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影响

2021-02-28陆炎

智慧健康 2021年34期
关键词:胆囊炎腹腔肝功能

陆炎

(广西北流市人民医院 肝胆胃肠外科,广西 北流 537400)

0 引言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是因结石在胆囊内引起胆汁淤积,引发细菌感染,干预不及时可导致胆囊穿孔,胆囊切除术为临床首选的治疗方式,传统开腹胆囊切除术(Open cholecystectomy,OC)是直接切开腹壁暴露胆囊后将其切除,该法可一定缓解机体的炎症,但该术法的切口较大,术中出血量多,术后恢复较慢且并发症较多[1]。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LC)是利用腹腔镜探查腹腔后切除胆囊,切口相较于OC 小,可能会减少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并发症,促进患者快速恢复。故本研究将探讨LC对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术后肝功能指标的影响。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试验内容后签定知情同意书。选择我院2015年1月-2020年9月收治的48 例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24例。其中对照组男14 例,女10 例,年龄(28-52)岁,平均年龄(42.17±6.75)岁,病程(10-48)h,平均病程(36.52±8.25)h;多发胆结石例8 例,单发胆结石16 例;研究组男15 例,女9 例,年龄(26-53)岁,平均年龄(43.02±6.82)岁,病程(12-50)h,平均病程(37.69±8.31)h,多发胆结石10 例,单发胆结石14 例;上述性别、年龄、病程、结石数量等资料无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①经B 超、体征、体格等检查确诊为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2];②无胆道手术史;③未在妊娠期或哺乳期;

排除标准:①胆囊穿孔;②合并恶性肿瘤;③胆囊结石>50mm。

1.2 方法

基础治疗:术后均予以抗感染治疗。

对照组:接受OC。全麻后行仰卧位,在患者右肋下1.5cm 出切9cm 切口,依次切开腹壁组织,暴露出胆囊,结扎胆囊动脉并游离胆囊管,切除胆囊管,使用电凝止血,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观察有无出血点,依次止血后关闭腹腔,根据情况决定是否置管引流。

研究组:接受LC。全麻后行“头高脚低”仰卧位,先建立气腹:在脐孔下缘穿刺后置入气腹针充入CO2气体,待压力大1.60kPa 后停止充气体,取出穿刺针,在脐孔下缘做10mm 的切口,置入TROCAR(直径10mm),再使用腹腔镜探查腹腔,在腹腔镜的协助下,在右侧肋缘下腋前线置入5mm TROCAR,分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先用手术钳夹闭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后切断,将胆囊从剑突处切口取出,使用电凝止血。使用生理盐水冲洗腹腔,观察有无活动出血点,依次止血后,使用腹壁缝合器缝合剑突处切口,皮下缝合,使用创口贴敷贴切口,根据患者情况决定是否置管引流。

每种手术方法均由同一主刀医师操作,均观察至术后出院。

1.3 观察指标与评价指标

记录两组围手术指征、肝功能、炎症水平、并发症。①围手术指征:记录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②肝功能:采集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使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BIOBASE)测定患者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γ-GT)水平、总胆红素(TBIL)、白蛋白(ALB)水平;③炎症水平:采集患者治疗前后静脉血,离心后取血清,使用免疫化学发光仪(FIA8000)测定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血清淀粉样物质(SAA),内皮素(ET);④并发症:记录术后出现的腹腔感染、肠粘连、胆管损伤等并发症。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 20.0 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 <0.05 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围手术指征对比

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见表1。

表1 两组围手术指征对比(±s)

表1 两组围手术指征对比(±s)

2.2 两组肝功能对比

研究组术后的ALT、γ-GT、TBIL 均低于对照组,ALB 高于对照组(P <0.05)。见表2。

表2 两组肝功能对比(±s)分

表2 两组肝功能对比(±s)分

注:*表示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3 两组炎症水平对比

研究组术后的TNF-α、SAA、ET 均低于对照组(P <0.05)。见表3。

表3 两组炎症水平对比(±s)

表3 两组炎症水平对比(±s)

注:*表示与同组术前比较(P<0.05)。

2.4 两组并发症对比

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34% 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见表4。

表4 两组并发症对比

3 讨论

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的病情发展较快,胆汁淤积会导损伤胆囊黏膜引发急性炎症,损害肝功能,临床以往常选择OC 治疗该病,通过直接切开腹壁组织暴露胆囊和胆囊管,但该术伤及腹部肠管的风险较大,可引发肠粘连、腹腔感染等并发症,机体炎症水平无法有效改善,会延长恢复时间[3],为降低术后发生肠粘连等并发症的风险,采用LC 治疗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其利用腹腔镜分离胆囊与胆囊管,避免损伤肠组织,可能会减少肠粘连、腹腔感染等并发症,缩短恢复时间。

OC 在右上腹肋缘处做9cm 的切口暴露出胆囊,游离胆管并结扎胆囊动脉,切除胆囊;LC 先建立气腹后在脐下做的1cm 切口,置入腹腔镜探查情况,夹闭并切断胆囊管以及胆囊动脉,电凝止血后从剑突下切口取出,LC 切口较小可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减少对腹壁损伤,且LC 可降低机体炎症水平以及恢复肝功能,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4-5]。

本研究中,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小于对照组,下床活动时间、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 <0.05),并发症发生率8.34% 低于对照组的33.33%(P <0.05),说明LC 可减少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利于患者快速恢复,且可减少术后的并发症。因LC 术式在脐下做的1cm 切口相较于OC 在右上腹肋缘处做9cm 的切口小,减少术中出血量和减小对腹壁组织的损伤,并减少手术对腹腔脏器的干扰,伤口恢复时间较快,可促进患者尽快下床活动;切口的疼痛较小,可减少疼痛引起应激对胃肠道黏膜的不利影响,缩短肛门排气的所需时间;LC 可降低开腹引起的空气中细菌感染导致的腹腔感染,腹腔镜可方法操作视野,降低胆管损伤风险[6];从而降低肠粘连、腹腔感染的胆管损伤的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缩短住院时间。

γ-GT 升高可反应肝胆疾病,ALT、TBIL 升高,ALB 减少代表肝功能受损,ET 可调节机体稳态,机体出现炎症和创伤会使ET 水平升高,TNF-α、SAA升高反应组织损伤和炎症水平较高。本研究中,研究组术后的ALT、γ-GT、TBIL 均低于对照组,ALB 高于对照组(P <0.05),TNF-α、SAA、ET 均低于对照组(P <0.05),说明LC 可降低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的炎症水平,恢复肝功能。手术会刺激机体炎症因子的分泌,手术和胆囊疾病均会对肝功能有一定损伤[7-8],因LC 通过腹腔镜可全面探查腹腔情况,切除感染的胆囊,其术野较OC 肉眼看清晰,可快速切除胆囊并减少手术对胆囊周围组织的损害,故能有效缓解胆囊炎引起的炎症水平升高,并降低感染导致对肝脏的损害,从而降低机体组织损伤导致的炎症介质释放增多[9-10]。另外,LC 的创口较小,可减少创口疼痛引起应激导致的炎症介质释放过多。

综上所述,LC 可减少胆囊结石合并急性胆囊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减轻肝功能的损害和降低炎症水平,且术后并发症较少,术后快速快。

猜你喜欢

胆囊炎腹腔肝功能
肝功能报告单解读
PTGD联合择期LC在胆囊结石伴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的应用
胰岛素泵用于腹腔给药的发展现状及应用前景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新冠患者合并肝功能损害较普遍
胆囊炎的护理措施有哪些
术中术后如何防止腹腔粘连
冬防胆囊炎多吃白萝卜
胆囊炎能不能根治
肝功能不好的病人,用药应注意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