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评价体系研究综述

2021-03-01陈金泉

中国名城 2021年2期
关键词:名村名镇指标体系

陈 滢,陈金泉

(1.江西理工大学土木与测绘工程学院,赣州 341000;2.江西理工大学建筑与设计学院,赣州 341000)

引言

就认识论的角度而言,价值指的是客体的功能、属性能够满足主体某种需要的效益、效用关系,属于关系范畴和哲学范畴。价值评价是主体对客体可能具有的价值和对实践改造客体后的意义、成果等进行的价值认识或评价性认识[1]。价值研究将保护对象、方法和措施有机地结合起来,具有“系统性”特征[2]。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价值评价研究可追溯到最初的建筑遗产评估研究[3],到后来的古村落评价标准、综合价值评价体系。

目前国内价值评价体系研究,评价目的、意义、方法和指标等研究都有进展,但缺乏对名镇名村价值评价体系研究的整体回顾。因此,本文从评价目的、主体与客体、体系构建3个方面梳理名镇名村的价值评价体系研究,并提出未来研究展望,希望能引导并丰富理论体系的发展,让研究更具规范性、时代性和民族性。

1 国内研究文献统计分析

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评价体系研究”为主题,在中国知网上检索数据库2000—2020年的中文文献,所获文献数量不多。扩大检索范围,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评价”为主题或关键词,收集相关文献并剔除重复文献、会议论文,共获得41篇。根据我国发文量的年度变化情况(图1),可见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评价体系的研究热度呈现曲折式上升和下降动态相互变化的趋势。

图1 2000—2020年国内相关研究发文量

2 价值评价目的

价值评价本质上是服务人的需求,对客观事物进行再认识和评价,创造和实现价值。价值的大小由需求决定,并随着主客体的相关关系而发生动态变化。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评价目的可分为评选、保护和利用三类。

一是评选类。梳理和评分名镇名村的价值,横向比较中择优选择能进入保护名录的名镇名村。为了评选出有价值的历史文化村镇,从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两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4-5],并对不同地域的历史文化村镇进行价值评价遴选[6-7]。二是保护类。保护与传承名镇名村的价值,纵向比较中确定价值评价的意义与作用、内容与方法等。为了最大限度保护,量化评价村落整体价值[8]、价值评判村落的人居环境和保护意义[9]、构建文化价值体系[10]、综合价值评价体系[11-12]、多视角价值评价体系[13]。三是利用类。准确客观地度量名镇名村的价值,判断未来发展潜力,探寻旅游开发思路和开发利用决策,充分利用资源。评判综合价值[14]、构建旅游资源价值综合评价模型[15]、构建保护性利用价值评价体系[16]、对旅游资源[17]和多维价值[18]进行评价。

3 价值评价主体与客体

3.1 评价主体

评价主体是评价性认识客体价值的人,可分为确定权重标准的主体和打分的主体。确定权重的主体主要为旅游局、文化局、史志办、高校、旅游、环境、园林、建筑、考古、地理、民俗等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相关专家学者[5,14,18-24],相关专业学生[5,19,23],规划部门管理人员与设计人员[18-19,23],当地居民及游客等非专业人员[23]。打分的主体分为以专家和专业学生为代表的专业人员[5,14,18-24],以相关部门和地方规划管理等管理人员为代表的初级专业人员[5,14,19,22-24],以游客、一般群众为代表的非专业人员[14,23-24]。

3.2 评价客体

评价客体是由主体决定的价值评价对象。针对综合价值评价,汪清蓉等提出资源价值要素、现状条件评估、旅游开发条件三项要素[14],祁雷以村镇历史文化要素为对象,研究资源价值要素、现状评价要素、保护开发条件[19],张艳玲提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20]。邵甬、徐可心等从物质要素和非物质要素进行评价[12,22]。针对地域性的价值评价,任远定量评价历史文化价值的价值特色[25],黄一滔提出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管理、居民情感及教育四项主要评价要素[26],吴静雯等人将历史文化要素、格局风貌要素、历史特色要素作为价值评价对象[27]。针对文化价值,李志新等人分社会历史、民俗文化、科学艺术、营造技能四项评价对象[10],张晓等人提出历史文化资源、社区文化资源[28]。针对可持续利用价值评价,从资源自身的禀赋条件、经济开发条件、生态环境质量及相关社会因素四方面评价历史文化名镇的文化遗产资源。

4 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

价值评价体系的构建过程是主观和客观要素有机结合的过程[29]。从评价方法的选取、评价因子的确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三方面展开。

4.1 评价方法的选取

名镇名村多样化的价值评价方法,具有各自的操作模式和数学模型[26],可根据实际情况来综合运用,大多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现整理、总结相关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其应用(表1)。

综上,应择优选择简洁明了、精简计算、有坚实理论基础,评价者熟悉的评价方法。

4.2 评价因子的确定

评价因子是构建价值评价体系的基本元素,合理的因子决定评价体系的科学性。朱晓明提出,古村落价值评价因子的选择考虑建筑单体、组群,建筑与环境、建筑与社会的关系[8]。汪清蓉等人将评价范围从单体的、物质的层面扩大到村镇整体环境,评价因子的选择涉及物质形态、意识形态等各个方面[14]。赵勇等人从“价值特色”和“保护措施”两方面客观性地提出评价因子,指导后人的价值评价研究[5]。后来根据地域实际情况选取评价因子,戴林琳等人将指标归为历史片区规模、历史文化传说、特色古迹、风貌格局、特色建筑、传统民俗等6个主因子[6]。周铁军等人找出西南地区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调整自然环境、空间形态和建筑遗产因子[7]。赵晶等人以河北省井陉县为例,补充修正指标内容及要求,形成历史片区规模、历史文化传说、传统风貌格局、重点历史建筑、传统民俗等5个主因子[34]。袁宁等人以西递、宏村为例,从资源价值和区位条件两方面选取旅游资源评价因子[17]。徐可心以武汉市为例,确定多类型评价因子,以价值特色与保护措施为主体评价因子[22]。王书琦研究名镇的旅游资源价值,提出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潜在市场、环境心理容量等14项评价因子[35]。孙毅对历史镇区空间提出40项价值评价因子[23]。李久林等人从建筑、人居环境、文化、传统生产方式延续4个不同维度选取价值指标因子[18]。窦银娣等人以多维价值评价为切入点,融入地域性指标因子[36]。

表1 国内相关学术文献中价值评价方法的优缺点及应用

4.3 价值类型的选择

总结整理国内评价体系的价值类型,发现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是价值体系的主要内容,此外,文化、使用和社会价值等也被纳入价值体系中(表2)。

4.4 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评价指标是指表征评价客体各种属性、特征及其相互关联的多个指标所构成的有机整体。筛选、分析各项评价指标,形成多层次的评选、保护和利用评价指标体系。4.4.1 评选类评价指标体系评选类评价属于事前评价,筛选特定目标对象。专家学者普遍认为现阶段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是价值特色定性描述较多,难以用量化的指标去衡量比较,内容不全面,缺乏地域差异性。

表2 国内相关学术文献的价值类型一览表

赵勇以首批名镇名村为研究对象,构建由15项具体指标组成的三层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提炼出5项主要影响因素并对名镇(村)进行归类[4]。该研究对评价体系的构建做出了新的尝试,从宏观角度比较各镇村整体价值的大小,通过赋分直观表现出来。但不足之处在于,因参考对象、评分人员的影响,存在主观性和片面性,难以进行定量评价。赵勇建立由目标层、分级评价层(B、C、D、E层)和指标评价层组成的六层评价指标体系[5]。研究中以定量研究为主,与定性研究相结合,增强直接测度、可操作性与客观性。欠缺点是实际评价中出现趋同性,指标不能充分反映出镇村的核心价值内涵。戴林琳对京郊历史文化村落进行优选,补充修正评价指标体系,删除“保护措施”的指标内容,降低“价值特色”的指标要求,提炼出六个评价主因子[6]。该研究以实地调研为基础,降低遴选标准,选取3个村落作为参考对象,对区域性的历史文化村落进行评价遴选。然而以村落单体为评价对象,会影响村落联合保护区的价值评价。周铁军从西南地区特色的角度,调整和补充评价指标,构建目标层、综合评价层、因素评价层(两层)、因子评价层共五层评价指标体系[7]。从宏观-中观-微观角度选取评价要素,增加居民情感及教育因子,更加科学性和多元化。张艳玲等人提出定性与定量、主观与客观评价方法相结合,建立四层评价体系层次结构,包括目标层、综合评价层(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措施)、因素评价层(建筑遗产等11项)、因子评价层(文物保护单位的原真性等18项)[33]。该研究的创新之处在于运用多学科理论建立评价体系;将评价体系一分为二;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相结合。不足之处在于缺乏对居民情感和心理的评价因素,这是影响村落形成发展重要的非物质要素。

4.4.2 保护类评价指标体系

保护类价值评价指导着名镇名村保护类的规划、评价、策略等研究。傅娅等针对成都古镇的物质及非物质形态,建立目标层、综合层、因素层、因子层(30项)四个层级的综合价值评价体系,因素评价层中包括环境资源、古镇空间形态、单体建筑价值、历史价值、民俗文化价值、情感价值6个因素[41]。该研究可供借鉴之处在于评价指标的构建是基于大量的基础调研数据,尽可能采用量化指标并引入部分模糊指标。黄一滔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构建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三层评价体系,分析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开发管理、居民情感及教育[26]。引入人文主义的思想与方法,建立“质—量结合”的评价方法,调整补充现有的评价指标体系是该文章创新点。但仍存在评价因子不够精准完整;较多数理性计算运用在调查和评价过程中,限制评价工作的推广等不足。邵甬等提出历史文化村镇价值评价的层次结构分目标层(物质要素、非物质要素价值评价)、项目层(6项)、指标层(15项)、因子层(40项)共四层[11]。将原生价值和派生价值作为评价目的,把价值评价分为特征评价和真实完整性评价,简化评价指标。徐英杰提出从独特性、完整性、原真性、文化性、社会性这5个方面进行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价值评价,为整体性保护提供前期工作支持[42]。孙毅建立目标层、因素评价层(5项)、类型评价层(2类)、因子评价层(40项)四个层级的层次结构来评价历史镇区的空间价值[23]。创新点在于将评价对象缩小为空间,为了促进镇区的保护与发展,构建基于空间多元属性的价值评价体系,引导不同空间的保护与发展策略。窦银娣等提出由目标层、准则层、因子层组成的多维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传统产业经营、人居环境风貌、资源开发潜力和历史遗产纪念价值[36]。创新性体现在增加地域性评价指标因子,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价值主因子和采用线性加权的方法构建村落多维价值评价模型。仍存在较少的样本量影响评价指标体系科学性的验证,部分主观评价指标难以量化等问题。

4.4.3 利用类评价指标体系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作为一项旅游资源,从旅游资源开发的视角构建利用类评价指标体系,指导开发与建设。以遗产价值和市场价值为导向,确定可持续利用机制,侯晓飞构建目标层、项目层(文化、开发利用和旅游价值)、因子层(18项)三层旅游资源价值评价指标体系,项目层中文化价值再细分为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15]。该研究对旅游资源进行量化研究,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历史文化名村旅游资源评价模型。但局限性体现在评价指标没完全量化,评价结果不够清晰化。袁宁等人构建目标层、准则层(资源价值、区位条件)、Ⅰ级指标层(5项)、Ⅱ级指标层(12项)四层评价指标体系[30]。旅游资源评价的研究增加了交通便利程度等评价指标。杨锋梅为了实现多元化发展的目标,实行差异化的发展路径,采用层次分析法从历史、文化、科学、艺术、可发利用、旅游这六个方面构建利用类价值评价体系[44]。对山西传统村落的综合价值进行分层模糊评价。李久林等人以古徽州传统聚落为例,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建筑遗产、民俗文化、传统生产方式延续和人居环境价值)、因子层(21项)组成的指标体系[18]。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多维度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更多地关注生态环境类指标,多方人员参与调研评价。

5 结语和建议

随着国家提高对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利用研究的重视程度,更加关注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越来越多的学者投入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价值评价体系研究中来。对现今仍存在的评价主客体单一、评价因子不全面、评价指标体系不完善等问题,需不断构建完善的立足于实际的价值评价体系,因此提出以下5个方面建议与展望。

5.1 多方参与

多方参与为价值评价注入新动力,可发掘出不同价值。专家统领全局,指导价值评价的开展;管理者全过程参与,实时监督管理;原住民是创造、挖掘和实现价值的主力军;游客检验成果并回馈意见。因此,今后的价值评价研究需要结合多方意愿,满足原住民的生活诉求,选取符合多元主体价值的评价内容,相关人员积极参与到保护与开发建设中来。

5.2 差异化指标

价值评价指标的选取应遵循整体与地域相结合的原则,一概而论难免会出现以偏概全的问题,不适用于所有名镇名村。因此,应该综合考虑不同地域的自然环境、空间形态、社会经济、民俗文化等特征,加入地域性评价指标因子,重新构建价值评价指标体系。

5.3 多样化评价体系

价值评价体系一般是分层构建,层次的划分一般包括目标层、项目层、指标层、因子层,评价体系的层次结构比较单一,仅在内容上有所区分。因此,应结合实际,构建树状,网络状等多样化的层次结构。

5.4 动态监测机制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的价值评价研究作为一项基础性研究,涉及到的利益相关者众多,需要收集庞大的基础数据来支撑研究。这些基础数据具有时序性,随着名镇名村的演变发展而变化,仅是采集到某个时间段内的数据是不够的,需要多部门协作实行动态、长效监测,记录名镇名村的变迁。

5.5 评价技术创新

多方知识支撑价值评价体系,丰富的知识增加评价的客观性与科学性。名镇名村的基础数据和原住民的意见建议形成一个比较庞大复杂的数据库,整理与分析的工作量较大。因此,有必要加强价值评价软件的开发,软件系统化管理相关数据、自动统计分析,进行评分和系数修正,让工作更加系统化、智能化。

猜你喜欢

名村名镇指标体系
云南拟新增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历史文化街区
564名镇干部常年“钉”在村里——石泉县开启“镇村工作一体化”模式
曲霞:汤包名镇 香飘四海
羊毛衫名镇时尚产业再发力“濮院时尚周”后效应持续发酵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西藏基层治理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基于100名村(居)支部第一书记的访谈
宋朝有四大商业名镇吗?
历史文化名镇、名村保护要素初探——以河北怀来鸡鸣驿为例
历史文化名村保护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以河北省邢台县英谈村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