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企业集团改制重组后的财务管控体系建立探究
2021-03-01张艳秋
摘 要:在国有企业深入改革发展的环境下,国有企业集团实施了全面改制和重组,以促进自身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实现国有资产的增值保值。实施改制重组以后的国有企业集团,在组织结构上更加复杂,下属单位管理模式各有不同。改制重組以后的国有企业集团应该如何强化财务管理,是其重点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就结合国有企业集团改制重组后建立财务管控体系的意义,重点分析国有企业集团改制重组后财务管控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关对策,具体内容如下。
关键词:国有企业集团;改制重组;财务管控体系
实施改制重组的意义就是帮助企业整合资源,增强发展实力,在更宽阔的平台中调配和使用各项资源,顺利完成企业战略发展目标。如何才能让企业集团实现规模化发展,将直接影响国有企业整体发展。在集团化管理中,需要结合国有企业集团发展要求,调整管理目标,加强财务管控体系建设,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国有企业集团的长效发展。
一、国有企业集团改制重组后建立财务管控体系的意义
在改革发展中,国有企业集团经历了改制与重组,通过整合各项资源,发挥整合效应,促进企业健康发展,真正做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经过改制重组后的国有企业集团,在组织结构上展现出复杂性特点,下属企业受到历史因素影响,依然采用传统的管理模式。财务管控是实现企业战略发展的有效方法,在企业持续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改制重组后的国有企业集团,需要迎合时代发展要求,加强财务管控体系建设,整合企业各项资源,防控财务风险,在增强自身综合发展实力的同时,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国有企业集团改制重组后财务管控存在的问题
(一)财务管理地位问题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各个行业在财务管理方面建立了完善的财务管理系统,主要负责企业记账和财务指标考核。财务管理作为国有企业集团经营管理重点内容,需要承担其企业整体经营指导职责。然而,当前部分国有企业对财务管理重视度不高,没有将其放置在发展重要地位,市场信息采集不全面,财务信息系统不专业,对各项信息综合分析不全,分析结果不准确,无法帮助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保持优势,实现战略发展。
(二)财务管理意识问题
对于国有企业集团来说,受到历史因素影响,呈现出管理团队不均衡发展的状况,一些企业管理层汇集了诸多技术型人才,而其他方面人才比较匮乏。团队知识面将会给决策完整性带来一定影响,技术型人才比较重视技术发展,而对财务管理决策了解不全,财务管理意识不足。
(三)资金管理效率问题
存货指的是在企业经营生产中持有,以销售的产品或者商品,或者为了出售依然处于生产阶段的产品,或者是生产过程中、提供劳务过程中消耗的材料等,其可以反映出企业流动资金运作情况。其不仅在运营成本中占比比较高,同时也是流动性低的流动资产,通过加强存货管理,可以帮助企业控制成本,提高资金流动性。当前,改制重组后国有企业集团在资金管理方面整体效率低下,应付账款管理混乱;总部由于缺少完整的资金信息,在资金调配方面缺少合理性[2]。集团层面财务成本比较高,没有做到资金效益最大化,资金流动性无法保证。
三、国有企业集团改制重组后的财务管控体系建立对策
(一)保持财务管理地位不变
要想保证财务管理在企业战略发展中的核心地位不发生改变,应该将财务管理提升至企业决策层面中。一方面,科学配置财务管理团队,把财务人员、审计人员、管理人员等科学分配,让其享有参与管理团队的相同决策权,从人员结构上进行调整,改变以往单一知识面决策的状况,提高企业决策的全面性和有效性。另一方面,在企业经营财务管理中,划分为财务、管理两方面内容,将其分配为财务和审计。财务部门的职责在于日常财务管理和操作,对企业资产盘存、成本统计核算等。审计部门的职责在于对经营决策和财务业务执行过程审核与将官,建议国有企业集团把财务管理部门和审计部门相互独立,各司其职,加强财务管理和审计,从企业管理内部强化财务管理,让财务管理更满足国有企业集团战略发展要求。
(二)建立区域财务集中管理中心
以区域为单元,成立区域财务集中管理中心,总部向区域委派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一方面,国有企业集团组织结构通常为扁平化总部+子公司制,管理幅度比较大,无法做到全心投入,如新增一级公司,管理层级多,使得信息传递效率下降,容易造成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资源浪费[3]。在不对法人主体结构进行更改的情况下,增加管理层级,缩小管理幅度,能够提高企业管理水平,让管理层和管理幅度更加平衡。另一方面,集团下属子公司管理基础薄弱,管理水平各不相同。在总部选择满足岗位要求、具备财务经验的财务负责人委派到区域财务集中管理中心,可以实现集团企业的垂直化管理。委派财务负责人可以严格按照集团企业财务管控标准,落实对应管理对策,便于总部和下属子公司信息高度对称。委派财务负责人在人事和考核权上归属于集团企业,对集团企业和下属子公司双向汇报和负责,防止下属子公司各自为政,所有决策均从集团企业利益角度出发,维护集团企业整体效益。
(三)强化资金管理集中管理
一方面,强化经营管理。收入端把应收账款回款融入到各个责任部门及子公司考核范畴中,加强监督管理;支出端实施集团统一采购、子公司分销二级管理模式,加强现金采购风险管理,由总部集中结算,严格管控付款额度,防止供应商应付款为负数超出结算额度。另一方面,实施资金集中管理。集团总部可以成立独立的资金管理部门,借助集团规模优势在金融市场中寻找战略合作伙伴,通过合作银行免费提供资金系统,建立银企直联平台。下属子公司在合作银行中开设银行账户,撤销其他银行账户,真正实现收支两条线,从而防止坐支,减少资金管理风险。
四、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国有企业深入改革发展下,国有企业集团需要结合管理要求和特点,探索新的财务管理模式,更好满足企业改革发展要求。在实际中,企业可以成立区域财务集中管理中心,向下属子公司委派财务负责人,根据改制重组后国有企业集团特点,建立完善的财务管控体系,帮助企业整合各项资源,防控财务风险,增强企业综合竞争实力,促进国有企业集团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 罗玉晗. 国有企业集团改制重组后的财务管控体系建立[J]. 财讯, 2019(24):2
[2] 林永超. 国有企业集团改制重组土地资产处置中不动产登记相关问题的探讨[J]. 国土资源, 2019(12):2.
[3] 张丁文, 李维刚. 混合所有制改革下的国有企业税务风险管理探讨[J]. 商场现代化, 2021(5):3
作者简介:
张艳秋,女,出生于1978年9月,汉,辽宁省铁岭市,本科,高级会计师,研究方向:会计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