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新闻叙事策略研究

2021-03-01柴丽霞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0期
关键词:主体

柴丽霞

摘 要:融媒体背景下新闻叙事模式主要有:网点模式、蜂巢新闻叙事模式、菱形新闻叙事模式、橄榄形叙事模式和钻石新闻叙事模式等。融媒体时代,对于传统媒体来说,最重要的是转变思维方式,这是第一位的。第二是应在讲述故事的方式上更加灵活多样。基于此,本文对融媒体新闻叙事策略进行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融媒体;新闻叙事策略

引言:新闻叙事应本着沟通、相互理解、相互进步的视角,发出中国声音,讲述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形象,建设人类共同发展的未来家园。中国全方位的新闻传播应该是全方位的参与,包括国家官方媒体,尤其是公民社会。新闻传播不是单纯的新闻宣传,新闻对话也不是新闻自我叙述。在新闻传播中,新闻记者要要谦虚自信,包容有立场,主动设点,创新民间叙事话语体系。

一、注重新闻叙事索引域的应用

新闻叙事的索引域是指摄影的纪实性与历史/现实之间形成的索引关系因此,长期以来,新闻叙事的作者认为自己的形象与现实之间存在着对应的指标关系。然而,新闻叙事所记录的“现实”实际上是技术可实现性不断选择、构建、结合的结果,而不是现实的“索引”或“复制”。比如金铁木叙事的圆明园,就是从神父的角度去重述历史,非常可疑。新闻叙事呈现的往往是歷史话语的书面文本。这段文字只是提炼出的历史的一小部分,与真实历史的距离非常大。新闻叙事的作者及其背后的组织对文本有很大的影响,甚至是决定性的作用。

比如说,新闻叙事索引域应包括历史时间和主体主体。现在,创作者对他们的主体的尊重都在不断增加,他们在不断地转让自己的权利。新闻叙事实际上是主体与创作者共同构建的文本,记录对象是生活在历史中的温暖题材,是新闻叙事文化解读的“体现”,而小说电影的叙事对象则是“双重”。然而,在大量的新闻叙事中发现,在叙事过程中,主体被奉承和使用,而剪辑过程为了取悦观众而重新考虑与主体的关系,缺乏对主体的应有尊重。

二、结合实际特点与问题改革

近两年以来,新闻叙事主要呈以下特点一是重大题材新闻作品表现突出。抗疫、抗贫、抗美援韩等重大题材作品占作品比例较大,质量值得称道,呈现突出报道题材、创新方式的特点的表达。此外,浦东发展、深圳特区、民法典等热点话题的作品也表现突出。第二,贴近新闻。作品的新闻价值成为众多推荐单位的首要考虑,内容核心共识显而易见。三是创新表达技术应用成效显着。新闻作品采用了比较新的叙事手法。视频、动画、H5等技术越来越成熟,作品的流畅度有了很大的提升。

当然,还有一些紧迫的问题:1、传统作品的形式仍然很多。为了展现融合传播的特点,一些条目以专题甚至专栏的形式出现。这种聚合效应,整体势头不错,但也掩盖了单一作品融合创新不足的问题。这一趋势值得关注2.不强甚至缺乏新闻的作品仍然存在。有些作品是推荐当地歌曲,有些作品是介绍当地人、当地文化和当地背景知识,有些作品是单位的自我宣传片。3、县级媒体工作在科技创新应用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县级媒体提交的部分作品不错,但表现形式比较传统。这就需要新闻记者在重大主题报道融合创新作品的创作中,要加强对小切口、接地气、内容活跃的融合创新报道的肯定和引导,重视新闻机构的抓捕。二是以加强对新闻内容的评价和引导为第一考虑,形成“创新技术应用必须附着内容核心”的业务引导。

三、将融媒体叙事与新媒体发展相结合

当前,短视频直播和移动直播都处于发展初期,一些深层次的问题开始显现。以下几个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注重新闻元素和新闻表达形式的融合。坚持以新闻为导向,以新技术手段服务新闻报道。未来短视频直播和移动直播要在突出报道感的基础上,更加注重报道的新鲜感,保证新闻元素的完整性,注重新闻价值,提升工作理念。二是注重新内容形式的叙事探索。从主题选择、主持人、传播场景、交互设计等多方面探索其独特的叙事方式。第三,要充分发挥自身平台的价值。本次评测的作品不乏“爆款”,但引爆的作品往往不是自己的平台。我们应该进一步提升自己平台的影响力。

比如说,记者在叙述故事的过程中,往往在追求客观性的同时,往往忽视了“创造性”的表达。另一方面,新闻叙事一直在现实再现与艺术审美之间寻求平衡。用“实拍”、“实拍”等概念来定义新闻叙事,无非是自我限制。同时,有一种非常流行的观点认为,新闻叙事是对历史/现实的“还原”或“再现”。这种说法也值得商榷。当然,这不排除某些官方媒体、机构或个人的特殊意图。他们抹去历史书写的痕迹,希望观众相信他们所呈现的是“真实”,从而达到某种宣传目的。我们必须区分“事实”和“真相”。新闻叙事所记录的只是“事实”,从中可能会发现“真相”,也可能不会。它无法真正“撤销”历史。叙事域主要包括新闻叙事的时间和主题选择。相同的主题可以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呈现。

总结:我们需要平衡共性、普遍性和特殊性之间的关系。在中国的新叙事中,我们更强调对话,让更多的第三方了解我们的观点,从而达到沟通和他人了解我们的目的。一是围绕中心工作、聚焦主题,突出主流媒体主体地位。媒体系统横向合作明显加强,融媒体亮点频出。部分基层媒体特别是县级媒体中心的作品质量明显提高。初步形成了“流行风格”作品跨地域、跨层次、跨平台的传播机制,提高了作品的影响力。

参考文献:

[1]沈国荣.故事化新闻的叙事策略研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20):81-83.

[2]和曼,焦飞越.信号、表征、沟通与交互:融合新闻的叙事策略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21,43(10):111-115.

[3]胡伟华,黄欣菁.新闻传播中的新闻叙事策略:以中英媒体“一带一路”新闻报道为例[J].外国语文研究,2021,7(04):79-91.DOI:10.16651/j.cnki.fllr.2021.0050.

猜你喜欢

主体
一起多个违法主体和多种违法行为案件引发的思考
论碳审计主体
论自然人破产法的适用主体
从“我”到“仲肯”——阿来小说中叙述主体的转变
如何让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
何谓“主体间性”
技术创新体系的5个主体
中医文献是中医宝库的主体
关于遗产保护主体的思考
怀旧风劲吹,80、90后成怀旧消费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