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朕”并非皇帝的专用词

2021-02-28李学开湖北省英山县第一中学

课外语文 2021年5期
关键词:太上皇魏徵旧唐书

⊙李学开(湖北省英山县第一中学)

“天下治乱,在朕一人。”(《史记·孝文本纪》)“朕之不敏,不能远德。”(汉武帝《贤良诏》)两个句子中的“朕”分别是孝文帝、汉武帝的自称。阅读古代文献或观看古代影视剧时,经常可以看到或听到“朕”字。在一般人的心目中,“朕”是皇帝的专用名词,其他人没有资格使用。

其实,在先秦时代,不分尊卑贵贱,人人都可以使用“朕”。“朕”作第一人称代词,意为“我”或“我的”。《尔雅·释诂》:“朕,身也。”《说文》:“朕,我也。”《诗经·周颂·访落》:“于乎悠哉,朕未有艾。”意思是说,先王之道太精深,我阅历不丰富心中惶恐不安。句中的“朕”指“我”,即周成王。屈原《离骚》:“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回朕车以复路兮,及行迷之未远。”前句意思是说,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我已去世的父亲字伯庸。后句意思是说,转过我的车子返回原路,趁着迷途还不算远。两个句子中的“朕”指“我的”,即屈原。《尚书·商书·汤誓》:“尔无不信,朕不食言。”意思是说,你们不要不相信,我决不会不讲信用。句中的“朕”指“我”,即商汤。《尚书·虞书·舜典》:“益,汝作朕虞。”意思是说,伯益,你担任我的虞官(掌管山泽的官员)吧。句中的“朕”指“我的”,即舜帝。

“朕”作为皇帝专用的自称,始于秦始皇。秦始皇荡平六国、统一天下之后,为显示自己的尊贵与威严,接受丞相王绾、御史大夫冯劫、廷尉李斯等人的建议,自称为“朕”。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天子自称曰朕。”从此,一般人再也不能自称“朕”了,“朕”正式成为皇帝的专利。《汉书·龚遂传》:“君欲何以息其盗贼,以称朕意?”意思是说,你想用什么办法平息那里的盗贼,而满足我的心意?句中的“朕”是汉宣帝的自称。《旧唐书·魏徵传》:“魏徵没,朕亡一镜矣!”意思是说,魏徵去世了,我失去了一面镜子。句中的“朕”是唐太宗的自称。

“朕”自秦始皇开始为皇帝的专用词,但也有特例,那就是至尊若太上皇、皇太后也可以自称“朕”。《旧唐书·本纪第九玄宗下》:“朕称太上皇,军国大事先取皇帝处分,后奏朕知。”句中的“朕”为太上皇唐玄宗的自称。《清实录》:“一切军国事务,朕仍亲理。嗣皇帝敬聆训诲,随同学习。”句中的“朕”是太上皇乾隆的自称。《后汉书·和殇帝纪》:“皇太后诏曰:‘今皇帝以幼年,茕茕在疚,朕且佐助听政。’”

“朕”作为皇帝的专称,从秦始皇开始,一直沿用到清朝。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朕”从此销声匿迹。无论是谁,都一律用“我”作为自称,真正体现了人人平等。

猜你喜欢

太上皇魏徵旧唐书
秦、汉“太上皇”政治文化透视
TINTIN’S CHINESE CHANGE-UP
魏徵:千古“诤臣”第一人
睿智与稳健:解读两唐书中的狄仁杰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唐太宗何以怒砸魏徵墓碑
哪些国家有“太上皇”(答读者问)
天无二日国有二君
“独柳之祸”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