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道书院

2021-02-28阿赛

文学港 2021年12期
关键词:阿玲婆婆妈妈

阿赛

1926年,中华民国十五年。

立秋过后,一早一晚凉下来了,天黑得早了,夜也长了。阿玲一家吃夜饭比较早,吃完夜饭收拾好饭桌和灶头,天光还没有收尽,妈妈坐在过道薄暗的幽光里,和阿玲聊起来。

一个酷暑季节,闺房里的针线活只能是纳纳鞋底、织织带子、搓搓麻线,午后有点困倦时就洗把脸洗净手念经。现在,阿玲趁着还有点光亮,手里赶着的是一件绿白柳条家常布衫的盘扣,用绿布裁成布条,卷布条缝合成一根根的布梗子,一条条一尺来长的布梗子还要盘成琵琶结的纽子和纽襻。妈妈说:“六月里汗出淌漓,只能做一些粗的针线活,等到天气再凉落来一点,就可以把绣花绷子拿出来了。五月里收起来的绷子上,桌围才绣了一半吧?还有一幅帐沿没有绣,你自己选的帐沿上的花样子好看是好看,只怕是白缎子上绣彩绣,不能沾上一点点汗渍子。”

妈妈说:“他们家人少,给太婆、阿公、阿婆和新郎倌做鞋子,不用费很多工夫,就几双鞋和靴,鞋底都已经纳好了,裱褙剪裁好鞋面,缝合好鞋面上的梁和后跟,就可以送到朝北街河台上的高升鞋铺,让皮匠把鞋子靴子拄好楦好。”

妈妈说:“要拣一个日子把裁缝请到家里来,还有几套冬衣,要翻丝绵棉袄,把嫁衣里的红缎袄和百褶裙合着你的身子量好了尺寸做出来,这个得紧着点时间。很多事情,千头万绪,宁可早点备办好。”

娘说一阵,阿玲就嗯一声,这是娘在给女儿说备办嫁妆的事情,做女儿的不作兴随意插嘴提要求,反正娘都是一心为女儿好,做女儿的顺应着听娘的吩咐就是了。

阿玲本来是前年十八岁要出嫁的,女儿嫁妆里那么多的木器,盆、桶、箱、柜,早就在爹在世的时候备办好了,方形的箱柜桌凳,是请木匠来堂前做了两个多月,箱柜上有精美的嵌骨花纹。圆形的盆桶,是请箍桶匠来家里做了一个多月。所有打制好的木器,放置一段时间后,又请漆匠来油漆。漆匠进门的几天时间里,先用砂皮一道道地打磨木器的表面,尤其是橱柜桌凳的正面。箱柜、盆桶,是漆成明艳又沉郁的朱红色,红漆里调进了朱砂。一幢幢橱箱,框体油金黄里带点红的颜色,门扇和抽屉面中间那一块是比较沉暗一点的荸荠红。长条凳用金红亮漆,凳面用金汁描金色花朵和藤蔓。一套大大小小的套盆都是通体的朱红色。偏偏是放在马桶箱里的马桶,本来并没有露出来的机会,却是在荸荠红的底色上,画上精细的竖条描金鱼藻花纹,连马桶盖上都画了描金的一圈串枝莲。隔壁婶子、嫂子她们看见了,都说这些木器真是好看。

绸布店的张总管宝爱这个乖巧能干的大女儿,又是和好友结成亲家,也喜爱那个小郎倌,知道女儿嫁给他们家独子以后是当家媳妇,所以给女儿备办嫁妆真真是不吝钱财。

阿玲出生于清光绪三十三年的六月里,丁未年,属羊,今年二十岁了,十月份就要出嫁。这个年纪出嫁,在族里的姑娘堆里算是晚了两三年,和她同年相帮的姐妹淘都在这两三年里先后出嫁了。

阿玲之所以出嫁晚,是因为三年前父亲突然去世。

三年前的一家五口人,本来正是丰足和美的,他们一家就在镇街附近,一座八柱桥一头搭着朝北街,一头就在张姓十房边,阿玲是十房里的一个姑娘。

父亲在镇街的绸布店里做总管,每天勤勤谨谨地在店里总管着账务,与四乡八村的门头人家有着长期稳定的友好生意往来。除了一年三节的收账,也会在立夏前或重阳后,让伙计挑着应季的纱罗细布或丝绵锦缎等去墙门人家,让大院子里的女眷挑选料制作夏季短袄衫裤或秋冬长衫夹袄。精明干练的张总管把一应外务处理得妥帖周全,妻子和儿女都被守护得无忧无虑。

妈妈是一个白皙美丽的四十来岁的女子,一双巧手对付一应家务游刃有余,一日三顿把厨顿之余,有闲心闲暇做自己喜爱的大裁小剪描花绣朵。她剪的红纸花,是周边邻舍隔壁人家时时相求的,可以放在节礼担子的礼物上增添喜气,雪白米馒头上贴一朵喜上眉梢、松花黄的金团堆上放一方红双喜、硕大的油包堆最上面放一个红团寿……洋洋喜气立即就被渲染出来了。族里的姑娘备嫁,那些描花样子和绣花配色,总是来求这个婶子挑选和修改。隔壁小婶子要给娘家爹爹做一双靴尖挖如意云头的靴子,内衬大红薄呢里子,黑色呢子上的如意云头必然要劳烦这个伯阿姆来开挖,她挖出来的如意云头看起来就是舒卷婉转的好看,别人挖的就是要呆一点粗一点,不知道哪里差着这一点点。

家里的大女儿已经十七岁了,温柔娴静。爹娘喜爱这个女儿,就想着把她调教成娴静贤惠又能操持家务的女子。阿玲要裹脚的年纪,刚巧是民国推翻了大清王朝的时候,大城市里的民众开化得早,大家逐地放开了裹脚布,小女孩子也不再裹小脚。但是,民了初期的镇海县泰邱乡下浦张这个大镇子里,民风习俗没有翻天覆地的变化,乡镇里不管县城的县衙里坐着的是大清朝的知县县丞主簿还是民国政府的县长党部委员,只要没有出现杀人越货的恶性刑事案件,平常日脚,乡镇里都是当地士绅或宗族执事管理着民众,十户一甲,十家一保,还有一座庙管理着一方土地和土地上的民众。所以,阿玲要开始裹脚的年纪,大家都认为一个良家好女子的一双精致小脚比容貌更重要,阿玲驯顺地坚韧地裹成了一双引以为傲的小脚,也没有影响她的日常行动。七岁开始针黹纺织,十岁开始下厨上灶,早已训练成一把持家好手。无论是描花绣朵的精细活还是纺纱织布的整套流程、需要利落手势的裁剪活、厨下的一应腌腊烹煮、糕团细点的制作,阿玲算是在帮着妈妈操持家务的十来年里全都学会了。

二女儿阿菊十来岁,也可以在家务杂事上搭一把手,开始能在衣物上缲边、绣鞋面、纺纱、织带子,相帮着理理麻线、搓搓纳鞋底的麻绳。

最小的弟弟出生不久,是个眉目周正的白胖男孩,一家子珍爱的宝贝。

阿玲出嫁耽误了两年,算是晚了,订亲却是比较早。

一早订下的小郎倌,是街上咸货行总管吴宝林的独养儿子,住家在离街六里远的小闸桥吴家。两家都算是殷实人家,小郎倌文秀聪明,小姑娘沉静乖巧。两家的父亲都在街上的商家做总管,在地方公益、筹款、募捐或一年三节的商家互相宴请时,常有碰面,平时里识得也认可对方的人品,所以,在一次酒宴上说得投合,知道两个小孩都已平安度过了一次出痘的劫难,细問得知两个孩子同年同月生,生日只相差六天,男孩子比女孩子大六天。吴总管留了心,私底下拿了两个孩子的八字到算命先生那里批了命,恰恰是八字相合相配的好姻缘。于是,吴总管就挽了双方相熟的一位亲友做媒人,给两个小儿女订下了亲事。

因为两个孩子还小,订亲主要是口头说定了,离放定下聘礼都还早。订亲后,两家父亲的情谊更亲厚了,两家的母亲是互不相识的。

正月里,街上的商铺关上排门歇到正月初四过后,初五一大早隆重地接财神,财神到店,祈求新的一年里财神爷多多关照生意兴隆,放过炮仗后脱下一块块的排门,开始新一年的营业。

咸货行的吴总管总会挑一个正月初三或初四的日子,带着儿子去绸布店的张总管家拜岁。去拜岁的日子年前就已经和张总管说定了的,因为两家的孩子都还小,尚未正式作为毛脚女婿挑着节礼上门,只是作为孩子跟随父亲到朋友家做客,趁此机会也可以让张家的主母看看小郎倌相貌和人品。但是,咸货行的吴总管去张家也不再是男人朋友间的互访了,总要带上比朋友间互访更丰厚的礼物去拜岁。小郎倌的母亲会把他打扮得格外齐整,正月初二去外婆家舅舅家做客还没有那么齐整呢。张家小姑娘在小郎倌到来时是不在人客前露面的,她在厨房里帮着妈妈灶下烧火,学着把冷盆里的鸡块、银蚶、呛蟹等在盘子中装得齐整好看。吃完中饭后喝喝茶聊聊天,转眼就是点心时,要上一顿点心,阿玲提前把做甜羹的糯米圆子搓得匀净细巧,或者是裹一批小巧的猪油芝麻馅的糯米汤团。

阿玲跟着妈妈在大门过道另一边的厨房里静心备办席面。过年时的席面,无论来客多少,只要是招待有身份的男客,席面的起点,总要备齐八个冷盆的下酒菜,还要四个热炒,一个清淡开胃的羹,一个浓厚滚热的汤,一个炭炙的銅暖锅。

一般来说,张家招待吴总管父子,总是格外周到些,席面也会丰盛些。请的陪客是阿玲的舅舅、姑丈、上海叔公、隔壁的亲阿叔、大门外新屋里族里的堂伯伯和大堂哥。

后厢房八仙桌上摆放好冷盆、酒壶和筷子、调羹、酒杯。冷盆是浅浅的六寸盘子里摆放得整整齐齐的白切鸡、白煮猪肚条、红膏呛蟹、银蚶、面拖小黄鱼、新风鳗鲞、四喜烤麸、皮蛋切成一牙牙围着碟子摆放成圆圈。因为是请贵客,席面上还出现了切成片的香肠,那是上海叔婆回乡时送的礼物;还有比较少见的油氽花生米,一般席面只是炒带壳花生;一盆明虾干,还有一盆阿玲细细致致做的炸响铃。暖锅也在桌子中央被炭火烧滚了。客人由父亲招呼着入席,大家总要对谁坐上横头热热闹闹推让一番,最后总是按主宾、主人、辈分、贵客、陪客、子侄等各人的身份,坐在和身份相称的位子上。

男人们喝酒的时候,厨房里开始炒热菜。那时候妹妹还小,阿玲不露面,都是妈妈用红托盘端着炒好的热菜送到后厢房的酒桌上,黄豆芽炒乌贼丝,黄豆芽也叫如意菜,发得好的壮实的黄豆芽每一条像一柄如意。冬笋片炒香菇,冬令时鲜。芹菜炒什件,一只鸡就一副鸡杂,炒什件大家都爱吃,是阿玲妈妈特意留下来炒给贵客吃的。清炒矮脚青大头菜,经霜经雪的青大头菜稍稍一炒一焖就是又甜又糯。醋溜鱼羹,阿玲在年前已经相帮着妈妈备年菜,把蒸熟的带鱼段里的刺挑得干干净净,连鱼卤一起凝成冻收藏得妥妥帖帖,来客人时挖一些出来做醋溜鱼羹,在吃酒吃肉有点微醺有点腻的时候,酸溜溜的鱼羹既开胃又解酒。

每上一道热菜,客人们一边热烈诚挚地道辛苦,一边夸赞那个菜味道真好,主妇的脸上有光,喜盈盈地谦逊着:“下饭呒告,大家老酒多喝一杯。”到了后来喝完酒吃饭时,先上一大碗火热突突滚的黄豆猪脚浓汤,然后奉上煞煞缚缚一碗纯米饭,主人说:“下饭呒告,大家饭吃饱。”

等到席面上大家酒足饭饱时,厨房里的阿玲已经准备好了烫手的热水、新脸盆、新毛巾,准备给客人们揩面揩手。

唉!这样热热闹闹的日子,因为父亲的突然去世而冷清下来了。

父亲去世时,家底还是存留着一些的。留下的四百多银洋,分别在布店存一百银洋,在咸货行里存一百银洋,在药店里存一百银洋,每年可以在年终时拿到三十个银洋的利息,本钱不会轻易动用。剩下来的一百多银洋,父亲交代要给阿玲继续备办嫁妆里的细软。男方那边在放定时送过来的聘礼,除了衣物首饰,还有一百二十个用燥粉擦得铮亮的现洋。要场面的阿玲爹爹是准备给女儿备办丰盛的嫁妆把女儿风风光光嫁过去的,一般丰裕人家嫁女儿,都是按放定时礼金的两倍来备办嫁妆,阿玲爹筹划里的阿玲的嫁妆,远不止聘礼礼金的两倍。阿玲想想那时候请木匠箍桶匠和漆匠,堂前摆开工场,每天在朝北街采办新鲜下饭,一天两顿点心,正餐备酒相待,多少热闹旺发的场景。

父亲去世后,本来也可以遵双方约定好的年岁结婚,但是阿玲是个孝顺囡,对爹爹的过世哀伤在心,想想爹爹走时候的万分不舍不放心,看妈妈骤然独自撑着门户实在辛劳,看弟弟还在襁褓里,小妹妹还不能完全带着弟弟做家务帮衬妈妈,所以,阿玲自己做主,要求守孝三年后出嫁。

孝女提出这样的主张,男方这边也是难以驳回。吴家虽然希望能适时给独养儿子完婚,看在张家姑娘纯孝,看到好友留下的寡孀幼子弱女,不仅同意婚期延后,而且这两年里挑节礼格外丰厚。因为张家主母和大女儿都茹素,张家姑娘是七岁那年自觉开始吃全素的,所以,节礼里的大鱼大肉的荤腥减少,香菇、木耳、烤麸、粉丝、芝麻、黄豆、毛笋、糯米等山珍和地作货的花样节礼大大增加。张家姑娘这三年来对未来公公婆婆的敬意越来越重,感念她从小认识的宝林伯伯人真好。

这三年,孤儿寡母为了长远生活计,平常日子过得克勤克俭,巧手的妈妈接左近人家的针线活或暂时帮佣的活计,赚几个碎铜钿贴补日常家用。

这一年的七月半中元节就在立秋五天后,父亲去世三年多了,这个中元节要好好拜祭一下。十月份大女儿就是嫁到吴家的新媳妇了,吴门张氏,在吴家拜祭吴家的列祖列宗,就和张家没有关系了。

中元节的祭祀也叫“做七月半羹饭”,泰邱乡当地风俗,七月半羹饭和清明羹饭、送年羹饭,是一年里拜祭先人的三个同等重要的祭祖仪式。送年羹饭总是在过年前,族里近亲的几家各自定好日子轮流做,完成祭祀仪式后请各家的男人一起吃。清明羹饭和七月半羹饭,可以在正日子前前后后的几天里择日祭祀,这是因为起码十二道菜式的食材采购需要等一个市日,市日那天,附近乡村的山珍海味和地作货就会汇集到一个镇街的集市上。所以,下浦张的民众都是挑一个霞浦街市日的日子里来做七月半羹饭。

下浦张朝北街的市日,每逢农历四、九是大市日,每逢农历二、七是小市日,市日那天既有岙里人带着山货出来赶市日,也有下洋人带着落潮时候在滩涂上和浅海里的鱼获来赶市日,还有周边村里人挑着地作货来赶市日,肉店也会根据节气节日依据往年的经验决定杀几头猪,咸货行就会连夜出发半夜在柴桥街十三行进货大宗海鲜,这样,采购十二道菜肴的食材就比较便捷了。

杂货店会提前准备好料作,连夜煮出来一大锅四喜烤麸。四喜烤麸很难一碗一碟的烤,一做就是一大锅才好吃,除了过年前天气寒冷可以烤一大锅放在绿碧缸里慢慢吃,做七月半羹饭都是杂货店里烤出来一大锅大家你一碗我一碗的买,四乡来赶市日的村民也会买,杂货店备了好多干荷叶包四喜烤麸。

在不是市日的日子里,大多只有几摊附近村民来卖园地里出产的少量蔬菜,咸货行里的咸鱼,肉店里的咸肉等。

七月十四是个大市日,当天一大早,妈妈就过八字桥到朝北街买菜,买了一刀猪肉、一只当年的小公鸡、半斤水虾、一只青蟹、两条三棱寨鱼、十二两蛏子、半斤蛤蜊,菜蔬是芋艿、黄豆芽,还有一碗四喜烤麸。自家院子南墙下一块菜地里可以摘茄子、毛豆和扁豆。

买菜回来,先烦请大门外的堂伯父杀鸡。母女俩都是吃素的,从来不敢杀鸡,自从家里的男人去世后,要不是做羹饭,也极少到朝北街去趕市日买荤腥食物。

到后门口河埠头清洗一应食材,就在厨房烹煮起来。先烙虾和蛏子,再煠鸡,寨鱼先用盐暴腌一下等会和青蟹一起在饭镬上蒸,葱烤猪肉,芋艿蒸熟后做葱油芋艿,毛豆荚剪掉一头后盐水里煮熟,油焖茄子,扁豆焖咸齑菜,四喜烤麸,汤菜是黄豆芽蛤蜊滚汤。

上午十点钟不到,八仙桌从窗台下抬到房间中央,把桌子横过来摆放。桌子的摆放是有讲究的,别以为八仙桌桌面是正方形的就没有横竖的区别。所谓直吃横拜,看桌面上的木板拼合缝隙,做羹饭拜祖先要把桌子横着放。桌子上放好十二碗菜,桌子一边的正位子摆放香炉烛台,其余三边各放一张长条凳,长条凳上的桌面上,每边放四双筷子四个酒杯,一共是十二双筷子十二只酒杯,还要在烛台边放一锡壶老酒,点燃烛台上插着的两支白蜡烛,香炉里点上三炷香,给十二个酒杯斟上酒,在每一个酒杯边再放上一碗白米饭,阿玲带着弟弟妹妹恭敬肃穆地叫一声过世的“太公太婆阿爷阿娘阿爹好来吃饭嘞”。

在正位子那一边的空地上对着香烛跪拜祝祷,恳求祖宗们保佑世上的亲人顺顺利利。妈妈带着三个孩子跪拜过世的先人,告诉去世的丈夫,阿玲今年十月份要出嫁了,祈求过世的丈夫保佑女儿顺顺利利平平安安。说着说着就伤心地哭了起来,这三年她过得很是艰辛,一个女人家带着三个孩子,孤独恓惶。接着告诉去世的丈夫三个孩子都乖巧,叫他安心在阴间,不要太担心他们,只要保佑他们没病没灾顺顺利利就好。劝着过世的丈夫平时要忍住,不要来阳间看他们,一年三节和生忌死忌,自己都会做羹饭祭祀,到时候就可以来看看孩子。

阿玲也是伤心的,爹爹在世时对她多么疼惜,一家子和和美美又开开心心,现在她就快要出嫁了,娘家只剩下妈妈带着半大的妹妹和四岁的小弟弟,阿玲想想都不放心。妹妹已经懂事了,也含着眼泪,弟弟还不是很解事,看着妈妈和姐姐都哭,也害怕地哭起来。

孤儿寡母的祭祀真是有无限心酸。

等到点着的香只剩一点点了,把事先准备好的锡箔点着,叫一声“太公太婆阿爷阿娘阿爹,铜钿送好啦,你们拿去用”。

这两年做羹饭烧的锡箔都是从纸烛店里买来一刀刀的细黄纸或锡纸,阿玲和妈妈、妹妹一起,在空闲时间里,净手敛心,折成元宝。元宝都是扁扁的,两两相对着叠放成整整齐齐的一小叠,用线扎紧。这样的纸元宝需要念过经后才能烧给祖宗先人用。

除了研究佛学的大家是学养精深的男人,平常礼佛念经的都是芸芸众生里的女人,女孩子一开始也就是跟着宣宣佛号:“南无阿弥陀佛”,也有不识字的女子,心性不是很聪明,怎么也记不全念不会《往生咒》《心经》《大悲咒》《弥陀经》,一辈子只会念念“南无阿弥陀佛”。

阿玲没有进过学堂。1907年阿玲出生时,秋瑾和陈伯平都已在上海创刊《中国女报》了,那年3月8日《女子小学堂章程》和《女子师范学堂章程》也颁布了,女子教育在形式上算是有了其合法权利,现实里真正受教育能识文断字的女子,比例极小。离朝北街不远的地方,1906年地方士绅张荫乔创办了霞浦学堂,比较富裕人家的男孩子到了学龄去上学。一直到了今年(1926年),大地主张继堂先生舍房屋、出巨资,又募捐,这才建起了正规的私立霞浦国民学校。只要不是赤贫人家,家里总会送男孩子上学,女孩子进学堂读书认字也被越来越多的人家接受。一般人家的男孩子送去学堂学三年左右,能初识文字,能心算珠算,不是睁眼瞎,可以去宁波城里甚至大上海学做生意了。

阿玲是非常聪明的女孩子,她不识字,但是领悟力和记忆力极好,凡事都会过心。她听说仅仅只是念“南无阿弥陀佛”所积下的功德比较微薄,于是特意到一个专门以念经卖经忏维生的婆婆家,专心致志学念“大悲咒”和“心经”,居然很快学会了,不遗漏不颠倒,顺顺利利念下来。

阿玲在雨蒙蒙湿渍渍的梅时里或汗出淌漓的三伏里,很多精细的针黹活计不能做,一天里只要有一段时间能空闲下来,就会净手敛心地点上线香,桌子上摊开一块干净手帕子,手帕上放着一叠折好的元宝,右手边放一颗三棱章,放一盒朱砂印泥,坐得端端正正,手持念珠串,念几遍经。

阿玲那颗底面是正三角形的三棱柱的念经用的章,一端的底面雕着十点凸出来的点,一点、两点、三点、四点,四组点子组成一个正三角形,每当念够了十遍数,阿玲就用章在朱砂印泥上沾上印泥,点在那一叠折叠好的纸元宝上。一叠纸元宝一侧的表上有时候印满红点,那叠就是念过足够遍数经的元宝,到了去寺庙做佛事或祭祀祖先时,才能把元宝打开来鼓成一个个元宝样焚化了敬献给神佛或祖先,这样敬神佛祭祖先才是真正的愿心真,功德大。

民间说姑娘家念出来的经最是纯净虔诚。不像老婆婆念经,这边厢点着香捻着数珠念着经,眼角落瞥见一只鸡娘上了水缸盖,就马上对着鸡娘骂起来:“快眼闪落起,侬这只瘟鸡娘,飞上跌落,鸡屙寨啦寒到隔且”,一边还扬着拿着数珠的手大声驱赶着鸡娘,然后接着念经。有时候是一边念着经一边看到一个讨饭的在门口,就会大声吩咐儿媳妇;“宝财娘,讨饭头来了,昼过剩落的冷饭拨其一碗”……总之,经文里插播进很多赶狗骂鸡的居家俗语。

阿玲念经时总是平心静气,她绝不在念经时插播居家俗语,她是虔诚地给爹爹送功德,祝祷爹爹脱离苦海往生极乐。

三炷香灭了,羹饭祭祀也就结束了。

撤了香烛,阿玲的妹妹听妈妈的吩咐,去催请叔叔婶婶、大门外新屋里的伯伯、伯母、大哥、大嫂和几个侄子侄女来吃羹饭。拜祭过祖先的羹饭都是族里的近亲一起吃的,几家说好了轮流做,轮流吃。阿玲一家子孤儿寡母,平时有点力气活都是叔叔大哥他们帮一把的,这种时候更是格外对叔叔和大哥他们亲厚些,不仅请来一起喝酒吃饭,吃剩下的也要分送一些。

七月半后,除了中午热一阵,早晚已经很凉爽了,树上叶子的颜色渐渐变成有点老了的暗绿,稀疏起来的枝叶间有凉风穿行,偶尔的知了叫声,也不是盛夏里搅成一大团的聒噪,知了叫起来有点接不上气的声嘶力竭。

人有点舒畅和悠闲了。阿玲拿出花绷子,五月里收起来的花绷子上裹着一块旧被单,解开被单看,是一块绣了一大半的红缎桌围。红缎桌围是办喜庆酒宴的时候系在陈列礼品桌前增添喜气的:老人做寿时陈列亲友送上的祝寿贺礼;起屋上梁时陈列亲友们送来的上梁馒头;办好日酒时新娘嫁妆搬到夫家前要陈列在娘家的堂前,系着红缎桌围的桌子上陈列着贵重首饰和器皿;洞房里的桌子上挂上红缎绣花桌围,桌面上是满满盛着枣子花生桂圆莲子的果盆。

桌围并不是每个新娘子的嫁妆里都有的,但是阿玲细心地给自己绣制一块。她听宝林伯伯说起过,宝林伯母眼神不太好,现在只能做做粗针线活,已经很久不能做绣花等精细针线活了。好在他们家只有一个独子,也不用描花绣朵地打扮,平时里做绸长衫或缎子马褂,就请裁缝做。他们家已经有近三十年没有办过婚庆喜事了,即使当初公公婆婆结婚时婆婆嫁妆里有红缎桌围,三十年里的一次次亮相使用,恐怕也已经败落了底色。

阿玲要带过去明亮富丽的新桌围。

当初阿玲妈妈筹划着给阿玲的四季嫁衣里添置缎袄绸裙时,阿玲小声地对妈妈说:“他们是有田地的农家,宝林伯母眼神又不好,我一过去就要灶下灶上烧火做饭的,农家还要养牛养猪养鸡,农忙时收菜籽、晒谷,做农家生活穿布衣布裙合适。缎袄綢裙只在十月到十一月的一个月里穿穿,(新嫁娘在婚后一个月里很受礼遇,不用立即参与夫家的那些粗重家务,每天要打扮得漂漂亮亮,人来客往敬茶陪坐,差不多就是在一众族人前和亲眷朋友前亮亮相,逐渐结识宗亲和亲朋,慢慢融入这个家庭。)以后也只有过年辰光或出客穿穿,所以夏季和春秋的好衣服不用做那么多,我要挑两幅缎子做桌围和帐沿。”

阿玲妈妈听了女儿这番话,泫然欲涕,满眼温柔,满怀怜惜,哪有不依之理。妈妈陪着阿玲到了绸布做桌围店里,挑了一块颜色正红质地厚实的缎子,又挑了一块质地轻软一点的米白软缎做帐沿。

红缎桌围上的花样,是正中间一个端端正正的黄色福字;围着福字的是一朵朵花,粉红花瓣里黄色花蕊,花芯里的花蕊外圈长短针掺进一圈洋红,花朵间点缀绿叶枝蔓;桌围上面一排暗八仙,分别是葫芦、团扇、渔鼓、宝剑、莲花、花篮、笛子、阴阳板;边沿是缠枝莲绕着一个个小小的团寿。桌围汇合着这样的花样,以后在日常生活里的任何子侄婚嫁、长辈做寿、起屋上梁、过年等喜庆节日里都可以亮相。

桌围上的绣花只差边沿的缠枝莲绕团寿了,三五天就可以完工。

本来,阿玲只要自己绣几对枕头、鞋面子、一部分常礼服就可以了,但是在这三年时间里,阿玲自恃绣花功夫好,时间又充裕,也是为了减轻妈妈的负担,就把嫁妆里的绣活全部自己承担下来了。本应该在绸缎庄里购买的百子被被面,都是买一块缎子被面,比着隔壁婶子嫁妆里的一床百子被式样,自己亲手描花样子、配丝线、绣嬉戏中形态各异活泼可爱的一百个童子。嫁衣上领圈、衣襟、下摆上密密的花朵枝叶蝴蝶,红裙前面那块马面的繁复花朵枝叶蝴蝶,裙子从腰带那儿垂下来的那么多条细细的飘带上回环婉转的串枝藤蔓,都是自己一针一线绣出来的。

阿玲妈妈手更巧,本来是可以帮忙的,但是碍于寡妇的身份,为了女儿一辈子的幸福,女儿嫁妆里的绣花活和其他针线活妈妈就不沾手了,宁可治佳肴欠人情,请裁缝、请族里的全福女人,翻丝绵袄裤,做红缎裙袄。

裁缝见识广,她和阿玲妈妈说:“上海回来的人说,现在上海流行女子长衫,上袄下裙的款式已经有点过时了,在家时上袄下裤,出门时换上长衫。长衫是立领、倒大袖、宽绰绰下摆一直到脚面,衣襟和下摆镶一寸宽的边,罩在长衫里边的贴里衣服裤子都是小袖子小裤管的。”

裁缝还说:“以前的衣衫长到腿弯上面,现在的衣衫流行短袄了,短袄也是立领和倒大袖,腰身收得细细的,下摆就在腰下六七寸长,圆角下摆朵开来一点,边沿镶边都是细细的,扁的是韭菜边,细的是灯草边。”

阿玲妈妈听了裁缝的话,回想一下,确实发现衣服的式样变得比较快。以前的衣服宽宽大大的,胖了瘦了都不打紧。一件好衣服出客穿穿,平时仔仔细细折叠好放在樟木箱里,穿十年八年也可以。近几年,出门在上海在宁波的族人回来时,他们女眷的衣服和以前的衣服差别越来越大了,袖子一会儿大一会儿小,领子一会儿高一会儿低,镶边一会儿阔一会儿窄的,腰身越来越窄。流传了两三百年的两截穿衣三绺梳头,裤子外面系裙子,从额头围裹到发髻下的勒子,都在变化,难不成现在女人也和男人一样穿长袍了?

裁缝说:“女人的袍子叫旗袍,和男人的长衫不一样的,料作、颜色都不一样。你家大小姐面色这么白净,可以做一件雪青色的缎子长袍。我已经做过几件了,人家穿出去做客,都有很多亲戚看着眼睛痒,要仿着做呢。十月里做新娘子,天气不冷不热的,旗袍正好可以在体里布衫裤外面罩着穿。”

阿玲妈妈也想到了,现在真的是变化多而且快,在上海读书的小学女学生都穿短裙了,素色的浅色短袄和深色的长度到达脚娘肚中间的短裙都不绣花,头发也是剪短成妹妹头。但是乡下的好人家姑娘,虽然已经不裹小脚了,风气远远没有开化到剪短发穿短裙,姑娘家都是梳一条长长的独辫,只有刘海有点变化,小女孩子是一刀齐的刘海,大姑娘的刘海从额头正中开始分在两边,一直过鬓边到下颔,把脸形遮成鹅蛋脸,刘海款式叫“剪刀式”或“燕尾式”。

阿玲妈妈还是被裁缝说动了,想着女儿嫁到了夫家,恐怕几年内没有自主权可以买布做新衣衫,阿玲嫁过去,总算是街镇上的姑娘嫁到村子里,做几件时新一点的衣服,在宗亲女眷前面也是有面子的。

阿玲妈妈寻个时间就带着阿玲去朝北街的绸布店。店里的管事和伙计,都认得阿玲和阿玲妈妈,一听阿玲妈妈要给阿玲买一块做旗袍的料作,问清楚是十月份穿的,马上拿出来几匹好看的素绉缎、古香缎、织锦缎,说是这几匹料作就是应大墙门人家的要求,新进的女眷长袍料作和秋季夹袄料作。阿玲和妈妈比对来比对去,拣了一块深红色上有折枝织锦的缎子,又剪了一块镶边的黑缎布,绸布店里能上柜接待顾客的伙计都能很熟练地计算好料作的尺寸。绸布店的总管很客气地给了最低的价格后又去掉零头,把阿玲妈妈和阿玲客客气气送到店门口,说了:“阿嫂,以后要什么料作尽管来店里,我们都给最低价。”

好在父亲生前是布店里的总管,阿玲和妈妈一起去布店里选购各色布料,老板都是吩咐过伙计的,推荐优质的,价钱都是特惠的。

弄堂对面的婶子嫁过来六年了,婶子比阿玲大四岁,性情好心地好,婶子和侄女感情亲厚,像是两姐妹。婶子已生过两个孩子,都夭折了,现在膝下还没有一男半女,所以时常可以相伴着阿玲,前厢房的窗前檐下,各自做着种种纺纱织布大裁小剪的活计。

父亲在的时候,备办嫁妆真是热闹堂皇的人间喜事,父亲去世后,即使是使着银洋钱请着工匠师傅开着制作工场,一天里也是堂前厨房热闹着,不知道怎么就是有含辛茹苦的味道掺杂其间。

阿玲绣花时,自己伏在花绷横杠上,右手在绣绷面子上的描花线条边下针,左手在绣绷面子下抽线又递针。弟弟放在自己怀里的裙兜里,醒着时就逗逗他,很多时候也就这么睡在裙兜里,长姐和幼弟感情深厚,弟弟长大后对这位长姐犹如半个母亲般敬重。

八月里,中午也没有那么热得要出汗了,阿玲开始绣那一幅已经描好了花样的白缎子帐沿。本来,新房里的帐沿也应该是红的才喜庆,但是桌围是大红的,绸缎被面一律是大红艳绿金黄宝蓝等明艳的缎面,绣花枕头也是选了宝蓝大红玫红深紫等耐脏的浓艳色,而帐子是最新式的上海来的轻软的白纱蚊帐,所以,阿玲别出心裁选了米白缎子来做绣花帐沿。底色米白不要紧,为了喜庆,大可以用鲜艳明亮的丝线来绣制。帐沿花样排布分成三部分,中间是金龙彩凤围着红双喜,左边是一双喜鹊绕着一枝红梅一停一飞的喜上梅梢,右边是一对五彩凤蝶翻飞在一丛牡丹上,一只猫在花丛下,那是期盼夫妻白头偕老的猫蝶图(耄耋图),三块图案间点缀着几块玲珑太湖石和一弯流水几条金鱼些许萍草,真真是清雅里透着喜兴富丽,不落俗套。

帐檐子还没有绣制完工,中秋就到了,早上起来推开窗扇打开门,就有一股子甜蜜的桂花香缭绕着。以前爹爹的布店里倒是重视中秋节的,那是一年三节收账的日子。宁波东郊一带的民间却不是很重视中秋节,而是“过八月十六”,月饼在民间也不是必不可少,倒是要提前浸好糯米,十五十六两天里磨好水磨糯米粉,然后在粉面盖上一块细洁的棉布,再在布面铺上草木灰,草木灰吸干了水粉里过多的水分后,糯米粉就可以拿来搓汤果,八月十六要吃菜汤果。多余的湿粉掰成一块块随形的手指头大小的粉块,放在板筛里在通风处晾干或太阳下晒干,八月里的阳光没有那么毒,空气里是舒爽的干凉,晒粉真是再好不过的天气。晒干收藏起来的糯米粉,任何时候来了客,拿出来兑上水,做芝麻油扁子、甜汤果、菜汤果,都是急就章的好点心。

阿玲妈妈思量着,阿玲拣好的结婚好日子是十月十六出嫁,八月十六后就托人带口信把结婚日子告诉四乡八村的亲友们,接下来的两个月里,总会常常有亲戚来送礼,于是挑了一个晴朗舒爽的日子浸了两斗糯米,糯米水粉晒干了收藏好,以备人客来了做点心。

没想到先来给阿玲送礼送嫁妆的是族里的长庚婆婆。

长庚婆婆只是辈分高,年纪比阿玲妈妈这个侄媳妇还小五六岁。她娘家是新碶头街上开南货店的,在娘家做姑娘时是个娇小姐,上面两个哥哥三个姐姐,姐姐和后来嫁进来的嫂子个个心灵手巧。她是爹娘最偏疼的末得女儿,别人都是七岁开绣十岁上灶,训练持家本事,她却是快快乐乐无忧无虑,给绣花的姐姐穿穿针线,给翻着丝绵的娘捶捶肩膀,替嫂子逗逗小侄子,爹回家了她就叽叽呱呱飞出闺房给爹拿拖鞋。

做爹爹的年轻时候在大的几个孩子面前十分板正严肃,当娘的对大的三个女儿也是耳提面命地教导规矩和督促家事。现在在这个老来女儿面前,比对孙子孙囡还要宠,孙子孙囡有儿子儿媳管束监训,儿媳可不敢在这个小姑子面前讲一点点重话。老了的爹娘总以为这个末都女儿还小呢,家里轮不到她上灶煮下饭,她不绣花也有好多漂亮衣衫穿,所以一直也没想到要她学着持家做家务。

等到男方拣定了结婚的好日子,当娘的是真急了。出嫁前娘指定做菜手势好的二儿媳教小女儿做菜,一个教得用心,一个学得随意。

总算是教会了一个煠白斩鸡,鸡煠熟了,但是斩鸡的刀工极差。别人斩鸡都是右手持刀左手按着鸡,一刀刀斩下去,斩出来的鸡块方方正正,摆盘时齐整好看。她斩鸡块两手举刀,一刀下去鸡从砧板滑到板桌上,然后是每斩一刀伴一声惊叫,旁边看着的二嫂真真吓煞。那天夜饭桌上,当爹的看着一碟七歪八扭的鸡块,暗暗叹了一口气。

贝壳类海鲜烙一烙算是学会了,炒海瓜子就不行了,看见镬里的油冒烟就急慌慌把海瓜子倒进去,接着就在油水飞溅的镬气里手忙脚乱,不知道料酒瓶是哪一个、酱油瓶是哪一个、盐该放多少,下好调料,海瓜子已经壳肉分离,小小的海瓜子肉炒过头缩小得筷子搛勿起来,盛到碗里又后知后觉发现忘了放姜葱。

饭镬杠上蒸茄子、芋艿、蛋汤、笋干豆瓣汤算是学会了,炒青菜火候还不稳定………

爹娘夜里厢关起门来紧急商议,感觉这样的女儿嫁到夫家去会被公公婆婆吃排头。一时半会也教不出来,咋弄弄呢?要么多多陪送嫁妆?本来的嫁妆已经很丰盛,这下子再托人到上海搜购添置了自鸣钟,特意多陪送两床被子到时候孝敬给阿公阿婆,爹爹做主,妈妈紅纸裹封的压箱底的银洋钱翻倍。

嫁给长庚公公,新娘子相貌好性子好,圆圆脸上笑意盈盈。

等到新娘子第二天夜晚下厨,本来只是做个样子,没有让新娘子当天就真的下厨上灶做家务的,只是做个样子后给厨工师傅们发红包表示感谢。

灶下火烧得旺,锅里的油已经热了,灶头上放着一尾清洗好抹干净的大黄鱼,新娘子只要捏住鱼的头尾轻轻滑进油锅就行。但是这个新娘子进了厨房就紧张,看见油锅开始怯意大增,伥着胆子到了锅前,拎起黄鱼尾巴,后退一步把鱼扔进锅里。这下子是真的炸了锅啦,冷黄鱼带着力道把沸油激得五花散飞,旁边看热闹的七大姑八大姨出客穿的好衣裳都溅了油,新娘子不仅衣裳上溅了油星子,连粉脸上都被溅了一滴滚烫的油,立即害怕委屈得眼泪汪汪,又不敢真的哭出来,强忍着。

厨房里的趣事传出来,新娘子的公公哈哈大笑:“好好好!油爆开来真是旺发旺发。”新娘子婆婆脸上的笑容慢慢凝成了冻,心里苦恼着这是娶个公主娘娘进了门,以后可咋教导她做事体呢。

要说长庚婆婆也是有福气,过门三年里生下两个大胖儿子,顺顺溜溜长成了长长大大的小伙子。

婆家后来也不指望她下厨煮下饭,只是忙的时候要她打打下手。针线活还是要做的,婆婆吩咐交代下来的针线活,长庚婆婆总是会带着针线活到阿玲家,找阿玲妈妈作伴做针线。譬如那些团寿花纹的马褂,前后左右都要对得一丝不差,等到上领子上袖子的部分,都是阿玲妈妈这个侄媳妇代劳。过年穿的公公的靴子,鞋面上鞋尖两边的云头开挖也是阿玲的妈妈代劳。马褂侧边缝合和下摆缲边等不显眼的边边角角就由长庚婆婆拿回家当着婆婆的面来做,饶是如此,她的婆婆还是能看出衣服腋下侧边缝合和马褂下摆的缲边,针脚不齐整。

那时候阿玲爹爹在,阿玲妈妈过得比较优裕和悠闲,自己手又巧,给婶子做点针线都是乐乐呵呵。阿玲到了十二三岁,针线活的技巧就超出长庚婆婆一大截了,也替长庚婆婆做过好多针线活。这些,长庚婆婆都记着呢。

四年前,长庚婆婆第二个儿子读了几年书后已经十三岁了,经阿玲爹爹担保,挽个人情面子,推荐到柴桥的源昌绸缎庄做学徒。三年学徒吃苦耐劳,对于柜上生意经和顾客来往接待的言行举止,都是暗暗观察着记在心里,现在已经上柜台量布扯布,积累下了和顾客的良好关系,是柜上忙忙碌碌很受老顾客信任的伙计了。长庚婆婆也一直记着阿玲爹爹这份人情。现在阿玲要出嫁了,长庚婆婆早就盘算着要送一份厚厚的礼,还上这份积欠的人情。

前一阵长庚婆婆回娘家,跟着嫂子去天童寺进香,在山道边的松树下看到一个农妇守着一对精美的幢篮,篮里没有糕点也没有山货,看来不是针对香客做小生意的,长庚婆婆就问她这对幢篮是不是卖的,农妇说卖的,讨价钿十块银洋一对。

这么精美的幢篮,市面上是难见到的,一般都是大户人家请手艺好的簟匠来家里开工场做这种幢篮,只能是慢工出细活,根本不能掐着日子赶工期计工价。篾丝、篾片、底圈、竹爿、提梁,都要用质量最好的竹子,每一根竹丝和竹篾片都要反复过孔,每一根竹丝竹篾片都要细致光滑地绸布擦上去不会被拉出丝毛丝线来。何况还要在盖子上编织出精美的花纹来。

这一对幢篮,是农妇的阿爹在年老不再出工后编着解心焦的,老簟匠蹲在地上做活做了三十多年,做了五十大寿后慢慢减少约请、揽活、出工。吃百家饭看上去滋润其实蛮辛苦,既然儿子女儿都成家了,儿子也是早就带出来成了近横有名头的簟匠,后来孙子也能接手干活了。

老簟匠成名后专门给大户人家制作精细竹编器具,幢篮、冰盆篮、考篮、茶叶罐和瓷瓶外面合着瓶罐编织的竹丝套。有些风雅的乡间文人,特别推崇精致淡雅的竹编器具和竹制文玩,要不是老簟匠没有文化底蕴,弄不来竹刻竹雕,否则他都可能会被郑三老爷、周七老爷他们点化成艺术家。

作为能工巧匠,老簟匠积累了一份厚实的家计。但是,真告老在家了也实在闲不住,于是悠悠然地做一些精美繁复的幢篮、冰盆篮,自己家里留着一份,也分送给女儿家,要是亲友里哪家女儿出嫁能得到老簟匠送的竹器,都是当作能传代的贵重家计,珍惜着使用。

有时候也会有人来访求这样的竹编器具,那一定是大户人家要给女儿添置嫁妆或是要买下来送亲友,这种时候买家都是客客气气出大价钱的。

这样的竹器摆在普通人家里,倒像是小姐公子落难了暂时委屈在贫家,很有点巧姐被刘姥姥解救出来后嫁给了板儿的况味。

这样的幢篮偶尔被邻居借着去送礼,到了亲友家,幢篮里什么节礼、节礼多少也不被人关注了,大家且围拢来看这对幢篮,看着摸着评着赞叹着,可以围观老半天,然后各自回到家里继续说:有这么一对幢篮………

农妇是老簟匠的女儿,这一对幢篮是老簟匠送给女儿的。老簟匠以前只顾着赚钱养家给人家干活,女儿出嫁都没时间制作一对精美的幢篮做嫁妆,想起来心里是有点戚戚焉的,于是制作了一对幢篮送给女儿。

老簟匠女儿家里这一阵急着要连送两份人情,她男人家这边姑丈公和姑婆八月廿二日要做双七十大寿,需要挑一担油包、蹄髈、长寿面和桂圆、黑枣包头的礼,族里有个叔公家的女儿九月里要出嫁……件件都是紧要事情,现在晚稻还没有收上來,不能卖糯米和粳米,芝麻黄豆这个时候也卖不出价钱来,家里储存着的木材、竹脑头等一时半会也找不到买主,铜钿实在不凑手。俗话说:“要还人情债,饭镬挈出卖”,可见还人情债的紧迫,大家都是要面子的,不能在这种时候失面子,否则以后在亲友群里闲话也讲不响。

农妇看来看去也就这一对幢篮可以救救急,毕竟这对幢篮是个“奢侈品”,卖了也不影响日常生活。

这对幢篮讨价十个银洋实在是便宜,本来就是精心做给自家女儿的非卖品,材料选最好的,制作用了老簟匠一生的好本事。假如大户人家恰好要买一对,这样的幢篮十六块十八块一对也是肯出的。当然买家是可遇不可求,卖家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单单看做工和用料,长庚婆婆认为十二块一对她都是肯出这个价的。

也是天缘凑巧,都是恰恰好。长庚婆婆每次回娘家,当娘的都是偷偷塞给她银洋的,她来寺院进香,本来就带着十个银洋,准备着许一些愿心、买一些经忏、奉一些香资、舍一些在功德箱里、给爹爹和娘带回一些寺院里送的山珍素食、买一些当地农家自己留着的笋干、松花粉等山货。嫂嫂和这个小姑子出来从来都是多带一些铜钿,准备着包了小姑子吃住等杂费。所以,长庚婆婆向嫂子商借四个银洋,自己出六个银洋,留四个银洋在寺院省着点用,用十个银洋买下了这对幢篮。

回到家,婆婆问起这对幢篮,长庚婆婆托辞是侄媳妇烦请她搜求的,快快把幢篮送到了阿玲家。

用十个银洋买幢篮给族里的侄孙女添嫁妆,实在是重礼了,长庚婆婆自己有私房钱,可以撒个小谎瞒过,省得婆婆心疼着说叨。

阿玲妈妈一看这对幢篮这么精美,附近都没见哪家有这么好的幢篮,感觉这份礼太重了接不下。长庚婆婆说:“别说阿玲爹给我第二儿子找了一份好职业,也别说你这二十年帮了多少针线上头的忙省了我多少烦难事,就是阿玲这个乖小娘,这七八年都帮我做了很多针线活,我一直来交关过意勿起,婆婆我今天送这份礼送得交关乐意。”顿了顿,又交心地说:“阿玲娘我实话搭侬讲,侬勿要心里得得动起,幢篮是我去天童寺烧香拜佛凑巧看到人家在卖,人家急等铜钿用,卖的真是便宜呢,也是巧啊,我想送阿玲一份好看的礼物,老天爷就让我碰着了这对幢篮,侬忖忖看,菩萨保佑,这意头多少好啦。”

太重的礼不仅感觉接不下,接下了以后是要还人情的,乡间俗语说得好:“来是人情去是债”,婚丧庆吊收礼都是记录在礼簿上的,以后要根据各种场合酌情还回去,虽然不是一是一、二是二那么冰清水冷的数字对等,这里边的人情和世故可是千变万化的复杂,但是聚族而居的千百年的农耕社会里,大家就是这么守望相助互相帮衬着过来的。

长庚婆婆推心置腹说幢篮是凑巧便宜买下来的,就是为了减轻阿玲妈妈的心理负担。要说长庚婆婆福气好,也不是没有缘由的天生福气好,她自己日常处事的言行举止里,总是让人轻轻松松开开心心,帮了她是开心乐意的,被她帮也是感激悦心的。

话说到这里,阿玲母女俩除了感激也就不说推辞客套的话了,诚心诚意谢过长庚婆婆,阿菊端上一杯茶来,阿玲妈妈下厨去做点心,长庚婆婆就看阿玲绣着的帐沿上的花。

只是绣了喜上梅梢那一段,已经是活灵活现的喜鹊看得人赞叹,长庚婆婆看着看着就感叹,以后要是碰上针线上的烦难事,就不能求助阿玲帮忙了。不过现在自己也快做婆婆了,十九岁的大儿子已经定了亲,拣日子办好日酒也就是转眼间的事情,儿媳妇嫁过来,总不至于对婆婆的针线活提要求。她的婆婆早就接受了她的不能干,而且她也有她的好,总是乐乐呵呵,百事上头都孝顺。要说长庚婆婆也是会做人,每次上街或回娘家,回来都给公公婆婆捧上一份投合老人心意的礼物,所以婆婆也不为难她。以后婆婆做了太婆,自己做了婆婆,太婆婆碍于身份自然乐得睁个眼闭个眼地享清福。所以,说着说着长庚婆婆又开开心心起来。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亲友们或是特意来送礼,或是来朝北街赶市日时顺便来送礼,赶早不赶晚,很多礼物收到后还要加工呐。

家里在种棉花地方的姨妈,差阿玲表哥挑来两大包新棉花,足足三十斤。还有两匹自家织的土布印了做被面的蓝印花,这种布以后有了小孩时候拿来做被面就比较合适,小孩子吃喝拉撒都在床上,用缎子被面有点不舍得。

今年一个族叔家种了几亩地的棉花,正要摘棉花时两个儿媳妇恰好都生孩子坐月子,摘棉花时候稻田里也忙着要扶秧耘田,两边都耽搁不起,好天气里棉桃开裂吐棉絮时,新棉絮在阳光下洁白得发亮,一团团蓬松的棉花要是过一夜被露水打湿或淋了雨,成色不知道要减掉多少,所以摘棉花都是和老天爷抢时间。族叔来向阿玲妈妈讨救兵,请阿玲妈妈帮忙摘棉花。小脚女子不能下水田里干农活,也吃不消在旱地里干重活,但在棉田里摘棉花还是能胜任的。阿玲妈妈那一段时间都在中午前后棉桃裂开、棉花最好时,裹着头帕兜着围身布襴摘棉花。邻里相帮不作兴给工钱,阿玲妈妈是个女人,又吃长素纯素,族叔想请她在劳苦摘棉花之余喝酒吃肉表示感谢都不能够,忽然想到阿玲今年十月要出嫁,于是也送过来两大包新棉花,一方面算是感谢阿玲妈妈的,另一方面也算是送侄女出嫁的禮。于是,嫁妆里弹棉胎所需要的棉花足够了。

八月底九月初,弹棉花正当时,五六斤重的春秋被,靠十斤重的厚冬被,阿玲妈妈计划里要打八条新棉花的被花絮。八月底请来弹棉花的师傅,就在堂前卸下堂前门搭在长凳上当作弹棉花的台子,弹几斤重的棉胎就称几斤重的棉花,匀匀地铺在台面上,弹棉花的师傅系好宽阔的布腰带,把竹爿做的吊杆一端插在后腰腰带里,另一端垂下的麻绳吊起绷着牛筋弹棉花弓弦的大木弓。弹棉花师傅左手掌控着木弓背,右手拿着一个类似手榴弹的槌子,槌子敲击着接近棉花的弓弦,发出持续的邦邦邦的声音,被敲击而颤动的弓弦就会把棉花扯起来,铺设的皮棉逐渐蓬松丰厚。等到一面的棉花足够蓬松了,弹棉花师傅就用一根滑溜溜的细木棒把棉花层翻一个面继续弹,一条棉被的棉花被完全弹蓬松时差不多有一尺半高,这么蓬松的棉絮做棉胎太高了,所以,弹蓬松的棉花还需要绷上棉线再压实。在棉絮正反面绷线的时候需要一个人帮忙,弹棉花的师傅把棉线穿过一端钻了眼的细木棒,两个人分站棉胎对面或对角,弹棉花师傅一手扯住线端,然后把穿在木棒上的纱线递送到对面人的手边,对面的人就抓住纱线用力按捺在棉絮上,弹棉花师傅把细木棒收回来,自己抓住线端,按捺在自己这边的棉絮上。就这么一递一送,大家都是眼明手快,在棉胎的一面横一层、竖一层、两角交叉各一层,均匀密实地绷上米字形的纱线,把棉絮完全覆盖固定在纱线网下。作为嫁妆的棉胎,弹棉花师傅在绷纱线前也会用红线在棉胎上盘出红双喜或者是回环的盘长图案,图个喜兴。最后,弹棉花师傅还要用一个厚实沉重光滑的木盘,在蓬松丰厚的棉胎上反复滑动着按压,直到棉纱牢固地和棉絮粘贴在一起,直到棉胎被压成两三寸厚,一床新花絮才算是完美收工。

本来,一般送嫁妆的礼物大多可以送缎子被面、好的衣裳料作,但是大家都考虑到阿玲的爹爹曾经是布店的总管,自家可以买到好料作,于是大家为了送礼都费了一番别样的心思。

舅妈拿来两个精美的藤提梁的红提桶,式样很优美,又送了一只小小的金戒指,一支铮亮的银簪子,一封十二个银洋的红封包。舅妈笑着说:“前年我到楼登看了阿玲嫁妆里的木器,幢橱、箱子、夜桶箱和各种各样的木盆交关齐全,不过前一阵我在柴桥街木作铺看到这对提桶蛮好看咯,心里厢一忖,给阿玲嫁妆里添一对扣紧好。”舅妈把额外多送的礼,说成是顺带过便附带上的,也是为了减轻阿玲妈妈这个姑嬷的心理压力,让阿玲妈妈和阿玲不觉得礼太重接下后以后还礼时加重负担。

阿玲和妈妈看看那一对提桶,真的是做工好漆工好样子也好,欢欢喜喜谢了舅妈。

族里人也好,亲眷也好,大家纷纷送嫁妆。一对瓷帽筒上的描花很好看;一对锡瓶饭盂是新碶头老师傅做的,盖子和瓶口严丝合缝,放茶叶半年里头不会走气还潮;一对描着蝴蝶的糖果瓷缸是上海叔婆托人带来的;一套茶壶茶杯是姑婆家的存货,这一次拿来派用场送给阿玲做嫁妆;阿玲带子织得紧实精致,蓝白棉纱线织出来的方胜、象眼、胡椒眼,阿玲织出来就是要比人家的蓝白分明细致匀净一点,族里一个婶婶受到过阿玲的好些带子的赠送,这一次特意到小器作木作坊里订制了一套织带子的红漆织带器、梭子和线扣送给阿玲。

在忙忙碌碌备嫁中,日子过得飞快,阿玲早就已经停了绣,桌围上端缝好了带子,下端缀上了流苏。帐沿也是下沿绣好了月牙边,用绣花剪刀细心剪出花边,上沿缝好了穿细杆子的布条套子。

四季衣衫和绣花嫁衣也合着阿玲的尺寸做好了。阿玲长年吃素,平时又用心力,自己帮衬着妈妈教导着妹妹带着弟弟,还要费心绣花,着实劳累,所以阿玲总是瘦瘦的。

瘦瘦的二十岁的姑娘,看上去沉静里有一股骨子里的定力,做事不慌忙,遇事不失措。

晚上,妈妈对阿玲说:“结婚晚了两年,全部绣花活計都是你自己做的,四季衣服虽然做了很多套,但是减少了绫罗绸缎的袄裙,大多是平常日脚穿着的棉布衣衫。很多东西是亲戚和族里人送的,送的还都是厚礼。箱橱和盆桶又是你爹爹在的时候就给你备好了的。爹爹又是留下了一笔钱给你备办嫁妆里的细软,男家那边送过来的礼金有一百二十块,备办齐全嫁妆后我手里现在还有现洋八十二块,我想着给你六十块压箱底,剩下的二十三块,你出嫁那天备办送轿米饭和杂用用项也就够了。”

阿玲一听执意不肯,说:“宝林伯伯家蛮好的,他又是独养儿子,我过去不用看大姑子小姑子脸色,虽然宝林伯母还不认识不知道她为人,宝林伯伯那么好的一个人,你也不用担心我会在他家吃苦头。做人靠人品,我到了他们家总归是会勤勤力力做事体,小小心心做人,人品做出来后人家自然会高看我一眼。家里弟弟还小,再过三年该上学堂读书了,你手里留着一点钱,要派用场咯辰光就不用犯难了。”

阿玲妈妈说:“我的箱子底里也有压箱钱,嫁过来后你爹爹收入好,一直没有动用它,这两年紧着用,也还没有用到它,阿健读书可以用这个钱。况且,我还有首饰收着呢,也是一直没动用过。你放心,娘心里有数的,娘的用度也是有算计的。”

阿玲执意不肯,又说:“族里厢公田收的租谷,分到阿拉屋里也就够一年的饭米,三家店里的存款年息,一年里日常用也要紧着手。妹妹十三岁了,已经学会了绣花,这几年也要开始买料子买丝线开始绣制各种绣品,妈妈你手里留着些钱我放心点。以后回娘家来带的节礼,都是宝林伯伯宝林伯母做主意的,我自己不能拿他们那边的东西送到娘家来。一时用不着的银洋钱问问叔叔,可有信得过的店铺可以存着拿年息,也是一点小补贴。妈妈压箱底的银洋和首饰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动,有这些银洋和金首饰压箱底,心里定一点。”

阿玲这话一说,句句说到妈妈的心里,母女两个都是聪明能干的持家好手,阿玲还没出嫁,心里百转千回地替妈妈盘算着,她出嫁后妈妈和弟弟妹妹该怎么过才不拮据穷困。

最后母女俩定下来,压箱底的银洋就用三十六块,分成六只红封袋包装,取个六六大顺的好意头好彩头。

妈妈点算了所有嫁妆,请叔叔把嫁妆从贵重到轻微,一件件在红纸上开列好名称和数量,然后折叠得整整齐齐放在一个红封套里,这就是新娘子的妆奁单。

十月十四那天,阿玲的姨妈就来阿玲家里帮忙了。那天要缝被子,请族里的全福女人来缝被子,又请了长庚婆婆来搭把手,姨妈来了也正好搭把手。堂前用两张桌子加一块门板搭起一个宽宽大大的台子,在台子上面先铺好被夹里,要铺得四四落直,左右和两头都均匀对称。在被夹里上铺上新棉胎,新棉胎上铺上绸缎被面,再把被夹里的四边翻上来,四角折成斜边。用絪被针穿上粗棉线折成双股,线尾挽上一个结,从被子一个角的顶端折缝里边戳上第一针,沿着这四角斜边缝到被夹里与被面重叠的直线上,一针针从这头缝到那头。四面四角都缝得不松不紧,一床蓬松柔软的新被子就翻好了。

阿玲妈妈心里有点空落落的,就把明天要磨汤果粉的糯米拿出来,用米升子舀出来倒在桌面上,挑米粒里的沙子和杂物,想着这个贴心贴肺的大女儿就要出嫁了,以后离了六里路,要紧要慢有点事情也叫不应,再说女儿在别人家里做新妇,也是不能随随便便就回娘家,想想真是舍不得呢。

到了夜快点,八床被子都翻好了。阿玲妈妈做了几个菜,四个女人和阿玲姐弟三个一起吃了夜饭,太婆和婆婆都喜欢阿玲,讲了很多吉利话,也教导阿玲做新妇要注意点什么,告诉阿玲到了一个生头地方生头人家,宁可藏拙也不要太出风头争强好胜,凡事多笑笑少说话。

送走了太婆和婆婆,阿玲妈妈和姨妈就淘好糯米浸泡在水桶和大木盆里,早早关门息户。妈妈和姨妈商量着明天早上要教阿玲梳盘髻,姑娘家都是梳着一条独辫子,出嫁那天有送嫂来装扮阿玲,嫁过去后第二天起床阿玲就要自己梳发髻了,不练习一下学会自己梳发髻,结婚第二天因为梳不好发髻出不了新房可就闹大笑话了。

原载于《港城文脉》2021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阿玲婆婆妈妈
南瓜马车的午夜
鸟妈妈
我的妈妈是个宝
不会看钟的妈妈
如此婆婆
妈妈去哪儿了
一件情侣衫
真正的高手
没有距离的友情难持久
风婆婆来照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