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串联主题,根植思维的归纳能力

2021-02-27李慧娴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2021年21期
关键词:主题式古诗词教学思维能力

李慧娴

【摘要】“核心素养时代”,尤其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为重。本文从统编教材编排特点出发,充分利用、开发教材资源,串联相关主题策略,实施 “1+X”主题式古诗教学,让思维之花在诗词中生长。

【关键词】主题式;古诗词教学;思维能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打开统编语文教材,传统文化的魅力,可谓直击心扉。特别是古典诗文,在教材中更是占到了课文总量的三分之一。古诗词大幅度增加,可见古诗词在小学语文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在“核心素养时代”,以“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思维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常被忽视。因此,古诗词教学不仅要承担传承文化传统、审美能力培养的重任,更重要是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思维。统编教材的古诗词教学该如何指向思维能力的发展?本文从统编教材编排特点出发,串联主题,实施 “1+X”主题式古诗词教学。下面详细阐述具体实施策略:

一、纵观全貌识体系,更新固有的思维模式

《语文新课标》指出,“不能教教材,而要教材教。”这就是要求教师要分析、整合资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灵活运用符合教改的多种教学策略。但现今仍有些教师缺乏整体意识,教学中存在单篇教学,侧重讲授和让学生背诵,从而存在学生缺乏主动探究,淡化思维培养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更新固有的思维模式,和学生一起开发和生成开放、多元的主题诗词课程。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首先,我们要纵观分析一至六年级统编教材古诗词的编排特点。统编教材中的古诗词,从诗人的角度看,都是历代的名家名作,如李白、杜甫、王维、苏轼等人的代表作品,而李白的诗尤为多;按朝代来看,从汉乐府、北朝民歌到唐、宋、元、清,其中唐诗最多;按主题分,有送别诗、爱国诗、思乡诗、田园诗、四季诗等;按题材分,有叙事诗、抒情诗、写景诗、哲理诗、托物言志诗等。编者有意识地把同一主题的古诗放在同一单元中教学,如,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乡村”,第一课《宿新市徐公店》《四时田园杂兴》《清平乐·村居》这三首诗都是描写暮春和夏天田园诗。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传统文化中安排了有关节日风俗的古诗,而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民风民俗中也安排了三首节日习俗古诗。可见,册与册之间其递进性略见一斑。

二、串联主题见分类,根植思维的归纳能力

统编教材总主编温儒敏提倡海量阅读“1+X”的理念,笔者认为非常适合古诗词教学。“1+X”的含义,“1”就是教材的一首古詩词,围绕教材“1”在课前、课中和课后串联相关主题的诗词。尝试“1+X”主题式教学模式,以“1”为基础,拓有所依,实现高效课堂。

(一)“1”+相同主题,觅得诗意

把主题或内容相同或相近的古诗词串联起来进行主题教学,让学生感受其诗意及内在精神主旨。如,笔者指导一教师执教四年级上册《题西林壁》时,讲到“不识庐山真面目”时,拓展了有关描写“庐山”的诗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庐山正南面,瀑布古来闻……同样是庐山,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看就有不同的感受……这样举三反一,学生对千姿百态的庐山有了全貌的了解,让学生理解“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含义,并让学生更好地把握了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懂得观察事物,了解事物,应从多种角度去观察的道理。

(二)“1”+相同作者,读懂诗人

教学中,我们把同一作者不同时期、不同诗词串联起来,往往就可以知道作者的写作风格和诗人的精神境界。如,教学六年级上册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时,拓展苏轼相关的诗词。请看以下教学片断:

1.黑云和翻墨,白雨和跳珠有什么联系?

2.想像画面,理解跳珠。

3.在这两句诗中,诗人运用巧妙的比喻让西湖色彩丰富,灵动美丽,你还知道苏轼的诗中也有这样的比喻?

4.生汇报:

《饮湖上初睛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赠刘景文》: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桔绿时。

通过这样的拓展联读,学生很快体会苏轼大胆的想像,不管晴天雨天,西湖在苏轼的笔下总是那么美,就像苏轼本人一样,尽管多次被贬,历经各种遭遇,仍然积极面对生活。

(三)“1”+表现手法,习得方法

古诗词通常会运用一些表达方式来达到表达的效果,我们也可以从这些表达方式入手,进行素材的选择、组诗的串联教学。请看一教师执教六年级上册《江南春》这首诗就抓住古诗的表现手法来实现“1+X”的教学片断:

师:“千里莺啼绿映红。”诗人是怎样描绘这些景物的?“千里”是一千里的意思吗?

生:不是指确实的数字,这里是虚指,指的是广阔的江南大地。

师:你知道含虚指数字的古诗词吗?

生: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生: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生: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小结写法,拓展诗词

师:如果前两句诗人在写今的话,那后两句诗人是在怀古了。(板书:写今  怀古)

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种写法是什么吗?

生:诗人前两句写景,赞美秀丽的江南春景,后两句又对祖国命运充满忧虑,这种写法是:借景抒情。

(板书:借景抒情)

师:借景抒情是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如,杜牧的另一首诗《泊秦淮》也采用了这样的写法。

……

教师在学习古诗词时,针对古诗词虚指的特点,运用类似于背诵竞赛的活动,积累此类诗词,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大量积累归纳,并求得向课外延伸的教学效果。教师也可通过小结古诗的表现方法,对同一表现手法拓展古诗,达到举一反三,高效积累,习得方法。

猜你喜欢

主题式古诗词教学思维能力
主题式课程整合的价值、困境与改进
小学数学和科学学科主题式整合的教学思考
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审美教育
浅析古诗词教学中意象教学的策略
议“主题式”教学模式在餐饮服务教学中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