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原地浸出采铀工艺中氡分布特征及控制措施研究

2021-03-01王晓卿刘瑞兰李建辉双红莹

铀矿冶 2021年1期
关键词:浸出液活度铀矿

王晓卿,刘瑞兰,李建辉,双红莹,曹 翼

(生态环境部华北核与辐射安全监督站,北京 100082)

原地浸出采铀工艺(以下简称地浸采铀)是一种在天然埋藏条件下,通过浸出剂与矿物的化学反应选择性地溶解矿石中的铀,而不使矿石产生位移的集采、冶于一体的新型铀矿开采工艺[1]。地浸采铀与传统铀矿山开采方法相比,不需要开凿巷道或揭开覆盖层进行采矿和运输矿石,基本不破坏地容地貌和地表景观,全流程在地表自动化作业和控制,具有很高的环境友好性[2],是一种安全、绿色、环保的铀矿冶新工艺。

中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探索地浸采铀技术,在80年代掌握了地浸采铀工业化生产技术[3-4]。通过多年的试验研究,地浸采铀已成为中国铀矿冶的重要方法。另外,中国铀矿冶进行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关停大量传统铀矿山;目前铀矿冶三大天然铀生产基地均为地浸采铀,地浸采铀工艺已经占据中国铀矿冶的主导地位。

1 地浸采铀氡的来源

地浸采铀矿山主要分为井场和水治厂两大部分。水冶厂的吸附尾液经过调配后作为浸出剂,输送至井场各采区集控室,随后注入地下含矿含水层进行浸出。各抽液孔的浸出液经潜水泵提升至井口,通过抽液支管输送至集控室,汇集后输送至集液池,然后输送至水冶厂。在水冶厂,浸出液经过吸附、淋洗、沉淀、压滤,最终得到铀产品。地浸采铀工艺流程如图1所示。

图1 地浸采铀工艺流程示意图

地浸采铀矿山中氡是主要的气态放射性污染物[5]。矿层中由镭衰变产生的氡溶解到浸出液中,并与浸出液一起抽出到地面。由于地表压力降低,氡在浸出液中的溶解度减小,氡会从溶液与空气的接触部位释放到空气中。空气中氡及其子体产生一定的外照射,同时也可能被周围人员吸入而产生内照射,进而导致产生放射性危害。

2 氡浓度分布调查

为了研究地浸铀矿厂区内空气中氡的分布情况,寻找氡浓度分布规律,进而提出有效的控氡措施,为铀矿冶辐射安全监管工作提供科学依据,2018年9—10月,课题组选取3座(TL铀矿、NG铀矿和BL铀矿)控氡措施不同的铀矿山,对其厂区内集液池、蒸发池、集控室、水冶厂房等重点设施周围空气中的氡浓度进行了布点监测。

使用AlphaGUARD PQ2000 PRO型测氡仪,采用脉冲电离室法、主动式采样方法进行测量。测量10~20 min出具1个数值,在每个监测点位测量3~5个数值进行区间计数。空气中氡浓度受天气条件、通风条件等因素的影响较大,因此选取微风天气以及厂房通风条件正常的情况进行测量,测量结果见表1~3。根据测量结果绘制氡浓度分布图,如图2~4所示。

表1 TL铀矿空气中氡活度浓度测量结果

表1(续)

表2 NG铀矿空气中氡活度浓度测量结果

表3 BL铀矿空气中氡活度浓度测量结果

图2 TL铀矿空气中氡活度浓度分布示意图

图3 NG铀矿空气中氡活度浓度分布示意图

图4 BL铀矿空气中氡活度浓度分布示意图

从以上监测结果可看出,几个主要氡析出场所中,集液池氡活度浓度最高,水冶厂车间内部空气中氡活度浓度普遍比外环境高,蒸发池附近氡活度浓度较低。

为了预防和控制空气氡污染,实践中可以采取密闭、隔离与通风等措施[6],包括:集液池在封闭的车间内运行,浸出液处理车间与过滤、反渗透工艺隔离等[7]。

由于3座地浸铀矿建造时期的技术水平不同,TL铀矿的集液池密闭程度较低[8],受浸出液析出氡的影响,集液池下风向空气中氡活度浓度最高,最大值在一期集液池下风向5 m处,达到了772 Bq/m3,已达到《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附录H中规定的“宜考虑采取补救行动的水平(500 Bq/m3)”。

NG铀矿采用全闭路循环系统,没有传统意义上的集液池,采用密闭的集液罐,浸出液在封闭系统内流动,通过集液主管经袋式过滤器直接进入吸附塔,再经吸附塔后从注液主管直接回到注液孔内[9],析出的氡难以向外环境扩散,各个监测点位氡活度浓度水平均较低。但在查看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时发现,水冶厂巡查、分析人员的年个人剂量值(3.9 mSv/a)虽然低于管理限值,但是已明显超过其他岗位人员的年个人剂量值(<2.9 mSv/a)。

BL铀矿也采用全闭路循环系统[10],通风情况良好,各个监测点位氡活度浓度水平较低,氡活度浓度最高点在集液池厂房下风向5 m处,为154 Bq/m3,远低于《电离辐射防护与辐射源安全基本标准》(GB 18871—2002)附录H中规定的“宜考虑采取补救行动的水平(500 Bq/m3)”。由于各车间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巡查、检修工作量相对较小,工作人员年个人剂量值也处于较低水平。

3 密闭改造对氡活度浓度的影响

针对2018年9月集液池氡活度浓度测量结果较高的情况,TL铀矿对密闭程度较低的集液池棚进行改造处理,增加密闭性,以便减少集液池内浸出液析出的氡向外界释放。改造完成后,2019年3月,课题组监测人员在一期、二期集液池周边进行氡活度浓度监测,此次采用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与在进行氡浓度调查时一致。监测时选取微风天气,在下风向由远至近依次测量,测量结果见表4。

表4 TL铀矿集液池第一次密闭改造后氡活度浓度测量结果

监测结果发现,在一期集液池下风向(西北侧)5 m处的氡活度浓度达到了1 480 Bq/m3,高于处理前水平。为了查找原因,课题组监测人员在现场进行仔细检查,发现集液池棚墙体有缝隙。通过仪器再次检测发现,集液池棚内部空气中的氡通过该缝隙向外环境释放,集液池棚的处理没有达到预期密闭效果。

为此,再次对TL铀矿集液池棚进行改造处理,填补缝隙,强化密闭效果。改造完成后,2019年9月,课题组监测人员再次进行氡活度浓度测量,测量结果见表5。

表5 TL铀矿集液池第二次密闭改造后氡活度浓度测量结果

从表5可看出,TL铀矿第二次密闭化处理后,下风向空气中氡活度浓度仍然没有降低,在一期集液池下风向5 m处达到了2 240 Bq/m3。经现场检查,集液池棚墙体无明显缝隙;但在浸出液输送管道与墙体连接位置附近发现存在缝隙,氡通过该缝隙向外环境释放。

在集液池内,浸出液内部的氡向空气中析出,氡在棚内大量富集,浓度达到极高的水平。集液池密闭程度与空气中氡活度浓度呈负相关,简单的棚化、填补缝隙难以达到理想的完全密闭状态,氡从缝隙向外环境释放,造成一定区域内空气中氡浓度异常升高。

由于氡是气体,容易扩散,随着与集液池距离的增加,氡浓度值迅速降低。在集液池现有密封程度下,几次监测结果中集液池下风向15 m处,氡活度浓度测量结果均低于500 Bq/m3。

4 隔离和通风改造对氡活度浓度的影响

针对NG铀矿巡查、分析人员的年个人剂量值明显高于其他工作人员的情况,2018年10月,课题组开展了现场调查。调查发现,虽然NG铀矿采用全闭路循环系统,集液池为密闭罐结构;但集液池所在的水处理间与水冶厂分析室之间只隔一堵墙,为了观察方便,这堵墙上设置了一面可推拉的窗,集液池释放的氡进入分析室。夜间,为了保暖,工作人员把平时打开的通风门关闭,造成通风下降,巡查、分析人员受到氡辐射影响,造成个人剂量值增加。课题组监测人员在早上通风前后开展氡活度浓度对比监测,结果相差很大,验证了调查结论。测量结果见表6。

表6 NG铀矿水冶厂通风前后氡活度浓度测量结果

针对上述情况,NG铀矿进行改造,将水冶厂分析室的推拉窗进行封闭隔离,并将水冶厂的东、西、东北的通风门加大,同时改为常开设置,保证24 h通风并加大了昼夜通风量。改造完成后,2019年11月进行监测,氡活度浓度水平大大降低,测量结果见表7。

表7 NG铀矿水冶厂隔离和通风改造后氡活度浓度测量结果

从表6~7可看出,尽管全闭路循环系统的密封效果较好;但是内部的氡仍然有少量可以扩散到管道外,并在厂房内富集,造成空气中氡浓度升高。保持水冶厂良好的通风,可以及时将厂房内部空气中可能存在的氡排放到外界大气,避免车间内氡的富集,减少工作人员的氡辐射危害。

5 结论

集液池析出的氡是原地浸出采轴矿山辐射污染的主要来源。对集液池进行简单的棚化、填补缝隙难以达到理想的完全密闭状态;但随着距离的增加,氡浓度降低,可以通过增加安全距离实现防护。

对采用全闭路循环系统的铀矿,在通风良好的情况下,氡浓度监测结果较低;但在通风不畅的情况下,需对工作人员常去的场所进行隔离,同时加强通风,提升车间通风换气量,可以确保氡浓度处在一个较低的水平。

猜你喜欢

浸出液活度铀矿
低活度水基钻井液体系中的活度调节剂的研究与应用
CaO-Al2O3-MgO-SiO2-Ce2O3 渣系活度计算模型
产气荚膜梭菌生长所需最低水分活度研究*
垃圾浸出液对填埋场周围水环境的研究
关于土工试验中易溶盐试验问题的分析
不同比例蚯蚓粪浸出液替代化肥施用对甜椒生长的影响
史前核反应堆是大自然鬼斧神工
pH传感器在测定石蕊和紫甘蓝浸出液酸碱度中的应用
简述田湾核电站辐射监测系统的任务和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