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沈阳与安徽及主要副省级城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比较分析

2021-02-28李春华邹华刘惠生秦浩

辽宁经济 2021年9期
关键词:实体经济安徽沈阳

李春华 邹华 刘惠生 秦浩

〔内容提要〕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成熟稳健的实体经济是最大的就业容纳器和创新驱动器,对经济社会稳定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系统梳理了沈阳现有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并深入剖析了沈阳与安徽政策的异同点,得出沈阳在政策文件层次、透明度、聚集度、重大创新布局等方面与安徽存在差距,但在人才引进与培育培训、小微企业奖补等方面明显优于安徽。同时,本文也将沈阳与安徽及主要副省级城市的相关政策进行了详细的比较分析。基于分析结果,本文提出了出台沈阳市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清单、补齐沈阳市支持实体经济的短板、填补沈阳市支持实体经济的空白点等方面的具体对策建议。

〔关键词〕实体经济 政策 安徽 沈阳

实体经济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战略支撑,主要包括农业、制造业、能源、交通运输、邮电、建筑等物质生产活动。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是面向实体经济,从中央到地方出台的各个层级、各个方面相关政策组合,政策交叉性强,覆盖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等各个行业及其细分领域。2021年4月,安徽省“四送一服”办(送发展理念、送支持政策、送创新项目、送生产要素、服务实体经济)依据近年来安徽省印发的支持实体经济相关政策文件,编拟了《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清单》。我们对2015年以来沈阳市出台的相关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政策进行了系统梳理,并与安徽省及相关副省级城市进行了对比分析。

一、沈阳市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总体情况

通过对2015年以来沈阳市委、市政府、各部门出台的现行依然有效的文件进行系统梳理和分类,支持实体经济政策主要包涵支持科技创新政策、财政支持政策、公共服务支撑政策等方面,除市委、市政府和各部门发布的文件外,还有部分文件是执行国家、辽宁省的财政及公共政策。

沈阳市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涵盖多个重点支持方向。其中科技创新政策重点支持创新人才、重大创新布局、科技服务、新兴产业等领域;财政支持政策重点支持电子商务、金融及保险、税费减免、人才引进培育等方面;公共服务支持政策重点支持营商环境提升、养老服务与社区服务、减负增效等领域。

二、安徽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总体情况

(一)基本概况

2019年以来,安徽省持续滚动推出《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政策清单》。最新一期是2021年4月版,包括3个部分共241条(其中支持科技创新政策103条;财政奖补支持政策69条;公共服务支撑政策69条),分别出自2018年以来以省委、省政府及部门文件印发的政策文件。

(二)政策类型及重点支持方向

科技创新政策支持方面。重点包涵支持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引进高层次人才、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兴产业、5G發展、数字经济、线上经济、科技成果转化等支持方向。

财政奖补支持政策方面。重点包涵支持人工智能产业、招商引资、减负增效、灵活就业、农村电商、全域旅游、现代服务业、跨境电商等支持方向。

公共服务支撑政策方面。重点包涵支持装配式建筑产业、有效利用外资、养老服务、特色小镇、降低企业成本、农产品加工业、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仿制药供应、“证照分离”改革、营商环境提升、公租房等支持方向。

三、沈阳与安徽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内容对比分析

(一)安徽政策优势

1.文件层级高。安徽2021年4月版政策清单共241项,其中以省委或省政府文件发布约占90%左右,以部门文件印发占比10%左右。

2.政策透明度高。安徽支持实体经济政策都在政府网站公开发布,明确负责部门,易查询,有解读,并且滚动接续推出,方便企业了解掌握。

3.政策聚焦度高。安徽支持政策重点突出,特别是对科技战略布局、数字经济(含5G发展)、新兴产业、人才、营商环境、税费减免、降本增效、就业等方面支持力度较大。同时支持的领域更细分,对线上经济、招商引资、小微企业、特色小镇、军民融合发展等方面都有具体的支持政策。

4.在重大创新布局方面支持力度强。主要表现在:一是盯准国家重点实验室、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及科技创新中心、“卡脖子”技术等的战略型布局,方向性明确,财税支持力度大。二是从平台建设、人才培养、产学研深度融合、科创成果转化等方面支持科创型企业。三是面向标志性重大项目、关键核心技术产出,建立“一事一议”的针对性激励机制。四是鼓励大院大所在省内开展的交流合作,大力支持科技企业孵化器,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活动。五是强调创新联合体对于中小企业发展的带动。

5.对数字经济发展支持力度大。5G发展方面,着重在技术研发、配套产业、创新产品应用、研发平台等方面给予支持。一是对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等科技计划项目单位,给予支持;二是鼓励5G配套产业发展,给予奖补;三是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设5G研发机构,并进行补助;四是对5G相关业务收入突破一定数额的企业给予奖励;五是着重壮大5G基础材料及元器件企业发展,鼓励搭建5G技术开发、合作平台,给予补助。数字经济发展方面,着重对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国家级试点示范企业(项目)、国家级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创新项目、国家级智慧健康养老应用示范企业等给予资金奖补。

6.对新兴产业发展支持力度大。安徽集中对机器人、人工智能、现代医药、新材料等产业进行支持,支持政策数量多,方向集中。重点对新兴产业在建项目、引进领军企业投资、高端产品、企业研发等方面给予奖补和资金支持。

(二)两地政策相似点

1.都重视创新主体培育。安徽侧重于对于科技型初创企业的支持。沈阳侧重于对高新技术企业、小微企业的支持,体现在:一是建立沈阳市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库,对首次入库的企业,通过市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科技创新券政策进行奖励补助;二是通过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和研发费用后补助政策,引导高新技术企业加大研发投入;三是对成功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小微企业给予一次性奖补;四是大力扶持安全产业发展,加快培育安全产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给予税费减免;五是对小微企业获得授权的每件发明专利给予一次性奖励,每件实用新型专利给予一次性奖励等。

2.都注重加强对现代物流与电子商务方面政策支持。安徽突出多领域特征。重点对跨境电子商务网购、线上综合服务平台、多式联运、跨境电子商务线上公共服务平台等予以支持。沈阳更加重视跨境物流,重点对冷藏保鲜仓储设施、海外仓建设、高层次的电子商务园区、电商产业园区和电商示范企业发展、市“菜篮子”生产保供基地企业、邮政快递行业、跨境电商平台及配套企业利用航空运输、仓储和装卸配套设备设施等给予资金扶持。

3.都注重支持营商环境建设。沈阳全力打造办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竞争力强、生态宜居的营商环境。重点在实施简政放权、推进“放管服”改革、行政“一网通办”、实行“多证合一”、实现“一次告知、一表申请、一窗受理、一次办好”的套餐式服务、开展“证照分离”改革全覆盖试点、压缩办结业务办理时限、实施“清单制+告知承诺制”改革、压减合并工程项目办电环节等方面加大力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安徽注重打造全国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投资环境最优、市场主体和群众获得感最强的‘四最’营商环境。成立安徽省创优“四最”营商环境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重点在涉企经营许可、实行告知承诺、推进涉企证照“1+N”办理、提供全流程“一门、一网、一次”服务、压缩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审批时限、精简权责清单、企业注销程序、实行一网通办政策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

(三)沈阳政策优势

1.注重在人才引进、培育、培训等方面进行政策支持。沈阳市从2015年实施“盛京人才”战略以来,出台了多项吸引各类专业人才、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涉及高端外国专家、紧缺人才、高层次人才、军事科研人才等。从政策力度和数量上都优于安徽,主要包括给予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核心成果转化、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创新创业团队、“两院院士”、国家领军人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人才等给予资助和奖励。

2.注重对小微企业进行奖补。沈阳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奖补主要集中在小微企业担保、政府性担保机构、引导贷款向小微企业倾斜、中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招用登记失业的高校毕业生等领域。安徽支持小微企业发展的奖补政策只有2项,支持方向和力度相对有限。

四、重点城市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比较

(一)北京、上海等综合型特大城市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特点

北京、上海等综合型特大城市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特别注重对创新能级提升的政策支持。

1.科技计划与经费类政策。北京政策聚焦于赋予鼓励和放权,使科研机构和人员有更大的自主权。上海政策具有精确性,主要以研发活动后补助方式推动创新积极性。

2.科技平臺与创新基地类政策。北京政策重点聚焦以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为主的科技创新基地。上海政策聚焦于整合科技资源,做好成果转化,支持本市创新创业载体落实“减免企业房屋租金”。

3.科技人才类政策。北京政策以“四个中心”战略定位和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为核心,满足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需求。上海政策特点为完备性与多样性持续增强,“培养本土人才”和“引进外来人才”并重。

4.科技金融类政策。北京政策聚焦于推动金融科技底层技术创新和应用等方面。上海政策集中于多元化信贷服务体系创新。

(二)合肥、武汉、南京等重点城市支持实体经济政策分领域比较

1.研发补贴政策方面。合肥在研发补贴方面更强调做深政策更新迭代,组成合肥“4.0版”政策。这些政策更加突出亲民、简洁、高效等特征,主要聚焦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设立专项资金,采取基金、金融创新产品、“借转补”、事后奖补等方式。

武汉的研发补贴政策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创新型(试点)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等给予重点支持。

重庆在研发补贴方面实施更加精准的政策“包”,注重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支柱产业发展,推动科技型企业入库,重点支持企业在产品研发过程中所需的研究开发、科技咨询、检验检测等科技服务。同时将闲置在高校院所内的公共科技资源充分盘活利用起来。

成都主要集中三个维度实施研发补贴政策。首先,首次出台研发准备金奖补政策,与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挂钩,实现了财政奖补政策和税收优惠政策的互动,重点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和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科研梯度培育工作的开展。其次,全链条支持企业研发创新,对企业研发创新实行全链条支持,构建成都市支持重点产业技术研发的项目体系。最后,出台建设四类科技创新平台的政策利好。政策支持以产业功能区为载体,构筑都市“知识创新类+技术创新类+创新服务类”的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与成都市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计划呼应,有利于激发科技型企业创新活力。

深圳研发补贴政策涵盖领域丰富。通过专项资金支持新兴产业领域,加大初创企业扶持补贴力度,支持中小微企业向服务机构购买科技服务;同时对于科创平台建设、产业转型发展、管理服务支持、空间资源配置等方面给予扶持。

杭州研发补贴政策主要聚焦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建设。从数量、结构、能力等方面推动高新技术领域、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和发展信息经济“一号工程”发展,增强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国家重点扶持“先进制造与自动化”领域高新技术企业核心竞争力。

南京研发补贴政策着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加快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度培育创新型领军企业,重点打造人工智能、集成电路、新能源汽车等产业地标集群。

相比而言,沈阳研发补贴政策主要结合现有基础,注重对于传统产业结构升级、创新创业、示范性项目等领域研发的支持,对于数字经济、5G等新兴产业以及机器人等的研发支持目前需加强;对于颠覆性技术创新方面的补贴数额、产业专项补贴政策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的支持政策仍需进一步细化、精准。

2.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方面。合肥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更注重平台布局的“加速跑”。注重发挥金融机构力量,加速布局平台转化机制,强调激发科研人员积极性,全面发挥科研院所、高校、人才等科技创新资源作用,构建转化服务体系,突破企研信息“不对称”瓶颈。

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政策强调“大学+”的组合拳。深入探索“大学+”发展新模式,构建“大学——产业——市场——政府”四位一体的创新生态系统,积极推动企业、工业技术研究院将高校、科研院所研究开发的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围绕一批新兴产业和优势学科,推动企业与高校院所合作,创建工业技术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研发中心、产业技术创新联盟、新型孵化器、创新创业街区、环大学创新带、小微科创园等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平台。

重庆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着重下放科技成果处置权,着力提高科技人员奖励标准。鼓励研发机构、高等院校设立一定比例的流动岗位,通过产学研合作平台、实施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等方式,吸引企业科技人才兼职。此外,科技人员可以采取在职创业、离岗创业、项目合作、挂职或者兼职等方式,从事科技成果转化活动。

深圳科技成果转化聚焦全链条发展。以区域合作和全球链接为路径,以全球创新服务资源空间集聚和信息集成为支撑,探究不同主体科技成果转化模式,进一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服务经济发展,实现全过程的创新生态链接。

杭州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突出释放“人才红利”的特点。围绕杭州市重点发展领域,将好的项目和人才引进来,促使专利成果走向市场;以科技产业化为主要任务,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的技术转移服务机构和高校技术转移中心,支持其开展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产业化服务。

相比而言,沈阳科技成果转化政策的多元化特征明显,涉及建立高效的科技成果转化机制、促进产学研协同开展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建设科技成果中试与产业化载体、建立多元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融资渠道等。与合肥、武汉、深圳、杭州对比,政策精准性需进一步提升。

3.产业基金扶持政策方面。合肥产业基金扶持政策特点为整体性。按照“全面整合、高度聚焦”要求,将市财政扶持产业发展各项政策资金和目标任务全面统筹整合,每年统筹市财政百亿规模资金,聚焦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持续发力,牵引各产业沿高质量发展快车道加速前行。

武汉产业基金扶持政策聚焦天使基金形成“1+N”政策体系。以更详实的举措扶持天使投资人,建立健全引导基金+天使投资的模式,联合天使投资和社会资金设立产业投资基金,通过领投、跟投等方式强化对天使投资的定向支持。

重庆产业基金扶持政策特点为构建专项基金群。聚焦多领域构建多层次专项基金群,瞄准全市产业结构特点和改革方向,与重庆三次产业结构相匹配,投资领域覆盖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科技、文化和旅游等六大产业的专项基金群。

成都产业基金扶持政策特点为营造产业基金扶持生态圈。设立1000亿规模的成都产业基金,构建财政资金引导投资机构和社会资本系统联动机制,发挥财政资金杠杆作用。提高企业直接融资能力,运用产业引导基金,促进创业投资、股权投资、产业投资和并购重组等各类基金支持新经济发展。鼓励和推动各类创新平台为有创新需求的企业和人才提供服务,营造“独角兽”企业发展生态圈。

南京产业基金扶持政策更加精准。以市场化方式为主运作,下设“产业发展基金”和“城市建设发展基金”,旨在通过市场化方式,充分发挥政府投资基金的引导、激励和杠杆作用,吸引社会资本及专业机构积极参与,促进产业导入、结构升级、创新发展,积极培植税源,创造和扩大就业机会,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推动南京市产业转型升级和实体经济发展。

深圳产业基金扶持政策聚焦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绿色低碳、生物医药、数字经济、新材料、海洋经济等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引导全社会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推动在前沿领域取得原始创新突破的基础研究学科布局项目,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加强合作,促进产业高端发展,拓展金融支持手段,提升产业配套服务能力。

杭州产业基金扶持政策聚焦转型升级。更加凸显基金在引导社会力量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面作用。重点投资对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明显带动作用的重大创新项目和创新型企业,科创板重点培育企业,以及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等创业早期的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沈阳产业基金扶持政策聚焦点为私募基金。相继设立了集成电路基金、中德产业投资基金、景秀源环保基金和沈阳经济区基金等专项基金。围绕“搭建金融服务平台,提供专业创新服务,汇集多方优质资源,助力沈阳经济发展”目標,设立了新兴产业发展基金。但在5G产业、新兴产业及配套、数字产业等方面的支持力度还需加强。

4.降本增效支持政策方面。合肥降本增效政策特点为“瘦身健体”。集中优势发展主业,推动企业退出不具竞争优势的非主业,推动资金、技术、人才等各类资源向主业集中,努力做强做优做大一批主业突出、结构合理、核心竞争力强的市属企业。加大一般性管理费用和非生产性开支压降力度,严控“两金”规模,加强企业内部管理,不断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加快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全面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尽快完成在肥央企、省企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

武汉降本增效政策聚焦灵活用工平台。从减轻企业负担、强化金融支持、支持企业成长、保障企业用工、优化提升服务等5个方面,利用网络大数据,将企业的需求通过任务的形式发布出来,个人通过灵活用工平台承接任务来完成企业需求,并且取得属于自己的经营所得。

重庆降本增效政策特点为多元化“组合拳”。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担保抵押重组成本、用工成本、用能用地物流成本等8个方面着力,打出了降本增效的“组合拳”,助力实体经济企业轻装上阵。

成都降本增效政策聚焦科技手段实现降本增效提质。注重利用政策发展硬科技实现降本增效。充分发挥生命科技、航空航天、智能制造等领域优势,结合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达到降本增效的效果。利用市场端的应用需求反推科技研发,加速关键技术成果的转化应用,真正实现“技术普众”。

南京降本增效政策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深化增值税改革是南京实施更大规模减税降费的“重头戏”,加快整合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和应用链,不断推进技术革新和转型升级,实现产业链向价值链中高端迈进,推动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深圳降本增效政策特点为大力降低资源要素成本。从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稳定工业用房价格、稳定用工成本、控制用能成本四项措施入手,探索设立市属征信服务平台,建设国际领先的企业征信服务平台。对征信评分良好的企业,由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信用贷款提供支持,打造低成本、高效、多样化的融资环境。并通过加快建设工业保障房、以市场化方式合理配置劳动力资源、优化企业获得水电气营商环境等方式降低企业成本。

杭州降本增效政策聚焦降成本、减负担、去产能政策“组合拳”。建立健全“四张清单一张网”,巩固“五证合一、一照一码”改革成果,推进“零土地”技改,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费负担,着力降低企业生产要素成本,推进去产能工作和企业提质增效,支持骨干企业带动产业链或配套体系发展。

沈阳降本增效政策特点为精益管理。除了注重“放管服”改革,“一网通办”、“一窗受理”以及简化道路运输物流企业年审制度,实施货运挂车免综合性能检测,免除强制二级维护保养制度等政策以外,依托国资平台与国内知名精益管理培训机构,以股权投资方式组建了精益管理培训和咨询专业公司。在沈鼓集团、富创公司建设了国内最先进的精益管理研修基地并给予资金补贴支持等。

5.人才保障政策方面。合肥人才政策特点为“稳岗引才”,聚焦主导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对重点产业人才提高了补贴标准,取消了落户限制,降低了享受政策的门槛。加大稳岗力度,引导人才稳定就业,支持柔性引才,促进企业技术合作。

武汉人才政策特点是大力推行“人才公寓”。实行4大落户举措留住人才,为大学生提供租赁补贴,出台长租公寓、共有产权房开发建设管理实施办法,修订武汉市人才住房保障管理办法,及时向社会公布长租公寓、共有产权房新增房源,定期公布人才承租长租公寓、购买共有产权房情况,积极降低人才生活成本。每年拿出专项资金用于人才开发。对于留汉大学生,武汉将作为优秀青年人才予以培养。

重庆人才政策特点为“塔尖”和“塔基”相结合。在集聚“塔尖”人才方面,以搭平台、建团队、促转化、强激励为主,鼓励优秀科学家在重庆开展科技创新。在集聚“塔基”人才方面,从科研项目、创业融资、待遇等维度予以支持,激发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动力。围绕安家资助、项目支持、岗位津贴、科研经费、金融扶持、成果激励等方式集成奖补,大力营造“近悦远来”人才生态。

成都人才政策特点为涉及领域数量最多。提出了优化人才落户制度、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立蓉城人才绿卡制度、开展全民技术技能免费培训等多条具体措施。针对高层次人才、急需紧缺人才、青年人才、高技能人才等不同人才群体构建体系、分类施策。

深圳人才政策特点为“人才安居”。创新和完善人才住房制度顶层设计,加大人才住房供应力度,建立健全人才住房工作保障机制,缓解深圳人才住房困难,改善人才居住条件,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实现人才住房与基本保障性住房并轨运行,调动各方建设筹集人才住房的积极性,建立人才住房“全市一盘棋”机制,企事业单位可利用自有用地和自筹资金建设人才住房。

杭州突出构建人才政策生态。一是系统性比较强。设定1个总政策、若干个操作细则,形成了“1+X”政策体系。二是精准度比较高。内容涵盖了人才最关心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工作和生活等方面问题。三是创新性比较强。推进人才政策一体化,新政策标准提升、载体创新、方式完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四是体现市场化的要求。新政策特别注重市场化导向,进一步调动中介机构积极性,引导社会资本投资人才创办的企业和项目。

五、沈阳市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出台沈阳市支持实体经济政策清单

1.滚动出台政策清单,明确责任主体。对近年来我市相继出台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进行系统梳理,形成《政策清单》,每年滚动更新,明确责任主体,集中发布。各政策实施部门及时跟进做好政策解读工作,制定实施细则,为企业获取政策支持提供帮助,确保政策兑现。

2.积极提升支持实体经济政策的层次。加大以市委、市政府文件层面出台的政策支持,提升政策层级和效力。聚焦5G、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以及包括国家实验室、区域大科学中心在内的重大创新布局,大力提升政策支持对象的层次。同时注重提升政策的精准性、针对性、透明度和经济成效性。

(二)补齐沈阳市支持实体经济的短板

1.加大对5G、数字经济等新兴产业政策支持力度。加快制定5G战略布局方案,出台5G产业发展资金支持和财政奖补等专项政策,提升对数字经济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区域性的有关机器人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专项支持政策及细则。优化调整有关生物医药的支持政策,尽快出台先进材料发展的支持政策。

2.加大对高水平人才、团队的支持力度。积极推动“人才+项目+基地”一体化模式的实施,设立高端人才创新专项政策。聚焦重大项目科技攻关、前瞻前沿性工程项目的开发等,设立重点产业领域创新团队建设专项政策。加强工程化短缺人才引育政策的支持力度。

3.加强科技计划专项政策的引导作用。对标安徽,进一步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力度,重点强化科技计划专项政策的引领和示范能力。具体包括围绕沈阳市“五型经济”布局重点企业技术研发体系,设置重大科学研究、高水平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奖励性补助等专项。推进企业创新主体培育专项,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研究出台一系列支持性意见或实施方案,支持培育科创型中小企业、科技小巨人企业、瞪羚独角兽企业的快速发展,在政策方面予以重点倾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协同创新,设置产业技术研究院、协同创新中心、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盟、重大创新资源引进、重大科技创新活动、科技智库建设等專项。

4.加强对于政策效益的跟踪与统计。对政策执行情况进行过程管理、跟踪及事中事后评价,加快政策落实效果跟踪体系建设。设置科学合理的政策绩效指标、标准和评价方法。重视政策效益评价专业队伍建设,关注政策效益跟踪与统计人员专业素质以及专家团队建设。

5.加大对重大攻关、重大转化、重大人才等领域的项目集中投入。优化科技计划资源配置,集中财力加强重大攻关、重大转化、重大人才项目建设,强优補短,对重大攻关、重大转化、重大人才等领域的项目加大奖补力度,加大研发经费投入。强化协同创新,开通投资项目审批“绿色通道”等,建设高水平创新研发平台。

6.加强政策实施过程中对重点企业的过程服务。针对实体经济发展以及政务服务需要,制定实用性强、适用性高的服务体系,扩展服务范围,提高对重点企业、重点项目的过程服务效率,提升政策实施过程中的服务质量。

(三)填补沈阳市支持实体经济的空白点

1.加快制定出台对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支持政策。一是尽快出台支持沈阳材料科学国家研究中心、师昌绪先进材料创新中心、中科院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创新研究院、国家机器人创新中心、国家燃气轮机重大科研平台5大国家级重大科技创新平台的专项政策及细则。二是加快制定出台对高能射线多束源材料多维成像分析测试装置、超大型深部工程灾害物理模拟试验装置、工业智脑与边缘计算大科学装置、高端轴承全生命周期研究评价设施4大重大科学装置落地建设的专项支持政策。三是强化并完善流程工业综合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端装备轻合金铸造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机器人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全断面掘进机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农药创制与开发国家重点实验室、玉米生物育种国家重点实验室7大现有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政策,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2.增加支持“老、原、新”产业链发展政策。面向“老、原、新”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出台支持产业链发展专项政策,并针对重点产业链出台相关专项细则,主要包括面向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首台套奖补细则、面向机器人产业链的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和产业基地建设奖补细则、面向航空产业链的重大研发攻关和产业化奖补细则、面向现代农业深加工产业链的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及科技人才应用奖补细则、面向机床及功能部件产业链的高端智能装备发展的奖补细则等。

(作者单位:1.3.沈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4.沈阳工业大学)

猜你喜欢

实体经济安徽沈阳
最小和最大
Women in Dilemma—Analysis of Janie’s frustrations in Their Eyes Were Watching God
what should overseas company do to survive in China?
电商发展过快的成因及对经济的影响
虚拟资本理论发展探究
浅谈我国实体经济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国实体经济在金融支撑下的重要意义
2012年高考安徽压轴题的困惑与探索
看中国·在安徽
水乡安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