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究
2021-03-01徐凌云白雪飞
徐凌云 白雪飞
摘 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对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
华夏民族五千余年的历史发展长河带来了灿烂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是中华灿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宝贵财富,推动着民族的传承、创新、发展、演进,反映着民族特征与面貌,塑造着民族精神与品格,渗透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人文气息,拥有着独特的时代价值,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奋斗历程、民族精神和理想追求,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中华民族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有学者总结,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是指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所在、精神所在、气魄所在,能够为中华文化的现代传承和创新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能够促进社会进步和民族发展,是中华民族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有着积极的历史作用、至今具有重要价值的思想文化。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必要性
(一)引导大学生树立良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现实需要
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趋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极意义和宝贵价值,也确立了中国传统文化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重要地位。
(二)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
中华传统文化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作用,提出“要认真汲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与精神标识,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了思想源泉和丰厚沃土。
(三)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拓展思想政治教育渠道的时代需要
“要把立德树人内化到大学建设和管理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做到以树人为核心,以立德为根本。”高校承担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崇高使命和重大责任,必须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养理想信念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青春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扩展丰富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渠道,使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多样化、丰富化,能够极大提升大学生思想教育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从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一)重视优秀传统文化与课堂教育的融合
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是课堂,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渠道。要充分利用课堂教育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以课堂教育为基本形式,精心设计和开发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吸引力强的实践教育课程。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课程建设与教学,融入课程建设、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中,将优秀传统文化资源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完善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方法、丰富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探索互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參与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与课堂教学过程的设计,调动学生主动参与的积极性,增强师生课堂互动交流。可采取经典诵读、主题研讨、情景剧等教学形式,利用传统节日活动等节点,将优秀传统文化真正的融入到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良好环境与氛围。
(二)积极开展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
注重实践育人的重要作用,优化实践教育形式。一是利用好时间节点,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利用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开展传统文化体验活动,认知传统、弘扬传统,体现教育的实践性和生活化特征。二是主动探寻传统,走进社区、走进基层、走进地方、走进展览馆,组织学生到民俗文化馆、传统文化教育基地开展参观、考察和实践活动,亲身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神韵,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情感共鸣在潜移默化中得到熏陶、受到教育。三是结合社会实践调研活动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研究,以调研、采访、问卷调查等形式加深对当地传统文化的理解,将学生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知相结合,在社会实践环节汲取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中的道德养分,不断提升自身道德素质,加强内在修养。
(三)创新优秀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利用新媒体网络平台传播先进文化
新形势下,新媒体网络平台有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承载量大、形式新颖、互动性强的特点,网络成为大学生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必须利用好新媒体网络平台,借助新媒体网络平台传播好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召力。一是充分利用新媒体平台,采取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发布宣传语言优美的传统文化知识、经典名篇,使大学生在浏览中感知传统文化的魅力。二是打造优秀传统文化网络精品课程。突出课程思政理念,通过展现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与新时代核心价值观的传承、创新,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树立伟大理想信念。以学生的现实需要和关注点为出发点,聚焦大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和焦点问题,建立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网络课程共享资源库,让学生“云”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04。
[2]李宗桂:试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J],《学术研究》,2013(11)。
[3]陈妍:《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