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1-03-01冯国源

科学与财富 2021年30期
关键词:问题研究对策大学生

摘 要:随着高校大学生创业者热情的高涨和国家政策的完善,学校以及外界的扶持力度逐渐提高。高校通过大赛的形式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通过资金赞助的形式扶持项目的落地发展。依靠政策的傾斜,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的开展一片大好。但是在某些层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为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做好工作准备。

关键词: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问题研究;对策

一、现实背景

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李克强总理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的新浪潮、“草根创业”的新态势[1]。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表述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既可以扩大就业、增加居民收入,又有利于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和公平正义”[2]。随着李总理的号召,全国院校对创新创业的关注程度有了巨大的提高,创新创业的政策也在不断改良优化。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美国大学校园的创业活动,带动了1998 年清华大学发起的首届“清华大学创业计划大赛”以及以此为载体进行的、从校园走向市场的大学生创业活动,创业成为高校大学生的热门话题[3]。依靠政策的倾斜很多国家级大学生双创赛事也是如雨后春笋般成长。2017年8月15日,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中说:“希望你们扎根中国大地了解国情民情,在创新创业中增长智慧才干,在艰苦奋斗中锤炼意志品质”[4]。国家对大学生创新创业赛事关注度是极高的。

但是看似热闹的“双创”比赛背后隐藏着一个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即并不是所有学生都知道参赛的价值和目标。有的学生是从获奖角度出发参赛的,有的学生是从自我锻炼角度出发参赛的,有的学生是跟风式参赛等。这些动机说明了学生并没有真正了解参赛的价值所在[5]。需要从学生参与创新创业大赛的具体问题做研究,进一步做好创新创业大赛的管理工作。

二、存在的问题

在创新创业大赛举办过程中,在某些方面仍需要关注。

(一)参赛团队问题

1.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不强。在创业的态度上,大多数学生未对创业进行充分准备,这就影响创业意识的养成[6]。学生受自身专业限制,对基础通识的知识以及必备的商业知识了解不够,很多创新项目的想法来源于生活或课堂经验。创新创业实践机会少,大多数时间待在宿舍和教室,难以发现可创新点。创新意识水平不高是如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存在的问题。

2.项目成员协作能力有待提升。一个好的团队是决定一个项目水平高低的关键因素。在创新创业实践中需要有一个团队来做支撑,但是有时候并不是每个人都充分发挥了其作用,团队协作水平有待增强。

(二)参赛项目的问题

1.参赛项目的转化率低。在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后,会出现部分项目停滞不前甚至直接放弃。项目从参赛到落地的转化率较低。可能会由于工作、考研等原因放弃继续开展、推进创新创业项目。

2.对创新创业的认识程度不高。大多数学生对创新创业教育较为陌生,会出现参赛的项目仅是对项目的背景和各种行业政策的阐述,而对实际问题的探讨不够深入。

3.项目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强。从项目的方向选择上,由于对市场了解不多、商业知识不丰富等原因,会从仅有的认知范围内自我设定社会痛点,这间接地表现出大学生的商业性嗅觉不敏锐以及对市场没有达到充分地了解。

三对策研究

(一)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力度

拥有创新创业思想的学生,就必须要有正确的创新创业教育引导。

1.建立完备的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立以提高创新创业意识,丰富创新创业经验为主要目标的课程体系。围绕现有创新创业经验,丰富课程内容,开拓学生的商业视野。

2.加强创新创业的宣传力度,让创新创业内容辐射到广大学子。以各学院为单位,加强各单位的重视,广泛开展教育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氛围,开展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

(二)制定科学的创新创业大赛规章制度

在创新创业大赛中,完备的规章制度是开展绿色良性的创新创业大赛的基础。首先要为学生们明确正确的参赛目标导向,催生出更多具有核心价值、有竞争力的创新创业项目。其次在常规管理上需要更加规范化、明确化。对于报名参赛项目的学生来说,最关注的是大赛规章制度中赛程、赛制和奖金,所以在设置规章制度时候,应着重注意这几个环节的设计。

(三)科学完善导师制度

1.明确导师任务。在各类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导师需要积极地参与创新创业项目的落地、资源对接、和创业扶持资金的使用等重要环节,项目也不可以脱离导师自我发展。

2.完善导师制度。科学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包括导师的培训、职责规范等。建立科学的导师制度有助于导师切实帮助参赛项目。其次,创新创业导师不限于校内导师,可以跨校或是社会人士。在导师制度中,需要在文件中明确项目与导师之间具体的帮扶方式、奖惩措施等,如可以将项目的转化率纳入导师的考核范围内等。

(四)建立科学的项目评价体系

在如今的创业大赛中,商业模式的角度能做到非常好的创新比较困难,未注册公司的项目应该更加注重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已经注册公司的项目应更加注重项目的社会价值。项目的评价具体可包括:项目解决社会痛点的能力、项目的实施进展、是否符合政策引导方向、项目成果转化能力等。

三、结语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在开展实践过程中应根据实际情况做好相应的完善,努力提高创新创业教育的作用价值,培养真正具备创新创业精神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网.李克强在2014夏季达沃斯论坛开幕式发表致辞(全文)[EB/OL].(2014-9-10)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9-10/6578895.shtml.

[2]新华网.政府工作报告——2019年3月5日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EB/OL]. (2019-3-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lh/2019-03/05/c_1124194454.htm.

[3]夏人青,罗志敏,严军.中国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回顾与展望(1999-2011年)[J].高教探索,2012 (1):123-127.

[4]新华网.习近平总书记给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青年红色筑梦之旅”的大学生的回信[EB/OL].(2019-3-5).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9lh/2019-03/05/c_1124194454.htm.

[5]朱亚宾.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的问题、原则和方法[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9,10(4):74-76.

[6]肖芳,孙中宁.积极心理学视角下大学生创业心理扶持体系探析[J].教育与职业,2020(20):85-89.

作者简介:

冯国源(1997-),男,蒙古族,黑龙江大庆人,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旅游、双创教育。

猜你喜欢

问题研究对策大学生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大学生之歌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