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时代的文物保护研究
2021-03-01屈利军
屈利军
摘 要:在现代历史研究中,文物是帮助研究者重塑历史精神价值与过往生活场景的重要构成要素。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创新发展及在文物保护中的运用,一方面提高了文物保护效率,另一方面则通过数字化技术促进了文物复原、文物展览、文创产品研发,使文物保护由原来的单一化转向了多元化方向。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概述了新时代文物保护重要性、影响因素。并以此为基础,分别从修复性保护、代替性保护、延伸性保护方面,进行了具体讨论。
关键词:数字化时代;文物;保护;研究
进入新时代后,我国政府通过对民族性本质的深刻认识,提出了复兴中华民族的伟大目标,并且将其提炼成了与中国人民深层集体心理价值相一致的“中国梦”。文物保护作为实践“中国梦”的主要途径与直接手段,既应该以时代精神为准,在实践过程中引入数字化思维与数字化技术。也应该借助文物数字化保护方式,创建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新型文物保护方案。具体分析如下:
1、影响文物保护的因素
1.1客观因素
从客观影响因素方面看,文物会受到环境温度、湿度的直接影响。根据以往的经验,此类因素会加速文物材料的老化速度,并且造成一些木制、金属、布帛之类的文物与空气中的水分子、二氧化碳等发生化学反应,进而缩短其保存时间。尤其对一些通过博物馆进行陈列、展览的文物,与空气接触后受到空气污染物的影响,会与氮氧化合物等污染气体产生化学反应,逐渐出现酸性腐蚀现象。另外,参观者本身携带了一定的灰尘、杂质,聚集后的微生物细菌也会逐渐附着于文物表面,通过繁殖方式对文物造成进一步损害。
1.2主观因素
从主观影响因素方面看,文物保护过程中,保护主体以人为准。可是,在整个保护过程中,牵涉到一系列的管理活动,包括清理、转移、接触等,均会使文物受到一定程度的磕碰、刮蹭。另外,虽然文物保存在博物馆的客观环境之中,但是,博物馆对文物进行馆藏、陈列、展览管理实践中,也不能排除暴力行为、偷盗现象、火灾事故等隐患。而且,此类损害往往具有一定的“不可逆”特征。甚至在损毁后使后人无法再见文物真容,进而导致与历史中某些关键节点关系的断裂。
2、数字化时代的文物保护措施
2.1修复性保护
首先,在数字化时代的文物保护中,可以借助数字化思维与数字化技术,实现对文物的修复性保护。以壁画、青铜器、陶器、丝绸等文物的复原为例,一方面,可以通过引入数字化思维,抓取现实场景中的文物数据特征,构建一个与现场场景中文物保护方案相对应的虚拟场景文物保护方案。例如,通过扫描仪扫描的方式,采集上述文物数据,然后,将其导入到3Dmax软件,进而生成可视化的三维文物模拟图。另一方面,通过“抓取”工具,对其中缺失的部分进行数据分析,制作一个文物复原缺失部分的要素清单,包括缺损部分的规格、材质、颜色、尺寸、形状、内容等。其次,通过对3D打印技术的应用,能够更为直接、完整、快速的打印出文物缺失部分的部件,并采用配套的粘接方法完成对文物在虚拟场景、现实场景中的“双重复原”。
2.2代替性保护
文物通常包括可移动文物、不可移动文物,前者涵盖了各种不同类型的文物,后者主要为文物遗址。无论哪一种类型的文物,在保护过程中,均面临着较多困难。自从2018年以来,我国在文物保护领域大范围实施“互联网+”改革,已经形成了一种对于文物的代替性保护方案。具体而言,在不可移动文物方面,可以通过影像记录技术、场景模拟技术、VR/AR虚拟技术等,将其从现场转移到可视化的数字屏中,从而使其既受到保护,又获得传播。对于可移动性文物,则可以借助虚拟修复、虚拟文物方案研发设计、馆藏信息PC端与移动客户端双向交互,以及模型制作等多元化方式,达到对文物的代替性保护。
2.3延伸性保护
文物保护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项目,为了使这种保护效用获得全面扩展,并在新时期推动文物保护工作的高质量发展,我国提出了“数字化+文物保护”的新思路。在这种思路牵引之下,可以实现对文物的延伸性保护。以当前阶段的实践经验看,一方面可以从深度层面对数字化时代的本质进行挖掘,发掘出其中的工业设计思想,并结合工业设计思想中最为核心的产业链思维,打造一个以文物数字化保护项目,并按照数据化管理程序,设置以“数据采集——上传——存储——抽取——分析——形成分析報告——调整文物保护方案”为基本环节的标准流程。建议运用数字化技术开展延伸性文物保护时,尽可能利用多元化数字路径,包括互网络、新媒体、广播电视等,扩大对文物保护观念的宣传、保护方法的推广、保护制度的建设、保护方案的高效执行。
另一方面,应该在广度层面,将文物数字化保护方案的“创意研发——方案设计——数据集成——形成方案——实施方案”诸环节全面关联起来,通过全产业链式的文物保护方式,激发全社会增强文物保护意识、扩大文物保护认知。这样,在打击与文物相关的违法犯罪活协、创造文创产品方面,也能够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间接实现对文物保护工作的延伸。建议在延伸性保护中,尽可能探索与数字化保护相契合的商业化保护模式,扩大社会资源向文物保护方面的要素配置,扩增数字化时代的文物保护效用。
3、结束语
总之,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我国在文物保护研究中已经初步形成了“数字化+文物保护”的基本思路。通过以上初步分析可以看出,影响文物保护的因素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但是,应用数字化思维与数字化技术后,一方面可以超越时间、空间的限定条件,通过网络虚拟场景的构建,更为精准、高效的完成对文物的修复、展览。另一方面可以透过数字化路径将文物保护扩展到各个层面。因此,建议加强对数字化与文物保护的融合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璐.基于科技的陶质文物保护研究[J].魅力中国,2018,15(35):199-200.
[2]梁慕瑜.历史文物保护研究[J].卷宗,2017,7(15):43-43.
[3]刘阳.新时代信息化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研究[J].明日风尚,2018,19(15):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