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话“衣冠禽兽”
2021-02-28邱俊霖
邱俊霖
现在,如果有人被叫作“衣冠禽兽”,他一定会火冒三丈,因为这个词语常常被用来比喻品德败坏的人。在《辞海》和《成语词典》等大部分工具书当中,“衣冠禽兽”几乎都被解释为贬义: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
不过衣冠禽兽这个词起初是分开使用的,“衣冠”就是指衣服和帽子,这并无其他寓意。而“禽兽”则是鸟类和兽类的统称,也别无他意,比如先秦典籍《韩非子·五蠹》中说:“人民少而禽兽众。”这里面的“禽兽”就是单纯地指鸟类和兽类。
不过如果用禽兽来比喻一个人的话,那么在很早之前便充满了贬义。先秦时期的儒家代表人物孟子就曾经说过:“无父无君,是禽兽也。”在此处他很明显是用“禽兽”来比喻卑鄙、无人性的人。
在元曲当中,“禽兽”的贬义用法就很常见,比如关汉卿在他的作品《关张双赴西蜀梦》当中就写道:“张达那贼禽兽,有甚早难近傍……”这里面的“禽兽”就是骂人的话。
最早将“衣冠”和“禽兽”联系在一起的则在明代。明代规定文官官服绣禽,武将官服绘兽。
因此,到了明代,“衣冠”与“禽兽”才正式合二为一,渐渐成为一个独立的词语,专门用来代指文武官员。
虽然不是很雅,但是作为新词语的“衣冠禽兽”最初也并非贬义,而且主要用于口语。毕竟在封建时代,穿上一件官服是十分荣耀的事情。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明代的中后期,官僚体制逐渐腐化,不法官员贪污受贿、鱼肉百姓的现象越发常见,于是“衣冠禽兽”这个词就逐渐转了性,慢慢地演变成一个纯粹的贬义词。
而“衣冠禽兽”这个词第一次以书面语言出现也是贬义,而且是在晚明的万历时期。
当时在江南地区有一位名字叫作陈汝元的戏曲家,他创作了一个名为《金莲记》的剧本,主要叙写苏轼的生平事迹。
在这个剧本的第七出《构衅》当中便出现了这么一句话:“人人骂我做衣冠禽兽,个个识我是文物穿窬。”从此,“衣冠禽兽”正式以书面的形式成为形容一个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同禽兽”的贬义词。
清朝前期,有的人嘲笑清代的官员服饰时说:“孔雀翎,马蹄袖,衣冠中禽兽。”这样的话让雍正皇帝很是恼火,为了驳斥这种言论,他编撰了一本名为《大义觉迷录》的书。
雍正皇帝在这本书里面列举了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的官員服饰,并说明了自从汉、唐以来的朝代,使用过像羽衣、雉头裘、狮蛮带之类的飞禽走兽款式的服饰不可胜数。这些都是用各种动物形状来绘绣,才使得服饰华光流采,所以最后得出结论:哪有自古以来,穿戴这种衣帽的人都是禽兽的道理?
从中可见,雍正皇帝的意图很明显,他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以理服人。不过同样明显的事情是,“禽兽”一词在这当中一直都是贬义词。
如今,“衣冠禽兽”这个词已经固定了词性,大家都愿意成为正人君子,而害怕被叫作衣冠禽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