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中的定位思考
2021-02-28赖新梅宋素彩徐云浩李灿东
王 洋,赖新梅,宋素彩,徐云浩,李灿东
(福建中医药大学中医证研究基地,福建 福州 350122)
我国卫生服务体系主要由公共卫生机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公立及民营医院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基层卫生医疗机构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站点、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1],它们是居民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为居民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服务,在重大疫情防控中起着基础且至关重要的作用。
1 福建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疫工作情况调研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过程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不承担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救治任务,其工作核心职责是加强乡镇组织领导,确保防控责任落实到位,把疫情防控作为当前一项最重要、最紧迫的政治任务,主要是做好疫情排查,及时发现、隔离、报告、转诊相关患者或疑似患者。通过“面、块、片”推进法,进一步压实责任、增强合力,确保乡、镇、村各项防控措施落到实处,防控工作取得实效。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发挥着“前哨”“网底”的作用。
本研究调查走访了福建省龙岩市、南平市、莆田市、三明市、厦门市、福州市、石狮市7地的18个乡镇卫生院、63个村卫生所,对参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98位基层医务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历时93 d(2020年 4月22日—7月 23日),共发放问卷98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问卷有效回收率为100%。受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疫工作实际接待服务情况,如表1。
在此项调查中我们可以发现,乡镇卫生院因地域因素及所管辖地区人员数目的差异,发热患者数目差异性较大,以莆田市忠门镇中心卫生院人数为最多,密切接触者以石狮市祥芝镇卫生院为多。
2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防控中的作用
乡镇卫生院(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主要工作:① 承担疫情发热患者的医学观察和隔离管理工作,关注密切接触者、疑似病例,留置观察人员等重点人群身心健康;② 发挥联防联控机制的作用,调配基层一线医疗物资;③ 双向转诊、信息传达的枢纽作用;④ 维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正常诊疗,关注特殊人群宣教与防控;⑤ 对村级医护工作者进行疫情工作的培训教育。村卫生室的主要工作:① 排查疫情、筛查发热患者;② 加强对流动人口、外来人口的管理,落实“四包一”制度即一名武汉返乡人员,明确一名责任村医、挂片民警、挂片镇干部、村干部,严格落实“密切人员日报制”“体温日报制”制度;③ 落实每家每户动员和宣传;④ 公共卫生的处理,做好卫生室内部消毒、环境卫生工作。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传染性重大疫情中主要承担的工作职责有:一是持续排査,摸清重点人员接触底数,加强村中流动人员摸排,确保源头管控到位;二是加强对密切接触人员管理;三是广泛发动,形成全乡镇防控合力,加强与乡镇机关的紧密配合,强化联防联控工作格局;四是加强與论引导,确保群众认识到位,加大村民宣传,全面普及疫情防控措施;五是加强防疫物资统筹协调,确保服务保障到位;六是加强乡镇各单位工作纪律,确保疫情期间各单位值班值守到位。
3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疫情防控中存在的问题
3.1 管理制度及基础设施落后 乡镇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配合度不够,即负责防控的专业公共卫生机构、负责接手疾病诊疗的定点医院和相应区域内的乡镇医疗机构之间在信息及时共享、业务沟通及人员交流方面,存在治、防、控分离的现象,因为医防结合不佳且信息化建设水平较低等问题,应急响应不够及时有效,导致疫情前期发展迅速,未能在萌芽期控制住疫情[2-3]。
表1 基层乡镇卫生院医疗卫生机构防疫工作情况(2020年4月22日—7月23日)
3.2 诊疗承载能力不足,人才队伍薄弱 乡镇卫生院对于技术含量较低的检验筛查工作和社区首诊的任务仍不能充分完成,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和采购不及时,且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队伍薄弱,公共卫生医师年龄结构偏大,乡镇医疗机构人才队伍存在高学历人才占比偏低、人才流失、队伍不稳等问题。以致于一定程度上弱化了公共卫生体系的服务能力,难以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在疫情分级诊疗中的作用,从而缓解整个医疗体系的压力。
3.3 预防性医疗教育工作不到位 现有社区健康教育依旧偏向于常见病、多发病等的应急性宣教和治疗,忽视了日常预防性健康教育及健康管理的重要性,导致居民对传染病的知晓率较低,在面临重大传染病尤其是新型传染病时容易引起不必要的恐慌,“重治轻防”观念亟待改变。此外,民众渴望了解防控政策和传染病防护知识,但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控活动开展形式单一、内容滞后,不能满足群众需求,效果一般,影响社区防控活动的开展。要能够充分发挥基层医疗机构的“哨点”作用,落实首诊负责制,严格做好发热患者的登记、留观和核酸检查等工作。
4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提升重大传染性疾病防控能力对策
4.1 完善管理制度及基础设施建设 首先,要认真评估完善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或行政法规,推动相关管理制度修订工作,全面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等。要加快建立统一的行政执法综合监督管理平台,推进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和规范化建设,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传染性重大疫情预案。其次,要建立健全乡镇医疗机构应急响应机制,保障村卫生室的物资供应,这对于面对突然发生的重大传染病疫情,提高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防控能力十分重要。最后,要进一步推广远程医疗和大数据的应用,在各种封闭式管理的影响下,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远程医疗平台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包括线上诊疗、复诊开方、在线医保结算等功能,不仅有助于迅速、灵活、大范围地与患者对接,不耽误病情治疗与跟踪,为患者提供极大的便利,也降低了患者发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建议建立远程医疗的标准、技术规范和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将远程医疗费用纳入医疗保障体系,逐步扩大惠益面。同时进行医疗健康体系的大数据建设,包括最为核心的基础医疗数据,如患者的体征、各种检查、用药等信息,如果能够形成长期的、连续的疾病发病率数据库,这对人群健康状况的预测和发病趋势的分析也有现实意义[4]。
4.2 提高基层诊疗能力,加强各部门配合度 目前我国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优质医疗资源相对集中在大型公立医院上,从而致使各地区基层医疗机构普遍服务能力薄弱,专业人才数量不足且层次偏低,缺乏先进诊疗设备,难以满足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服务需求,因此完善基层医疗环境刻不容缓。一方面要改善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环境,完善基层医务人员保障机制;另一方面要加快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在新医改等政策指导下,通过医疗资源的城乡整合,进一步推进城乡分级诊疗工作。要贯彻长效性的医联体工作机制,加强分级诊疗医疗机构之间的协作交流。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也要因地制宜发掘自身优势,立足于医疗技术水平,注重给予患者良好的就诊体验,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服务能力,提升患者信任度和医从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进一步下沉[3]。除此之外,在疫情防控中还要加强乡镇医疗机构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的配合度,分工明确,协同互补,增强传染病监测能力,提升技术支撑水平,建立高效的监管应答模式,打造核心能力,建立长效机制,完善公共卫生危机应对体系。
4.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结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实践,应充分考虑城市和农村的差异,尤其是农村和偏远地区,存在着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务人员队伍结构不合理,从医人员学历及职称较低、年龄较大、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加上待遇不高、教育培训缺失、职业发展空间不足,导致在传染性重大疫情防控中难以实现有效的主动防控,也导致在传染性重大疫情的防控中面临更大的挑战。因此,要大力提高村卫生室人员的待遇水平和教育培训机会等,要强化全科医生队伍和基层医疗队伍的培训,提升其业务能力;完善村医务人员保障机制,改善基层人才职业发展环境,才能从根本上加快疫情防控事业的开展。通过合理的政策倾斜,改善基层医务人员结构、待遇、教育培训和职业发展,吸引优秀人才安家落户、服务当地,从而实现主动防控。
4.4 宣传“预防为主,医防结合” 通过新冠肺炎疫情,我们发现“预防为主”的理念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疾病防控最有效的手段是预防,而乡镇卫生机构作为基层医疗服务机构,与乡镇居民联系紧密,因此能够更直接地向居民普及疫情防控的相关知识,提高乡镇居民的防控意识。村卫生室作为村民就医的最直接场所,更偏于向村民宣传疫情防控知识,提高村民防控意识。因此,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及其医务人员有必要在日常医疗与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加强对本地居民的传染病防控宣教,增强居民在传染病流行期间的防控意识。要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建设,开展健康监测、宣教和跟踪等服务,有效提升防控效果。除此之外还要关注慢性病、老年病人群,孕产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的身心健康,切实有效地满足他们的诊疗需求。
5 总 结
2020年初党中央明确提出要健全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加强农村、社区等基层防控能力建设,强调要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坚决贯彻预防为主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坚持将预防关口前移,常备不懈,避免小病酿成大疫。虽然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已经取得一定成绩,但是仍有很大发展空间。目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居民健康中的作用较前呈现出向上态势,随着新医改制度的实施,分级诊疗制度走上正轨,全科医生队伍逐渐壮大,有效推进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下沉。但是不可否认,目前就医环境总体趋势仍是三级医院就医人数有增无减,村乡镇医疗机构对农村居民的吸引力仍然不足。因此,不断完善基层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基层卫生服务水平,明确规划基层公共卫生服务内容和重点,健全防治结合、联防联控、群防群治工作机制,是重大疫情防控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