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境类作文审题的三个意识

2021-12-29天台中学

中学生天地(C版) 2021年2期
关键词:作文题灾难样子

天台中学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社会的方方面面产生了巨大影响。“疫情”这一生活中的真实情境也在各地的语文考试中成为热门考查元素。

而从近年来高考作文题的考查情况来看,无论是2015年高考全国卷Ⅰ作文题中“小陈举报老陈高速开车打电话”的具体化情境,还是2020年高考浙江卷作文题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这样的概括性情境,“情境”是近几年高考作文考查的一个重要载体。

作文题一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9+1 高中联盟”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作文题

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中,灾难似乎如影随形。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全球各国都面临巨大危机。回望过去,鼠疫、天花、非典、地震、森林大火、战争等灾难,无不给人类以沉重打击。

德谟克利特说:“能使愚蠢的人学会一点东西的,并不是言辞,而是厄运。”

鲍蒙特说:“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日本有一句谚语:“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对上述材料,你有何所思所感?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角度,自拟标题;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 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作文题二

2019—2020 学年第二学期北斗星盟联考高二年级语文学科试题作文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材料一:剪去长发,口罩、隔离衣、防护面具、防护衣、手套……从头到脚被牢牢裹住,行走变得笨重,样子就像一只南极企鹅。

材料二: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疾驰武汉,快递小哥汪勇义务接送医务人员,环卫大爷袁兆文在派出所扔下包有12000 元及“急转武汉”字条的红包转身就走,15 岁少年赵珺延只身一人从印尼“人肉”背回1.5 万只口罩,大年初三晚上8 点武汉市民打开窗户高唱国歌和《我和我的祖国》……这些都是抗疫战役中中国人的样子。

材料三: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明天我也是你,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2020年元宵晚会节目《你的样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怎样的体验或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但不得脱离材料内容;②文体明确,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误区一:

同学甲:我们要学会面对人生的不幸,学会直面人生的坎坷,并最终找到幸福。 (作文题一)

同学乙:看一个人,不能光看外在的样子,还要看内在的样子。 (作文题二)

一部分同学在立意时,和同学甲、同学乙一样,觉得两道作文题中的“疫情”是作为背景出现的,不是主角,不重要,因而完全忽视了这一重要情境。这样的立意乍一看有自己的想法,其实是不准确的。

作文题一中,虽然有“厄运”“不幸”等关键词,但这种不幸不是同学甲所言的“人生的坎坷”,而是“疫情等灾难下的不幸”,内涵、范围、程度有很大的不同,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而同学乙立意中的“样子”和“疫情下你的样子”“疫情下中国的样子”的内涵更是不同,脱离了“疫情”这一重要前提,少了情境的限制,就会存在偷换概念的可能,写作极易偏离中心。

●误区二:

一叶障目——只见情境,不见其他。

同学丙:疫情冲击了我们的生活,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学习方式,但并没有打败我们。我们看见钟南山、李兰娟院士赶赴前线,看见驰援武汉的最美逆行者挺身而出,展现出中国人不屈不挠的精神。 (作文题一、作文题二)

1.1 病例资料 因停经26+周,超声发现“胎儿鼻骨显示不清,胎儿双侧脉络丛囊肿”来本院产前诊断中心就诊,患者非近亲结婚,无胎儿畸形家族史。经患者知情同意后,行羊膜腔穿刺术,送检羊水染色体核型分析及CMA检测。

与漠视情境的同学不同,一部分同学眼中只有“情境”,刚走出考场的时候就大发感慨:“这次考的又是疫情。”像同学丙一样,两次作文都只关注到了题目中有关“疫情”的表述,立意几乎是完全相同的。这样的审题属于一叶障目,很明显是偏离主题的。

仔细梳理就会发现,“疫情”在这两则材料里都作为一个生活情境出现,作文题一要求我们讨论的核心问题,是疫情、自然灾害等对于个体、群体的意义;作文题二则要求我们通过疫情中“中国人的样子”“中国的样子”探讨我们在未来如何继承和发展这些“样子”里蕴含的宝贵品质。抛下这些核心问题自说自话,审题是无法做到准确的。

当然,以上两种情形都是属于比较极端的,一种是极端不重视情境,一种是极端放大情境。还有一些同学不那么极端,先说说情境,再说说其他关键词,表面看似乎都兼顾到了,其实还是“油水分离”,这些情况都是写作中我们应该避免的。

●关键词意识

情境类的作文题一般会以一种具体或概括的生活情境为背景,给同学们一段或几段材料,让同学们在此基础上探讨自己的所思所悟。

首先,我们要在一大段或几段材料中逐层或逐段寻找“关键词”,可以在试题上进行圈画,明确作文的中心主题。

作文题一的关键词,第一段材料中是“灾难”“沉重打击”,第二段为“厄运”“学会一点东西”,第三段中是“灾祸”“试金石”,第四段为“不幸”“通向幸福”。

作文题二的关键词,材料一中为“笨重”“样子”,材料二是“抗疫战役”“中国人的样子”,材料三为“你的样子”“中国的样子”“明天”“我”。

●情境意识

圈画出了关键词还不够,作文中出现的情境也是绝对不能忽视的。高考作文是“戴着镣铐跳舞”,只有看清它的限制性,才能更精准地表达和阐述。情境往往是思维的起点,它就像一棵树的根,其他的关键词要在根上生长,才能合力长成一棵大树。如果关键词没有情境这个限制,就会像浮萍,不知漂向何方。

作文题一中,如果没有“疫情”这个背景,“不幸”“厄运”可能更多地指向个人的遭遇,而一旦联系疫情这个情境,我们就可以明确地知道“不幸”“厄运”指向群体灾难,写作的侧重点就应围绕“灾难”对于人类的意义,而非聚焦在个体的坎坷上。

作文题二中,“疫情”是“样子”的情境,它限制了“样子”的内涵,引导我们去思考援鄂抗疫的护士笨重的样子背后的奉献精神,思考中国人在此次抗疫中展现出的勇于担当、果敢、善良、团结、乐观、坚韧等精神品质,并对这些品质进行继承和发扬。

●联系意识

审题是综合性的思维活动过程,只有具备联系意识,将关键词和关键词联系起来,将关键词和情境联系起来,才能全面、准确地把握作文题的主旨。

作文题一中,由疫情引出核心关键词“灾难”,意在引导同学们结合社会现状,尤其是“疫情”这一重要情境思考“灾难”本身。灾难既有天灾,又有人祸,无不给人类带来沉重打击。联系材料给出的名言,你会发现它们从另一角度审视灾难,认为灾难能使人类反思自身,并从中获得经验教训,从而最终找到通向幸福的路。

作文题二,很多同学能想到“样子”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品质,是国人的一种精神风貌,但是少有同学能深挖材料三的这句话:“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明天我也是你,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这句话前半句将材料一的关键词“样子”和“中国的样子”联系起来,道出个体面貌和国家精神风貌之间的联系;后半句更是指出明天的“我”对今天的“你”的一种接力,其实就是一代代人对中国精神的传承。只有具备联系意识,才能将隐藏在材料中的深层意蕴挖掘出来。

高考作文越来越紧贴时代脉搏,越来越关注现实生活,也更多地考查同学们在情境中对问题的思考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关键词意识、情境意识和联系意识,才能使我们的审题更精准。

猜你喜欢

作文题灾难样子
2021年《路》刊高考作文题全覆盖
2022年全国新高考Ⅱ卷作文题解析及佳作展示
雷击灾难
可为与有为——2021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题评析
本部两刊刊登的部分作文题与2016年中考作文题相同或相近
你们怎么可以这样子呢!
最想要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
就喜欢你看不惯我又干不掉我的样子之《少年,来玩我吧!》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