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时期官吏任用与监察及其启示
2016-05-14徐丽
徐丽
【摘 要】纵观雍正一朝,其吏治政策是后人最为称道之处。雍正一朝的吏治不仅扭转了康熙后期对官吏过于宽容造成的腐败现象,同时也为乾隆时期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本文从官吏任用和监察两个方面就其吏治政策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雍正皇帝;官吏任用;监察
雍正皇帝时期,面对复杂的吏治局面,他采取了一系列选官用人的新策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官员监察制度。他的吏治制度虽然没有达到无官不清的理想状态,但是,其独特的选官用人策略和官员监察制度还是值得我们赞扬,对我国当前的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一、雍正皇独特的选官用人策略
(一)任用贤才、不因旧例
在我国古代,官员的选拔过程中,出生的贵贱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一个重要的标准,而雍正皇帝在官员选拔上却对此并不看重。他曾说:“朕用人原只论才技,从不拘限成例”,他的这一用人艺术在雍正朝名臣田文镜的仕途发展上最为明显。田文镜出生于监生,没有参加过科举考试,不能以功名晋升,只在县衙做书吏,年过花甲仍然默默无闻。按照旧例他这种未有科举功名,又非满族贵族的官员,在仕途上几乎是没有上升空间的。但是他遇见了自己的伯乐——雍正皇帝,从此平步青云,仕途一帆风顺。他之所以被破格任用,正是得益于雍正个人敢于破除旧例、独具一格的用人策略。
(二)因事用人、重用有才能官员
雍正一朝在许多官员的调动和升迁上速度较快,主要原因就在于皇帝重用有才能的官员,这使得部分朝臣对此颇有微词,但是雍正皇帝本人对此确有一番自己的见地,他认为,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于形势的变化和对人认识的不断深入。鄂尔泰曾上奏雍正皇帝,陈述自己关于官员任用的观点,他认为,在用人方面要因事择人,不能因人派差事。雍正皇帝对他的这种用人观点非常赞同,还将其转告田文镜,并且还说:不懂得这个道理就谈不上用人,我就是按照这种方法用人,各位臣工应当效法我的做法,这样就永远不会被人愚弄。
(三)强调“忠君”思想
雍正继承大统的合法性一直受到天下置疑,这使得他面临的政治和吏治环境非常险恶。一方面,朝廷之上政敌林立,另一方面,吏治废弛、官吏腐败严重。于是出于对这种政治局面的深层次考虑,雍正在其用人过程中将“忠君”这一思想贯彻到了具体的选官用人实践中,将“忠君”思想作为选官用人的首要条件加以贯彻实施。在以“忠君”思想作为基本指导的前提下,雍正提拔了一大批人,构建了一个忠于自己的高级官僚集团,为自己的统治奠定了基础。这批人中比较著名的有允祥、鄂尔泰、张廷玉、田文镜、李卫、允礼等,而其中的允祥、鄂尔泰、张廷玉、田文镜等人更是雍正统治的“支柱”。
二、官员监察制度
(一)完善和创新传统监察制度
监察制度在我国很早就有,它和皇权一起保证了封建官僚政治的正常运行。清代中央监察制度以六科、十五道为中央监察系统中的核心力量,对皇权有一定的限制和压力。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吸取了前代六科官员结党营私、干预朝政的教训,将六科划归都察院,目的在于加强皇权,提高监察效率。在削弱六科权力的同时雍正还加强监察御史对百官的监察,雍正皇帝继位以后就开始向各地方派遣监察御史巡查百官,此外雍正还完善了科道的建言制度,要求科道官员履行职责积极建言。在监察制度完善方面雍正对中央制度的完善与地方制度的完善同时推进,地方监察制度的变化主要表现为:都察院监察史分道监察地方官的职能被削弱,抚等兼职监察逐渐为朝廷廷所倚重,逐步形成了十五道监察御史——督抚——按察使——巡道四级构成的地方监察制度。
(二)密折察考
密折始于康熙时期,但是当时并没有形成制度,并且有密折特权的人主要仅限于中央高级官员。雍正继位以后,迅速将密折制度化,奏折人的范围从中央向地方延生,奏折人的级别也不再局限于高级官员,普通官员也可。密折的内容多样,凡地方事务无论是官员品德、军队状况、百姓生计等都可通过密折奏报皇帝。强化密折的保密性,雍正要求密折要由官僚亲自缮写,严禁公开密折内容及朱批,密折内容不得相互传看和写入本章。建立密折存档制度,雍正八年,建立了密折存档制度,皇帝批阅过的密折,除了发还具折人遵行以外,由军机处抄录一份存档。
三、雍正时期选官用人策略与官吏监察制度对当前的启示
(一)雍正皇帝推崇的“忠君”思想值得借鉴
虽然目前我们的国家政体已经不是雍正时期家天下的组织形式,但是当时的“忠君”思想中忠于国家的成份对今天官员的选拔任用依然具有借鉴价值。当前,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的中间力量,中国共产党以一系列的思想理论和价值观作为凝聚各级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价值纽带,广大政府官员队伍将这些思想理论作为自己重整的思想信仰,官员能否廉洁从政、能否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很大程度上就在于他们能否忠于自己的信仰,能否为自己的信仰而奋斗。因此,在当前的干部选拔任用,党风廉政建设中可以借鉴雍正皇帝对官员“忠君”思想的的要求和具体实践,就广大干部的共产主义信仰等从事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各项政治工作所必须的政治伦理素质要求进行衡量。
(二)雍正皇帝推行的官吏监察制度有现实意义
目前我国干部队伍状况和康熙后期有很大的相似之处,我国目前面临着严峻的官员腐败形势,自18大以来中央连续查出了一大批官员贪污腐败的大案、要案、这些反腐败斗争取得的巨大成果一方面显示了党中央惩治腐败的鉴定决心,同时也反映出我国目前的官场政治生态环境不容乐观、吏治腐败和康熙皇帝后期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目前的重拳打贪行为是十分必要且及时的,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贪污腐败会导致亡党亡国,反腐败从其深远的政治意义来看,是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选择。在目前反腐败中我们似乎看到了一些雍正皇帝监察官员的制度影子,例如,中纪委向地方派出的巡视小组、权力得到加强的中纪委等。但是,在目前查出省部级高官中主要还是中纪委牵头,地方监察网络的作用还是没有得到凸显,因此,在未来制度构建中要借鉴雍正时期的监察制度,注重地方监察制度建设,打造一个独立于地方行政领导直属于中央监察机关的地方监察网络,从机构的编制、运作等方面完全独立于地方,不受地方影响,独立开展监察工作,与中央监察机关一起,展开对各级官员的监察,提高监察工作效率。
四、结语
纵观我国古代王朝的兴衰更替,每个王朝的兴盛,无不“鉴于往事”而每个王朝的灭亡又无不是重蹈前朝的覆辙,亡于腐败。似乎形成了中国古代王朝更替的一个怪圈。虽然在古代社会性质和历史条件下,这一问题没有得到根本有效的解决,但是其中许多统治者为解决腐败问题所采取的种种措施,还是给我们留下了不少值得借鉴的历史经验。雍正皇帝的选官用人策略和官员监察制度是在特殊的政治环境下形成的,是社会客观因素与皇帝个人特殊的政治智慧结合的产物。虽然对其吏治政策向来褒贬不一,但是笔者个人对其用人治吏政策持全面肯定的态度。当前,我国的社会发展状况与干部队伍廉政建设与康熙皇帝后期具有很大的相似性,所以在干部队伍建设,尤其是反腐败工作中,雍正皇帝用人治吏的一系列严猛政策非常值得借鉴和参考。
【参考文献】
[1]孙兵.雍正帝察吏之术与用人之道研究[D]武汉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4,5
[2]郭成康《宁用操守平常的能吏,不用因循误事的清官—雍正对用人之道的别一种见解》,《清史研究》,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