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大豆进口多边选择研究

2021-03-01于晴胡胜德东北农业大学

农场经济管理 2021年1期
关键词:阿根廷大豆巴西

于晴 胡胜德(东北农业大学)

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作物繁多,而大豆是其中一种重要的农作物。早在1873年我国东北大豆在奥地利维也纳万国博览会上参展,引起世界各国商人的极大兴趣,使得东北大豆进入国际市场,到后来甚至逐渐取代了丝茶在中国对外贸易的主导地位[1]。但近年来中国渐渐失去大豆在世界的主导地位,现如今中国大豆需求量大,而国内的大豆产量无法满足国人的需求,使得中国极度依赖国外进口,进口量逐年攀升。而其中美国、巴西一直都是中国大豆进口的主力军,但自从中美贸易摩擦的开始,大豆进口便被推上风口浪尖,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减少。山东省滨州市粮食局张俊鹏认为在寻找新粮源的同时还要考虑我国大豆种植面积[2],才能保证今后中国大豆需求量的稳定。同时政府也应出台一些优惠政策来鼓励豆农们对种植大豆的积极性。徐斯认为大豆成为中美贸易摩擦涉及的重要产品之一,应加强中美进出口细分产品的分析研究,预判贸易摩擦对大豆产业链的影响,积极稳妥应对贸易摩擦[3]。在没有美国这一主要大豆提供者,巴西便晋升为大豆进口国第一位,而巴西早已在2013年超过美国成为中国第一大豆进口国,李晓俐认为巴西大豆迅猛发展,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大豆品种的革新和政府的大力支持,而我国要从利用科技提高大豆单产和加强对大豆产业的支持和保护两个方面发展我国大豆产业[4]。巴西大豆业迅猛发展的成功为我国大豆渐渐没落的发展提供建议,在2005年陈智文就研究巴西大豆生产和贸易特征,他认为巴西大豆产业发展有着政府强大的科技投入和产业政策支持,使巴西大豆不断采用优良品种和先进的栽培技术,成为农产品出口创汇的第一来源[5]。王娟、韩玉军和鲁海玥在2018年进一步研究比较中国与巴西大豆贸易,认为中国大豆过于依赖进口使得本土大豆行业遭受重大冲击,对国内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使得我国大豆国际竞争力要比巴西大豆的国际竞争力弱很多。通过多种途径提出建议使我国大豆贸易发展[6]。而周曙东和钱悦从美国和巴西的生产成本收益入手,发现巴西虽已超过美国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第一大国,但相比美国,巴西还有些劣势,加大中巴合作建设,能很好地促进我国大豆贸易[7]。而俄罗斯是后期发现的“宝藏”,俄罗斯是全球国土面积最大的国家,占地面积1709.8万平方公里,农业用地占土地面积的13%,耕地面积约1.2亿公顷。而俄罗斯人均耕地面积为0.9公顷,排名世界前五,但由于气候及地理环境的限制,俄罗斯农业活动的范围仅占该国国土面积的1/5,所以产量一直不多。俄罗斯种植生产的是与我国同样的非转基因大豆,近期中国许多企业也在积极促进与俄罗斯方的合作,俄罗斯大豆产量在近几年也有增长。米哈伊尔·西涅果夫斯基等分析了俄罗斯联邦大豆生产和贸易动态,介绍了栽培耕作制度、大豆科研体系、大豆育种和种子产业发展等方面的现状,并讨论了该国大豆产业发展趋势,以期为读者提供俄罗斯这个潜在大豆主产国的总体情况[8]。

中美贸易摩擦将彻底改变中国大豆进口格局,短期内我国将加大对南美洲的大豆进口,同时促进与俄罗斯等国家大豆贸易,长期我国要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但与此同时我国大豆进口仍显单一,所以我国大豆进口多边选择要更加谨慎。现有学者研究的都是中国大豆市场的变化,以及中国与美国、巴西等国家进行对比,找出我国大豆贸易的短板,通过对他国大豆贸易的研究得出对我国大豆贸易有帮助的经验。而本文在于通过中国大豆多边选择这一角度入手,研究短期内我国大豆进口有哪些多边选择。

一、中国大豆产量、消费量及进出口量动态演进

中国早年是全世界主要的大豆生产和出口国,大豆一直作为我国的主要产物进行出口,但如今中国大豆已不足国人的自足量,反而需要大量从海外获得,极度依赖进口。

表1 2010~2019 年大豆进出口数量及产量

从表1看到我国大豆产量涨跌幅度不大,2010年产出1508万吨大豆,随后几年产量有所下降,2016年开始微微回升,在2019年达到最高值1727万吨,但这不足以满足国内用量。大豆进口数量逐年递增,而出口量呈下降趋势,在2017年降到最低点。2010年大豆出口16万吨,而进口足足有5480万吨,对比差距之大。随后进口量依旧逐年上升,在2017年攀升到9553万吨,进口量与出口量差距越来越大。

图1 2008~2019 年国内大豆消费量

在2008年到2019年中国大豆的需求量呈直线上升,在2016年中国大豆消费量超过1亿吨,成为全球第一大豆消费国。消费量与进口量的差值其实就是我国大豆产量。在2016年中国大豆消费量超过1亿吨,我国进口量8391万吨,国产大豆仅有1293.7万吨,国产大豆相对处于弱势。消费量越高,进口量越高,国产大豆局势更加有风险。

二、中国大豆进口的贸易格局

中国大豆的消费量逐年递增,到2016年已超过1亿吨,一方面中国大豆需求推动了全球大豆的贸易,而另一方面造成中国大豆国际竞争力极弱。从图2可以看到2013年到2019年中国大豆进口主要国的占比变化,巴西一直占据着第一位,尽管中间几次与美国相近,但在2016年巴西开始一路高走,而美国一路低开,双方差距越来越大,到2018年巴西大豆进口已达占比75.09%,而美国大豆进口则掉落到18.9%。2019年中美贸易协商对中美贸易摩擦有所缓解,美国大豆出口到中国的数量相较于上年持平,因为巴西为增加利润上调大豆价格导致巴西大豆出口到中国的数量有所下降,使美国与巴西的差距缩小。虽然阿根廷相对于美国和巴西相差较多,但阿根廷仍是全球第三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但近期由于遭受灾害天气的影响,干旱影响其大豆生产,导致阿根廷出口的大豆数量呈下降趋势。而俄罗斯虽然产量并不高,但其呈上升趋势,现与阿根廷持平。

图2 中国大豆进口来源国占比%

(一)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现状

美国凭借其价格优势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国家。美国国内生产的大豆产量、种植面积以及出口量都是靠前的,也造就了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为中国解决了中国大豆需求的一大部分,避免了粮食危机的发生。这对双方是互惠互利,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彼此共赢。

图3 美国大豆产量与种植面积

如图3可以看出美国大豆的产量在颇为曲折的变化中总体是向上的趋势。2008年到2010年整体上升,因为美国开展大豆政策补贴,转基因大豆产量高,以及美国大力发展机械化生产,使美国大豆产量增加。2012年因天气原因导致大豆播种时间延误,同时农户更改种植其他农作物,使大豆产量持续下降。美国大豆产量到2014年开始回升,主要原因是源于随着世界经济的高速发展,中国以及其他国家和地区对大豆的需求量增加。2017年美国大豆产量有所下降,2018年因单产有所增加,所以产量有所回升,2019年因为种植面积的减少又再次下降。总体看美国大豆种植面积在2008年到2011年持续上升,2012年因为天气原因以及农户种植其他作物而经历第一次跌落。随后不断上升,到2018年到达最高点,2019年又再次下降。

图4 2008~2019 年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量

如图4可以看到中国进口的美国大豆数量从2008年到2010年逐年递增,2011年突然下降,在2012年有所好转后,2013年再次下降,2014年回升,2015年又再次下降,2016年回升。2018年和2019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中国进口的美国大豆数量大幅下降。而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占美国大豆产量的比例,2009年到2011年整体下降,说明美国大豆的产量有所增加;2012年占比有所增加是因为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有所下降;随后波折不断到2017年,2018年开始因为中美贸易摩擦的加剧,占比大幅下滑。

美国长久占据中国大豆进口第一国。2014年美国大豆产量超过1亿吨,其中一半用于出口,大豆成为美国农产品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最近中美贸易战的发生将会大大影响美国企业和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这不仅对中国大豆进口产生一定的影响,对美国豆农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二)中国进口巴西大豆现状

巴西是全球第二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巴西在2010年大力发展转基因农作物的种植,促进巴西大豆产业发展。随着中美贸易战的拉开,美国大豆渐渐“失宠”,巴西大豆进口到中国的数量也在攀升。

图5 2008~2019 年巴西大豆产量与种植面积

巴西大豆的产量从图5可以看出整体是呈向上趋势,2012年发生了严重的拉尼娜现象,导致气候干旱,大豆主产区产量下降,随后便一直向上,达到最大值12090万吨。

图6 2008~2019 年中国进口巴西大豆的量

如图6可以看出从2008年至2019年中国进口巴西大豆的数量逐渐提高,其中2016年有所下降,到2018年增加到最高值6610万吨,2019年由于巴西大豆价格上涨,巴西国内压榨需求提升,库存下降,使中国进口巴西大豆的数量有所下降。而观察中国进口巴西大豆占巴西大豆产量比例,2011年经历第一次大幅下滑,随后波折不断,到2018年比例达到最高,2019年再次下降。

巴西是全球第二大豆生产国和出口国,加上巴西种植大豆的成本偏低,同时享受着优惠的税率,运送到中国的价格相比之下实惠。巴西耕地面积辽阔,大豆的种植面积一直位居前列,尤其是转基因大豆的普遍耕种,更是提高大豆的产量,加之其政府大力推进支持,呈现出如今巴西大豆的鼎盛时代。

(三)中国进口阿根廷大豆现状

阿根廷与巴西同属南美洲,阿根廷有着世界粮仓和肉库的美名,是全球第三大豆生产国与出口国。

图7 阿根廷大豆产量与种植面积

如图7看出阿根廷大豆产量在历经波折中总体是向上的。2009年产量与种植面积因天气干旱有所下降,2010年有所回升,但从2010年开始到2012年逐年下降,持续经历亚洲大豆锈病、拉尼娜现象、厄尔尼诺现象,使得阿根廷一直遭遇恶劣天气,持续的干旱导致阿根廷大豆产量和种植面积都出现较大幅度的下降,2013年开始慢慢回升,阿根廷政府出台政策鼓励农户种植大豆,于2015年达到最高点,从2017年开始再次跌落,由于天气灾害的不稳定,已经严重影响大豆的播种工作,到2019年开始有所回升。

图8 2008~2019 年中国进口阿根廷大豆的量

如图8可以看出中国进口阿根廷大豆的数量在2009年骤然下降,2010年再次攀升达到最高点,但从2010年到2012年逐渐下降,都是源于阿根廷国内大豆与种植面积的下降,才导致中国进口阿根廷大豆的数量有所减少;2015年中国进口阿根廷大豆的数量再次有所升高,源于阿根廷国内大豆产量有所增加;但之后到2017年再次逐渐减少,2018年更是大幅跌落,由于阿根廷不稳定的天气灾害使得大豆数量减少;2019年有所回升。中国进口阿根廷大豆占阿根廷大豆产量的比例在2009年也是骤降,2010年有所回升,随后持续下降,2015年有所回升,2018年再次下降达到最低点,2019年再次回升。

阿根廷与巴西同属南美洲,气候、环境与价格都相差不多,但阿根廷大豆产量与巴西相比差距巨大。阿根廷在2017年出口我国的大豆数量才有641万吨,同年巴西出口到我国大豆数量5000万吨,差距明显。2020年阿根廷面临大面积的干旱,降低了阿根廷的大豆产量和出口量。

(四)中国进口俄罗斯大豆现状

俄罗斯国土面积是世界第一国,耕地面积辽阔,其中有25%的土地具有潜在的农用价值,目前只使用了一半。近几年俄罗斯加强大豆的种植,产量与出口打破纪录,在2017年大豆净重达360万吨,比上年增加7.2%。在2018年中俄双方也再次达成共识,将会有更多的中俄双方企业与农户进行合作。

图9 2016~2018 年俄罗斯各联邦大区大豆产量

如图9,俄罗斯大豆产量逐年上升,从2016年的3127千吨到2018年的3918千吨。其中远东区是俄罗斯联邦大豆的主产区,占全俄罗斯将近50%的大豆产量,在2018年中央区大豆产量有所增加。其中远东地区的阿穆尔地区与中国黑龙江省接壤,有着丰饶的草地、赤土和高水平的机械化耕作系统,是俄罗斯大豆生产的领导者。

如图10,俄罗斯大豆种植面积一直在稳步增长中。加之其还有很多未开发的土地,造就了俄罗斯近几年的大豆产业良好前景。未来俄罗斯将扩大农用土地的使用,俄罗斯非转基因大豆的产量也会有所提高。俄罗斯大豆有着距离短、同品种大豆种植、科技发达等优势。如今已有中国企业选择购买俄罗斯远东土地进行种植,互惠互利,更能促进两国的经济发展以及我国“一带一路”的发展。但从另一方面来看进口俄罗斯大豆仍存在价格高昂、运输等问题。

图10 2013~2018 年俄罗斯大豆种植面积

图11 2013~2018 年俄罗斯大豆出口到中国

如图11,2013年和2014年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大豆量仅近8万吨,在2015年俄罗斯出口到中国的大豆量大幅度提升,增加了近五倍,达到了37.58万吨,到2018年已增加到51.94万吨。可见近4年以来俄罗斯大豆产量以及出口量在增长。

因中美贸易战,我国逐渐降低进口美国大豆,提高进口南美洲大豆,南美洲逐渐取代美国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的主要来源。虽然美国占比下降,巴西占比上升,能够弥补美国大豆进口的一些差距,但其仍然还有缺口,短期内我国大豆需求的缺口还需要寻找新的粮源,避免粮食来源单一。美国大豆进口的约束条件很明显,取决于此次中美贸易摩擦的程度。以巴西和阿根廷为代表的南美洲国家,巴西的约束条件是运输成本和仓储成本,以及中间的跨国粮商;阿根廷的大豆产量也一直因气候原因呈下降趋势,难以满足我国大豆需求量。美国大豆的产量一直是全球第一位,大豆出口的量是足够的,但巴西和阿根廷出口大豆的量对于我国大豆需求量还是有一定的缺口。近年来俄罗斯大豆出口量相对于前几年有大幅度的增长,现已有很多中国企业与俄罗斯农业达成良好合作,未来还会有更多的合作促进中俄农业发展,对于中国来说俄罗斯是一个可以挖掘的潜在市场。

三、中国大豆进口多边选择的对策建议

(一)构建大豆进口多元化结构

中国大豆进口格局以美国、巴西为主。美国长期占据我国大豆进口第一位,在2013年巴西反超美国成为第一出口大国。2018年中美经济贸易摩擦导致格局发生变化,巴西与美国大豆进口差距越来越大,但美国大豆进口量即使有所下降,但其在中国大豆进口量中仍然有18.9%的占比,位居第二。美国、巴西长久地占领中国大豆进口量占比的第一、二位,使我国大豆进口结构极其不平衡,冲击我国大豆市场,此次中美经济贸易摩擦更加凸显出这一弊端。我国自建立“一带一路”起,便在周边国家进行沟通合作,寻找新的大豆来源。此次我国应对中美贸易摩擦选择加大对南美大豆采购量,但因阿根廷气候干旱问题大豆产量逐渐走低,导致我国还有一定的缺口。所以我国在稳定南美洲大豆的进口,以及缓和中美之间贸易关系的同时,还需要培育其他潜力市场。俄罗斯大豆与我国大豆同属非转基因大豆,其还有许多未开发的具有农业价值的土地,以及有很多两国合作的机会,所以未来俄罗斯有极大潜力成为我国的大豆进口国。

(二)俄罗斯可能是最大的潜在市场

俄罗斯占地面积1709.8万平方公里,农业用地占土地面积的13%,耕地面积约1.2亿公顷,人均耕地面积为0.9公顷,排名世界前五。阿穆尔地区等六个主要区域生产的大豆占全俄罗斯将近80%的大豆产量。近年来俄罗斯意识到大豆在经济贸易中的地位,大豆产量连年突破,十年间增长了五倍。据俄罗斯农业部称2019年俄罗斯农作物耕地面积达8050万公顷,不考虑其他因素将俄罗斯剩余耕地面积种植大豆,可有3950万公顷的土地来播种,以2018年俄罗斯公布的年平均单产来计量,可多收获5332.5万吨的大豆,假设美国大豆完全不进口,就2018年来说我国进口美国大豆1664万吨,还可余出3668.5万吨,可见潜力巨大。

俄罗斯主要大豆种植区位于远东地区,远东地区与我国黑龙江省等地区接壤,在距离上有着一定优势。我国可以在俄罗斯建立港口、粮食码头等,省去中间粮商。由于俄罗斯土地广袤,但缺少务农人员,导致产量提不上去。我国与俄罗斯农业合作正处于进行时,很多俄罗斯企业与我国企业达成协议合作,中国人前往俄罗斯务农,一方面可以解决俄罗斯大豆产量问题,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一部分的就业压力。从生产和出口两方面来看俄罗斯具有相当大的潜力。

(三)稳定政治经济环境

无论是如今作为我国大豆进口的主要国的巴西、美国、阿根廷,还是具有潜力的俄罗斯,想要和我国达成良好的经济贸易合作,都需要构建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彼此互惠互利,共同发展。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便是最好的例子,在之前美国是中国大豆进口的主力国,在经济贸易摩擦后美国大豆进口的占比由53%下降到18.9%,无论是对我国还是对美国来说,损失都是巨大的,可见国与国之间的政治经济关系对大豆进口有直接的影响,所以大豆进口国际贸易结构需要一个稳定的政治经济环境,这样才能促进大豆国际贸易的发展。

(四)提高国内大豆供给能力

中国进口大豆数量上升,使国产大豆产量无回升趋势。2018年发生中美经济贸易摩擦,更加警示如今我国大豆极度依赖进口。我国早在“一带一路”的建设中寻求更多的大豆进口机会,在构建我国大豆进口多元化结构的同时,提高我国国产大豆种植面积与产量。

从2000年开始,作为大豆生产和出口强国的中国,开始大量进口国外大豆,豆农因国产大豆种植成本高、产量少而放弃种植大豆;国外农业科技发达,转基因技术普及等原因导致我国进口大豆数量多,这也使得我国大豆的种植面积越来越少,产值也越来越低,这是一种恶性循环。美国大豆的优势在于价格,而此次中美贸易摩擦使之不复存在,我国大豆价格优势有所凸显。中国进口美国大豆的数量逐渐降低,使我国大豆进口数量出现缺口,巴西凭借其大豆产量和价格的优势超过美国成为中国大豆进口第一国,但从全面看来我国大豆来源选择的范围仍旧狭窄,需要扩大大豆进口多边选择。俄罗斯作为中国邻近国家具有一定的优势,俄罗斯本土还有一定待开发的土地可以利用,近年来中俄双方的合作也越来越多,对于大豆这一农产品的进出口贸易双方同样都很重视,俄罗斯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来促进中俄大豆进出口贸易的发展,这也使得大量中国豆农前往俄罗斯种植大豆,再返销回中国,一是弥补中国大豆的缺口,二是为农民提供工作机会。同时政府也应有适当的调控,支持国内大豆生产。政府尽力扶持大豆产业,增强农户种植大豆的意愿,不断发布新的政策来鼓励豆农重拾种植大豆的积极性,从而增加大豆种植面积以及产量。同时加大科技的运用,科技能够种植出更高品质的粮食作物。通过国家政策扶持以及技术的合理运用来增加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提高产量,这也是我国一直努力的方向。我国不能一直依赖于大豆进口,需要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这是我国的长远之策,还需要继续努力。通过提升我国大豆种植面积和产量,以及寻找中国大豆进口多元化结构两种方式来满足我国大豆的需求量。

猜你喜欢

阿根廷大豆巴西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阿根廷玉米播种进度比2020年同期低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重叠——2020年阿根廷Hello Wood建造节
第二次奇迹
中国大豆供需平衡表
巴西战舞
2014巴西世界杯赛程
何处得清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