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工作室视域下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双效驱动模式研究

2021-03-01王星

科学与财富 2021年29期
关键词: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摘 要:截止202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近874万,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已成不争的事实。面临严峻的就业形势,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应对就业困难局面的关键性因素。本文创新采用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研究视域,旨在搭建起职业生涯规划导向式驱动和就业指导动力式驱动的双效育人模式,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分析、回应乃至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

关键词:辅导员工作室,大学生就业能力,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就业是民生保证,党和国家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改善就业环境,进一步提高就业质量。营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因素基础上,如何有效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调动积极的内部影响因素,才是应对目前就业难局面的关键。

一、大学生就业能力

国外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起步较早,主要着眼于理论探讨,实证研究较为丰富,研究范式非常规范。如Feintuch最早于1955年提出“就业能力”概念[1]、Hillage和Pollard于1988年开创性地提出就业能力定义、戴克.普尔的“Career EDGE”就业能力模型、Ripley的CREAM就业能力评估方法等,分别从定义、模型构建、評估方法等方面对就业能力进行了系统科学的剖析,也为国内相关研究提供了较好的借鉴基础[4]。

国内学者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研究起步晚,主要聚焦在表现形式、影响因素、解决途径等方面,采用了经验总结法、调查统计法、因子分析法、扎根研究法等。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苏春海等提出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涵盖思维能力、创新能力、沟通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实践能力五个方面,对促进高校学生高质量就业研究具有较高的理论参考和应用价值[3]。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大学生获得和保持工作、在工作中进步以及应对工作中变化的复合型能力,是求职过程中大学生作为应聘方和招聘方进行双向选择的基本评判标准。不同于单纯的专业知识能力,大学生就业能力涵盖面更广、程度更深、要求更高、考核更严,需要在大学期间对标职场需求和个人职业规划,有目的地进行系统化培养,才能在毕业后顺利实现人职匹配,促进大学生高效、高质量地就业。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室

(一)高校辅导员工作室研究现状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是由有相同职业认同和职业规划的专兼职辅导员组成的,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聚焦思政教育、科研和实践,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的工作团队。自2009年全国首个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复旦大学赵强工作室诞生以来,辅导员工作室作为一个新型思政工作载体不断发光发热,在组织管理、资源、平台等方面体现了较大的优势,在提高思政工作质量、创新思政工作思路、推进思政工作品牌化、帮助学生成长成才成人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2]。

(二)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发展优势

1. 组织优势,目的明确。辅导员工作室建设主要围绕如思想引领、网络思政教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发展、实践育人、资助育人等某一个特定方向,打破传统辅导员角色“万金油”的定位,引导辅导员依托工作室平台,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思考个人职业发展方向,提升专业化、职业化能力,为学生提供更专业更高质量的服务。

2. 资源优势,准备充分。较之于个人,辅导员团队可采用“辅导员沙龙”、“经验分享会”、“培训分享会”等多样化形式,更有利于有效信息处理和有价值资源的整合,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内部优势互补的良性发展态势。团队协作能达到1+1>2的效果,尤其是面临复杂的学生个案时,群策群力,制定更科学系统的指导方案,帮助学生以更充分的准备步入社会。

3. 平台优势,效果显著。作为新型思政工作载体,辅导员工作室建设发展前景看好,从各级部门到各个高校均纷纷出台相应政策,鼓励高校辅导员申报建设,完善辅导员工作室发展机制和管理体制,提供了强有力的政策保障。同时,辅导员工作室脱离常规事务性工作,变1:200为N:1的辅导模式,以更有亲和力的思政工作方式,贴近学生实际,为学生提供更好的个性化培养,有针对性地提升学生个人优势。

三、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双效驱动模式

(一)导向式驱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1953年,舒伯首次提出“生涯”的概念,指出生涯是生命中各个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统合了人一生中的多种角色,由此表现出个人的独特发展形态。生涯不同于工作、职业,具有稳定性、专业性、长远性、发展性特点。如果缺乏对职业生涯规划科学的理解和正确的引导,大学生在面临职业决策的时候就会慌乱没有方向,更不能充分利用高校既有资源有意识有准备地培养自己的职业化能力,一定程度上造成就业困难局面。

高校辅导员工作室,尤其是围绕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建设的辅导员工作室,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组织优势和资源优势,对低年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发展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职业生涯发展规划的重要性,掌握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技能,从了解自我的兴趣、技能、价值观和性格,到熟悉行业领域现状和前景,并在此基础上确定近期目标和远期目标,为个人成长设立导向。

(二)动力式驱动-大学生就业指导

面临就业时,大学生可能会有就业能力缺乏、就业决策困难、就业心理调适、就业后人职动态匹配等方面的问题。无论哪一方面没有协调好,都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就业成熟度和满意度,因此,如何为大学生提供专业的就业指导支撑就显得至关重要。

辅导员工作室可以充分利用自己的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大量整合有效资源提供学生做参考,帮助中高年级学生培养优势显著的核心就业能力,并针对学生具体存在困难提供专业化、个性化的支持。具体可采取的形式有就业指导讲座、核心就业能力专项竞赛、个体咨询与团体辅导、就业指导沙龙等,满足全员、全过程和全方位的就业指导需求。

四、试点辅导员工作室的双效驱动模式思考

笔者主持的“星辰”微思政辅导员工作室聚焦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搭建“1+2+3”建设框架,即“一个育人工作核心,两个育人驱动模式,三个育人精品活动”,试点采用“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双效驱动模式,基于当下新媒体微环境和大学生微特点,落实“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工作理念。经过一年建设,工作室在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方面初见成效,总结前期经验,主要有如下几点思考:

(一)需求导向,实现工作室和学生之间动态供需平衡

试点工作室建设初期,工作室面向全校学生发出《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调查》的问卷,以期摸清本校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现状和需求。有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理解严重不足,约69.58%同学只听说过,但并不理解,还有7.5%同学完全不知道;学生目前在职业规划、心理辅导、专业能力、社会实践等方面需求较大,呈压倒性趋势;校园现有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机构、活动等对于学生需求的回应度和满足度不高,约46.25%同学仅听说过,却不清楚具体情况,造成资源利用率低等。工作室据此有目的性策划三个育人精品活动,针对性地回应学生目前的需求,效果良好。后期试点工作室建设应进一步采取抽样调查等形式,跟进了解学生需求,实现动态供需平衡。

(二)能力导向,充分发挥辅导员专业能力的引导作用

打铁必须自身硬。试点辅导员工作室建设过程中,辅导员自身专业能力的引导作用逐渐凸显。要充分发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指导”的双效驱动作用,仅靠学校现有的普适性的职业生涯发展类课程、讲座等已完全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工作室的组织优势、资源优势和平台优势也将受阻。因此,工作室辅导员团队应当抱团提升在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方面的专业化、职业化能力,并在此过程中逐步探索更新、更活、更好的驱动形式,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系统化的指导服务。

(三)市场导向,走出去加强与企业对接

大学生就业能力培养一定不是闭门造车的过程,脱离市场需求谈能力培养无异于凭空想象,效果可想而知。学生由于社会阅历少、经验不够丰富等因素,在自主与企业对接过程中容易因受挫情绪而流于形式,学校现有的实习、见习平台面向的职业类别有限,不能给出学生当下市场需求的全貌。此时,辅导员工作室可实现桥梁作用,根据学生需求面向特定行业开展市场需求调研,并将调研结果應用到试点工作中,以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开展引导工作。

(四)目的导向,一切工作的落脚点都是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

试点工作室建设过程中,面临着分析、回应、反馈、评估和完善一整套流程,要始终坚持以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为目的导向,无论是职业生涯规划还是就业指导都应当为提升大学生就业能力服务,长期记录和归档,提取有效数据,评估大学生就业能力提升情况,不只是服务于大学生在校期间,而是要关照到学生毕业后的职业生涯发展,让学生毕业后也不会成为“断线的风筝”,实现出发点和落脚点闭环。

综上所述,针对目前大学生就业难局面,外部环境、政策等因素固然重要,内因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借助高校辅导员工作室这一新型工作载体,发挥其组织、资源和平台优势,坚持需求导向、能力导向、市场导向和目的导向,搭建起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双效驱动育人模式,切实提升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就业能力,为大学生顺利、高质量就业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Feintuch.A.Improving the Employability and Attitudes of “Difficult to Place” Person [J]. Psychological Monographs, 1955, 69(7):1-20.

[2]纪君燕,王安婷.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辅导员工作室建设[J].高教学刊,2019,(14):144-146.

[3]苏春海.大学生核心就业能力培训读本[M].江苏:江苏凤凰教育出版社,2017.

[4]王新俊,孙百才.近30年来国外大学生就业能力研究现状及进展[J].教育与经济,2018,(10):57-64.

作者简介:

王星(1991.4-),女,四川宜宾人,中共党员,硕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宜宾学院国际教育学部辅导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本文系宜宾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辅导员专项)(项目批准号:2021SZZD03)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
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工作开展对策探讨
略谈开展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性
基于职业生涯规划背景下的高职新生适应力培养研究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与对策探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职业技能大赛对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的启示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以人为本,深化高职院校就业指导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