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同行评议质量影响研究

2021-03-01闵雨果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0期
关键词:评议效用对象

摘 要:同行评议是科学界学术评价的主要方法之一,其评议质量是个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本文对同行评议质量的指标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提升同行评议质量的相关对策。

关键词:同行评议;指标体系

0引言

同行评价是学术活动不可或缺的衡量尺度,对提高我国科研水平,培养学科科研人才,促进国家学术科研推动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战略的实施起到了重要作用。因此,同行评议的质量如何,是否能做到最优遴选并保证学术科研质量,是科学界乃至社会各界的重点关注问题。

1 同行评议质量评价指标

1.1关于评议对象

(1)学术效用,指评议对象对科学界产生的效用。评议对象在某一科研领域引入新方法、提出新观点、得出新理论,并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认可,在实际的科研中也能充分发挥其效用。

(2)社会效用,是指评议对象对社会发展产生的效用。科研的目的是促进社会经济、科技、文化、生态环境的发展,同时拓展人类对世界的认知领域,使人类社会更加进步和繁荣。

(3)经济效用,是指评议对象成果应用到实践中产生的经济效益。评议对象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实现各种资源的减少,例如:人力、财力、物力、时间等,这些均可作为衡量评议对象经济效用的指标。

1.2关于同行专家

(1)专家水平,是指同行专家的科研水平和评审水平。科研水平包括专家的论文科研能力和项目科研能力,及其收到其他同行的认可引用程度;评审水平包括专家评审意见与最终结果的一致性,以及与同行专家评审意见的一致性[1]。

(2)公正性,是指同行专家评审时的客观无偏性。专家对评审对象及其原作者(申请人)要排除一些主观偏见,例如对原作者的年龄、性别、国籍、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偏见歧视,或对评审对象内容、研究方式、理念等的偏见。

1.3关于评议标准

(1)公开性,指将评议标准对外的公开程度。同行评议应在公众监督下进行,保证评议活动不存在任何私下操作,做到最大限度的公开,评审对象的原作者可对相关标准提出质疑和建议,助力评议标准制定的改进。

(2)可靠性,是指评议标准衡量评议对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程度。评议准则是专家进行评议打分的指导性手册,其参考标准要尽可能精确贴合,从而减小参考标准的弹性。

2 同行评议质量影响因素

2.1制度性因素

制度性因素指在同行评议过程中的制约条件。主要包括评议准则、评审规模、投票方法等[2]。科学研究很难进行定量界定,评议准则只是一套参考准则,并非定量度量标准,会对评议结果产生影响。评审规模大的评审会选择的是学术性强、创新性高的高质量评审对象,同行进行评分时会更严格仔细。选择选优式或排除式的投票方法,对最终的评议结果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2.2个人性因素

同行评价不可避免的会受人际关系、权力博弈、学术能力等影响。同行评议是评议专家根据自身的科研知识背景来审查评议对象的价值,带有主观色彩。人际关系属于表层的个人影响因素,权力博弈则是更深层的因素,学术共同体内存在权力博弈[3],使评议专家做出带有偏见的评分。受个人评议偏好和惯性思维的影响,对于具有创新性的评议对象接受度不高,从而产生评议偏差。

2.3外部因素

同行评议可追溯到更大的背景下,科研资源的分配、科学与社会的联系等[4]都是同行评议的外部影响因素。在现实的同行评议中,“不太紧张的资源”条件是不存在的,因而在进行科研资源分配时,创新性强和风险性高的科研受资源的限制最大,评议专家也无法改变这个客观条件。

3同行评议质量提升对策

3.1建立同行专家选择更换方案

为更好地选择评议专家,可按照同行专家的科研水平、评议工作水平建立相关数据库[5],进行评议专家选择时,根据利益回避原则,选择利益不冲突的专家学者。专家的任期需要定期更换,并制定任期内的评价次数,按周期进行轮换。

3.2对同行专家的评审工作进行奖励

评议工作耗费评议专家的时间和精力,但是在很多时候,同行专家在学术评价的作用被严重低估,因此可以把评议专家的评审工作作为度量学术水平的标准[6]。同时,还可对同行专家进行荣誉奖励和资金奖励,以此来激励同行专家的评审工作。

3.3制定同行专家评审后评价指标

同行專家的评审工作对保证科研质量至关重要,评议后的反馈也很重要,因此科学系统的事后评价对审稿对象质量的优劣有很大的影响。评议的时效、意见的质量、评议视角、评议公正性、对不端行为的洞察力等均可作为同行评议后评价指标[7]。

3.4同行评价与科学计量相结合

同行评价自身存在局限性,无法保证绝对的公平公正,需要相关的计量方法作为辅助。同行评价与计量评价在某些研究领域存在结果的一致性[8],因此同行评价与科学计量的结合,是质与量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陈媛,樊治平,谢美萍.科研项目同行评议专家水平的评价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9,30(10):38-42.

[2] 龚旭.同行评议公正性的影响因素分析[J].科学学研究,2004(06):613-618.

[3]阎光才.学术共同体内外的权力博弈与同行评议制度[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9,7(01):124-138+191-192.

[4]Daryl E Chubin, Edward J Hackett. Peerless Science: Peer Review and U.S. Science Policy[M], New York: 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Press, 1990.

[5]钟书华.学术评价机制与同行专家评价[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4):122-123.

[6]代小秋.客观评价审稿贡献 消除同行评议瓶颈[J].编辑学报,2017,29(05):416-419.

[7]罗伟清.同行专家审稿行为的后评价分析[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26(06):578-582.

[8] 万昊,谭宗颖,朱相丽.同行评议与文献计量在科研评价中的作用分析比较[J].图书情报工作,2017,61(01):134-152.

作者简介:闵雨果 武汉工程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企业与环境协调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度开放基金项目(项目编号:2019QHY004 )

猜你喜欢

评议效用对象
南京市集中“检视”三方评议
神秘来电
难忘的两次评议活动
小学美术课堂板书的四种效用
攻略对象的心思好难猜
创新评议形式 提高评议实效
对“自度曲”本原义与演化义的追溯与评议
基于熵的快速扫描法的FNEA初始对象的生成方法
纳米硫酸钡及其对聚合物的改性效用
区间对象族的可镇定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