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质性企业出口成本加成的确定
2021-02-28周小琳高京
周小琳 高京
〔内容提要〕成本加成是度量企业市场势力和贸易利得的重要指标,亦是激励企业投资和技术变革的关键因素。理清企业出口成本加成的形成机制和变化规律,引导企业设定恰当的成本加成水平,是外贸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与保障。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贸易文献关于生产技术、各类成本、产品质量、需求、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异质性及其变动对企业出口成本加成定价的影响,并以市场供求机制为核心,综合所有影响因素,概括了封闭状态及贸易自由化下企业出口成本加成的运行机制,总结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企业出口成本加成定价的差异性政策导向。
〔关键词〕成本加成 市场势力 贸易利得
成本加成,即价格与边际成本的比率,它是度量企业市场势力和贸易利得的重要指标,亦是激励企业投资和技术变革的重要因素。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Krugman(1979,1980)模型为代表的新贸易理论首次将规模经济和不完全竞争引入到国际贸易问题的分析中,并系统性地从产业层面讨论出口成本加成所蕴含的福利含义和政策启示。近年来,随着异质性企业贸易理论的迅猛发展,出口成本加成的研究进一步深入到微观企业的市场进入、生产、融资、贸易等领域。为揭示内生可变成本加成复杂的变化规律,本文系统梳理了国际贸易文献关于供求机制及政府政策干预下企业出口成本加成的变化规律,并在此基礎上,综合所有影响因素,概括了封闭状态及贸易自由化下企业出口成本加成的运行机制。研究结论有利于从微观层面上提出推进中国外贸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供求异质性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
不同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同一企业出口到不同目的地的相同产品的成本加成具有显著的差别,成本加成是在供给与需求的相互作用下企业利润最大化决策的结果。
(一)供给异质性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
同一产业内不同企业间存在着技术水平(生产率)、成本和产品质量的差异,这种供给能力的差异是企业竞争优势形成的基础,亦是企业进行差异性出口成本加成定价的重要原因。
1.生产率异质性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
高生产率企业和它的竞争者相比具有成本优势,在给定的临界成本水平下,低价格、高成本加成出口是这类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优选择(Lee et al.,2012)。Melitz(2003)指出,企业出口需要承担额外的贸易成本,高生产率企业更有能力跨越出口门槛生产率水平进入国际市场,因此,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具有更高的生产率水平,有能力在边际成本之上设定更高的成本加成,但是,Melitz(2003)没有解释企业间成本加成的异质性。Crozet et al.(2011)和Kilinc(2017)认为,生产率、产品质量和出口成本加成率之间呈正比关系,高生产率的出口企业往往生产高质量产品,为了保持竞争优势在不同的市场上进行价格歧视,制定差异性的成本加成。
2.成本异质性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
企业出口不仅面临生产成本、进入成本、间接成本等国内成本,还需承担额外的贸易成本,这些成本的变化对企业的出口成本加成定价产生不同的影响。
(1)生产成本异质性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
生产成本主要包括劳动投入成本、融资成本和中间投入成本等,异质性企业贸易文献发现,给定消费者收入水平和需求不变,生产成本的变化对企业出口成本加成定价的影响是不确定的,其方向与大小取决于“成本效应”、“生产率提升效应”和“质量提升效应”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成本效应”角度来看,要素投入和中间投入成本提升直接增加了出口企业的生产成本,在不进行其他行为调整的情况下,出口企业提高价格以获得利润最大化,但增加的成本并没有全部通过价格提升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而是以成本加成降低的方式吸收一部分成本效应(Mayerneis et al.,2016)。从“生产率提升效应”角度来看,劳动投入成本提高、融资成本降低时,出口企业可通过“要素替代效应”、“人力资本投资效应”、“创新效应”、“效率工资效应”等渠道提升生产效率、改进生产技术,进而提高成本加成率水平(Du & Wang, 2019)。从“质量提升效应”角度来看,劳动投入(许明和邓敏,2018)和中间投入(盛斌和陈帅,2017)成本提高、融资成本降低(祝树金等,2019),倒逼企业引进或者自主研发先进技术,提高出口产品质量。而出口产品质量的提高不仅有利于企业品牌附加值的提升,而且可以使得企业在全球价值链体系中赢得更多定价权,进而提升出口成本加成率(诸竹君等,2018)。
(2)进入成本、间接成本异质性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
劳动投入成本、融资成本和中间投入成本均为可变成本,是确定Melitz & Ottaviano(2008)等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中企业边际成本大小的决定因素,而进入成本和间接成本属于沉没成本,是引发企业自选择进入和退出国内外市场的决定因素。降低进入成本鼓励更多的企业进入市场,企业平均生产率由于竞争加剧而提高,有能力收取更高的成本加成。降低间接成本放松了自选择标准,使得生产率低的企业继续存活下来,降低了企业的平均成本加成水平(Jiang et al.,2016)。
(3)贸易成本异质性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
企业扩大出口的活动将面临额外的贸易成本,如运输成本、进口国的政策壁垒成本、汇率成本等,企业进入和退出国际市场的“自选择效应”源自于贸易成本(Bernard et al.,2003),贸易成本的变化进一步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影响企业的出口成本加成定价决策。
现有文献关于运输成本对企业出口成本加成的影响持不同的观点。Lee et al.(2012)认为,不断增加的地理距离和国外市场文化差异将对成本加成产生负向的影响,因此,较少暴露于国外市场的企业收取高成本加成更加合理。Simonovska(2015)则认为,出口商通常对更远距离的运输使用更贵的包装,因此,运输距离对成本加成有正面影响。Bellone et al.(2014)认为,全球竞争对出口企业同时具有“成本加成贬值效应”和“质量提升效用”,全球竞争的质量强化渠道超过了成本加成贬值渠道。因此,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收取更高的成本加成水平。
进口国的贸易自由化措施对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具有正向影响。国外大国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能够减少出口企业的贸易成本,在价格和产品质量不做调整的情况下,提升了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能力(盛丹和王永进,2012;Davide et al., 2020)。若企業通过升级产品质量的方式来应对激烈的竞争,升级反应更大(Ludema & Yu,2016)。
国内外文献普遍认为,汇率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率的变化负向相关,但汇率具有不完全的价格传递性。本币升值时,竞争优势强的企业即使提高出口产品售价,也能保持相当的市场需求和利润,可以将升值的影响大部分甚至全部传递给国外需求者,并不会对其成本加成率产生显著影响(许家云和毛其淋,2016);本币贬值时,竞争优势强的企业即使降低出口产品价格,也不能有效地扩大出口市场份额,会通过提高出口产品价格和成本加成率来获取更多的利润(李艳丽等,2018)。汇率变化对竞争优势弱的企业出口成本加成的影响恰好相反。
3.质量异质性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
基于“自选择效应”理论,出口企业相对于非出口企业生产更高质量的产品,设定更高比率的成本加成。Bellone et al.(2016)从产品质量优势具有“价格提升效应”和“竞争逃离效应”的角度对此进一步进行解释。Rodrigue& Tan(2019)则认为,高质量产品的出口企业获得更高的成本加成率水平是有条件的。当产品质量升级带来的价格上涨幅度大于额外消费的边际成本时,质量改善能够促进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率水平提升。
(二)需求异质性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
给定技术水平、生产成本和产品质量不变,需求偏好强度对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具有正向影响。理论模型构建中常根据效用函数中产品需求价格弹性来间接地识别不可观测的成本加成,而产品需求价格弹性因出口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出口产品的差异性程度和国内外市场的收入差距程度不同而异。如果出口企业相对于国外竞争者具有较高的竞争优势,即出口企业的生产率较高,产品的可替换程度低,出口企业在世界市场上占有更高的市场份额,则国外消费者对该出口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较低,可以设定较高的成本加成比率(高运胜等,2017;尹恒和张子尧,2019)。Martín & Rodríguez(2010)认为,在同质性产品的背景下,产品在国外市场上替代程度更强,即国外市场的需求价格弹性比国内市场更大,因此,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率水平低于非出口企业。Fajgelbaum et al.(2011)认为,差异化产品的生产企业出口成本加成率的高低与目的地市场的收入水平和收入分配密切相关。在一定的条件下,更加富有或者收入分配更加不平等的国家对高质量产品有更高的需求。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需求与其收入水平成正比,低质量产品在贫穷市场具有较低的产品价格弹性,因此能够收取较高的成本加成,高质量产品在富裕市场具有刚性需求和相对较高的成本加成(Auer et al.,2018)。
二、政府政策变动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
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目的在于改善市场竞争环境、扶持本土企业发展,进而扩大本国在国际分工中的贸易利益份额。出口成本加成率是微观层面上衡量一国贸易利得的重要指标,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由于保护对象不同,对企业的出口成本加成定价具有不同的影响。
(一)贸易政策变动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
贸易政策通过调节产品需求、改变市场规模和竞争企业数目作用于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国内外学者主要从产成品贸易自由化、中间产品贸易自由化和出口补贴三个层面进行了研究。产成品关税税率下降增加了一国可获得的产品种类,给企业产品定价施加向下的压力(促进竞争效应),并因此降低了成本加成率(周小琳和王浩明,2014;Asprilla et al.,2019)。中间品关税税率下降,一方面使得企业能够获得更低价格、更多种类和更高质量的中间投入,帮助企业降低边际成本(De Loecker et al.,2016),另一方面,企业可从高技术中间品的进口中获得“技术外溢效应”,进而提升生产率和市场定价能力(Xiang et al.,2017)。当政府采取出口退税政策时,企业更愿意保持出口以换取政府补贴,形成了大量高密度出口企业,这既阻碍了“自选择效应”,又加强了“竞争效应”,出口退税率越高,出口企业收取的成本加成率也就越低,出口企业与非出口企业之间价格的差距也就越大(高翔和黄建忠,2019)。
(二)产业政策变动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
产业政策通过调节产品供给作用于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一些学者认为,只要产业政策能促进企业提高生产率、增加研发投入,就会促进企业成本加成率溢价(Bernard et al.,2003;Hinloopen,2000)。补贴不仅降低了新技术的固定成本,还能通过创新的外溢效应提升企业的生产率水平,降低边际生产成本(Sissoko,2011)。R&D补贴政策迫使无效率的企业退出国内外市场,即补贴提高了企业的平均生产率和平均成本加成率(Haruyama & Zhao,2017)。另外一些学者认为,产业政策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正向影响具有不确定性。一方面,补贴资金的分配过程中存在寻租行为和官僚腐败,扭曲了社会资源的有效配置(顾元媛和沈坤荣,2012),寻租行为对企业成本加成率的负向影响甚至会超过补贴对成本加成率的正向直接影响(任曙明和张静,2013),另一方面,补贴能够改善企业的盈余状况,受补贴企业会丧失改善经营、节约成本的动力(孔东民等,2013),只有当补贴力度小于某临界值时,补贴才能显著地促进企业生产率和成本加成率水平的提高(周小琳等,2015)。
三、结论
综合现有文献关于供求因素、政府政策变动与企业出口成本加成关系的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
(一)企业出口成本加成运行机制
1.封闭状态下企业成本加成运行机制
驱动企业出口成本加成变化的因素众多,但概括起来主要是通过技术水平、成本、产品质量和需求四个渠道发挥作用的。当产品质量同质、消费者对产品需求无差异时,市场完全竞争,价格等于边际成本,企业的最优成本加成为零;技术进步、要素投入成本增加等因素致使企业生产成本变化后,边际成本的变化完全传递给价格,企业的成本加成不变。当产品质量和消费者需求偏好存在差异时,市场结构非完全竞争,企业仅将部分成本传递到价格上,设定高于边际成本的价格水平是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优选择。给定产品质量和消费者需求偏好下,相同临界成本的企业中,高生产率、低要素投入成本的企业生产成本低,企业选择压低价格、提高成本加成的方式销售;当成本上升时,企业提高价格以获得利润最大化,但增加的成本并没有全部通过价格提升的方式转嫁给消费者,而是以成本加成降低的方式吸收一部分成本效应。给定技术水平和要素投入成本下,相同临界成本的企业中,高质量、高需求强度产品的生产企业市场定价能力强,有能力在边际成本之上设定更高的成本加成;收入水平越高、收入分配越不平等的国家,高质量产品生产企业设定的成本加成水平越高。
2.贸易自由化下企业出口成本加成运行机制
对外开放后,贸易成本、市场规模、竞争企业数目的变化通过“自选择效应”、“出口学习效应”、“竞争效应”和“创新效应”对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定价行为产生影响:首先,企业出口遵循“自选择效应”机制,为了弥补额外的贸易成本,出口企业在国外市场制定比国内市场更高的成本加成。其次,贸易自由化加剧了市场竞争程度,导致企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成本边界下降,给企业施加降低价格和成本加成的压力,产生“竞争效应”。再者,激烈的竞争促使企业加大研发投入,通过“创新效应”推动企业提升价格和成本加成。最后,企业因进入国际市场,更广泛地直面来自于进口商或者竞争对手的知识外溢,可以通过“从出口中学”获得额外的生产率水平提升,研发投资力度加大和规模经济效应的实现进一步强化了“出口学习效应”,从而间接地促进企业出口成本加成率溢价。具有生产率优势(劣势)和产品质量优势(劣势)的企业,贸易自由化的“自选择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创新效应”之和大于(小于)“竞争效应”,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率提高(下降)。
(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企业出口成本加成的政策导向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水平、出口成本加成运行机制存在显著的差异,各国政府相关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着力点及实施效果截然相反。发达国家存在众多垄断企业,市场力量通过施加价格成本加成,推动价格高于边际成本,限制了生产,并引发无谓损失。发达国家贸易政策的相关文献从成本加成代表市场势力的角度出发,集中于关注产业平均成本加成下降所衡量的贸易自由化的“促进竞争效应”。发展中国家出口企业的成本加成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企业出口存在“自选择效应”扭曲、“出口学习效应”和“创新效应”不足、“竞争效应”过度的现象,贸易自由化进一步加剧了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的差距。因此,发展中国家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的相关文献从成本加成代表贸易利得的角度出发,集中于关注如何充分发挥贸易自由化的“自选择效应”、“出口学习效应”和“创新效应”,推动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率溢价。在中国经济新常态下,出口企业面临着外部需求低迷、传统要素成本优势丧失、新的竞争优势尚未形成、发达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双头挤压”的严峻形势。外贸需求侧在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更有必要,而调整外贸结构、推动出口企业成本加成率溢價无疑是外贸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最终目标。
(作者单位:东北电力大学经济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