英雄”。

4.D

《琵琶记》是元末戏曲作家高明根据流传的民间戏文《赵贞女蔡二郎》改编的一部戏剧。

5.飞入菜花无处寻

猜你喜欢

京口用典辛弃疾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上)
试谈辛弃疾的田园词
京口驿的回忆
辛弃疾:男儿到死心如铁(下)
辛弃疾田园词中的人物形象
用典与墓志文字考释举隅
习近平用典
漫谈诗词“用典”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学设计
用典与格律诗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