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民创业者的制度拼凑:一项扎根理论研究

2021-02-28张敬伟常晓兰靳秀娟

关键词:合法性编码创业者

张敬伟,常晓兰,靳秀娟

(1.燕山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河北 秦皇岛 066004;2. 燕山大学 创新与创业研究中心,河北 秦皇岛 066004)

一、引言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农民创业活动近年来蓬勃兴起。乡村振兴、精准扶贫等涉农政策的出台,为农民创业者提供了丰富的机会空间。然而,由于自身禀赋较弱、农村创业环境落后等原因,农民创业者往往会面临较为严重的资源约束[1],这为其创业带来严峻的挑战。因此,考察农民创业者如何突破资源困境实现成功创业,是学术界高度关注的一项重要议题。

现有文献指出,创业拼凑是创业者解决资源困境的重要机制[2-4]。创业拼凑是指创业者对手头资源进行新的组合以利用新机会或创造新价值[2]。近年来,拼凑理论被学者们引入农民创业研究,成为研究农民创业问题的重要理论视角[5-8]。然而,发生在制度领域的拼凑并未得到学者们的重视。

近几年兴起的制度拼凑理论指出,制度拼凑是发生于制度领域的拼凑行为,有助于企业创造新价值[2]、获取合法性[9-10]、构建组织身份[11]。 相关农民创业案例也显示,制度是农民创业者可以拼凑的重要资源,开展制度拼凑有助于农民创业者应对资源困境,解决创业问题。以CCTV《致富经》播出的一则农民创业故事为例:张锦林种植的佛手因市场饱和而滞销,一筹莫展之际,他突然意识到佛手寓意“福寿”,于是着手开发佛手工艺品并利用“福寿”寓意进行宣传,不仅有效地解决了产品滞销问题,还为企业找到了新的增长点。

类似案例还有很多,这不仅显示出农民创业者在制度领域的拼凑行为较为普遍,还揭示出这种拼凑行为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价值。综合现有理论与经验观察,本文认为制度拼凑为探究农民创业行为提供了一个重要而独特的切入点。然而,农民创业者为什么会采取制度拼凑行为?他们如何开展制度拼凑?其制度拼凑行为又会产生哪些结果?现有文献还尚未针对上述问题开展深入考察。鉴于此,本文运用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对CCTV《致富经》栏目2018年播出的66个相关的农民创业故事进行研究,构建了一个涵盖前因、策略与结果的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过程模型,不仅丰富了中国情境下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的相关理论,也能为农民创业实践提供有益的启发。

二、文献回顾

1.农民创业研究

农民创业一般是指农民依托家庭组织或创立新组织,投入一定的生产资本,依托农村,开展规模或特色种养、加工、销售等积累财富或谋求发展的过程[12-13]。农民创业通常会面临较为严重的资源限制[1],因此,拼凑成为学者们考察农民创业行为的重要视角。例如,Hota和Mitra[5]考察了在印度农村地区运营的社会企业,发现它们通过引入当地的农民拼凑者,有利于实现创新的解决方案,并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Linna[8]研究发现,资源匮乏的肯尼亚农民创业者将不同类型的拼凑应用于创新过程中,能够实现低成本的创新。孙红霞等[7]对东泊子村农民30多年来的创业活动进行了案例研究,发现农民创业者随着创业过程的推进,会由就地取材型拼凑转向基于特定目标的高阶拼凑。张敬伟等[6]基于对2014 年CCTV《致富经》栏目52个农民创业故事的扎根理论编码分析,识别出自然条件这一具有情境独特性的资源拼凑领域和相关具体策略。总体而言,现有研究认为创业拼凑对于农民创业者解决资源困境具有重要价值,是分析农民创业问题的重要视角。但遗憾的是,现有研究忽略了制度环境也是农民创业者采取拼凑行为的重要领域,对农民创业者的制度拼凑现象缺乏探讨。

2.制度拼凑相关研究

制度拼凑研究刚刚兴起,却呈现了四个不同的视角。一是价值创造视角,Baker和Nelson[2]认为制度拼凑是指创业者突破外部规则和标准的限制,尝试某些不被允许的行为,以便从貌似无用的资源中创造出新价值。二是合法性视角,认为制度拼凑是行动者创造性地调整制度安排或是利用手头的制度元素(如文化、标签、修辞等)获取合法性的过程[9-10][14]。三是组织身份视角,认为创业者对文化、意义、价值观、情感和规则等制度要素加以拼凑,并运用于组织身份宣称中,有助于构建独特的组织身份[11]。四是制度创业视角,认为制度拼凑是行动者有意或无意地重塑或拼凑手头不同制度安排的过程[15],通过将不同的制度、思维方式和认同的社会关系创造性地拼凑到一起,能够产生新的制度或者变更旧制度[16]。

上述四个视角的共性在于,都强调创业者对手头制度要素进行新的组合和利用,以解决当下面临的问题或是利用新的机会;其主要区别在于,不同视角反映了制度拼凑的不同动因(及结果),包括创造新价值或发现新机会、获得合法性、构建独特的组织身份以及改变旧制度或创造新制度。

现有文献还提出多种制度拼凑策略。例如,Baker和Nelson[2]发现创业者在制度环境中可以采取“打破”策略(即拒绝遵守相关制度安排),以创造新价值或利用新机会。姚小涛等[9]发现,通过拼凑“共享”这一标签,创业者能够使共享单车的参与主体服从共享规则的制度安排,从而为共享单车企业赢取合法性。苏郁锋等[10]发现,中国创业者可以通过话语、逻辑等制度拼凑策略克服国际创业时面临的双重劣势以获取合法性。Koning和Cleaver[15]发现,当地人可以采用聚合、改变和分节这三种策略应对新制度的引入,并剖析了三种策略可能的结果。综上,现有文献提出的制度拼凑策略较为零散,且很少有研究考察这些策略提出背后的前因后果。

综上,近几年兴起的制度拼凑为考察农民创业者的拼凑行为提供了独特而重要的切入点。但现有文献对于农民创业者开展制度拼凑的前因、策略及结果却缺乏系统考察,本文尝试弥补这一缺憾。

三、研究方法

本文旨在探究农民创业者的制度拼凑因何发生、如何发生以及可能结果,这是现有文献尚未关注的重要问题,对于这类问题适宜采用以发展概念和理论见长的质化研究方法。扎根理论擅长于“对现实存在但不容易被注意到的行为模式进行概念化”[17],其基本宗旨是在经验资料的基础上建立理论[18],因此,采取扎根理论研究方法有助于回答本文的研究问题。在扎根理论研究中,研究者在进入现场之前并不提出理论假设,而是先有一个待研究的领域,然后直接从案例资料中进行经验概括,提炼出反映社会现象的概念,进而发展范畴以及范畴之间的关联,最终提升为理论。通过整合资料、提炼概念范畴及其关系,扎根理论能够揭示和阐明案例资料或现象的本质内涵[19]。

1.案例收集和整理

本文需要在大量农民创业现象的归纳中提炼出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的理论,因此,需要获得和分析丰富的农民创业案例。在这方面,CCTV《致富经》栏目播出的农民创业故事提供了丰富的案例,CCTV的权威性以及员工、竞争对手等利益相关者的监督,有助于降低故事中的主人公弄虚作假的可能性,这一数据库的丰富性也足以支撑高质量的扎根理论研究[20]。近几年,已有多项研究利用这一案例库并发表在高水平期刊上,例如,Yu等[20]利用其中的91个农民创业故事研究了不同制度因素对中国农民创业者战略行为的影响;张敬伟等[6]利用其中的52个农民创业故事识别出中国农民创业者的资源拼凑策略。综上,基于CCTV《致富经》栏目播出的农民创业故事挖掘中国农民创业的相关概念与理论,已经引发学者们越来越多的关注。

本研究系统地收集了CCTV《致富经》栏目2018年播出的202个农民创业故事,按照月份由小到大进行整理和编号,建立案例资料库。从2018年1月份播出的农民创业故事开始,采取理论抽样原则,对那些不涉及农民制度拼凑行为的创业故事予以筛除。本研究并不事先定义制度拼凑的概念,而是将之视为创业者在制度领域[21]的拼凑行为[2]。对于满足需要的故事,采取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对故事中的相关事例进行开放性编码,识别概念类属,并随着编码的开展不断更新已有概念或范畴,直到识别的概念或范畴能够充分地涵盖本研究关注的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的现象。作者在编码分析了2018年播出的涉及农民制度拼凑行为的66个农民创业故事后,相关概念、范畴及理论联系已经趋于明确。为了验证已有的概念、范畴或关系是否达到理论饱和,又搜集了2017年上半年的农民创业故事,并对其中涉及制度拼凑的创业故事进行编码分析,并没有新的概念、范畴或关系出现,说明本研究已经达到了理论饱和。

2.资料分析

按照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22],本研究对案例资料进行了开放性编码、主轴性编码和选择性编码。具体分析过程如下:

首先,开展开放式编码。开放性编码是将资料分解、检视、比较、概念化和范畴化的过程[22]。在此过程中,本研究遵循这样一条分析主线:首先,农民创业者在创业过程中遇到怎样的创业问题?其次,创业者如何识别并利用环境中的制度资源以克服创业问题?最后,创业者对制度要素的拼凑带来怎样的结果?为了使编码过程更加清晰,作者按照每个故事中涉及的农民创业制度拼凑行为的前因、策略和结果逐一展开编码,参见表1。

表1 本研究的编码过程示例

随着分析和编码的创业故事越来越多,对拼凑的原因、策略和结果进行不同案例的持续的比较和归纳,以便更好地识别其中的模式。农民创业制度拼凑开放性编码示例见表2。

表2 本研究开放性编码示例

经过开放性编码,共得到43个概念(A1-A11、B1-B26、C1-C6),并进一步提炼出13个范畴(AA1-AA3、BB1-BB8、CC1-CC2),参见表3。

表3 本研究识别到的制度拼凑的相关概念和范畴

其次,开展主轴性编码。即在开放性编码的基础上,发现和建立主要范畴之间的关系,把资料重新组合到一起,由此得到更高一级的主范畴。在该阶段,本研究得到四个主范畴,参见表3。

最后,进行选择性编码。通过对案例资料、概念和范畴的持续比较分析,在主轴编码的基础上,确定了“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过程”这一核心范畴。围绕这一核心范畴,构建出“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过程模型”,如图1所示。该模型可以概括为:农民创业者在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经营因素的影响下,感知到企业面临的机会或挑战,通过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识别制度资源,并创造性地对这些制度资源采取打破、操纵、依从、改进或聚合等策略,从而实现新价值创造或获取合法性的过程。

图1 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过程模型

四、农民创业者的制度拼凑过程分析

由图1可知,农民创业者开展制度拼凑时,有三种前因、三类制度资源、五种策略和两类结果。基于此,本研究将农民创业者的制度拼凑定义为:农民创业者在组织内外部因素的影响下,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识别制度资源,并创造性地对相关制度资源采取打破、操纵、依从、改进或聚合的策略,以获取合法性或创造新价值的过程。具体阐述如下。

(一)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前因

1. 外部环境因素

指组织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制度环境的约束或者市场环境变化的影响。首先,制度环境约束包括规范制度约束、规制制度约束和认知制度约束,例如,曾久香种植的红色蘑菇在一般人的认知中是有毒的,所以员工纷纷辞职,影响了企业的正常经营(4-23)。其次,市场环境变化包括市场需求趋于饱和、市场遭遇竞争冲击等。例如,高端餐饮市场低迷不振,导致竹鼠需求量锐减(1-09)。

2. 内部经营因素

指企业生产经营遇到的各种有待解决的问题,如顾客反馈、缺乏竞争优势、产品滞销、资产投入障碍、产品加工问题、业绩欠佳等。顾客反馈包括了消费者对产品积极的或消极的反馈,例如,消费者表示很反感造假的佛手盆栽(1-04);缺乏竞争优势指企业处于竞争中性或竞争劣势,例如,李春荣的餐馆与本地其他餐馆相比毫无特色(5-11);产品滞销指产品难以销售或者销量极低,例如,葛雯家的鸡蛋都是当日产当日销,虽然十分新鲜,但就是销售量低(4-02);资产投入障碍是指企业初创时的资产投入受阻,例如,因前老板和当地村民的关系紧张,导致杨士波投资建厂时受到村民的阻挠(1-12);产品加工问题是指产品加工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例如,马连制作的烤猪肉保质期很短,无法给游客打包,因此需要改进加工工艺(7-02);业绩欠佳是指企业在销量、销售额、利润率等指标方面不理想,例如,邢仲芳亟需提高企业的利润率(7-11)。

3. 创业者认知因素

指创业者对组织内外因素的认知判断,包括机会识别、危机识别和制度资源识别。其中,机会识别是指创业者识别到有利于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新机会,例如,段崇武认为传统的他留乌骨鸡有故事又有文化,应该具备较大的市场潜力(1-10);危机识别是指创业者意识到某些因素会负面影响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例如,李春荣发现很多人开始模仿他的做法(把酒埋到地下作招牌),预期到竞争将越来越激烈(5-11)。制度资源识别是指创业者识别到制度环境中可供利用的制度元素,例如,张锦林意识到佛手寓意“福寿”之后,开始打造佛手文化园(1-04)。

认知相关研究指出,无论是外部环境因素,还是内部经营因素,都将通过创业者的认知得以表征[23],从而得出适宜的决策或行动。因此,内外部环境因素将通过创业者认知识别到。

综上所述,受组织内外部因素和农民创业者自身认知因素的影响,农民创业者会在识别到的制度要素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利用相关制度元素实施制度拼凑。

(二)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过程

1.制度元素识别

创业者识别到组织面临的危机或新机会后,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识别到相关的制度元素。例如,受到“退水域为湿地或农田”的政策约束,高李松的养殖场面临新的挑战,然而,这个政策变化却让高李松意识到“国家标准”这一制度元素的重要性,于是严格按照该标准修建养鱼场。最后,高李松采用标准场地不仅解决了困境,还通过出租的方式获取了额外收入(9-13)。

扎根理论编码显示,农民创业者可以使用三类制度资源进行拼凑,其中,规范类是指行动者所偏好的、所需要的、有价值的观念以及比较和评价现存结构和行为的各种标准[21],如传统观念、行业惯例、传统工艺等;认知类指人们共同的信念和行动逻辑[21],如文化、风俗习惯、思维方式等;规制类是指强制性的制度[21],如国家标准、法律规定等。本文编码识别的制度元素可参见表3。

2. 制度拼凑策略

扎根理论编码显示,农民创业者采取的制度拼凑策略有五种,分别是依从、操纵、改进、聚合和打破。具体阐述如下。

(1) 依从策略。指创业者遵守制度环境中的规制、规范元素,顺应制度环境中的认知元素以解决创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这与Zimmerman和Zeitz[24]在合法性理论中提出的依从战略涵义相一致,均强调对规则的遵守和服从。例如,杨伟民不想按照国外的行业惯例预付全部货款,因而与国外的合作陷入僵局,但后来不得不遵守国外行业标准,垫付货款,才最终与外方达成合作(1-28)。石华丽面对众多的竞争者,采用一个几十年都没人用的古老工艺制作柿饼,从而把柿饼卖出同行想都不敢想的价格(2-28)。由此可见,农民创业者采取依从策略有助于企业获得合法性,还有助于创业者解决问题,创造新价值。

(2) 操纵策略。指创业者通过命名、贴标签等方式将产品与认知制度元素建立联系,以达到宣传产品的目的。例如,胡金艳的鸡蛋销路一直不好,为了更好地宣传自家产品,她经常用描写鸡的唐诗来介绍产品,这个为产品贴古诗文化标签的行为给客户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不仅如此,她还按照产蛋时间,给90天内产的鸡蛋取名为“宝宝蛋”,“宝宝”这个标签一下吸引了不少家长带着孩子来品尝。这些策略帮助她的产品销量获得稳步增长(11-07)。不同于Zimmerman和Zeitz[24]提出的操纵战略(指行为者干扰文化环境以使企业获得支持),农民创业者采取操纵策略主要是围绕制度环境中的认知元素展开的,即,通过为产品添加或传统、或现代、或民族、或家喻户晓的标签和文化符号,为产品附加情感或社会价值,从而提升产品竞争力,实现销量增加或利润提升。

(3) 改进策略。指创业者改变规范制度元素使其更加符合组织的生存和发展。例如,由于产品销售惨淡,赵全庄采用改进后的传统工艺制作产品,制成的产品更具独特性,销量大幅提高(10-29)。扎根理论编码发现,农民创业者通常针对规范类制度元素进行改进,例如,针对传统工艺、传统养殖模式、传统销售模式等进行改进,往往能给农民创业者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例如,改进传统工艺后制作的新产品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改进传统养殖模式后产量显著提高,等等。通过改进策略的实施,企业提升了新价值创造能力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4) 聚合策略。指创业者把多种制度元素结合在一起,使其更加符合组织的生存和发展。这与Koning和Cleaver[15]的研究结果相似,后者认为聚合是指不同类型的制度以及社会文化要素的重组,这些要素往往涉及当地嵌入的制度和社会特征,如文化、惯例、传统、社会规范、需求、预期和经验等[15]。例如,熊剑发现蜂蜜具备地域特色,因此他每到一个少数民族村寨,都会结合当地传统的养蜂习惯和民族风俗,指导蜂农采用现代取蜜技术;这一结合技术、风俗和传统的养蜂取蜜模式,不仅使蜂蜜产量提高,还吸引越来越多的蜂农加入他的合作社(1-11)。案例资料显示,农民创业者往往针对规范类和认知类制度元素进行聚合,融合这些制度要素的优点,借助这些制度元素提升合法性和新价值创造能力。

(5) 打破策略。指创业者打破影响组织生存和发展的规范和认知制度元素,以便创造新的价值。这和Baker和Nelson[2]的研究基本一致,后者发现创业者会在制度环境中试探并“违反”本地的法规、工艺标准和职业规范、“拒绝”许多“标准”和规定等。例如,由于资金短缺,无法建造保温圈舍,张胜打破传统思维,提出新的户外散栏养殖模式。这一做法遭到很多经验丰富的员工的反对,因为按照传统养殖思维,在户外散栏养殖的情况下,牛即使不被冻坏也会掉膘。张胜坚持自己的模式,结果发现,牛不仅安然度过冬天,还比圈舍里的牛增重更多(7-31)。不同于上述依从、操纵、改进和聚合策略,打破策略是对现有观念或认知的颠覆,因此,运用打破策略时往往会遭遇更多的挑战。当然,一旦农民创业者通过打破策略取得成功,其结果不仅是新观念或新认知的产生,还会带来新产品、新工艺或新销售模式,往往能为农民创业者创造巨大的价值。

(三)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结果

农民创业者的制度拼凑行为往往会取得两类结果:合法性获取与新价值创造,具体阐述如下。

1. 合法性获取

合法性是指“在某些社会建构的规范、价值、信仰和定义系统中,一个实体的行为总体上被感知为是符合期待的、合适的和恰当的”[25]。通过扎根理论编码可知,农民创业者的制度拼凑行为有助于其产品或企业获得规范、认知和规制合法性。其中,规范合法性是指组织的创立或者组织生产销售的产品受到行业的认可,例如,杨伟民遵守澳洲行业标准,得到当地行业认可,达成合作(1-28);认知合法性是指组织生产销售的产品或服务受到公众认可,例如,张晶洁在新的市场消费观念影响下,对产品进行创新,受到很多外地游客的认可(2-05);规制合法性是指组织创立或者组织生产销售的产品受到法律法规的认可,例如,张壮邦在开展养殖之前,办理了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这有助于其获得合法经营的地位(1-19)。

2. 新价值创造

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的另一个重要结果是创造了新价值,具体表现在创新、业绩上涨和竞争优势方面。其中,创新是指制度拼凑行为引发新产品、新模式的创造。例如,甘学东打破传统规范制度后,创造了一种新的养殖模式(1-03);业绩上涨是指产品销量、销售额等业绩指标提升,例如,张锦林以佛手为主题,打造佛手主题文化园后,实现企业年销售额3 000多万元(1-04);竞争优势是指创业者的产品或服务获得了高于行业平均水平或主要竞争对手水平的市场优势,例如,熊剑改进传统养蜂模式后,蜂蜜产量和质量都得到提高,提升了其产品的市场竞争力(1-11)。

五、结论与启示

本研究以CCTV《致富经》栏目2018年播出的66个相关的农民创业故事为样本,采取扎根理论的编码程序对农民创业者为何及如何利用制度拼凑策略解决创业难题进行了研究,识别出制度拼凑的三种前因、五种策略以及两类结果,从而构建了一个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过程的理论模型,揭示出农民创业者在组织外部环境因素和内部经营因素的影响下,对机会或危机进行认知框定,对可能的制度资源进行识别,进而通过制度拼凑策略创造性地利用制度资源为组织创造新价值或者获取合法性的过程。本文对于制度拼凑及农民创业研究有一定的理论贡献,并有助于启发农民创业实践。

1.理论贡献

本文构建的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理论框架,从制度拼凑视角揭示出农民创业的一种新的行为模式,并对制度拼凑理论做出丰富和拓展。首先,本研究增进了对于农民创业拼凑行为的理解。例如,虽然先前研究认为创业拼凑往往发生在资源匮乏的情境下,但本文发现,外部环境因素、内部经营因素以及创业者认知因素都有可能引发拼凑行为;除验证了Baker和Nelson[2]提出的创业者在制度拼凑领域会采取“打破”策略外,还识别到依从、操纵、改进和聚合等其他四种拼凑策略。总之,制度拼凑是农民创业者受多种因素影响,创造性地利用制度环境中的规制、规范和认知类资源来获取合法性或者创造新价值的过程,由此对农民创业者的拼凑行为提供了新的理解。其次,对于制度拼凑研究而言,相较于现有文献零散地讨论制度拼凑的概念或是制度拼凑的策略和结果,本文将制度拼凑的前因、策略与可能结果纳入一个解释框架,对现有制度拼凑理论做出了有益的丰富和拓展,并为这一领域的未来研究提供一个可行的研究方向。

2.实践启示

本文提出的农民创业者制度拼凑过程模型,能够为农民创业实践提供有益的启发。首先,当外部环境或是内部经营因素影响企业发展时,农民创业者应擅于识别制度资源的价值,积极采取制度拼凑行为,帮助组织获取合法性或创造新价值。其次,农民创业者应意识到制度资源的多样性,采用多样化的拼凑策略,例如,在组织创立前期,创业者可以“依从”传统工艺生产产品,但随着组织成长,创业者可以通过“改进”传统工艺来增加产量或提升质量,为组织创造更多价值。最后,针对农民创业过程中涉及到的特殊制度(特色文化、扶持政策等),创业者需要加以关注,并善于利用。总之,农民创业者可以将制度拼凑思维融入到创业过程中,有意识地识别制度资源,采取适当的拼凑策略以有效地解决创业问题。

猜你喜欢

合法性编码创业者
生活中的编码
郭江涛:一个青年创业者的“耕耘梦
长链非编码RNA APTR、HEIH、FAS-ASA1、FAM83H-AS1、DICER1-AS1、PR-lncRNA在肺癌中的表达
桑梓情深的创业者
Westward Movement
Genome and healthcare
合法性危机:百年新诗的挑战与应战
互联网创业者
关于政治合法性研究的文献综述
雷士照明控制权之争对创业者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