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塘淡水养鱼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2021-03-01李增寿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0期
关键词:防治病虫害

李增寿

摘 要:近年来我国针对淡水养殖渔业制定了诸多优惠政策,推动了渔业的长久发展,使得渔业无论是在鱼的品种上还是产量上,都得到了有效提升。但就池塘淡水养鱼情况来看,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其中影响最大的则是养殖环境恶劣而引发的各项病虫害威胁,这主要是由于水质遭到破坏,导致病原微生物的种类随之增多,且传播速度比较快,进而加剧了淡水养鱼病虫危害,给我国水产养殖渔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基于此,本文主要探究池塘淡水鱼病形成的基本原因,并简述常见病虫害的基本防治策略。

关键词:淡水养鱼;病虫害;防治

随着水产养殖行业规模的不断扩大,我国在淡水养殖上技术也得到了创新与发展,使得养鱼行业经济效益水平不断提升。就当前池塘淡水养鱼行业的经营状态来看,虽然生产经验已经趋于成熟,但当前淡水养鱼仍然存在病虫害的干扰,导致难以保障渔业的基本效益,一般产生病虫害的主要因素包括鱼体质较弱、水温变化、鱼塘管理不当等多项因素。因此针对现存问题就应当不断改善淡水养鱼技术,加强病虫害防治,提高养殖水平。

一、鱼病形成的基本原因

鱼的成长离不开水的支持,而水环境的好坏则会直接影响鱼的生存质量及成本效益。由于影响水质的因素较为复杂,而且在养殖渔业中很容易受到病虫、细菌、寄生虫等多种不良因素,所以导致鱼生病的原因较为多变,主要原因分为以下几点:

(一)鱼体质弱

在池塘生态系统中,除了鱼的存在以外,也包含其他生物,因此在池塘中的环境竞争较为恶劣,这也就造成一些体质较弱、抵抗力较差的鱼类,很容易受到各种病原微生物的威胁,难以抵抗外来病毒的侵袭,进而造成鱼类感染,影响养殖渔业的经济效益[1]。

(二)水温变化

鱼在成长过程中,如果水温急剧变化,那么鱼类则难以适应,进而导致死亡。同时水温变化也会引起池塘中鱼类病原的快速生长,导致池塘环境被侵害。比如在初冬、春末以及夏初三个阶段,池塘水温一般维持在15℃的25℃之间,这时池塘就会为小瓜虫病提供有利生长条件;而在早晨和晚冬阶段,池塘发生水霉病的机率则会直线上升。

(三)拉网操作不当

在池塘渔业管理中需要进行拉网、运输等多项人工操作,如果在操作过程中出现不当操作,那么也会极易引发鱼类生病,因此在人工操作过程中,动作一定要轻缓,切记不可伤到鱼鳞。一旦鱼的鱼鳞脱落,鱼则会非常容易被病虫害所感染,进而引发疾病,造成难以挽回的损失。

(四)鱼塘管理不当

在治理鱼塘过程中,如果没有进行相应的消毒操作,或者具体消毒措施不够彻底,都会为病原微生物的生长提供有利条件,进而使其大量繁殖,使得鱼类在此种环境中感染疾病。另外,在使用渔具时,许多养殖人员没有及时应用漂白粉或者石灰完成对渔具的消毒,导致渔具携带大量病菌,在使用过程中对鱼塘造成二次污染,使鱼受到病虫害的侵染[2]。鱼塘如果并未及时进行清理,则会导致淤泥过厚,使得池塘水质出现酸碱不平衡的情况,水中的溶氧量会急速下降,难以满足鱼类在生长过程中的所需养分,引发缺氧死亡的情况。

(五)水中存在有害物质

一般在池塘底部常常会存在沉积的腐殖质,比如微生物的尸体以及鱼类粪便等等,而微生物在缺氧的环境下,会对此类有机物质进行分解,进而产生诸多复合物,如有机酸、氨、硫化氢以及沼气等等,使得水体的pH值下降,而鱼类难以在此种生长环境中健康成长,甚至会引发鱼类死亡。如果在缺氧的环境下,氨就会出现积累情况,如果到达一定浓度之后,魚会出现中毒现象,减少食物的摄取,使其生长较为缓慢,如果浓度持续增高,则会直接造成鱼类死亡。

二、池塘淡水养鱼常见病虫害防治措施

鱼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也存在一定的特殊性,所以要根据疾病的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的解决措施,通过科学有效的管理方法,达到池塘淡水养鱼病虫害防治的基本目的。

(一)科学清理池塘

鱼塘是鱼类成长的主要场所,鱼塘的干净整洁程度,直接影响着鱼类的生长状态及健康水平。因此为了确保鱼类的健康成长,就应当做好鱼塘的基本消毒与杀菌处理工作,为鱼类的生长提供干净整洁的环境,提高养渔业的经济效益。在清理池塘时,养殖户可以优先选择生石灰或者漂白粉清理池塘,在确保干塘的情况下,向其中注入6~10公分的水,并每公顷使用700~1100吨的生石灰溶水,在充分搅拌均匀后,全部泼洒至池塘之中[3]。如果池塘内蓄满水,则可以每公顷使用1800~2200千克的生石灰清理池塘。如果池塘水深超过1米,则每公顷使用500斤漂白粉溶于水,而后均匀撒至池塘内即可。

(二)鱼种放养前操作

在投放鱼种之前,应当结合池塘的具体条件,选择与其相适应的鸡粪肥水,并确定相应的用量,以此为鱼种养殖提供天然饵料,使得鱼种体质能够不断加强,抗病虫害能力能够显著提高。由于鱼种在拉网、运输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擦伤鱼鳞的情况,鱼在此种情况下,很容易受到外界微生物的感染,进而患病,所以在投放鱼种之前,应当使用2.5%浓度的食盐水,对鱼体进行浸洗,以此避免细菌侵害鱼的身体。

(三)鱼塘的治理与消毒

鱼塘治理方案的制定应当根据鱼塘的大小而确定,同时要确保鱼塘的保水性能良好。鱼塘治理的关键则是池深,一般情况下,鱼塘需要三年进行彻底清理,清除鱼塘池里堆积的淤泥,同时确保夏季池水水位深度符合鱼的生长需求[4]。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彻底捕捞之后,需要对鱼塘进行抽水暴晒,或者采取冷冻一周的方式,彻底疏松底部淤泥,进而改善鱼塘的水质通气条件,使得腐殖质的矿化作用能够充分展现出来,而再次投放鱼种时,底泥能够对水质起到良好的调节作用,进而减少水质污染情况的发生。一般情况下,池塘水位应当控制在一米左右,随着水温的回升,可以进行驯化摄食操作。

结束语:

综上所述,要想确保淡水渔业的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就应当加强对鱼类病虫害的防治,降低各项因素对鱼类身体健康的影响,保障鱼的生存质量,以此提高鱼类的销售效果,使得渔业能够实现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梁玉芬.水产养殖户提高鱼病治疗效果的要领[J].农家参谋,2021(20):179-180.

[2]侯志峰.水产养殖中鱼病的防治措施分析[J].当代水产,2021,46(10):75-77.

[3]涂桂萍,唐玉华.夏季鱼塘养殖管理措施[J].渔业致富指南,2021(19):39-41.

[4]杨萍.池塘健康养殖建设与管理技术要点[J].渔业致富指南,2021(16):28-31.

猜你喜欢

防治病虫害
春季葡萄苗病虫害咋样防治
夏季玉米主要病虫害有哪些
三招搞定花卉病虫害
矮砧密植苹果栽培技术及病虫害防治
葡萄采收后 病虫害防治莫忽视
牛有机磷中毒的诊疗与防治
浅谈猪喘气病的病因、诊断及防治
论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受热面磨损及防治技术
无公害农药在防治蔬菜粉虱中的应用
苹果树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