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诗歌的音乐调性

2021-02-27李工

书屋 2021年2期
关键词:阳春白雪音乐性情调

李工

据考证,诗在远古时期是与音乐、舞蹈三位一体的,这种诗、乐、舞的“三位一体”是先人表达思想情感的重要方式。例如,远古人打猎有收获,大家因此饱餐一顿,饭后都很高兴地一边跳着(舞)一边哼唱(乐)再简单不过的词(诗)。随着人类的进化与文化的进步,舞、乐、词(诗)各自独立出来,出现了舞蹈、音乐、诗歌三种艺术形式。诗从“三位一体”中脱离出来,成为一种独立的表达思想情感的艺术形式,但仍保留着音乐的特性,于是人类文化便有了千百年进化出的最能“淋漓尽致地表达思想情感”的文字形式——含有音乐特性的诗。所以,诗中的音乐特性,是诗之所以为诗的本质特征,是构成诗的最重要元素。一首詩若无音乐性的声调营造的情调,肯定没有了唯诗的乐感才有的诸多情意、情趣、情思及情不能已中引发读者的浮想联翩。诗缺了音乐性情调,诗味也就寡淡了许多。例如那些“白话文断句”的新诗,没有,也无法营造音乐性情调来。这样的诗类同短小的微型散文,已经不能称为诗了。所以谈诗,无论如何不能避开音乐。

一是有节奏,二是有起伏万状的变化,这便是音乐的全部奥秘。明白了音乐的这个“奥秘”,就会发现音乐是人类生活中的平常现象,只是平日里人们并不在意,以为音乐属于音乐家的“专利”,是供高贵阶层欣赏的“阳春白雪”。所以,被一般人视为高深莫测的旋律,其实不过是声音的一种特殊运动,是变化中的声调,只是这种声调让人听起来有种快感罢了。

既然诗必须带有音乐性,那么作诗就要首先考虑用相关手段营造出既能传情达意,又能让人听了有快感的声调,这是作诗与写文章的根本不同。诗的这种不可或缺的音乐性情调,都是在出声的吟唱中体现出来的——所以,中国古代文人普遍认为,诗词不能朗诵只能吟唱,因为朗诵念不出诗中的音乐声调,反而是对诗味的一种损害。

于是看来,诗的特点是一种涵有音乐性的情调。在文学天地里,只有诗才能——用语义、韵律、节奏、句式、字数等不可或缺的相关元素与手段,营造出一种声乐中的美感情调,这是语义与音乐共同造化的结果,是只有诗人才能实现的文字与音乐的浑然天成。

新文化运动以来,写新诗的人如过江之鲫。诗在任何民族文化里都属于“阳春白雪”。常识告诉我们,凡是“阳春白雪”的文学艺术,在创作上都是有相当大难度的,不是谁都可以涉足的。“白话文”断句的新诗谁都会写,新诗就大众化了。

这样说并非是否定新诗的价值。这里所以谈到新诗,仅是突出一个看法:汉语离开了格律,是很难营造出音乐性情调来的。或者说格律是汉语写诗的最佳形式!胡适那代人提倡新诗,只看到了古典诗词格律的“清规戒律”束缚了人在创作天地里自由驰骋;限制了作者在文学艺术创造中的“浮想联翩”。殊不知,古典诗词所以成为永不凋谢的艺术奇葩,都是古汉语利用格律这种形式才能营造出的艺术品性的使然。

猜你喜欢

阳春白雪音乐性情调
小鹿和泥塘
情调是生活之花
从音响性往音乐性的转变Esoteric(第一极品)Grandioso P1X/Grandioso D1X分体SACD/CD机
颇有音乐性与弹性的新作 HiVi(惠威)SUB12S超低音音箱
勃拉姆斯《弦乐六重奏》(Op.18)中的“家庭音乐性”
别有情趣的夏天
音乐剧不应是“阳春白雪”
知音
丝绸情调
小资情调/省钱三大要点