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科学教学实施环境教育的理论探索
2021-02-28戴素珍
戴素珍
【摘要】随着素质教育的逐步深入,教师不仅要重视学生自身的知识教育和思想教育,更需要通过知识教育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科学教学课程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与我们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初中科学教育中的环境教育从教育理论的角度,结合教学实践进行了探讨。初中教师必须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应用环境知识的能力和解决生态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促进提高中学环境教育的相关性和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科学;环境教育;科学教学
引言:新课程模式明确指出,科学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学生积极开拓科学精神,积极开拓自然开发精神,理解生态。环境科学和人文环境都需要学生认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可见环境科学是环保教学的主要阵地之一。因此中学环保教学计划应该尤其重视培养学生的环境意识,同时也要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环保的实际操作技能。在初中科学教育中,教师应逐步渗透环境教育,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形成良好的环境保护习惯,以促进环境保护事业发展。
一、初中環境教育存在的问题
1、缺乏单独设计的环境教育课程
初中的课程设计一般来说,语文、数学和英语的课时最多,生物学、化学、历史、政治、体育等科目则相对较少,不管私立学校还是公立学校,都缺乏学生自主设计的环境教学课程,环境教学也仅仅通过课堂渗透的模式而存在。中学校园环境教学不足的主要因素是,不注重校园环境教学。由于考试成绩是通过应试教育评价的惟一依据,在小学到初高中的所有教学科目中,都没有对环境教学实行过课程评估,导致中学生对环境保护知识了解匮乏。从长远来看,目前的初中教育模式肯定会对环境保护产生一定的影响。
2、课程渗透环境教育明显不足
教师受到学校条件、教学任务和考试内容的限制和影响,无法在学习过程中渗透较多的环境教育。在课程中设置与环境保护有关的情节内容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科目学习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而目前,教师并没有有效地发挥环境知识的整合,各科课程中也没有充分重视环境教育的功能与作用。由于应试教育的背景,教师只注重学生书面知识的教学,忽视思想、情感和学生能力的培养。另外,初中的课程中没有具体的环境教育标准。因此,如何将环境教育渗透到初中课程教学中是教师们该思考的问题。
3、环境教育的课外途径和方式缺乏多样性
学校有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和环境教育的手段有两种类型的课外教育方式。但目前很多学校没有开展实际的课外环境教育活动和宣传。因此,课外环境教育的方式很少。造成这种现象这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客观条件的局限性。由于资金短缺,无法通过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开展环境教育。学校中设备陈旧,缺乏及时维修和翻新的资金,导致学生没有空间或工具进行课外活动。二是初中教师的环境知识不丰富,教育任务重。他们缺乏学习环境教育的主动性,没有时间宣传环境保护知识和组织各种课外环保活动。
二、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的实践策略
1、结合生活实际,渗透环保意识
环境学习可以根据周围环境的真实生活,通过一些微妙的生活体验来完成,让学生感受到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从而渗透环境保护意识。在中学的环境教育计划中,涉及到大气、水、地球、生物等能源等方面的知识,所以知识的范围比较广,由于认知思维发展的局限性,许多初中生对学习环境教育课程知识的内容会觉得有点枯燥乏味,学习的热情不会很高,限制学生学习环保的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内容的科学介绍和设计,尽量引入新的教学模式,吸收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有趣和实用的内容吸引学生的关注,激发学生对环保的深刻理解。可以结合生活中的热点环境问题让学生讨论,例如,无磷洗衣粉相对于普通洗衣粉的优势是什么?你周围有很多白色污染吗?我们怎样才能减少报纸上的污染?让学生讨论生活中的这些实际问题,这不仅培养学生的环保精神,也锻炼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环境情感,激发环保热情
中学是学生建立价值观和情感关系的关键阶段,在教学中,老师们可以利用良好的情感渗透能力来培育学生保护自然环境的情感,通过培育学生的责任心激发积极性。因此,当老师在介绍关于“生态平衡”的有关知识时,就可利用多媒体给学生介绍一些自然环境,如树林和草原,而借助这种影像,学生就能够看到人与自然之间的和平发展理念,使学生保持对自然的好奇,让科学课起到环保教育的作用。环境教育与中学生的现实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师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环境意识和习惯,培养正确的环保行为和思维能力。初中环境教育势在必行,教育教学强调“学以致用”,所以需要积极建立教育内容与生活实际应用的有机关系,使学生能够发展学习的能力。
3、通过科学实践,锻炼环保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进行实践教学,让学生自主设计环保装置,自觉宣传环保意识,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能力。例如,生活垃圾、固体废物处理,对学生进行生活垃圾分类培训,空气测定粉尘、大气二氧化碳含量,向学生通报大气环境等。通过一些实用的科学实践,让学生提高对环境污染的认识。在中学环境教育中,虽然教材的内容比较有限但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实践可能具有广泛的覆盖,实践能力作为培养学生正确运用专业知识和处理环保问题的一种能力,促进学生环保实验与探究精神的养成,使学生对环保意识与社会责任之间的重要性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所以教师们在教授科学理论知识课程的同时,也要有针对性的设计与环境问题和主题有关的社会实际教学活动,以做到科学理论教育和社会实际教学的有效融合,从而提高学生环境实际的创新能力。
结束语:在初中科学教学中实施环境教育,学生对环境问题和科学的正确理解,不仅仅是科学和教育课程新改革,也是社会的一项主要任务,必须实现可持续发展。环境教育的意义已经超越教学本身,必须加强环境教育。教师不仅要充分利用自然科学的优势,还要注意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横向联系和渗透,引导学生全面掌握环境知识,解决环境问题,掌握环境保护技能。
参考文献:
[1]程茂凤,任山章.初中科学教师渗透科学本质观的课堂观察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01:161-163.
[2]孙彦斐,唐晓岚.环境教育课程的理路重构与实践策略[J].南京社会科学,2021,03:157-163+180.
[3]陈祎琬.生态文明视域中的环境教育制度探析[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2002:156-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