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三门问题”数学建模的教学与思考
2021-03-01周裕燕
周裕燕
1“三门问题”的来源和描述
三门问题(Monty Hall problem)亦称为蒙提霍尔问题,出自一档娱乐节目.参赛者会看见三扇关闭了的门,其中一扇的后面有一辆汽车,选中后面有车的那扇门可赢得该汽车,另外两扇门后面则各藏有一只山羊.当参赛者选定了一扇门,但未去开启它的时候,节目主持人开启剩下两扇门的其中一扇,露出其中一只山羊(主持人事先知道门后的情況).主持人其后会问参赛者要不要换另一扇仍然关上的门.问题是:换另一扇门会否增加参赛者赢得汽车的可能性?
2学生的思路及初步共识
这道题实际上是博弈论的数学游戏问题,学生兴致很高,教师不做任何的加工和提炼,给足时间,让学生独立地读题,重述问题,学生通过分析、讨论,形成以下思路:
学生1:三扇门中打开任何一扇门,后面是汽车的概率都是1/3,换与不换赢得汽车的概率不变.
学生2:在主持人打开门之前,事件空间即车的位置有3种可能,参赛者有1/3的可能拿到车.当主持人开启剩下两扇门的其中一扇的时候,这时候事件空间发生了变化,只有两种可能,汽车要么在参赛者所选的这个门中,要么在剩下的未被选择的那扇门中,因此换不换的概率都为1/2.
学生3:结果只有两种可能,汽车要么在参赛者所选的这个门中,要么在剩下的未被选择的那扇门中.如果不换,那么参赛者赢得汽车的概率不变,还是1/3,如果换的话,赢得汽车的概率应是2/3.
问题1参赛者不知道三扇门后面有什么,打开每扇门都是等可能的,选中汽车的概率是1/3.但是主持人事先知道门后的情况,主持人开启剩下两扇门的其中一扇,露出其中一只山羊,在这种情况下,剩下的两扇门,换与不换选中汽车的概率是否还都是1/3?
问题2在主持人开启剩下两扇门的其中一扇,参赛者换与不换选中汽车的概率是否等可能?
学生4:不是等可能的.参赛者是事先就作出了选择,不换的话,赢得汽车的概率还是1/3;因为汽车一定在剩下的两扇门后面,所以换的话,赢得汽车的概率应是2/3.
经过分析、辩论,达成初步共识:在初始状态,每扇门后有车是等可能的;若主持人打开门是随机的,剩下的门就保持等可能性,若主持人打开门不是随机的,等可能性可能被打破.
3实验验证
教师指导1:三门问题实际上是一个关于决策和博弈的认知问题,在这个拥有信息相对较多的博弈和推理过程中,用频率进行推理优于用概率进行推理.在重复博弈的场合,采用符合直观的、自然的频率来推理比采用概率来进行推理更为恰当,更适用.现在设计一个实验,通过实验,计算得到“汽车”的频率来进行推理.
设计实验:我们用3张完全相同的卡片代替三扇门,在3张卡片上分别写上“羊”“羊”“车”,并将有字的那面倒扣在桌面上.三人一组,一人为参赛者,一人为主持人,一人记录,总共16组,其中8组的参赛者选择换,另8组的参赛者选择不换,每组做100次实验,各组记录拿到写有“车”字样卡片的频数.
学生实验结束后,根据数据,由学生分别计算选择“换”与“不换”的频率.
学生5:我们选择“不换”的小组,拿到写有“车”字样卡片的频率约为33.5%.
学生6:我们选择“换”的小组,拿到写有“车”字样卡片的频率约为66.%.
问题3从统计的数据中我们发现前面哪位学生的结论相对比较可靠?
学生7:因为33.5%比较接近1/3,66.3%比较接近2/2,感觉学生4的结论比较可靠.
学生自己的动手实验,或信息技术开展数学实验、采集数据,并通过数据分析,用频率估计概率,进行验证,得出结论,体验数学实验的魅力.
4利用模型解决问题
教师指导2:要解决“三门问题”,必须要有准确信息:三扇门中只有一扇门的后面有汽车,其余两扇门的后面都是山羊;汽车事前是随机地被放置于其中一扇后面;参赛者事先不知道门后面是什么,他在三扇门中随机选择一扇;主持人知道每扇门后面是什么;如果参赛者选择了一扇门后有山羊的门,主持人必须选择打开另一扇门后有山羊的门,如果参赛者选择了门后有汽车的门,主持人必须随机在另外两扇门中选择一扇;参赛者会被问是否保持他的原来选择,还是转而选择剩下的那一扇门.我们假定参赛者选门1,主持人从剩余两扇门中选择一扇门后不是汽车的门打开,主持人问参赛者要不要换另一扇仍然关上的门.
4.1枚举法
问题4什么是古典概型?这道题中求“换”与“不换”的概率模型是否是古典概型?如果是,应该怎么求概率?
学生8:满足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且试验中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型.
学生9:这道题中求“换”与“不换”的概率模型满足上述条件,是古典概型,我们可以用枚举法求概率.
因此,如果在被主持人打开的门中,门后有汽车的门所占比例小于总体中随机选一扇门赢得汽车的概率,那么更换选择对竞赛者来说可提高赢得汽车的概率;反之,坚持原来的选择赢得汽车的概率更高.
6总结与反思
通过对“三门问题”数学建模教学的总结与反思,笔者认为数学建模教学应注重以下几点方面.
(1)从读题到形成基本思路的过程中,要给学生充足的时间、思考、交流.
(2)教师要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意识,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顺序,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和方法,逐步提高学生对数学建模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数学建模成功的机会和解决问题的效率.
(3)应加强数学实验.在数学建模中,借助计算机和数学软件进行数学运算、证明猜想、模拟仿真、显示图形以及解决实际问题、探索数学规律的数学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解决数学建模中的模型求解与数值计算等难点.
(4)教师应重视思路引导和知识拓展,提高学生将现实情境数学化的能力,深化学生对模型的理解.
数学建模是高中数学的核心素养之一,培养数学建模能力是教学的必备要求,我们要勤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提炼出具体可行的教学策略,努力提升学生数学建模的意识,促进学生数学建模素养的形成,提高学生数学建模的能力,使学生善于用数学的观点去分析和解决问题,使数学教育的价值真正落实到了“应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