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内涵、方法与案例

2021-02-27冯少玲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2期
关键词:学习评价内涵道德与法治

冯少玲

【摘要】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使用,意味着一线思政课教师将展开新的教学改革探索。探寻多样化且行之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已成为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学习性评价是一种内部非正式评价,也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部分。《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是教学评价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主要有质性评价和量化评价两种类型。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内涵;方法;案例

2016年,部编版新教材《道德与法治》的使用,意味着一线思政课教师将展开新的教学改革探索。随着新课改深入推进,学习性评价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是学习评价机制仍然存在着诸多不足,制约了教学的有效实施。因此,探寻多样化且行之有效的学习评价方法,建立多元化多方位的学习评价机制,已成为课程教学评价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在《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方面,我们已进行了一年多的研究与实践,积累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进一步完善了评价的方法与内容,获得了一定的教学实效。在此,笔者对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的内涵与方法,结合具体的实践案例进行阐述。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的内涵

学习性评价是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在国际基础教育改革中形成的一种新型的评价理论与方法。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研究学习性评价的权威专家布莱克( Paul black)教授认为:“学习性评价指任何其设计和实施的首要目的在于促进学生学习的评价。”澳大利亚评价专家提出:“学习性评价承认评价应当发生于正常的教学过程之中,从评价活动中获得的信息可以用于促进教学过程。” 结合有关研究成果概述可见,学习性评价是以“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为目的的内部非正式评价,也是有效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学习性评价兼顾过程取向和目标取向,其根本特征是促进学生有效学习与教师专业发展,开展学习性评价的目的在于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是《道德与法治》教学评价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促进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手段。它由对学生在《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和学业成绩终结性评价构成,着重通过解决情境化何题的过程和结果,评估学生所表现出来的道德与法治素养发展水平。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以《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相关规定、《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相关要求和贯彻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顶层设计要求为评价依据,评价的目的在于通过评价来检验学习的效果,诊断学生在学习《道德与法治》课程中出现的问题,并通过评价获取反馈信息,引导《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方向,调控教学进度,改进教学策略,以促进学生更好地发展。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的方法

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的评价以质性评价为主,量化评价为辅,重视儿童在本课程标准所规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方面的个性化表现。

(一)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质性评价方法

质性评价是指以人文主义为认识论基础,通过文字、图片等描述性手段,对评价对象的各种特性进行充分揭示,以彰显其中的意义,促进理解的教育评价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中,评价方法主要有观察、访谈、问卷、成长资料袋、儿童作品分析等。

1.观察法

观察法是教师根据评价指标要求,在自然状态下,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学生的日常学习、生活中的能力和行为,以及所表现出来情感和价值取向,并记录下来作为对学生进行引导和评价的依据的一种方法。观察法一般需要制作观察记录,记录观察到的各种信息。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中,教师观察并记录儿童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如儿童的行为、情绪情感、操作的情况、活动的状态等,以此对儿童进行综合评价。

2.访谈法

访谈,就是研究性的交谈,是以口头形式,根据被询问者的答复收集客观的、不带偏见的事实材料,以准确地说明样本所代表的总體的一种方式。尤其是研究比较复杂的问题时需要向不同类型的人了解不同类型的材料。访谈法广泛适用于教育调查、咨询等。访谈法是教学评价的一种常用方法。在访谈前一般要先拟定访谈提纲。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中,教师通过开展与儿童各种形式的谈话,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并了解儿童思想情感的变化;还有教师的家访、教师与其他教师针对评价对象的交流、教师与评价对象的同伴交谈。

3.问卷法

问卷法是指调查者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就调查项目编制相应的问题,序列按一定的原则排列,编制种种不同形式的书面试卷,分发给调查对象,请求书面回答,然后对问卷回收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得出研究结果的研究方法。其优点有:一是标准化程度高;二是匿名性强;三是效率高。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中,教师设计问卷和组织儿童回答问卷,获得有关儿童发展的信息。问卷类型主要有:封闭式问卷和开放式问卷、标准化间卷和自编问卷、速发问卷和邮寄问卷等。

4.成长资料袋评价法

成长资料袋属于档案袋评价法,汇集能够展示学生的学习和进步情况的各种资料,记录学生在本课程学习中的各种表现,主要是进步和成就、学生的课程学习情况和学科素质发展状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中,成长资料袋评价法要求用成长资料袋或活动记录册等方式收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各种资料。

5.儿童作品分析法

儿童作品分析评价,是由美术作品分析评价而来,引入学前儿童认知发展评价,然后进入小学低段品德评价。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中,通过对儿童各种作品、活动成果的分析,了解儿童活动过程和发展状况。

(二)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量化评价方法

量化评价是指通过将评价内容化为可以量化的数量,经过测量这些相关数据,并以量化统计方法来分析结果数据,最终达到评价的一种方法。其中最主要的方法是测验法。测验法主要有诊断性测验、成绩测验、学能(学习能力)测验等类型。

采用测验法,要考虑信度和效度。测验法的信度,是指一种量化评价方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即在同样条件下重复测量,其结果具有一致性的程度。测验是否有价值,就必须考察测验的质量,包括它的稳定性、可靠性。测验法的效度,是指一种量化评价方法的有效性,即测量结果中包含欲测特质的信息量的程度,即是测验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三、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的案例

【精彩案例】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教学目标:

1.独立完成学习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提升自立自强的意识。

2.知道每位家庭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了解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方式。

3.在活动中体验承担家庭责任的意义,学习关心和帮助家人的方法。

4.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树立家庭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知道每位家庭成员应当承担的责任,了解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方式。

2.难点:学习关心和帮助家人的方法,感受家庭的美好和幸福,树立家庭责 任感。

课前准备:

1.学生准备:自家的家庭责任单。

2.教师准备:教学媒体、活动观察评价表、板贴。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活动一:交流家庭责任单,感受家庭成员各自承担的责任

(一)导入新课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理解,要主动交流、经常沟通,家庭成员还要主动担当家庭责任,尽责出力。

2.今天我们就来探究一下,我们如何为家庭做贡献、承担责任的问题。

(揭示课题:让我们的家更美好)

(二)交流家庭责任单

1.出示家庭责任单,明确学习要求

(1)以小组为单位活动。

(2)小组交流,发现有什么共同之处。

2.全部交流

3.小结:一个家庭承担着赡养老人、抚育子女、感情交流、改善生活等多方面的责任,家庭让我们感到安全和幸福。

活动二:情景辨析,在家中做到自理、自立

(一)情境辨析,担当责任

1.播放视频《在家里没有做到自理自立》,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思考:面对这样的情形,你会怎么做?

2.教师梳理学生观点,组织探讨解决办法。

3.学生自我评价和家长评价对比。

(二)選择问题,探寻对策

1.出示小组学习要求

(1)浏览活动册《沟通小难题》,玩游戏、起绰号、言而无信、想说就说。

(2)选择一个问题,讨论解决对策。

2.组织全班交流。预设:

玩游戏:合理安排时间。

起绰号:勇于承认自己错误。

言而无信:言而有信是原则,特殊情况应具体分析。

想说就说:对长辈说话要注意礼貌。

3.评价小结:作为子女,努力学习,掌握知识,练就本领,加强自身的品德修养,做到自立自强,就是对家人最大的精神安慰。

活动三:家庭发生的变化

1.播放视频《长辈年纪大搬过来一起住》,创设情境,组织学生思考:家庭 生活发生变化,你会怎么做?

2.生谈感受。

3.出示《我是自立小达人》课后活动观察评价表。教师讲解。

4.总结谈话:面对家庭生活中可能会出现的一些事情,一声关心的问侯、 一句巾心的劝慰、一杯暖心的热水,都是对家人的支持,都是在为家庭作贡献。

【案例分析】

《让我们的家更美好》一课是部编版五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第一单元第2课,本案例属于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整节课由三个活动环节构成:活动一是“交流家庭责任单,感受家庭成员各自承担的责任”;活动二是“情景辨析,在家中做到自理、自立”;活动三是“家庭发生的变化”。围绕“如何为家庭做贡献、承担责任?”这一问题,教师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究,让学生在活动体验中明事达理,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和核心素养。本课教学主题明确,内容丰富,板块分明,条理清晰。在教学中,教师采用了质性评价的方法,设计《我是自立小达人》课后活动观察评价表,通过学习评价达到“促进学生自理自立习惯与品质培养”的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也注重过程性评价,及时评价小结;并让学生自我评价,跟家长评价进行对比,以此让学生进一步理解“承担责任,关心家人”的重要性,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本文系广东省教育研究院义务教育道德与法治教学专项研究课题“小学《道德与法治》学习评价方法探究”(课题编号:GDJY-2019-A-df16)]

参考文献:

[1]丁邦平.学习性评价:涵义、方法及原理[J].比较教育研究,2006(2):1.

[2]郭多华.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评价[EB/OL].https://www.docin.com/p-2140489188.html.

猜你喜欢

学习评价内涵道德与法治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基于学习效果最优化的民办高校教学改革措施刍议
浅析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学习评价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泛在学习中学习评价网络效用模型的构建与实践
中职院校PhotoShop课程教学浅谈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木木相册
五代两宋佛教雕塑的佛学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